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蝴蝶效应”,我们都会想起巴西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在得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的演讲。蝴蝶效应说明了小原因,大结果的现象,事物最后的结果,对于开始时的条件的依赖性是非常敏感的,很微小的原因,也会引出差异较大的结果。从蝴蝶效应发生的过程来看,它沿着因果关系的链条发展,使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影响的强度越来越大,是一种连锁反应。如果能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蝴蝶效应的有利方面,将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回顾、展开,知识结构的过渡和学生认知过程的构建。
一、小学科学课堂中“蝴蝶效应”产生的因素
(1)没有及时察觉使其有机会暗暗滋长。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观察难免会有所疏忽。而小学生又通常十分注意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评价。当他们的某种微小的变化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注意时,他们的某些心理就会发生变化,进而引导他们的行为,使蝴蝶效应得以产生。
(2)“蝴蝶效应”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科学课堂本来是一种积极、生动、有趣的课堂,它正好适应小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与好奇心理,本应是小学生们最喜欢的一门课。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看见有很多小孩子不喜欢科学课。这往往是由于在他们刚开始上课时对某些现象的好奇没有得到老师们的关注与解释,日积月累使其越来越没有兴趣了。这种长期的积累使得蝴蝶效应的负面效果得以发生。
(3)蝴蝶成了“蝴蝶效应”的杠杆支点,起到了杠杆效应。“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杠杆效应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杠杆效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找到合适的支点,支点不适合,就达不到省力的作用。而“蝴蝶效应”产生的原因是蝴蝶成了杠杆的支点,起到了放大的作用,从而“蝴蝶效应”得以产生。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不妨给学生一个超越自我的支点。
二、“蝴蝶效应”对老师们的启示
小学科学课堂虽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但它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它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帮助学生寻找他们的兴趣爱好。而由于蝴蝶效应在小学科学课堂时常发生,其微小变换就能产生巨大改变的特点也就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启示。
(1)提升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体现在知识的掌握与教学水平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其有效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上。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思维活跃的、充满好奇的小学生,课堂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是在所难免的。当这种突发事件发生时,老师要及时地发现,通盘考虑学生的立场,不可随意地将问题的出现完全归咎于学生。老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意外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妥善处理问题,不仅能稳住学生情绪,维护课堂秩序,让教学按预定的方向发展,而且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坏情绪的产生,将蝴蝶效应扼杀在萌芽状态。
(2)发现学生优点,发掘学生潜质。蝴蝶效应这种微小变化就能产生巨大改变的现象使老师认识到细心观察学生的每一个微小变化的重要性。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正确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其自身的优点会在日常的学习中慢慢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老师能够给予足够的认识,给他们积极的鼓励,使其潜质得到更好的发掘。
(3)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根据蝴蝶效应的解释,小学科学老师在上课开始的教学模式也会是蝴蝶效应的原始条件。教学模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况且,科学课堂在某些方面与一般的教学课堂不同,它对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的要求更高。因而,老师在这门课开始之前就应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使科学这门课程变得更有吸引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科学的乐趣。
一言以蔽之,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应更好地利用蝴蝶效应的正面影响,留意学生身边的微小变化,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逐渐提高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严国峰.浅议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性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52.
[2]李红波,刘彩虹.“蝴蝶效应”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00.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东方小学)
一、小学科学课堂中“蝴蝶效应”产生的因素
(1)没有及时察觉使其有机会暗暗滋长。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观察难免会有所疏忽。而小学生又通常十分注意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评价。当他们的某种微小的变化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注意时,他们的某些心理就会发生变化,进而引导他们的行为,使蝴蝶效应得以产生。
(2)“蝴蝶效应”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科学课堂本来是一种积极、生动、有趣的课堂,它正好适应小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与好奇心理,本应是小学生们最喜欢的一门课。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看见有很多小孩子不喜欢科学课。这往往是由于在他们刚开始上课时对某些现象的好奇没有得到老师们的关注与解释,日积月累使其越来越没有兴趣了。这种长期的积累使得蝴蝶效应的负面效果得以发生。
(3)蝴蝶成了“蝴蝶效应”的杠杆支点,起到了杠杆效应。“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杠杆效应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杠杆效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找到合适的支点,支点不适合,就达不到省力的作用。而“蝴蝶效应”产生的原因是蝴蝶成了杠杆的支点,起到了放大的作用,从而“蝴蝶效应”得以产生。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不妨给学生一个超越自我的支点。
二、“蝴蝶效应”对老师们的启示
小学科学课堂虽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但它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它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帮助学生寻找他们的兴趣爱好。而由于蝴蝶效应在小学科学课堂时常发生,其微小变换就能产生巨大改变的特点也就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启示。
(1)提升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体现在知识的掌握与教学水平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其有效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上。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思维活跃的、充满好奇的小学生,课堂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是在所难免的。当这种突发事件发生时,老师要及时地发现,通盘考虑学生的立场,不可随意地将问题的出现完全归咎于学生。老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意外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妥善处理问题,不仅能稳住学生情绪,维护课堂秩序,让教学按预定的方向发展,而且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学生坏情绪的产生,将蝴蝶效应扼杀在萌芽状态。
(2)发现学生优点,发掘学生潜质。蝴蝶效应这种微小变化就能产生巨大改变的现象使老师认识到细心观察学生的每一个微小变化的重要性。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正确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其自身的优点会在日常的学习中慢慢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老师能够给予足够的认识,给他们积极的鼓励,使其潜质得到更好的发掘。
(3)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根据蝴蝶效应的解释,小学科学老师在上课开始的教学模式也会是蝴蝶效应的原始条件。教学模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况且,科学课堂在某些方面与一般的教学课堂不同,它对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的要求更高。因而,老师在这门课开始之前就应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流程,使科学这门课程变得更有吸引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科学的乐趣。
一言以蔽之,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应更好地利用蝴蝶效应的正面影响,留意学生身边的微小变化,给予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逐渐提高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严国峰.浅议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性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52.
[2]李红波,刘彩虹.“蝴蝶效应”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应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00.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东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