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初探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yyy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6年“3.15”晚会曝光了饿了么订餐的种种乱象,外卖行业中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网络食品交易相关立法,以加强对网络食品交易包括网络订餐在内的食品安全监管。但事实上,网络订餐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得不到根治。本文从第三方平台与政府监管有效衔接的角度切入,并结合相关立法探索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以求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可行建议。
  关键词 网络订餐 食品安全 第三方平台 政府监管
  基金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互联网 环境下网络订餐食品安全困境与立法完善”(项目编号:201610300010)主持人:李文君,曾凤霞。
  作者简介:曾凤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26
  近年来,网络外卖订餐行业凭借其方便快捷、价格实惠、种类繁多等特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并深受消费者青睐。根据某互联网外卖平台发布的“2016外卖大数据”显示,甚至有“最宅”用户全年外卖订单量高达1292次。然而,外卖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隐患与监管责任分配问题。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已出台了相应的监管办法,用法律明确细化了政府以及网络食品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责任与义务,但今年的“3.15”晚会再次曝光大量的黑作坊,可见外卖衍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相关监管制度仍需改进和完善。
  一、网络订餐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根据近年来网络上的相关新闻报道以及笔者参与的相关课题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网络订餐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无照经营现象
  在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以下简称第三方平台)初建之时,其管理者为了将其网站推广给广大消费者和扩大网站经营规模,忽视了对线下实体店铺经营者经营资质的审查,导致大量缺少营业执照的线下食品经营者入驻各大外卖APP。此后随着外卖行业的迅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以致政府监管部门不得不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明确第三方平台对入网食品经营者(以下简称经营者)准入的审查义务,但第三方平台往往表面遵从,使相关法律规定流于形式。
  (二)卫生条件恶劣
  去年曾有新闻报道一些经营者在十平米左右的房间里加工食品,而且其所销售的外卖都是直接将储存在冰箱里的冷冻菜加热然后直接卖出。还有记者曾走访发现几乎所有经营者的外卖送餐盒从未清洗或更换过。更有甚者,近日,一家线上店铺被曝出将公共厕所作为自己的生产加工场所……可见外卖的卫生隐患一直存在并越来越严重。
  (三)食品质量没有保证
  由于互联网的隐蔽性,消费者只能通过经营者的描述和买家评价了解商品,而对经营者生产加工食品的过程无从知晓。网络訂餐平台因此成为不良经营者的庇护所。如上述被记者曝光的卫生条件恶劣的现象,其势必会造成食品的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四)消费者维权难
  消费者维权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维权证据难以搜集、维权跨度大以及维权成本较高。此外,由于外卖平台提供的食物相对比较廉价,消费者在受到侵害后往往选择放弃维权,自认倒霉。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网络订餐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在于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尤其是政府监管与第三方平台监管衔接不畅。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第三方平台审查不到位,未能积极配合政府监管,导致无资质的店铺提供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食品;另一方面,政府监管体制不完善,没有与第三方平台有效衔接,以致在实践中发现违法经营者时,往往不能有效执法。可见,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十分迫切和必要,是我国食品安全在“互联网 ”背景下产生的新问题。它需要政府及网络交易平台切实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共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以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现状
  (一)第三方平台审查不到位,未能积极配合政府监管
  2016年6月出台的《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三章规定了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义务,主要包括一般义务、主体准入审查义务、食品经营日常检查报告义务、信息数据证据保存义务、协助监管执法义务、召回义务、引入第三方认证等。同年7月《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出台,进一步规定了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的义务及相关法律责任。但从实际实施情况来看,两部《办法》自颁布以来,相关经营平台仍被曝出存留大量“黑作坊”, 第三方平台经营者普遍“表面遵从”,虽然在平台上亮出了各店铺的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许可信息,但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致使其真假无从辨别。大多数网购平台“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为了扩大网站规模,往往无视法律规定,更不用说配合政府监管了。
  以第三方平台提供的经营者信息为例,《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入网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等材料进行审查,如实记录并及时更新。”然而,某些第三方交易平台仍然不顾经营者提供材料的真假性,直接将经营者上传的照片挂在平台的“经营者资质”一栏,使消费者误认为该经营者具有相关资质,严重违背政府监管机制和相关法律规定。
  (二)政府监管体制不完善,没有与第三方平台有效衔接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要采取“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原则,并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行监管,也即卫生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等各个部门分工独立负责食品安全的不同环节和方面。食品安全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系统,而这种分工管理模式无法保障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容易导致各部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最终导致政府部门监管乏力、经营者越发猖獗、消费者无法维权等乱象。同时,分段监管模式使得监管资源无法整合、信息无法共享、决策失灵等问题丛生,也易引发重复执法、重复检测等浪费资源的现象,无端增加纳税人的经济负担。   根据上述监管原则,我国《食品安全法》将监管部门分为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三大监管部门,将食品许可分为生产许可、流通许可和餐饮服务许可。这种看似细化监管的分工管理模式表面上表现出对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的监管“疏而不漏”,但对于一些介于生产与流通,流通与餐饮,餐饮与生产,或者融合三者的经营模式如何监管成为问题。网络订餐中的食品安全监管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此外,网络订餐中第三方平台的介入导致其与线下实体店的食品安全监管有着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为第三方平台具有对经营者准入资质的审查及实际经营情况的监管等义务,也即第三方平台对经营者具有初步监管责任,而现实生活中的店铺的食品安全问题则由政府监管部门直接进行监管。因此,政府部门“各管各的”的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网络订餐这种融合生产、流通及餐饮同时又存在第三方平台介入监管问题的新型经济形式,政府监管与第三方平台监管的有效衔接工作势在必行。
  三、建立第三方平台与监管部门的联合监管体制
  目前政府监管部门虽然已经出台了相关立法,使得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有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在政府监管与第三方平台衔接机制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制度设计。基于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政府监管与第三方平台衔接问题,为建立第三方平台与政府联合监管体制提出一些建议。
  (一)监管部门主动与第三方平台约谈,夯实主体责任
  在与第三方平台监管衔接过程中,政府监管部门应主动与第三方平台联系,以行政约谈的方式向其进行政策及法律宣传,落实第三方平台的监管主体地位。同时,政府要积极监督网络交易平台对经营者准入的审查工作,对于上述某些第三方平台违反《监管办法》的不良行为,政府应坚决抵制,表明态度,及时劝改,必要时依法严惩。 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放低姿态,与第三方平台共商对策,积极听取第三方平台的意见和建议,以推动建立二者联合监管体制,共同促进网络食品安全。
  (二)实现监管部门与第三方平台间的资源共享
  所谓资源共享是指第三方平台和政府监管部门共同分享自身掌握的经营者的信息资料,如经营者的营业执照情况、经营场所、是否受到过处罚等信息资源。
  从实际监管情况来看,政府监管与第三方平台监管实行分开监管,而在体系上由政府制定相关法规指导第三方平台的监管,第三方平台要服从政府的安排。这种监管体系类似于一种上下级的监管关系,因此,在这种体系指导下,政府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其职权随时获取或者说直接掌握第三方平台享有的经营者的信息资料,而反过来,第三方平台却因其地位上的“隶属”关系无法探知政府监管部门享有的相关信息资料。政府监管与第三方平台有效衔接的前提便是信息资源的共享,換句话说,第三方平台在掌握的资料与政府部门不一致的情况下,如何与之密切积极地配合来打击不法经营者呢?以经营者营业资质的审查为例,第三方平台只能通过经营者上传的相关营业执照及经营许可证的照片予以确认,但在这过程中极易产生本无资质的经营者制造假证欺骗审查者的现象,单靠审查者的“眼力”往往容易造成存在“漏网之鱼”。然而,如果能够通过相关登记颁发执照的政府部门的数据库系统就可以直观有效的确认经营者是否事实上拥有法律规定的相关证照。因此,如果政府把这些信息资源与第三方平台共享,那么将大大减少网络订餐平台中不具备资质的经营者的数量。
  综上,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和第三方平台应该联合建立大数据库共享资源,把网络经营者的电子执照、流通渠道、销售范围、线下实体店地址、经营者信誉等诸多信息进行建档管理,实现两者联合监管,共同促进网络订餐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三)建立线上线下分工合作管理模式
  第三方平台大多数情况下只承担一般的监管审查义务,对经营者事后违法行为几乎没有处罚权利,加之其本身是以营利为目的私营企业,难以期待其时时对线下实体店经营行为进行严格的调查监管。政府监管部门则与其恰恰相反,政府部门作为国家职能部门,对线下实体店的监管是其职责所在,对违法经营者的处罚是其职权所在。但是,政府监管如果孤立地进行容易导致执法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等现象。因此,政府监管部门和第三方平台应该联合起来,综合第三方平台先天的监管便利的优势和政府监管部门的职权优势,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线上线下分工合作的管理模式。
  以监督经营者的食品卫生条件为例,在线上,经营者应当提供材料(如生产场所的照片、食品采购合同、质检部门的质检报告等)证明其生产场所的卫生状况和食品的来源、保存、运输渠道及加工方法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然后由平台管理者进行严格审查并公示。若经审查不合格或有虚假申报情况,则直接要求其停止营业活动然后交由政府监管部门处置。在线下,政府部门要对经营者进行实地考察,定时进行抽检,一旦发现有不合格者马上通知相关网络监管平台关闭店铺并对其行为进行公示,同时由政府部门进行行政处罚。线上线下同时行动,坚决不给违法经营者以可乘之机。
  参考文献:
  [1]陈财.网络订餐的安全监管问题浅析.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6(5).
  [2]张舒恺.互联网外卖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现代食品.2016(3).
  [3]武丽君、荣玲鱼.关于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的法律思考.法制与社会.2016(12).
  [4]倪楠.食品安全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
  [5]吴永婵.政府在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公共管理.2016(15).
  [6]刘庆全.试论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财经.2012(12).
  [7]沈志凌.雁塔“三驾马车”保障网络订餐食品安全.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6-10-31(10).
  [8]陈振仪.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研究.法制博览.2017(3).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以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作为探讨的基础,浅析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关键词 依法治国 高校 大学生 法律意识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经贸大学科研助困基金项目(2016DYB105)“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经贸大学为例”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康晗
摘 要 数字治理理论,是随着西方治理理论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治理范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但引领着“社会”行为习惯的剧烈变革,打破“市场”领域墨守成规的生产与商业决策方式,而且还不断渗透与影响着公共管理领域的城市治理活动。这里的“数字”,是互联网的“虚拟网络”与社会生活的“真實网络”之间交汇与碰撞的节点,因此,基于“互联网 ”的数字治理,让现实社会网络实现了可视化,用网络治理的方式
摘 要 “执行难”已经成为当前的一大社会法律问题,无法制裁违法行为,法律的尊严得不到维护。本文试图从限制当事人人身自由的角度来思考构建、完善执行程序的法律依据,进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和人民法院判决的严肃性。  关键词 限制 人身自由 执行  作者简介:侯秘密,贵州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法律实务。  中图分类号:D9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
摘 要 在研究内容上,哈特从批判奥斯汀的“命令理论”入手,从法律的内容和存在方式、检验标准和遵守依据等方面,提出了以“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则” 、“一阶规则、二阶规则” 和“承认规则”为核心的“规则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哈特把语义分析之哲学方法、社会学及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相糅合, 从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框架,对法律的概念进行了语境考察,为法理学理论及分析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哈特 “规则理论”
摘 要 作为同属侵犯财产型犯罪的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从刑法规定上区分两罪不难。但由于社会发展,犯罪形式多样,特别是在同一司法案件中涉及多种不同行为时,此罪与彼罪的认定就相当困难,导致“同案不同处”。因此,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典型案例,立足于我国现行刑法中对两罪的定罪量刑相关规定,从行为人犯罪形式和被害人交付财物的主观心理入手,理清如何区分两罪的界限,力求为以后的司法实践工作提供一个殷实可用的区分标准。
摘 要 推进辅警队伍规范化建设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贵州省公安机关近年来大力施行各项举措加强辅警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困惑,面临不少困难,如法律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有待完备、辅警制度趋于职业化等。为进一步推动辅警队伍规范化建设,本文认为应健全法律体系、实行公安机关与辅警内部双重管辖、 探索非职业化发展方向,以及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数据铁笼”打造辅警队伍管理应用平台。 
摘 要 职务犯罪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社会现象,其导致的后果比较严重且难以控制,一度引发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古至今,掌握公权力者如果处在监督和制约的条件下,就会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相反,如果没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造成对权力监管的缺失,就会贪污腐败,权力滥用。  关键词 贪污 公款 公职人员 权力监督  作者简介:王培宇,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630.9
摘 要 随着传统的工业技术逐步衰落,由此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茂名市露天矿公园的生态修复和遗产保护为例,为地方立法提供思路,确保生态修复的进行和工业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使工业遗产能完全发挥其特殊的社会、历史等价值。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工业遗产 保护 开发 地方立法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校级培育计划(编号:2016pyB011)、“挑战杯”(编号:2017BZ018)阶段性成果。
摘 要 近几年我国大陆的法学专业培养模式备受质疑和抨击,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探析出我国可以借鉴的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力图构建更符合我国国情和实践需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关键词 境外 法学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15ZC103)“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研究”成果论文;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14
摘 要 正当程序原则是司法、准司法、行政活动领域遵循的基本原则。高校对学生的处分权是行使公共权力体现出来的社会行政权,为了限制高校的社会行政权,保障学生权利,高校在行使处分权时应遵循正当程序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主要包括相对人的获得告知权、陈述申辩权和救济权。我国高校学生处分制度中正当程序原则理论上模糊,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不统一的现象,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学生处分正当程序原则是高校法治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