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尔木市第五中学 青海 格尔木 816000)
【中图分类号】G250.73
我在利用思品新教材资源时,发现有些教材内容授课时不能不适于实际教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有些教材资源急需重构,将原来的教材资源要调整、补充、删减、整合、更正等,从而优化教学资源,使教材更趋向于实用性。
一、教材内容的补充完整上要重构
(一)新旧教材相结合不要“喜新厌旧”
案例:我在讲到新教材中的《党的基本路线》时,其内容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而在旧教材中表述为“领导和团结……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我就给学生强调没有“和谐”一词,同时联想到讲到新型的民族关系时新教材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而在旧教材中同样没有“和谐”;讲到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新教材中增加了“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容等,通过新旧教材内容的比较,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讲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新教材中增添了“科学发展观”,删减了“三个代表”的内容,而在中考却频频出现,为此将“三个代表”内容加以补充,给予学生讲解并做好笔记,这样就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此知识点……因此,新旧教材不是完全对立的,我们要善于结合和运用新旧教材的资源,更好的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而不是用了新教材,忘了旧教材,不要“喜新厌旧”。
(二)缺乏知识需补充增长知识又实用
案例:在讲《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此框时,我增加了一些自我保护的常用电话:火警(119)、森林火警(95119)、匪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报警(122)、海上搜救与事故报警(12395);讲《我知我家》此课时,我增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的三项必须具备的条件(即为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结婚年龄男的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烧超过20周岁;符合一夫一妻制的基本原则)和两项禁止结婚的条件(即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框时,我增加了民族的含义(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及我省的五个世居少数民族(藏、回、土、蒙古、撒拉五个少数民族);讲《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此框中“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宪法是现行的宪法”时,及时补充前三部宪法(即1954、1975、1978年宪法)的颁布时间,这既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又能体现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二、教材内容的前后置换上要重构
(一)内容分散难把握重新组合集中化
案例:在讲到九年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时,其作用本来有两点,可教材的叙述顺序分散,第一点置于P105,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第二点却在P106,即“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在这两点作用间又穿插了两点内容,即“创建精神文明活动的形式”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P105—106),故理应将P106的第二点作用应置于P105中第一点作用之后,这样将分散的内容加以集中,逻辑上也不至于混乱,况且初中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有限,更利于学生去学习。
(二)解释内容跨度大重新调整易理解
案例:我在讲到《隐私与隐私权》此框中的隐私的含义(即隐私的两个条件)时,P46中概述为“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与公共利益、群众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而第二个条件的叙述言外之意就是与公共利益、群众利益有关时,就不属于隐私了,而对此的解释却出现在P50中,即“……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保护。”这样因内容衔接上跨度大,加之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好理解,故将此内容加到P46中的隐私的含义之后就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隐私的含义了。
三、教材内容的不合时宜上需重构
(一)内容重复或冗长急待删减或提炼
案例:在讲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此框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道理修养时,在P104中有段相关链接,即“八荣八耻”,我们引导学生需要去做重复工作,因为在上面一自然段中出现了此内容,且七、八、九年级的课本封面内均有此内容,这有点画蛇添足之感,再无须出现,应该在知识重建中将此删减;再如讲到《我们的共同理想》此框中中国共产党为何要提出构件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P119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内容已经在P36上的相关链接中出现,在此就不必要出现,就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此句替代浓缩即可。
(二)课本要与时俱进错误资源要更正
案例:我讲到《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这一课时,在P59我发现举例是“神舟”六号,我问学生们:“现在是‘神舟’几号了?”“‘神舟’八号!”,我当场表扬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我回家查了一下2005年出版的同样是九年级课本时发现在P55表述的是“神舟”五号,2008年出版的一本同样是九年级课本时发现在P59表述的是“神舟”六号,通过页数及举例的不同,发现我们的思品教材资源间隔年限太长,可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神舟”八号了,预计“神舟”九号也快了,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的教材资源要随时调整,要紧跟时代之潮流,而不至于处于“多年不是新教材,年年是新老师”的尴尬局面?因此,因思品课它特有的学科性,编写教材者不能及时新编教材之时,我们教师不能受此藩篱的制约,要做到与时俱进,使之与现实相背的教学资源得以及时更正。
【中图分类号】G250.73
我在利用思品新教材资源时,发现有些教材内容授课时不能不适于实际教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有些教材资源急需重构,将原来的教材资源要调整、补充、删减、整合、更正等,从而优化教学资源,使教材更趋向于实用性。
一、教材内容的补充完整上要重构
(一)新旧教材相结合不要“喜新厌旧”
案例:我在讲到新教材中的《党的基本路线》时,其内容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而在旧教材中表述为“领导和团结……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我就给学生强调没有“和谐”一词,同时联想到讲到新型的民族关系时新教材表述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而在旧教材中同样没有“和谐”;讲到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新教材中增加了“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容等,通过新旧教材内容的比较,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讲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新教材中增添了“科学发展观”,删减了“三个代表”的内容,而在中考却频频出现,为此将“三个代表”内容加以补充,给予学生讲解并做好笔记,这样就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此知识点……因此,新旧教材不是完全对立的,我们要善于结合和运用新旧教材的资源,更好的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而不是用了新教材,忘了旧教材,不要“喜新厌旧”。
(二)缺乏知识需补充增长知识又实用
案例:在讲《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此框时,我增加了一些自我保护的常用电话:火警(119)、森林火警(95119)、匪警(110)、急救(120)、交通事故报警(122)、海上搜救与事故报警(12395);讲《我知我家》此课时,我增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的三项必须具备的条件(即为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结婚年龄男的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烧超过20周岁;符合一夫一妻制的基本原则)和两项禁止结婚的条件(即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框时,我增加了民族的含义(即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及我省的五个世居少数民族(藏、回、土、蒙古、撒拉五个少数民族);讲《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此框中“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过四部宪法,1982宪法是现行的宪法”时,及时补充前三部宪法(即1954、1975、1978年宪法)的颁布时间,这既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又能体现现实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二、教材内容的前后置换上要重构
(一)内容分散难把握重新组合集中化
案例:在讲到九年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时,其作用本来有两点,可教材的叙述顺序分散,第一点置于P105,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第二点却在P106,即“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在这两点作用间又穿插了两点内容,即“创建精神文明活动的形式”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P105—106),故理应将P106的第二点作用应置于P105中第一点作用之后,这样将分散的内容加以集中,逻辑上也不至于混乱,况且初中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有限,更利于学生去学习。
(二)解释内容跨度大重新调整易理解
案例:我在讲到《隐私与隐私权》此框中的隐私的含义(即隐私的两个条件)时,P46中概述为“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与公共利益、群众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而第二个条件的叙述言外之意就是与公共利益、群众利益有关时,就不属于隐私了,而对此的解释却出现在P50中,即“……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保护。”这样因内容衔接上跨度大,加之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好理解,故将此内容加到P46中的隐私的含义之后就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隐私的含义了。
三、教材内容的不合时宜上需重构
(一)内容重复或冗长急待删减或提炼
案例:在讲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此框中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思想道理修养时,在P104中有段相关链接,即“八荣八耻”,我们引导学生需要去做重复工作,因为在上面一自然段中出现了此内容,且七、八、九年级的课本封面内均有此内容,这有点画蛇添足之感,再无须出现,应该在知识重建中将此删减;再如讲到《我们的共同理想》此框中中国共产党为何要提出构件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P119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内容已经在P36上的相关链接中出现,在此就不必要出现,就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此句替代浓缩即可。
(二)课本要与时俱进错误资源要更正
案例:我讲到《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这一课时,在P59我发现举例是“神舟”六号,我问学生们:“现在是‘神舟’几号了?”“‘神舟’八号!”,我当场表扬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我回家查了一下2005年出版的同样是九年级课本时发现在P55表述的是“神舟”五号,2008年出版的一本同样是九年级课本时发现在P59表述的是“神舟”六号,通过页数及举例的不同,发现我们的思品教材资源间隔年限太长,可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神舟”八号了,预计“神舟”九号也快了,通过这个例子,我们的教材资源要随时调整,要紧跟时代之潮流,而不至于处于“多年不是新教材,年年是新老师”的尴尬局面?因此,因思品课它特有的学科性,编写教材者不能及时新编教材之时,我们教师不能受此藩篱的制约,要做到与时俱进,使之与现实相背的教学资源得以及时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