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最近在一次讲话中谈到:负责任、敢担当,是党性要求,也是思想境界。一个负责任的干部,才能赢得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信任;一个负责任的政党,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才能委以社稷大业。他还指出,今后五年,我们会面对一系列尖锐的挑战: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转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障碍更加突出,改革攻坚的社会矛盾仍会凸显,各种腐败案件仍会时有发生。面对挑战,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就上海而言,取决于我们能否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俞正声的这一席谈话,颇具深意。负责任,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不失职、不推诿,更不尸位素餐;敢担当,就是在遇到难题、挑战时,不回避、不退缩,勇于承担起责任、担当起重担。如果说负责任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必备的职业素养,敢担当则是对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精神境界的集中检验。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负责任、敢担当,富有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取得了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惊人成就和宝贵经验,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尊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以来,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影响、交织出现。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的那样: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面对这三个“世所罕见”,领导干部惟有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迎难而上,才能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领导和执政水平。考察一名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作风硬不硬,往往不是在风和日丽的平常时期,而是在困难和挑战袭来的关键时刻。有的领导干部见到一些棘手的、甚至要冒一定风险的问题时,考虑的不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是个人得失,反映在行动上便是退避三舍,或者“绕道而行”、模棱两可;问题和矛盾不仅没有解决,有时还因为坐失最佳化解的“窗口”而成为老大难。不敢负责、不愿担当的问题,是“私”而忘“公”、个人利益至上的一种本质体现,是党性不纯、动机不正的表现。
一位领导同志在下访接待群众后感慨地说,其实一些信访老案在矛盾形成之初并不难解决,但是由于当时没有领导干部愿意负责任、敢于挑担子,结果问题久拖不决、矛盾日积月累,最后变成了“胡子案”,各级干部花多倍努力也收效甚微。这样的教训应该认真吸取。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领导干部勇于负责任、敢于担当,是党性要求,也是思想境界。我们常说,党员干部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一致”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根据中央的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及时化解各种难题、有效应对各类挑战,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尽责。如果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都做到了“看好自家门”,善于把矛盾消除于萌芽状态,把挑战转化为创新驱动的动力和转型发展的机遇,全国大局也就和谐有序。而能否做到这一条的前提在于,这个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具不具备负责任、敢担当的作风和品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负责任、敢担当,不仅能凝聚广大党员干部的意志,更能鼓舞人民群众战胜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表明,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负责任、敢担当的作风和精神,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大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华民族才迎来了全面复兴的辉煌前景。今天,在科学发展的征途上,领导干部负责任、敢担当的作风和精神,须臾不可或缺。
俞正声的这一席谈话,颇具深意。负责任,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不失职、不推诿,更不尸位素餐;敢担当,就是在遇到难题、挑战时,不回避、不退缩,勇于承担起责任、担当起重担。如果说负责任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必备的职业素养,敢担当则是对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精神境界的集中检验。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负责任、敢担当,富有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取得了摆脱贫困、加快现代化进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惊人成就和宝贵经验,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尊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以来,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影响、交织出现。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的那样: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面对这三个“世所罕见”,领导干部惟有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迎难而上,才能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领导和执政水平。考察一名领导干部党性强不强、作风硬不硬,往往不是在风和日丽的平常时期,而是在困难和挑战袭来的关键时刻。有的领导干部见到一些棘手的、甚至要冒一定风险的问题时,考虑的不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而是个人得失,反映在行动上便是退避三舍,或者“绕道而行”、模棱两可;问题和矛盾不仅没有解决,有时还因为坐失最佳化解的“窗口”而成为老大难。不敢负责、不愿担当的问题,是“私”而忘“公”、个人利益至上的一种本质体现,是党性不纯、动机不正的表现。
一位领导同志在下访接待群众后感慨地说,其实一些信访老案在矛盾形成之初并不难解决,但是由于当时没有领导干部愿意负责任、敢于挑担子,结果问题久拖不决、矛盾日积月累,最后变成了“胡子案”,各级干部花多倍努力也收效甚微。这样的教训应该认真吸取。
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领导干部勇于负责任、敢于担当,是党性要求,也是思想境界。我们常说,党员干部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一致”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根据中央的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创造性及时化解各种难题、有效应对各类挑战,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尽责。如果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都做到了“看好自家门”,善于把矛盾消除于萌芽状态,把挑战转化为创新驱动的动力和转型发展的机遇,全国大局也就和谐有序。而能否做到这一条的前提在于,这个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具不具备负责任、敢担当的作风和品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负责任、敢担当,不仅能凝聚广大党员干部的意志,更能鼓舞人民群众战胜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表明,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负责任、敢担当的作风和精神,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大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中华民族才迎来了全面复兴的辉煌前景。今天,在科学发展的征途上,领导干部负责任、敢担当的作风和精神,须臾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