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四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战线提出的明确要求,也饱含着对新闻宣传战线的殷切期待。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增强“四力”,新闻报道中怎样体现“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互为融合,不可分割,《荆门晚报》开设的“新春走基层”。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守望者”。荆城十二时辰”等栏目,就是践行“四力”要求的有效尝试和具体体现。
關键词:“四力”;基层;亮点
一、勤用脚力,到基层抓取鲜活干货
网络信息无处不在,但是勤用脚力,脚踏实地,到基层去,到广阔的天地中,才能抓取到鲜活干货,报道才能接地气,有深度,有看点。
2018年1月,荆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荆门晚报》针对会议提出“分4阶段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荆钟、荆京、荆沙三条示范带全域推广沙洋模式、彭墩模式、湖山模式、客店模式、马岭模式”,策划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记者走基层我是荆门新农民”,由副总编辑带领骨干记者,深入乡镇基层一线,用鲜活的素材、生动的细节展示农村、农业、农民的变化,从1月25日起开始推出报道,每期安排一个整版,文图并茂,还附有权威解读和专家点评。
荆门市沙洋县从2015年开始整县推行“按户连片种植”模式,官珰镇双冢村4组村民王霄云夫妇承包了48亩连片的耕地,田里种稻,四围养虾,埂上牧羊,秋后放鸡……如果记者不到实地,怎能感受村民努力耕耘下的田园风光?正是因为记者俯下身来,走进了田间地头,才发掘这一农民自发进行的变革。由此,沙洋县首创的“按户连片耕种”模式,也完整地写入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
钟祥市彭墩村探索出“彭墩模式”,用迁村腾地建设了全国最美乡村,用村企共建实现了村民共同富裕,用特色文化提升了整体形象,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全域流转,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新型农村综合体,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为此,记者走进现场,探访村民生活,用村民住洋房、拿工资,用鲜活的案例解读“彭墩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农业和农村定位的再思考,农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2018年4月2日起,《荆门晚报》推出“记者走基层乡村振兴进行时”专栏,分别从“探产业”“沐新风”“兴文化”“看环境”报道乡村蝶变,在新形势下的产业探索之路。
二、勤思考,获取报道亮点
作为基层媒体,惊天动地的大事可遇不可求,报道的对象更多的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他们身上就没有可取之处了吗?其实不然,好故事其实就来源于我们身边,看似平常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坚持,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荆门,一座年轻的古城,20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守护文物,就是守护我们的源与脉;守望文物,就是守望我们的根与魂。每一件(处)文物(点)的背后,都立着一位(群)默默的守望者。他们,以保护传承文脉为使命,是文物本体的管理员,是文保法规的宣传员,更是文化遗产的守护人、根与魂的守望者。《荆门晚报》与荆门市文物局适时联合推出《根与魂的守望者》系列报道,将镜头对准文物保护的人群,在日常工作中,提炼出他们的不平凡之处,在思想的光芒下,在镜头的聚焦下,让读者关注这一群体,进而关注我们的文化,传承历史,阔步未来。系列报道的主角不尽相同,有文物考古研究昕所长、博物馆工作人员、文物专业摄影师、文物管理所昕长、明显陵的守护者等,对于这—群体,大家郧百生的,通过记者的镜头、文字,大家对文物保护工作可感可触。
每年春节过后,各地总会举办各种大型招聘会,《春季求职观察》系列报道,聚焦外卖骑手、快递员、月嫂、普工、销售人员、装修工人等行业,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人手,转文风,通过他们的生活、工作状态,给人以启迪,让人以思考。
三、结语
组组接地气、有温度的报道,很好地展示了《荆门晚报》记者践行“四力”,做时代风云记录者的良好风貌。
關键词:“四力”;基层;亮点
一、勤用脚力,到基层抓取鲜活干货
网络信息无处不在,但是勤用脚力,脚踏实地,到基层去,到广阔的天地中,才能抓取到鲜活干货,报道才能接地气,有深度,有看点。
2018年1月,荆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荆门晚报》针对会议提出“分4阶段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荆钟、荆京、荆沙三条示范带全域推广沙洋模式、彭墩模式、湖山模式、客店模式、马岭模式”,策划推出大型系列报道“记者走基层我是荆门新农民”,由副总编辑带领骨干记者,深入乡镇基层一线,用鲜活的素材、生动的细节展示农村、农业、农民的变化,从1月25日起开始推出报道,每期安排一个整版,文图并茂,还附有权威解读和专家点评。
荆门市沙洋县从2015年开始整县推行“按户连片种植”模式,官珰镇双冢村4组村民王霄云夫妇承包了48亩连片的耕地,田里种稻,四围养虾,埂上牧羊,秋后放鸡……如果记者不到实地,怎能感受村民努力耕耘下的田园风光?正是因为记者俯下身来,走进了田间地头,才发掘这一农民自发进行的变革。由此,沙洋县首创的“按户连片耕种”模式,也完整地写入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
钟祥市彭墩村探索出“彭墩模式”,用迁村腾地建设了全国最美乡村,用村企共建实现了村民共同富裕,用特色文化提升了整体形象,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土地全域流转,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新型农村综合体,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为此,记者走进现场,探访村民生活,用村民住洋房、拿工资,用鲜活的案例解读“彭墩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是对农业和农村定位的再思考,农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2018年4月2日起,《荆门晚报》推出“记者走基层乡村振兴进行时”专栏,分别从“探产业”“沐新风”“兴文化”“看环境”报道乡村蝶变,在新形势下的产业探索之路。
二、勤思考,获取报道亮点
作为基层媒体,惊天动地的大事可遇不可求,报道的对象更多的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他们身上就没有可取之处了吗?其实不然,好故事其实就来源于我们身边,看似平常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坚持,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荆门,一座年轻的古城,200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守护文物,就是守护我们的源与脉;守望文物,就是守望我们的根与魂。每一件(处)文物(点)的背后,都立着一位(群)默默的守望者。他们,以保护传承文脉为使命,是文物本体的管理员,是文保法规的宣传员,更是文化遗产的守护人、根与魂的守望者。《荆门晚报》与荆门市文物局适时联合推出《根与魂的守望者》系列报道,将镜头对准文物保护的人群,在日常工作中,提炼出他们的不平凡之处,在思想的光芒下,在镜头的聚焦下,让读者关注这一群体,进而关注我们的文化,传承历史,阔步未来。系列报道的主角不尽相同,有文物考古研究昕所长、博物馆工作人员、文物专业摄影师、文物管理所昕长、明显陵的守护者等,对于这—群体,大家郧百生的,通过记者的镜头、文字,大家对文物保护工作可感可触。
每年春节过后,各地总会举办各种大型招聘会,《春季求职观察》系列报道,聚焦外卖骑手、快递员、月嫂、普工、销售人员、装修工人等行业,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人手,转文风,通过他们的生活、工作状态,给人以启迪,让人以思考。
三、结语
组组接地气、有温度的报道,很好地展示了《荆门晚报》记者践行“四力”,做时代风云记录者的良好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