暴力伤医对医务人员职业满意度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伦理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z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当前的医疗背景,梳理国内外暴力伤医相关研究,界定暴力伤医的研究范围,简要论述暴力伤医事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继之着重探讨暴力伤医事件频发对医务人员职业满意度的负向影响。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之上,从国家、社会、医院、个人层面对其实践路径的构建与策略的制定给予建议,以期减少暴力伤医事件的发生,从而为提升医务人员的总体职业满意度、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自身的营养状态直接会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其中,患者的治疗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来满足治疗中的新陈代谢[1]。早期行肠内外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满足患者在行食管癌根治术过程中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实现患者的质量康复[2]。现列举35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35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将其分成2组,研究组18例,参照组17例。研究组给予早期行肠内外营养支持及护理
性腺发育不良以及相关的性别选择与决定问题涉及遗传、解剖、生理、心理和社会学等诸多方面,同时会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结合一例罕见的男性性腺发育不良、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陷症3型患儿手术治疗的伦理讨论案例,从医学伦理学角度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与探讨,得出如下结论:性别的选择是性腺发育不良治疗的关键,治疗应在充分沟通和考虑患者及其监护人的意愿后尽早进行,应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伦理考虑的要点在于:遵循必要性、正当性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兼顾患儿利益最佳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对医疗机构管理和医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该法律文本中有多处提到了伦理、伦理审查和伦理规范。从伦理学角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利于全面学懂弄通该法律条文,为依法履职提供法律遵循。该法律对知情同意的要求更具体、灵活;从之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的不得过度检查扩大到现法律规定的不得过度医疗;将对隐私权的保护上升到公民个人健康信息安全;对伦理规范的要求更具体,对违反医学伦理行为的处罚也更明确。
人脸识别具有非强制性、非接触性和并发性的特点,不仅会产生知情同意困境,还会引发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中,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是权利论和德性义务的要求,反映了人的自我完善和为他人的幸福的康德思想。未来的人脸识别应当坚持自主性原则、最低限度原则、目的明确原则和公开透明原则。在具体策略上应加强对人脸识别应用的行政监管,并提高人脸识别技术的高标准研究,同时对公民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公民
“孕妇是否是弱势受试者”一直是医学伦理领域争论的焦点,美国2018年修订的联邦法规及中国2020年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将“孕妇”从“弱势受试者”中删除。通过梳理“孕妇”在医学研究伦理相关法规指南中脆弱性标识的变化、“弱势受试者”的概念起源、其特征和定义在不同法规指南中的规定和演变,借此希望引起社会大众对“弱势受试者”这一概念及应用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作为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股骨头坏死病因机制复杂多样,现有研究证实外伤、长期酗酒以及激素药物过量应用都会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患者骨关节活动受限、骨髓细胞坏死,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髋部疼痛、股骨头结构改变等[1],不仅影响患者下肢功能,而且会影响患者正常工作与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报道,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其股骨头形态变化不明显,若能够接受早期治疗,一般预后较好[2]。介入手术是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常见手段,其能够将溶栓、扩血管药物等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股骨头动脉,通过增粗股骨头血管维持股骨头血供,具有费用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剖宫产及接受宫腔操作患者逐渐增多,导致前置胎盘等产科高危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前置胎盘未经影像学检查前,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易引起患者流产、胎盘黏连及产后出血等,严重者需于围生期行子宫切除手术,严重威胁患者及胎儿的生命安全[2,3]。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时终止妊娠、适当护理干预等为主要解决方案[4]。为探究前置胎盘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完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现选择本院接诊的68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研究。
二十世纪末,德国各大医院开始提倡并建立临床伦理委员会,致力于解决大量医学伦理难题,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伦理素养、保护了患者权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德国医院临床伦理委员会成为各大医院不可或缺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为医院构建互信和谐的医患关系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德国医院临床伦理委员会的工作目标、构建、核心任务三方面进行研究,为中国临床伦理委员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启发和建议,为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作出贡献。
在全球范围内,癌症患者诊断和预后告知的问题越来越被关注,然而对于癌症坏消息告知的做法仍没有达成共识。医务人员对于癌症坏消息告知的态度和实践主要受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坏消息告知的方式在国内外也经历了相应变迁,癌症坏消息告知中还充斥着生命健康权与知情同意权的平衡、个人自主与家庭自主的冲突以及风险评估与患者最佳利益权衡的困境等。通过分析癌症坏消息告知中的伦理问题,提出中国应探索符合国情的癌症病情告知技巧、训练沟通模式及加强沟通技能培训等建议。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现阶段这一疾病占到女性各类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的首位,并且发病年龄也逐渐呈低龄化趋势,这对女性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1]。对乳腺癌,手术根治的方式可以通过切除病变达到一定效果,但是切除后通常需要配合化疗以将周围扩散的肿瘤细胞杀灭,使得患者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2]。然而在患者化疗期间,常容易出现脱发、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引起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出现,引起身心巨大不适,所以化疗的过程中也需进行护理干预[3]。针对性护理干预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中的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