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着学校对产学研合作价值认识不到位,企业合作目标不清晰,政府对产学研合作重视不够等问题,针对问题探究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
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人才的重任。加强产学研合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可以使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始终与本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将智力资源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教育、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学研合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地方高校、企业和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寻因求解。
(一)高校对产学研合作价值认识不到位,合作层度不深
地方高校是产学研合作中科学技术和专业人才的供给者,所以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当前,地方高校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及其价值认识不足,使其在与政府、企业等合作方在项目的宣传和推动上不到位,主动走出去的少。一方面表现在对产学研的宣传不到位。使得企业及其他合作方对于产学研合作的了解大多停留于纸面上,影响了企业对产学研项目的投资热情和信赖度。另一方面,学校与其他合作方就合作内容没能做到良好的沟通。对合作各方的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导致产学研的各主体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为产学研合作服务,进而影响了合作的最终效果。高校对于产学研合作的价值在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合作不仅仅停留在培训、人才输送、合作研究等方面,例如还可以从企业长远发展、深一层次的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二)企业产学研合作目标不清晰,缺乏远见
因为对于产学研合作的需求以及研究成果最终如何投入生产和投放市场,企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当前,一些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时存在过分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现象,容易导致合作的短视。另外,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对科研技术和研究成果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对研究出来的成果不甚满意,从而影响了企业对下次合作的积极性。企业对国内外科技发展以及市场的认识不足。国内的一些科技成果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或是虽然存在技术差距但更适合国内或本地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但这类有转化价值的科技成果却被许多企业以“技术水平落后”否定或者是惧怕市场风险而不敢加以投资。还有企业在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时,从根本上就是希望以最少的投入换来最大的利润,所以企业通常更倾向于合作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不能用长远而理性的眼光来对待产学研合作。
(三)政府对产学研合作重视不够,合作机制不健全
一是地方政府虽然对产学研合作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和激励措施,但仍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加之与各高校、企业之间在产学研合作上沟通不够,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二是政府制定的措施相较于当前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明显滞后,激励措施跟不上,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调控和指导作用不明显。三是政府对于产学研合作的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国外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投入时间早、金额大。如英国政府早在1986年就推出了一项总额为4.2亿英镑的自主产学研合作“联合计划”,美国政府在1990年就推出了15亿美元的“先进技术计划”。此外,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管理经验还不够成熟,相应的法规制度尚未制定。
(四)产学研合作中的中介机构少,发展程度低
地方产学研合作中的中介公司数量少、机构不健全、服务功能单一、发展程度较低。中介机构提供的中介服务不及时或提供的信息缺乏准确性,特别是在科技评估、技术产权交易等业务服务能力相当有限,没有发挥信息互通和协调作用,中介公司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二、原因分析
针对地方高校、企业和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表现出的各种问题,纠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未能充分体现产学研合作的区域特色
地方高校产学研定位不准确,盲目照搬重点高校的做法,没能立足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依托经管类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积极找寻符合自身的产学研合作之路。一些高校过分重视学术研究和各类奖项,在产学研合作成果中多是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单纯追求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这使得科研成果与企业的需求脱节,没实现产学研合作的成效。
(二)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认知度不高
一些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急于求成,缺乏长远发展目标。合作的心态没有摆正,对于成果的期望值过高。还有在与高校合作過程中,可能因为资金问题产生分歧,致使产学研合作中断。另外,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还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搞科研提高产品竞争力,自己也想搞,但缺乏对市场的全面调研和资金预算,对市场把握不准,导致合作研发出来的产品不一定能满足市场需求,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使得企业对产学研合作失去信心,合作难以继续。
(三)社会各方对产学研合作的探索不够
产学研合作起源于国外,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如何协调政府、企业和地方高校等诸方的关系;如何筹集和利用资金;如何实现产学研合作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如何合理分配合作利益;如何激发合作各方的积极性等等问题,还有待社会各方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这些都是产学研合作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地方高校方面
1.立足于经管类专业特点,主动服务产学研
地方高校应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办学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努力探索自身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密切学校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利用现有的资源,引进竞争机制,发挥经管类专业的特点,关注国内外市场对人才的新需求,优化教育资源,更新教学计划,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经管类人才,主动服务于产学研。因此,我们尝试以下经管类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1)以“导师制”开展研究性学习。导师可以选择适当数量的学生,通过大学生科研立项、参与教师科研、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产学研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参与到产学研合作当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实行订单式培养,服务企业。把地方高校当作企业的人才基地,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量身定做,并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3)将实验室模拟实习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通过课堂实验和计算机仿真模拟软件,让学生初步熟悉企业环境和业务流程,并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企业模拟情景,分角色解决问题。在完成实验室模拟实习后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模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4)规范开展校企合作,实行“校内+校外”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内学习经管类专业知识,然后到企业或相关政府部门实习,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管理、科研实际相结合,为未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良机。 2.敢于创新,打造品牌,寻找多种合作模式
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应立足于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质量,敢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学研合作品牌,从根本上认识产学研合作给高校、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益处。学校和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合作中良好沟通,及时反馈信息,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寻求多种合作模式。同时还要有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二)企业方面
1.转变企业的发展思路
企业应自觉承担和实施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方面的战略方针和任务,正确认识到依靠科技创新的集约型经济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认识到产学研合作的价值所在。企业应与地方高校逐步形成互惠共赢、平等公正的合作关系,合力协调产学研运行、管理和利益分配等问题。遵守合作原则,坦诚沟通,顾全大局,实现共赢的目标。
2.完善体制为科技创新打造坚实基础
完善体制构架,与地方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积极开发新的科技产品,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科技创新的路子。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这不仅可以激发人才的事业心,促进产学研合作中各方的发展,又可以为各方带来更大的效益。
3.合理投入和运用产学研资金
对于产学研合作的资金投入和运用,企业应做好资金的预算,专款专用。同时应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条例,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透明,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为产学研合作营造一个良好的资金运作环境。
(三)地方政府方面
1.加大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每年在地方财政预算上应有计划地增加对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投入。地方政府根据高校和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实际需要,考虑资金投入,避免造成资金的浪费。其次,政府可与银行进行沟通,引导银行制定对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在资金存贷款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和措施。再则,政府要起到监督管理者的作用,監管地方高校和企业对产学研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与规范。最后,对企业投资于产学研合作的项目,政府应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形成一个良好的鼓励产学研合作的环境。
2.政府应大力发展中介机构,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挑选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中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研究成果,为成果的转化,提高社会生产力,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
3.完善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监管机制
政府应加快完善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管理机构;规范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监管和招投标工作;切实解决地方产学研合作项目监管模式落后、监管机构运作不规范、缺乏复合型产学研合作项目监管人才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众.探索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途径[J].集团经济研究.2005,(18).
[2]龙镇辉.社会实践型产学研合作的探索和实践——以地方高校经管类研究项目为例[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7).
[3]伍慧春.国家科技项目监理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0).
[4]赵礼强,赵冰梅.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8).
注:
本研究为2011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1JGA10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卢珍菊(1974—),女,广西河池人,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教授,广西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东盟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区域金融与投资。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
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人才的重任。加强产学研合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可以使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始终与本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将智力资源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从而形成教育、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一、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学研合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地方高校、企业和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了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寻因求解。
(一)高校对产学研合作价值认识不到位,合作层度不深
地方高校是产学研合作中科学技术和专业人才的供给者,所以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当前,地方高校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及其价值认识不足,使其在与政府、企业等合作方在项目的宣传和推动上不到位,主动走出去的少。一方面表现在对产学研的宣传不到位。使得企业及其他合作方对于产学研合作的了解大多停留于纸面上,影响了企业对产学研项目的投资热情和信赖度。另一方面,学校与其他合作方就合作内容没能做到良好的沟通。对合作各方的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导致产学研的各主体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为产学研合作服务,进而影响了合作的最终效果。高校对于产学研合作的价值在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合作不仅仅停留在培训、人才输送、合作研究等方面,例如还可以从企业长远发展、深一层次的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二)企业产学研合作目标不清晰,缺乏远见
因为对于产学研合作的需求以及研究成果最终如何投入生产和投放市场,企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当前,一些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时存在过分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现象,容易导致合作的短视。另外,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对科研技术和研究成果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对研究出来的成果不甚满意,从而影响了企业对下次合作的积极性。企业对国内外科技发展以及市场的认识不足。国内的一些科技成果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或是虽然存在技术差距但更适合国内或本地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但这类有转化价值的科技成果却被许多企业以“技术水平落后”否定或者是惧怕市场风险而不敢加以投资。还有企业在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时,从根本上就是希望以最少的投入换来最大的利润,所以企业通常更倾向于合作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不能用长远而理性的眼光来对待产学研合作。
(三)政府对产学研合作重视不够,合作机制不健全
一是地方政府虽然对产学研合作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和激励措施,但仍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加之与各高校、企业之间在产学研合作上沟通不够,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二是政府制定的措施相较于当前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明显滞后,激励措施跟不上,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调控和指导作用不明显。三是政府对于产学研合作的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国外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投入时间早、金额大。如英国政府早在1986年就推出了一项总额为4.2亿英镑的自主产学研合作“联合计划”,美国政府在1990年就推出了15亿美元的“先进技术计划”。此外,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管理经验还不够成熟,相应的法规制度尚未制定。
(四)产学研合作中的中介机构少,发展程度低
地方产学研合作中的中介公司数量少、机构不健全、服务功能单一、发展程度较低。中介机构提供的中介服务不及时或提供的信息缺乏准确性,特别是在科技评估、技术产权交易等业务服务能力相当有限,没有发挥信息互通和协调作用,中介公司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二、原因分析
针对地方高校、企业和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表现出的各种问题,纠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未能充分体现产学研合作的区域特色
地方高校产学研定位不准确,盲目照搬重点高校的做法,没能立足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依托经管类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积极找寻符合自身的产学研合作之路。一些高校过分重视学术研究和各类奖项,在产学研合作成果中多是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单纯追求学术价值和学术地位,这使得科研成果与企业的需求脱节,没实现产学研合作的成效。
(二)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认知度不高
一些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急于求成,缺乏长远发展目标。合作的心态没有摆正,对于成果的期望值过高。还有在与高校合作過程中,可能因为资金问题产生分歧,致使产学研合作中断。另外,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还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一些企业看到别的企业搞科研提高产品竞争力,自己也想搞,但缺乏对市场的全面调研和资金预算,对市场把握不准,导致合作研发出来的产品不一定能满足市场需求,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使得企业对产学研合作失去信心,合作难以继续。
(三)社会各方对产学研合作的探索不够
产学研合作起源于国外,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如何协调政府、企业和地方高校等诸方的关系;如何筹集和利用资金;如何实现产学研合作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如何合理分配合作利益;如何激发合作各方的积极性等等问题,还有待社会各方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这些都是产学研合作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地方高校方面
1.立足于经管类专业特点,主动服务产学研
地方高校应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办学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努力探索自身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密切学校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利用现有的资源,引进竞争机制,发挥经管类专业的特点,关注国内外市场对人才的新需求,优化教育资源,更新教学计划,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经管类人才,主动服务于产学研。因此,我们尝试以下经管类专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1)以“导师制”开展研究性学习。导师可以选择适当数量的学生,通过大学生科研立项、参与教师科研、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产学研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面参与到产学研合作当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2)实行订单式培养,服务企业。把地方高校当作企业的人才基地,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量身定做,并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3)将实验室模拟实习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通过课堂实验和计算机仿真模拟软件,让学生初步熟悉企业环境和业务流程,并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企业模拟情景,分角色解决问题。在完成实验室模拟实习后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模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4)规范开展校企合作,实行“校内+校外”的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内学习经管类专业知识,然后到企业或相关政府部门实习,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管理、科研实际相结合,为未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良机。 2.敢于创新,打造品牌,寻找多种合作模式
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应立足于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质量,敢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学研合作品牌,从根本上认识产学研合作给高校、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益处。学校和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合作中良好沟通,及时反馈信息,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寻求多种合作模式。同时还要有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
(二)企业方面
1.转变企业的发展思路
企业应自觉承担和实施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方面的战略方针和任务,正确认识到依靠科技创新的集约型经济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认识到产学研合作的价值所在。企业应与地方高校逐步形成互惠共赢、平等公正的合作关系,合力协调产学研运行、管理和利益分配等问题。遵守合作原则,坦诚沟通,顾全大局,实现共赢的目标。
2.完善体制为科技创新打造坚实基础
完善体制构架,与地方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积极开发新的科技产品,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科技创新的路子。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这不仅可以激发人才的事业心,促进产学研合作中各方的发展,又可以为各方带来更大的效益。
3.合理投入和运用产学研资金
对于产学研合作的资金投入和运用,企业应做好资金的预算,专款专用。同时应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条例,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透明,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为产学研合作营造一个良好的资金运作环境。
(三)地方政府方面
1.加大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每年在地方财政预算上应有计划地增加对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投入。地方政府根据高校和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实际需要,考虑资金投入,避免造成资金的浪费。其次,政府可与银行进行沟通,引导银行制定对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在资金存贷款方面实施优惠政策和措施。再则,政府要起到监督管理者的作用,監管地方高校和企业对产学研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与规范。最后,对企业投资于产学研合作的项目,政府应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形成一个良好的鼓励产学研合作的环境。
2.政府应大力发展中介机构,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挑选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中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研究成果,为成果的转化,提高社会生产力,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
3.完善对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监管机制
政府应加快完善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管理机构;规范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监管和招投标工作;切实解决地方产学研合作项目监管模式落后、监管机构运作不规范、缺乏复合型产学研合作项目监管人才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众.探索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途径[J].集团经济研究.2005,(18).
[2]龙镇辉.社会实践型产学研合作的探索和实践——以地方高校经管类研究项目为例[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7).
[3]伍慧春.国家科技项目监理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0).
[4]赵礼强,赵冰梅.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8).
注:
本研究为2011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1JGA10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卢珍菊(1974—),女,广西河池人,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教授,广西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东盟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区域金融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