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级技工学校作为职业从塑造中的主要机构,如何找准市场定位,培养出有学校特色,受企业欢迎,让家长满意的毕业生,是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近年来高级技工人才培养尽管取得了不少好成绩,但由于体制、文化、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技工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生源质量制约培养人才的质量
普通、重点高中“不惜重金请家教”门庭若市,技校却仅仅靠收取学生的学费惨淡过日子。这不仅给技校带来教学管理上的难度,更为培养高级技工人才戴上了“紧箍咒”,这确实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及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不吻合
我校数控专业的毕业生已基本饱和或即将饱和,而社会急需的数控专业人才,已逐渐向复合型、综合型转变。比如某用人单位急需懂操作、会维修、能拿工艺的工人,月薪4000元,我校毕业生基本无人可以胜任,问题就在于人才培养当中只抓其中一方面。
三、校企合作或学校办企缺乏深度
学校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校企合作受政策和利益的影响,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方式难以实施,加之学校给企业技术支持不足,校企很难开展深度合作。面对上述现象,要想摆脱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尴尬局面,笔者作为一名高级技工学校老师,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1.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
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培养出台了不少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没有上升为法律规范的层面。此外,企业参与职业再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要制定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法规,使企业从目前的人才消费主体逐步转变为消费与培养主体;要完善职业资格运行机制的相关法规;对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进行梳理,调整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严格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中的就业准入制度。
2.明确办学定位,在培训的源头上寻求突破
为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当前学校要完成三个转变:由学制教育向综合性培训机构转变;逐步将由招收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实施学制教育,转变为面向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实施高技能培训;全面承担大学生技能提升、在职职工培训等任务。惟有如此,才能更加突出技工教育特色,将其与其他职业学校区别开来,赢得更为广泛的生存空间。
3.加快改革培养方式,推行模块化的培养方式
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重塑课程体系,改革现有的文化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实习指导课以及原有的课程,逐步将其整合为科学的职业素养课程;根据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培训要求,开发网络培训课件,设计多级培训模块,形成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就提供什么样的培训,与综合性培训机构的办学定位相一致。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支素质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把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实现产教结合。在培养校内“双师型”人才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人才的技术优势,发挥他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的作用,并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保证学生接受严格、规范的技能训练。同时,学校要从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较强的组织能力的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劳动人事部门应在职称评聘政策上作适当的调整,学校在其他待遇上应一视同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可直接从企业聘用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参与网络化课件、模块化培训内容的制定,并直接承担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技工学校)
一、生源质量制约培养人才的质量
普通、重点高中“不惜重金请家教”门庭若市,技校却仅仅靠收取学生的学费惨淡过日子。这不仅给技校带来教学管理上的难度,更为培养高级技工人才戴上了“紧箍咒”,这确实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及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不吻合
我校数控专业的毕业生已基本饱和或即将饱和,而社会急需的数控专业人才,已逐渐向复合型、综合型转变。比如某用人单位急需懂操作、会维修、能拿工艺的工人,月薪4000元,我校毕业生基本无人可以胜任,问题就在于人才培养当中只抓其中一方面。
三、校企合作或学校办企缺乏深度
学校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校企合作受政策和利益的影响,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方式难以实施,加之学校给企业技术支持不足,校企很难开展深度合作。面对上述现象,要想摆脱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尴尬局面,笔者作为一名高级技工学校老师,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1.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
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培养出台了不少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没有上升为法律规范的层面。此外,企业参与职业再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要制定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法规,使企业从目前的人才消费主体逐步转变为消费与培养主体;要完善职业资格运行机制的相关法规;对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进行梳理,调整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严格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中的就业准入制度。
2.明确办学定位,在培训的源头上寻求突破
为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当前学校要完成三个转变:由学制教育向综合性培训机构转变;逐步将由招收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实施学制教育,转变为面向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实施高技能培训;全面承担大学生技能提升、在职职工培训等任务。惟有如此,才能更加突出技工教育特色,将其与其他职业学校区别开来,赢得更为广泛的生存空间。
3.加快改革培养方式,推行模块化的培养方式
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重塑课程体系,改革现有的文化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实习指导课以及原有的课程,逐步将其整合为科学的职业素养课程;根据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培训要求,开发网络培训课件,设计多级培训模块,形成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就提供什么样的培训,与综合性培训机构的办学定位相一致。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支素质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把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实现产教结合。在培养校内“双师型”人才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校外实训基地人才的技术优势,发挥他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的作用,并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保证学生接受严格、规范的技能训练。同时,学校要从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较强的组织能力的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劳动人事部门应在职称评聘政策上作适当的调整,学校在其他待遇上应一视同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可直接从企业聘用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参与网络化课件、模块化培训内容的制定,并直接承担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