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之“马语者”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 骥
  国家一级美术师,徐悲鸿纪念馆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文联书画研究院特邀画家,四川眉山市政协书画院政协艺术顾问,成都益州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师从刘文西、张义潜先生。尤对画马情有独钟,曾不知疲倦反复借鉴徐悲鸿、黄胄大师的作品,多次赴草原、马场、牧区、西北、新疆、内蒙等地写生。其作品受到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的高度评价,并给予艺术肯定,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南方卫视作了专题报道。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展并获奖,被美国、法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澳门等国际友人收藏,名扬海内外。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读罢唐代诗人万楚《骢马》一诗,一幅骏勇的神驹图立刻浮现在脑海里。如今,在成都画坛上有一位三十年如一日潜心画马的“马语者”,他就是张骥。
  神驹良缘 命中注定
  初见张骥,和我想象中的样子不太一样。见他之前我一直在想,能把马画的如此精神、狂野之人,定是具有典型北方汉子的粗犷和豪迈,但张骥却并不是。他中等身材,谦逊温和,含蓄中带着些许内敛,不善言谈但却十分睿智。
  问及他为何会选择马作为主要的刻画对象,他说道,“这其中的缘由还得从我小时候的一次‘意外’说起。”原来,张骥有一次骑着马去生产队割草,结果无意中摔了下来,刚好落在马的肚子下面。在这种情况下,马原本很容易踢到他的,但是等他翻过身来看,马却把蹄子抬得高高的。“我当时特别感动,如果没有它‘高抬贵脚’就没有我的今天。”张骥感慨地说道,眼里满是柔情。我想,或许正是这份来自生命之源的善良,把张骥的命运与马深深地连在了一起,注定他们此生不能分离。
  张骥,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在山西侯马市的一个贫困山村。由于父亲是生产队的饲养员,所以他从小就与马、牛、羊等各种动物为伴。他白天去放牧,晚上帮着家里做家务。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唯一的娱乐方式是拿起树枝在地上、石板上和土墙上画画,那些可爱的“小伙伴”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画笔”描绘的对象。虽然对绘画有着痴迷的热爱,但懂事的张骥深知家庭的贫困,因此从未向家里提出过购买绘画材料的要求。直到有一次,他经过废品收购站,偶然发现了堆积在房屋一角的破旧的笔记本和书籍。突然,他眼前一亮,“这不就是现成的绘画本吗?”于是,他以低廉的价格将这些“宝贝”买回家,然后装订成册,开始了绘画之旅。
  1975年,14岁的张骥开始高中阶段的学习。在那个年代,上山下乡的热潮让学生们无心在校学习,他们纷纷要求到农村锻炼,以表明自己的先进觉悟。于是,回到家乡的张骥,又能与那些可爱的“老朋友”们在一起了。在日常劳动中,张骥常常暗中观察身边的各种动物,熟悉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内在灵性。在他看来,这些动物都是有感情的,这也成就了张骥后来的艺术之路。
  1977年,张骥高中毕业。经历了两次高考落榜后,第三次他参加了美术类考试。当时在考场上,别人拿的都是2B铅笔,只有张骥拿的是一支碳素铅笔。这引起了监考老师的注意,加上出众的绘画天赋,他被西安美术学院录取了。进入美院后,张骥开始了系统的绘画理论学习。当时,张骥的班主任老师是著名的画马名家张义潜先生,在恩师的指导下,他画马有了很大的进步。
  美院毕业后,张骥选择了留校。在此期间,他参与了学校到山西收购栓马桩的工作,正是这一平凡的工作让那些古代文物栓马桩得以留存下来。现在,栓马桩石雕已成为西安美院的一大景观。两年后,张骥又被分配到西安阀门厂从事宣传工作,画一些大型宣传画。就这样,在平静的日子中,生活不紧不慢地进行着……
  直到2008年,张骥的生活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这变化对他的绘画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年,张骥在全国徐悲鸿书画院比赛中获奖,他的作品受到了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这给了张骥巨大的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他在绘画上的信心。后来,张骥的绘画风格也深受徐悲鸿先生的影响。
  以真马为师 扬民族精神
  可以说,马不仅在生活上给了张骥陪伴和快乐,更是给了他艺术生命的新生。看张骥画马是一种视觉的享受,他画马时气定神闲,落笔凝重,匠心独运,线条富于变化,寥寥数笔间,一匹飘逸、厚重、狂野的骏马便跃然纸上。
  张骥善于从历代画马大师的艺术作品中汲取营养,特别是在现代画家徐悲鸿先生的启迪下,他几经探索,悟出真谛,笔墨焕然一新。虽然张骥深受徐悲鸿先生的影响,但他却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笔下的马,或携风驰骋,或闲庭信步,或八骏齐奔,或独驹嘶风,姿态各异,充满激情和活力。张骥用笔疾风处行云流水,浓墨处厚重狂放,笔墨大胆而不失章法,严谨中透出豪迈与奔放,虚实融合,神形兼备。这种看似不经意的随性搭配,实则是他匠心独运的巧妙安排,这便是张骥独有的绘画语言。
  他的作品《春风得意马蹄疾》展现了一匹正在奋力向前奔腾的骏马,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画中的马肌肉强健,腹部圆实,头向左倾,马面修长,双眸明亮。这匹马后蹄腾空而起,昂首奋蹄,鬃毛飞扬,精神抖擞,似有要冲破画面之势。在这幅作品中,张骥用浓墨表现了鬃毛的厚密,再用淡墨枯笔扫出其飞扬之势,点线结合,虚实相生,令人观之意气风发、热血沸腾。
  作品《风雪八骏图》则勾勒了八匹风雪中齐步奔腾的骏马,张骥用饱含奔放的墨色勾勒马的头、颈、腹、腿等部位。他用细小有力的线条勾勒马腿,转折间有如钢刀,力透纸背;用圆滑的弧线刻画腹部和臀部,富有弹性和动感;以干笔扫出鬃尾,浓淡干湿的变化间,飘逸之感浑然天成。画面间星星点点的白色营造了雪花飞舞的冷冽,映衬了八骏齐奔的强劲力量,同时雪花的浪漫又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这种力量,使画面情感不至于过分强势。
  张骥在创作中秉持“画马要以真马为师”的艺术理念,他认为,画马要从领悟马的精神谈起,这也是画马最难的所在。《周易·乾卦》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说的正是炎黄子孙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张骥笔下的马亦是如此。“我画马不仅是因为我爱马,而是我想通过马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悠久文化。马身上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蓬勃的生命力和奋勇直前的气势,正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张骥如此说道。
  在张骥的笔下,既有奔腾狂野的黑白骏马,又有壮硕丰满的黄膘神驹。在他看来,“笔墨当随时代”,黑白色的骏马能凸显中华民族奔腾不息、无所畏惧的精神,而彩色马则更能表达时代赞歌,传递一種积极向上的美好祝愿。在张骥的绘画感悟中,“马”早已不是客观简单的马,而是一种饱含民族精神的时代符号,是一种美好祝愿的精神寄托。这一点,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张骥认为“绘画作品的创作离不开艺术家情感的融入,更离不开艺术激情的助力,画家只有不断与内心对话才能使作品永葆生生不息的活力。”
  “骥”,本意指一种能日行千里的良马,喻贤能。《论语·宪问》有记载:“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张骥,正是这样一位在画坛上默默躬耕,等待时机蓄力长嘶的一匹“良驹”,相信终有一天,他的这声长啸定能让百花齐放的巴蜀画坛为之一振。
其他文献
在树林里,我将一只养好伤的鸽子放飞,留下我待在原地。突然,幽蓝的夜幕下,一团融融的灯光像一朵层层绽放的花儿,吸引我前去。  什么时候这片树林里多了一座木樓呢?绚丽的灯光飘进木楼,我不知不觉跟了进去。  “您好!欢迎光临‘灯花精灵小屋’!我是灯花精灵——花语,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灯花哦!”花语扑扇着透明的羽翼说。  “灯花?”  “嘭!”像一个灯泡爆裂的声音突然响起,吓了我一跳。  “姐姐,别怕,是一朵
每次假期去姥爺家,姥爷都会给我们包饺子。  姥爷拌好馅,和好面,再用擀面杖把一个个小面团擀成圆形的饺子皮,最后把馅放在饺子皮上,就包成了各种形状的饺子:有的像向日葵,有的像耳朵,有的像小荷包。饺子馅除了猪肉芥菜馅,还有三鲜馅和芹菜香菇肉馅。每种馅的饺子都有自己不同的味道,但都很好吃。饺子有水煮的、清蒸的,还有油煎的。馅很香,皮很薄,让我百吃不厌。  姥爷告诉我,古时候人们怕冬天被冻掉耳朵,于是就用
由于电影色域流程存在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和影调对比等诸多因素,因此为满足影片场景中的情绪诉求,创作者可以通过复合色域流程在形式上的不断变换组合,找到电影色彩所需的语言形式。  电影中的色彩无处不在,色彩赋予片中人物和事件以情绪,配合剧情影响观众的心理,参与电影艺术的审美塑造。以下就电影色彩参与结构影片进行浅释:  一、关于色彩的基本认知  1、对色彩的认知基于生理的共同经验(参见表1)  2、对色彩
号净堂,1963年生于四川什邡。  师从李良栋、蒲宏湘、张海、陈振濂、何应辉先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國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城市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
大家好,我是邓西,在《故事作文》这个大家庭里,大家可能对我还不熟悉,应编辑大朋友的邀请,今年我为大家带来了一部童话连载作品——《寻找会唱歌的鲸鱼》。  小丑鱼尼卡和哥哥尼罗以及好朋友波儿一家生活在一片叫蓝色梦幻之家的珊瑚礁中,它们常常听老海龟凡尼讲一个关于鱼人族诅咒的古老的传说。  在一次玩耍中,尼卡偶然听到一头鲸鱼的神秘歌聲。歌声时远时近,时而低沉缠绵,时而高亢洪亮。歌声像一粒火种在尼卡的心里点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先后出版《秦天柱画集》《秦天柱花鸟画集》《中国美术家档案·秦天柱卷》《秦天柱花鸟画新作选》《美术之友·秦天柱专辑》《西蜀寻道·秦天柱卷》《云淡风轻·秦天柱花鸟画鉴赏》《竹露松风·秦天柱写生画稿》等作品集。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四川省博物院、江苏省美术馆、深圳博物館
昨晚下了一夜雪,早上打开门一看,大地仿佛穿上了一件雪白的外衣。吃完早饭,我和小伙伴们就相约一起堆雪人。我們先用铲子把雪铲到一起,堆得高高的,用手拍打挤压,这样雪人的身体就做成了。接下来,我捏了一个小雪球,然后在雪堆里一直滚啊滚,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大雪球,把大雪球安在雪人的身体上,雪人的头也做好了。最后我们又找来胡萝卜做鼻子,黑石子当眼睛,枯树叶当嘴巴,树枝变成了手,红色的水桶做帽子,一个神气活现的
今天是端午节,我很开心,因为可以吃到我最喜欢吃的粽子。我喜欢叫这个节日为“粽子节”。由于妈妈去北京出差了,于是,我就在奶奶家过端午节。  今天早上,奶奶准备了很多菜,全部都是我爱吃的:酸甜可口的糖醋排骨,香辣红亮的油焖大虾,鲜嫩清香的青菜。最重要的是有我喜歡的粽子,粽子外形很特别,既不是三角形也不是四方形。它由墨绿清香的粽叶包裹着,剥开来就露出了一个“白胖子”,还有点儿白里透红。哦,原来是里面的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