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扩大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要有针对性地利用综合政策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包括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减小收入差距;完善公共服务机制,改善民生;加强市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构建多样化供给机制,增加有效供给等等。
随着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一、目前我国消费需求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消费需求绝对额不断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持续增强。但同时,消费需求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居民消费率明显偏低,并且呈不断下降趋势。虽然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居民最终消费率却一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呈现出以下特征:居民消费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增长慢于政府消费增长;居民消费增长慢于其收入水平增长。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失衡。城乡消费结构失衡。从1998年以来,农村居民的消费占城乡居民消费的比重就一直呈下降态势,到2011年,占总人口48.7%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仅为23.18%。消费层次失衡。在我国,生存型消费支出非但没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占比,相反还呈现上升趋势。2000-2011年期间,我国城镇居民“衣食住行”类消费支出占比由69.3%提高至70.8%,发展和享受型的“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与娱乐服务”类消费支出占比则由27.3%降至25.2%。国内消费和国外消费失衡。我国存在着显著的消费外移现象。近几年,中国游客人均国外购物消费金额全球最高,而国内需求却一直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二、制约居民消费的因素
1.收入分配的不平衡
近几年来,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出现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一方面是居民收入相对减少。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越来越多地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导致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收入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居民购买力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分化,出现了“有钱的不想买,想买的没有钱”的消费断层现象,使得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在较长时期内难以充分释放。
2.制度变迁使得居民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一方面是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由于结构转型、企业转制和科技进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居民面临就业困难、失业增加的局面,相应的收入预期不够乐观。一旦预期未来收入下降,居民必然降低当期消费。另一方面是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强。现阶段住房、教育,医疗制度等改革明显增加了人们的支出预期,“看病贵、上学贵、买房贵”成为多数居民无法回避的现实负担和必须承受的心理压力。养老、疾病、教育、住房成为居民最大的预期支出,制约了即期消费增长。
3.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滞后于公众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对耐用品的消费会逐步向服务消费升级,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应逐步上升。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 特别是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价格上涨速度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而政府这三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又明显供应不足,这就迫使城乡居民相当一部分收入用于预防性储蓄和支付本应由政府支出的开支,客观上挤占了居民消费,并从心理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导致储蓄率偏高。
4.消费监管体制缺失,消费环境恶劣
我国的消费监管体制仍未完全理顺,表面上看,我国政府监管部门林立,但真正为消费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的部门又几乎没有。而消费市场中,商品价高质差,假冒伪劣现象猖獗,欺诈消费行为屡屡发生,居民在消费过程中还会经历一些“潜规则”的暗算、“行业大哥大”的垄断。这无疑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对国内消费产品乃至消费监管缺乏信心,甚至产生信任危机,进而抑制购买力的增加,甚至导致部分购买力向国外转移。
5.供给结构不合理使得消费需求降低
除了居民消费能力以外,产品供给结构的改善也会带来消费需求的扩大及其结构升级。目前,我们存在供给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尤其是消费性服务的规模、种类和质量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服务支出占居民消费的比重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二是产品无效供给过多,一些工业消费品领域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而供过于求。
三、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路径思考
1.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
扩大消费需求就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还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首先,要努力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一要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加大就业容纳量。二要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如加大对就业教育、在职培训的共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三要优化创业致富的环境,积极推动民众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提高经营性、资产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四要通过建立稳定的职工、公务员、离退休人员等各类群体的收入增长机制,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持久收入水平。其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一要改变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失衡状况,建立严格的政府预算收入比例控制机制,确保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政府不与民争利。二要积极推动政府让税、企业让利,建立收入分配良性传导机制。尽快研究制定城市生活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和与物价、社会整体工资水平等方面的联动机制。三要完善现有各行业指导工资制度,探索建立行业工资比例调控机制。在兼顾行业差异和劳动者贡献差异的同时,加强对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增长及税收监管,确保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合理差距。 2.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保障和改善民生
均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可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后顾之忧,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第一,要拓展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范围。一是覆盖区域的拓展,扩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范围,实现公共服务在城市和乡村的均等化。二是覆盖人群的拓展。将游离在城市所有服务体制之外的人,拓展到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内。第二,要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一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三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四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者住房供给。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3.加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
刺激消费离不开良好的消费环境,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还应在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一是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建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完善流通领域法规标准体系及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大消费品质量和安全监督,加大打击社会失信行为的立法和执法力度,鼓励诚信经营。二是大力改善消费品流通环境。支持建立健全现代消费品营销体系,积极推动消费品领域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和完善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撑新兴消费领域发展。三是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快推进农村自来水、电气化、道路网化,消除落后地区特别是山区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障碍。同时,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和消费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并支持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
4.努力增加有效供给,构建“多样化”的商品劳务供给机制
扩大消费需求,“多样化”的供给机制也必不可少。我们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依据服务业的特点和新的变化,提高相关产业服务水平,培育消费热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使其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又有利于引领未来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一、目前我国消费需求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消费需求绝对额不断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持续增强。但同时,消费需求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居民消费率明显偏低,并且呈不断下降趋势。虽然我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居民最终消费率却一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呈现出以下特征:居民消费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增长慢于政府消费增长;居民消费增长慢于其收入水平增长。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失衡。城乡消费结构失衡。从1998年以来,农村居民的消费占城乡居民消费的比重就一直呈下降态势,到2011年,占总人口48.7%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例仅为23.18%。消费层次失衡。在我国,生存型消费支出非但没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少占比,相反还呈现上升趋势。2000-2011年期间,我国城镇居民“衣食住行”类消费支出占比由69.3%提高至70.8%,发展和享受型的“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与娱乐服务”类消费支出占比则由27.3%降至25.2%。国内消费和国外消费失衡。我国存在着显著的消费外移现象。近几年,中国游客人均国外购物消费金额全球最高,而国内需求却一直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二、制约居民消费的因素
1.收入分配的不平衡
近几年来,居民收入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出现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一方面是居民收入相对减少。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越来越多地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导致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收入相对减少。另一方面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导致居民购买力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分化,出现了“有钱的不想买,想买的没有钱”的消费断层现象,使得我国巨大的潜在市场在较长时期内难以充分释放。
2.制度变迁使得居民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一方面是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由于结构转型、企业转制和科技进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居民面临就业困难、失业增加的局面,相应的收入预期不够乐观。一旦预期未来收入下降,居民必然降低当期消费。另一方面是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强。现阶段住房、教育,医疗制度等改革明显增加了人们的支出预期,“看病贵、上学贵、买房贵”成为多数居民无法回避的现实负担和必须承受的心理压力。养老、疾病、教育、住房成为居民最大的预期支出,制约了即期消费增长。
3.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滞后于公众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对耐用品的消费会逐步向服务消费升级,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应逐步上升。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 特别是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价格上涨速度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而政府这三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又明显供应不足,这就迫使城乡居民相当一部分收入用于预防性储蓄和支付本应由政府支出的开支,客观上挤占了居民消费,并从心理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导致储蓄率偏高。
4.消费监管体制缺失,消费环境恶劣
我国的消费监管体制仍未完全理顺,表面上看,我国政府监管部门林立,但真正为消费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的部门又几乎没有。而消费市场中,商品价高质差,假冒伪劣现象猖獗,欺诈消费行为屡屡发生,居民在消费过程中还会经历一些“潜规则”的暗算、“行业大哥大”的垄断。这无疑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对国内消费产品乃至消费监管缺乏信心,甚至产生信任危机,进而抑制购买力的增加,甚至导致部分购买力向国外转移。
5.供给结构不合理使得消费需求降低
除了居民消费能力以外,产品供给结构的改善也会带来消费需求的扩大及其结构升级。目前,我们存在供给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尤其是消费性服务的规模、种类和质量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服务支出占居民消费的比重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二是产品无效供给过多,一些工业消费品领域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而供过于求。
三、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路径思考
1.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收入差距
扩大消费需求就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还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首先,要努力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一要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加大就业容纳量。二要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如加大对就业教育、在职培训的共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三要优化创业致富的环境,积极推动民众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提高经营性、资产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四要通过建立稳定的职工、公务员、离退休人员等各类群体的收入增长机制,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持久收入水平。其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一要改变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失衡状况,建立严格的政府预算收入比例控制机制,确保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政府不与民争利。二要积极推动政府让税、企业让利,建立收入分配良性传导机制。尽快研究制定城市生活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和与物价、社会整体工资水平等方面的联动机制。三要完善现有各行业指导工资制度,探索建立行业工资比例调控机制。在兼顾行业差异和劳动者贡献差异的同时,加强对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增长及税收监管,确保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合理差距。 2.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保障和改善民生
均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可以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后顾之忧,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消费需求。第一,要拓展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范围。一是覆盖区域的拓展,扩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范围,实现公共服务在城市和乡村的均等化。二是覆盖人群的拓展。将游离在城市所有服务体制之外的人,拓展到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内。第二,要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一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二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三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实现制度统一。四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者住房供给。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3.加强监管,优化消费环境
刺激消费离不开良好的消费环境,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还应在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一是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建立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完善流通领域法规标准体系及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大消费品质量和安全监督,加大打击社会失信行为的立法和执法力度,鼓励诚信经营。二是大力改善消费品流通环境。支持建立健全现代消费品营销体系,积极推动消费品领域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和完善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撑新兴消费领域发展。三是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快推进农村自来水、电气化、道路网化,消除落后地区特别是山区由于电力供应不足、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障碍。同时,加强农村商贸流通和消费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并支持城市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
4.努力增加有效供给,构建“多样化”的商品劳务供给机制
扩大消费需求,“多样化”的供给机制也必不可少。我们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依据服务业的特点和新的变化,提高相关产业服务水平,培育消费热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使其既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民生,又有利于引领未来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