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盐碱胁迫的响应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有效提高苜蓿种子在盐碱地中的萌发率,为盐碱地苜蓿重建提供参考。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pH梯度盐碱土浸提液和盐碱土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用非盐碱土(pH 7.48)和苏打盐碱土(pH 10.67)按不同比例配制得到],以及NaHCO_3和Na_2CO_32种不同浓度梯度碱性盐(0,40,60,80,120,160 mmol/L)对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种子在盐碱土浸提液胁迫下,当pH在8.0~8.6,电导率在1.0~1.5 mS/cm时,苜蓿种子萌发率>8
其他文献
超载过牧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导致大部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呈现持续退化态势。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致使地上植物群落逐渐发生更替,地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发生改变。本文旨在探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分布特征、对近自然恢复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其作用机制。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中已报道4目14属61种AM真菌,约占已知AM真菌物种的20%。高寒草地禾本
期刊
为揭示干旱区农田沟灌模式下田间尺度土壤水盐运移规律,选定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灌区为研究区,通过构建HYDRUS-3D沟灌田间水盐运移三维模型,对一个灌水周期内田间微观尺度的土壤水盐运移过程进行了模拟与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运用田间试验实测值对HYDRUS-3D模型中的参数及边界条件修正之后,模拟结果合理,模型可靠性较高;在一个灌水周期内,模拟试验区内的土壤平均含水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并在灌水结束约20
期刊
【背景】细菌能通过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noates,PHA)在细胞内储存物质和能量,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红树林中,由于土壤周期性受海水浸没,形成营养物质种类丰富和含量波动大的特殊生境,为细菌进化出特殊的PHA合成途径提供了条件。【目的】为了增加对红树林产PHA细菌资源的了解,获得产PHA细菌,使用纯培养方法分离和鉴定细菌,并评估菌株的产PHA能力。【方法】采集红树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