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施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和工具学科,不仅要让学生在语文学科课程中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在广阔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学习能力;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124-0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实施新课改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和工具学科,不仅要让学生在语文学科课程中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在广阔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而语文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必须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在实践中逐步学会运用语言,积累语言,形成语文素养。
低段语文课堂中,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很多,主要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善于倾听的习惯;准确表达的习惯;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动脑多思、质疑问难的习惯;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等。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我的语文预习要求是: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习惯的意识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三、“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首先要取得家长支持,晓之以理,辅之以查。与学生共同制定具体的朗读标准及测评表,把它印发张贴在每一个学生课本的扉页上。这样,在家里,家长就能根据标准来检查和测评。在学校,学生也以此来自评和互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反馈和总结,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全班学生做到熟读、熟背,乐读、乐背。
怎样让学生“乐于课外阅读”呢?首先印发告家长书,向家长介绍该阶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方法,供家长参考;并适时推荐有关书目供家长选择;然后,给学生印发读书登记卡,每月统计学生读书的内容、数量,并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阅读时的态度和效果。同时还可定期让学生通过“读书展示卡”来展示和交流读书情况,评选阅读之星。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十分浓厚。
四、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基础。”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远比知识重要。学生练得一手好字,从小打好写字基础是小学阶段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学会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书写的兴趣、养成写字整洁的习惯、自信性的培养、互查互评、树立榜样、竞赛激励。并渗透自信乐观、做事认真、团结协作、持之以恒的思想。
小学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问题。珍惜时间的习惯,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能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时间。自觉学习的习惯,能在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课堂动笔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地做做批注,记记笔记;写字态度认真,文面整洁,字的结构匀称。解决问题的习惯,能通过向师长请教或查找工具书等帮法尝试着解决问题能尝试通过查找资料、同伴合作、自主阅读等办法解决问题。获取信息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掌握一些收集信息的简单办法;养成每天看书或读报刊的习惯,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一定的途径收集信息,学会对简单信息进行整理加工;能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和儿童读物,并作阅读摘要,写出一点自己的体会。小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良好启迪,光靠学生自我养成良好习惯,那是不现实的,教师应起规范、总结的作用,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反思、总结的习惯,形成体系,享用一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真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的习惯之所以称之为习惯,那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对学生而言,良好的习惯,需要学生不断保持才能逐步形成,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里予以坚持,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可成,它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需要有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但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爱心出发,耐心细致地做好本职工作,花朵定能蓬勃的绽放。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学习能力;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124-0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在实施新课改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和工具学科,不仅要让学生在语文学科课程中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在广阔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而语文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必须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在实践中逐步学会运用语言,积累语言,形成语文素养。
低段语文课堂中,学生应该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很多,主要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善于倾听的习惯;准确表达的习惯;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动脑多思、质疑问难的习惯;勤于朗读背诵的习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等。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我的语文预习要求是: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习惯的意识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三、“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首先要取得家长支持,晓之以理,辅之以查。与学生共同制定具体的朗读标准及测评表,把它印发张贴在每一个学生课本的扉页上。这样,在家里,家长就能根据标准来检查和测评。在学校,学生也以此来自评和互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反馈和总结,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全班学生做到熟读、熟背,乐读、乐背。
怎样让学生“乐于课外阅读”呢?首先印发告家长书,向家长介绍该阶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方法,供家长参考;并适时推荐有关书目供家长选择;然后,给学生印发读书登记卡,每月统计学生读书的内容、数量,并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阅读时的态度和效果。同时还可定期让学生通过“读书展示卡”来展示和交流读书情况,评选阅读之星。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会十分浓厚。
四、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基础。”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远比知识重要。学生练得一手好字,从小打好写字基础是小学阶段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学会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培养书写的兴趣、养成写字整洁的习惯、自信性的培养、互查互评、树立榜样、竞赛激励。并渗透自信乐观、做事认真、团结协作、持之以恒的思想。
小学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问题。珍惜时间的习惯,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能合理安排学习和活动时间。自觉学习的习惯,能在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课堂动笔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觉地做做批注,记记笔记;写字态度认真,文面整洁,字的结构匀称。解决问题的习惯,能通过向师长请教或查找工具书等帮法尝试着解决问题能尝试通过查找资料、同伴合作、自主阅读等办法解决问题。获取信息的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掌握一些收集信息的简单办法;养成每天看书或读报刊的习惯,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一定的途径收集信息,学会对简单信息进行整理加工;能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和儿童读物,并作阅读摘要,写出一点自己的体会。小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良好启迪,光靠学生自我养成良好习惯,那是不现实的,教师应起规范、总结的作用,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反思、总结的习惯,形成体系,享用一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真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的习惯之所以称之为习惯,那是长期形成的,因此,对学生而言,良好的习惯,需要学生不断保持才能逐步形成,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里予以坚持,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可成,它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需要有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但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爱心出发,耐心细致地做好本职工作,花朵定能蓬勃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