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说真话、诉真情,核心是真。真,是善与美的基础,是文章能够说服人、感染人的重要条件。因此,着重指导学生把真话说出来,用真情打动读者。
关键词:真话 真情 观察 训练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鲁迅先生认为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由此可见,在写作文时,“说真话”极其重要,我们一定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
江苏省徐州市有一年中考语文的作文题目是《有句话儿在心头》,命题旨在引导考生说真话、诉真情,这个题目选材面广,一般是亲情、友情、师生情和陌路情等等,命题体现了新课标“面向所有学生”的指导精神——“人人有话说”,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命题者充分关注了学生的感受,无城乡之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圈子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考生应该有话可说。然而笔者在阅卷时发现:人人有话说并不等于人人能说好,对于平时善于积累的学生而言,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上对生活的感悟能写出精品文章;但是好多考生写得空泛,缺少真情实感,甚至编造父母离异,或是车祸遇难的故事,想以此打动阅卷老师,难道只有这样的故事才能打动人吗?我们在作文时,只有敢说真话,肯吐露心声,才能使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写作要坚持“说真话”,实际上是把生活和写作,把做人和作文这二者真正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它不仅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写作者个性的发展、完善,对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形成,也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要求是: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仔细观察后,我布置了作文题《初中第一堂()课》,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二、充分发挥课文“范”的作用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入选的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教学《童趣》之后,指导学生仿照沈复从观察和想象中得到物外之趣的写法,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突出“趣”字;教学《春》、《夏感》之后,选择了一个秋雾的早晨让学生走出教室,仔细观察,学习文中写景的方法写一篇写景散文,比他们凭空编造的效果好多了。我觉得,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三、创设情境
作文指导课上,为帮助学生作文,老师可创设一些情境,利用多种媒体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看录像、幻灯片,组织学生听录音或大家动手演示,也可以通过范文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在指导学生写作亲情话题的作文时,先以《一袋父母心》、朱自清的《背影》、汶川地震中的母爱故事等感染学生,然后让他们说出心中的感人故事,多数学生写出的文章有真情实感。
四、灵活训练,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材料,产生了写作的欲望,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倾吐、表达的机会,给学生开辟用武之地。设计题目尽量让写作体裁多元化,表现体例多样化,训练方法多变化,使之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相适应,与少年儿童的实际生活相适应。我在平日的教学中,力求做到灵活训练,时常让学生多写放胆文。
总之,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才能成功。努力改变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的现象:如陈词滥调的“情感伪化”、老气横秋的“庄重严肃”、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等等,让真情在作文中渗透,让作文在真情中升华。■
关键词:真话 真情 观察 训练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鲁迅先生认为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由此可见,在写作文时,“说真话”极其重要,我们一定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
江苏省徐州市有一年中考语文的作文题目是《有句话儿在心头》,命题旨在引导考生说真话、诉真情,这个题目选材面广,一般是亲情、友情、师生情和陌路情等等,命题体现了新课标“面向所有学生”的指导精神——“人人有话说”,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命题者充分关注了学生的感受,无城乡之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圈子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考生应该有话可说。然而笔者在阅卷时发现:人人有话说并不等于人人能说好,对于平时善于积累的学生而言,自己的生活体验加上对生活的感悟能写出精品文章;但是好多考生写得空泛,缺少真情实感,甚至编造父母离异,或是车祸遇难的故事,想以此打动阅卷老师,难道只有这样的故事才能打动人吗?我们在作文时,只有敢说真话,肯吐露心声,才能使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写作要坚持“说真话”,实际上是把生活和写作,把做人和作文这二者真正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它不仅对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写作者个性的发展、完善,对其健全人格的培养、形成,也有着重大的影响。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呢?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要求是: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第二,观察要细致。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仔细观察后,我布置了作文题《初中第一堂()课》,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二、充分发挥课文“范”的作用
目前,初中语文教材,入选的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教学《童趣》之后,指导学生仿照沈复从观察和想象中得到物外之趣的写法,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突出“趣”字;教学《春》、《夏感》之后,选择了一个秋雾的早晨让学生走出教室,仔细观察,学习文中写景的方法写一篇写景散文,比他们凭空编造的效果好多了。我觉得,利用讲读课向学生有意识地提供作文材料,提高了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和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和写作文的兴趣,读写结合,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水平。
三、创设情境
作文指导课上,为帮助学生作文,老师可创设一些情境,利用多种媒体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看录像、幻灯片,组织学生听录音或大家动手演示,也可以通过范文有意识地用丰富的感情去唤起、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在指导学生写作亲情话题的作文时,先以《一袋父母心》、朱自清的《背影》、汶川地震中的母爱故事等感染学生,然后让他们说出心中的感人故事,多数学生写出的文章有真情实感。
四、灵活训练,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材料,产生了写作的欲望,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倾吐、表达的机会,给学生开辟用武之地。设计题目尽量让写作体裁多元化,表现体例多样化,训练方法多变化,使之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相适应,与少年儿童的实际生活相适应。我在平日的教学中,力求做到灵活训练,时常让学生多写放胆文。
总之,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只有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才能成功。努力改变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的现象:如陈词滥调的“情感伪化”、老气横秋的“庄重严肃”、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等等,让真情在作文中渗透,让作文在真情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