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化学学习来看,化学用语,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化学现象,实验知识等都是需要记忆的。记忆力也是人的一种重要能力。培根曾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记忆。”进入初三,多姿多彩的化学实验一下子激起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然而,有些同学会发现,自己学习化学感觉越来越吃力,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没有过好化学记忆这一关。化学学习中记忆的内容很多,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科学记忆的方法。
1. 要点记忆。即将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或技能知识概括成要点,使记忆的内容简约化。如将催化剂的概念“浓缩”成“一改两不变”;将利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简化为七个动作——“检、装、夹、点、收、取、熄”;将过滤操作要领概括为“一斜、二低、三靠”等等。
2. 联想与谐音记忆。如H2和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步骤,都要求:先通入一会儿气体,再用酒精灯加热;反应后需先撤去酒精灯,继续通入气体到试管冷却。于是有同学联想成了酒精灯“迟到早退”,气体“早出晚归”。又如电解水时,在阳极上获得的气体是氧气,在阴极上获得的气体是氢气,相当一部分同学记不住或记反了,如果我们利用“阳—氧、阴—氢”谐音来记忆就不会搞错了。
3. 中心记忆。即以某一概念或一个规律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归纳整理以便于记忆。如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中心,将相关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以及判别方法等知识归纳于这个中心,集中记忆。如:“分析氧化与还原,明确概念是关键,得氧物质被氧化,失氧物质被还原,得氧失氧同发生,氧化还原紧相连。”又如氢气、碳、一氧化碳都有还原性,通过分析可找出“还原剂+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H2O(或CO2)”,这样便可记住这样一个反应类型。
4. 实验记忆。根据实验现象记忆化学知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化学实验现象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如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等。它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情景进行联想记忆,而且也有助于记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
5. 归纳记忆。将看似零乱的知识,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整理,找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重新组合,形成系统。然后根据知识的系统结构进行记忆。如物质的俗名:“水银不是银,干冰不是冰,铅笔不含铅,纯碱不是碱。”又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依据都是:宏观比等于微观比(元素质量比=微粒质量比;物质质量比=微粒质量比)。我们还可以将各类有代表性的习题编入一个序列,找出解题规律,集中要点,强化理解和记忆。
6. 网络记忆。首先对知识进行总结,按照一定的图示结构设计成网络图。如“物质的组成关系图”“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关系图”就是一种设计成网络记忆图的总结记忆方法。
7. 列表记忆。列表记忆通常是对一些相关相似的识记材料进行对比,弄清其差异点和共同点,然后再进行记忆的方法。如对元素和原子、纯净物和混合物、CO和CO2的性质等进行对比记忆,这样会对识记的材料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
8. 编组记忆。将已学过的元素知识按章节以某一代表元素的性质为中心,将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制备、性质、鉴定)排队、编组,然后进行系统记忆,如“碳及其化合物”。有时可以将这些编组的化学方程式记在卡片上,如写出所有你了解的有氧气(或CO2、H2O)生成的化学方程式,利用零碎时间去尝试再现,这样便可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
9. 歌诀记忆。歌诀记忆是化学元素知识记忆中采用较多的一种记忆方法,如金属活动性顺序及运用的记忆:“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氢前九金属,可换酸中氢,与盐液反应,前‘金’换后‘金’。”还有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化学计算规则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忆。
10. 规律记忆。从典型的事例中找出规律,然后举一反三推广到一般记忆。如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可抽象成通式表示如下:化合反应:A+B+…→M;分解反应:A→B+C+…;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
记忆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如果我们将老师讲的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按上面介绍的方法“处理”一番,如果我们每碰到一个化学学习上的难点,都思考一下用什么样的“窍门”来突破,那么化学学习将是一件十分轻松和美妙的事情。
(编辑 孙世奇)
1. 要点记忆。即将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或技能知识概括成要点,使记忆的内容简约化。如将催化剂的概念“浓缩”成“一改两不变”;将利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简化为七个动作——“检、装、夹、点、收、取、熄”;将过滤操作要领概括为“一斜、二低、三靠”等等。
2. 联想与谐音记忆。如H2和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步骤,都要求:先通入一会儿气体,再用酒精灯加热;反应后需先撤去酒精灯,继续通入气体到试管冷却。于是有同学联想成了酒精灯“迟到早退”,气体“早出晚归”。又如电解水时,在阳极上获得的气体是氧气,在阴极上获得的气体是氢气,相当一部分同学记不住或记反了,如果我们利用“阳—氧、阴—氢”谐音来记忆就不会搞错了。
3. 中心记忆。即以某一概念或一个规律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归纳整理以便于记忆。如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中心,将相关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以及判别方法等知识归纳于这个中心,集中记忆。如:“分析氧化与还原,明确概念是关键,得氧物质被氧化,失氧物质被还原,得氧失氧同发生,氧化还原紧相连。”又如氢气、碳、一氧化碳都有还原性,通过分析可找出“还原剂+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H2O(或CO2)”,这样便可记住这样一个反应类型。
4. 实验记忆。根据实验现象记忆化学知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化学实验现象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如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等等。它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情景进行联想记忆,而且也有助于记忆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
5. 归纳记忆。将看似零乱的知识,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整理,找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重新组合,形成系统。然后根据知识的系统结构进行记忆。如物质的俗名:“水银不是银,干冰不是冰,铅笔不含铅,纯碱不是碱。”又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依据都是:宏观比等于微观比(元素质量比=微粒质量比;物质质量比=微粒质量比)。我们还可以将各类有代表性的习题编入一个序列,找出解题规律,集中要点,强化理解和记忆。
6. 网络记忆。首先对知识进行总结,按照一定的图示结构设计成网络图。如“物质的组成关系图”“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关系图”就是一种设计成网络记忆图的总结记忆方法。
7. 列表记忆。列表记忆通常是对一些相关相似的识记材料进行对比,弄清其差异点和共同点,然后再进行记忆的方法。如对元素和原子、纯净物和混合物、CO和CO2的性质等进行对比记忆,这样会对识记的材料理解得更深,记忆得更牢。
8. 编组记忆。将已学过的元素知识按章节以某一代表元素的性质为中心,将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制备、性质、鉴定)排队、编组,然后进行系统记忆,如“碳及其化合物”。有时可以将这些编组的化学方程式记在卡片上,如写出所有你了解的有氧气(或CO2、H2O)生成的化学方程式,利用零碎时间去尝试再现,这样便可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
9. 歌诀记忆。歌诀记忆是化学元素知识记忆中采用较多的一种记忆方法,如金属活动性顺序及运用的记忆:“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氢前九金属,可换酸中氢,与盐液反应,前‘金’换后‘金’。”还有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化学计算规则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记忆。
10. 规律记忆。从典型的事例中找出规律,然后举一反三推广到一般记忆。如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可抽象成通式表示如下:化合反应:A+B+…→M;分解反应:A→B+C+…;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
记忆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如果我们将老师讲的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按上面介绍的方法“处理”一番,如果我们每碰到一个化学学习上的难点,都思考一下用什么样的“窍门”来突破,那么化学学习将是一件十分轻松和美妙的事情。
(编辑 孙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