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寻求教学与素质教育改革的契合点,让教师摆脱习作教学问题的困扰,需要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提出解决小学生习作教学问题的艺术策略。
一、新课改下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刻,导致目前在习作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习作的时间充足,却缺乏有效指导
大部分语文教师能够做到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习作。然而,为什么学生依旧会写不出文章呢?这不禁引起教师的思考。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习作的方式和方法本来就少,如果放任自流、漫无目的地指导,学生的习作水平真的会提高么?无效指导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没的可写。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不正确的习作习惯,也就自然写不出好的文章。习作导致成为语文教学的瓶颈这一结果,语文教师难辞其咎。
2.习作的话题多样,却缺少真情实感
新课改下,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表达生活的感受,编者很用心地把话题设计得丰富又广泛。然而不少学生,为了能够得高分,死记硬背作文书上的故事,生拉硬拽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例如,五年级一次习作要求是记录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情。很多同学都选择了母爱的话题去记录,但是在文章最后写出感动的原因时都是干巴巴的套话。
3.习作的内容丰富,却出现千篇一律
在我们现实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习作题目是写写同学之间感人的小事。教师批改时就会发现全班有一半同学写自己摔倒了,乙同学过来帮助自己。这样的习作不会不及格,但是也得不到高分。千篇一律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要认真反思。
4.习作的评价及时,却缺少针对性
在新课改的倡导之下,教师们已经意识到过去对学生的习作评价不够。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教师们毫不吝啬地给予每一位同学适当的评价。但是让我们好好地揣摩一下这些评价语言:“语言流畅”、“情感丰富”、“结构清晰”等。学生们固然需要鼓励,但是这种缺乏针对性、不求实用的“廉价表扬”是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优化习作教学的对策
习作训练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加深对习作训练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带动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工作。
1.习作与指导相结合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没有适当地引导,给予再多的时间也是枉然。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来把握习作的内容,把对习作的指导分散在单元课文的品析中去。教师可以在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前就提出习作的题目和要求,从而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感情表达出来的。当学生理解透整个单元课文学习后,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适当的梳理及点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习作,有效指导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出真正会习作的学生。
2.以读促写,在赏析中提高习作水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习作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因而,在平时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赏析。当学生有了审美感受,获得审美愉悦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审美对象进行鉴别和评价,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在课文赏析中提高习作水平
在阅读教学时,既要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要重视对语言的研究,作者表达的技巧等。这样学生在赏析的同时,逐步形成习作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分类、比较、对应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在课外读物赏析中提高习作水平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习作教学需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增大阅读量。教师应当定时定量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籍,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可以通过组织读书会等方式促进同学交流。长久下来,学生不仅脑子里好词佳句多,而且会灵活运用。
3.以练促写,增加对素材的积累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作者留心生活,对生活中素材的点滴积累。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不放过点滴的琐事,并从中提炼形成自己的思考。那如何让学生做到增加对素材的积累呢?
日记。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把每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教师给予引导,细心评价学生的每篇日记。虽然这项工作琐碎又繁重,但是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自然就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促使学生随时随地地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习作的时候,何愁“无米下锅”?
4.以评促写,提高评价的质量
习作批改与讲评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习作指导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习作的加油站。但是现实教学中习作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新课改下教师应当认真反思,以评促写,提高评价的质量。
(1)评价要实用
在学生的作文本后都会发现教师整洁的评语,但细细品味起来,评语似乎缺少实用性。例如“语言优美”“结构明确”“中心突出”等等,学生再看了这些评语后又有几个人明白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呢?教师可以改变方式,让评语变得更加实用。如“语言优美”就要评出优美的具体方面,是运用了恰当的比喻,还是排比写得很有气势。当学生在明确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后,自然在下次习作时能够心中有数。
(2)转变评价主体
作文评改能力应该是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从四年级开始,就应该采取学生自改、互改、教师批改相结合的方法,变“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改”,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能批改习作的能力。学生作文教师评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叶老再三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而教师,则研究怎样去引导和点拨。
新课改下,习作教学任重道远,教师应不断地在自己的教学中反复实践、总结,让新课改的幸福之花,真正的绽放到每节习作课堂中。
一、新课改下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刻,导致目前在习作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习作的时间充足,却缺乏有效指导
大部分语文教师能够做到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习作。然而,为什么学生依旧会写不出文章呢?这不禁引起教师的思考。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习作的方式和方法本来就少,如果放任自流、漫无目的地指导,学生的习作水平真的会提高么?无效指导的结果必然是学生没的可写。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不正确的习作习惯,也就自然写不出好的文章。习作导致成为语文教学的瓶颈这一结果,语文教师难辞其咎。
2.习作的话题多样,却缺少真情实感
新课改下,为了能够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表达生活的感受,编者很用心地把话题设计得丰富又广泛。然而不少学生,为了能够得高分,死记硬背作文书上的故事,生拉硬拽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例如,五年级一次习作要求是记录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情。很多同学都选择了母爱的话题去记录,但是在文章最后写出感动的原因时都是干巴巴的套话。
3.习作的内容丰富,却出现千篇一律
在我们现实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习作题目是写写同学之间感人的小事。教师批改时就会发现全班有一半同学写自己摔倒了,乙同学过来帮助自己。这样的习作不会不及格,但是也得不到高分。千篇一律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要认真反思。
4.习作的评价及时,却缺少针对性
在新课改的倡导之下,教师们已经意识到过去对学生的习作评价不够。为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教师们毫不吝啬地给予每一位同学适当的评价。但是让我们好好地揣摩一下这些评价语言:“语言流畅”、“情感丰富”、“结构清晰”等。学生们固然需要鼓励,但是这种缺乏针对性、不求实用的“廉价表扬”是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优化习作教学的对策
习作训练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加深对习作训练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带动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工作。
1.习作与指导相结合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如果没有适当地引导,给予再多的时间也是枉然。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来把握习作的内容,把对习作的指导分散在单元课文的品析中去。教师可以在一个单元的课文学习前就提出习作的题目和要求,从而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把感情表达出来的。当学生理解透整个单元课文学习后,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适当的梳理及点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习作,有效指导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出真正会习作的学生。
2.以读促写,在赏析中提高习作水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习作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因而,在平时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赏析。当学生有了审美感受,获得审美愉悦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审美对象进行鉴别和评价,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1)在课文赏析中提高习作水平
在阅读教学时,既要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要重视对语言的研究,作者表达的技巧等。这样学生在赏析的同时,逐步形成习作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分类、比较、对应等,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在课外读物赏析中提高习作水平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习作教学需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增大阅读量。教师应当定时定量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籍,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可以通过组织读书会等方式促进同学交流。长久下来,学生不仅脑子里好词佳句多,而且会灵活运用。
3.以练促写,增加对素材的积累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作者留心生活,对生活中素材的点滴积累。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不放过点滴的琐事,并从中提炼形成自己的思考。那如何让学生做到增加对素材的积累呢?
日记。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把每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教师给予引导,细心评价学生的每篇日记。虽然这项工作琐碎又繁重,但是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自然就会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并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促使学生随时随地地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习作的时候,何愁“无米下锅”?
4.以评促写,提高评价的质量
习作批改与讲评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习作指导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习作的加油站。但是现实教学中习作评价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新课改下教师应当认真反思,以评促写,提高评价的质量。
(1)评价要实用
在学生的作文本后都会发现教师整洁的评语,但细细品味起来,评语似乎缺少实用性。例如“语言优美”“结构明确”“中心突出”等等,学生再看了这些评语后又有几个人明白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呢?教师可以改变方式,让评语变得更加实用。如“语言优美”就要评出优美的具体方面,是运用了恰当的比喻,还是排比写得很有气势。当学生在明确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后,自然在下次习作时能够心中有数。
(2)转变评价主体
作文评改能力应该是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能力。从四年级开始,就应该采取学生自改、互改、教师批改相结合的方法,变“教师评改”为“学生自改”,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能批改习作的能力。学生作文教师评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叶老再三强调“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而教师,则研究怎样去引导和点拨。
新课改下,习作教学任重道远,教师应不断地在自己的教学中反复实践、总结,让新课改的幸福之花,真正的绽放到每节习作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