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冰雪奇缘》取材于安徒生童话故事《冰雪女王》,以现代寓言风格呈现姐妹的情缘和深切的感情。故事采用双女主角的新颖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王子与公主的童话传奇,描绘了姐妹两人成长的故事。现有对《冰雪奇缘》的解读大多只停留在女权主义的女性独立角度,鲜有深入到女性意识和性别叙事层面的研究。本文试以女性主义的发展脉络为出发点,以两个女主人公为核心,从女性身份的自我认同,女性叙事下的男性形象和女性群体的性别叙事三个角度分析这部电影对新时代女性的重新塑造和阐释,从而对当代社会的女性角色和女性地位有更深刻公平的认识。
【关键词】《冰雪奇缘》;女性意识;女性主义;双性同体;性别叙事
《冰雪奇缘》作为迪士尼公司90周年的纪念作品,不仅收获了诸多的奖项,更是在上映期间获得全世界影迷的好评。故事的主线不再是传统的柔弱公主等待英勇的王子前来营救,而是两个艾尔莎和安娜两姐妹从小时候的亲密无间,到中间被迫疏远产生隔阂,再到最后凭借互相之间的关心和爱拯救彼此的感人故事。刘岚在《电影<冰雪奇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中提到,两位主人公性格上的明显差异,和雪宝,驯鹿等形象的出现,都蕴含了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王竹君在《从<冰雪奇缘>谈近年迪士尼动画中女性角色设定的变化》中就说,故事的结尾没有生硬的塞给女主角一个盛大的婚礼,故事的情节不再一味依赖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重点描写了艾尔莎与安娜之间的真爱,“她们开始追寻更真实的自己”。武静在《论影视动画片<冰雪奇缘>的艺术魅力》中表示,故事通过“人对自我的不断认识以及挣脱禁锢自我的枷锁”这样的客观规律来讲故事,解救公主的是“妹妹的自我奉献和姐姐的自我解放”。王晓彤在《从<冰雪奇缘>看迪斯尼公主题材动画片的传承和创新》一文中写到电影以姐妹情作为情节主线,“女性的落难通过女性的解救得以完成”。
鉴于此,本文将立足于女性主义的发展,从女性群体最开始的寻求身份认同,到从历史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解析男性群体对女性的压迫,再到最后意识到女性的“双性同体”身份为主要线索,着重分析《冰雪奇缘》对于女性群体的身份建构和认同,深入发掘电影中对于女性群体成长和发展的关注,从而对电影的解析提供新的思路,也希望提醒读者对于现实中的女性群体给与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1 “自我认同”的女性意识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者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详细梳理了女性角色在历史中的变迁。无论是在神话传说或是真实的历史进程中,女性的地位都是低于男性。拥有万千信徒的《圣经》在人类的一开始出现就确立了男尊女卑的地位。夏娃是亚当身上的一小部分,一根肋骨所造。而在中世纪以前,女性和土地都是男人们争斗的“礼物”,甚至女性一旦丧夫就必须改嫁才能存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女性的职责就是服务丈夫,孩子,贤良淑德。社会和法律的种种局限使一个女人很少有自我表现的可能性。在平民百姓的劳动阶级,虽然或许经济压力取消了性别不平等,但也同时抹杀了个人发展的机会。而在贵族和资产阶级,女性同样受到侮辱。她们必须用尽自身特别是外在表现的魅力过上理想的寄生生活才能继续出现在上流社会。她们很少接受教育或者设想自己的未来。或者说,女性在过去没有未来。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用“他者”一词描述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从属地位。波伏娃从生物,历史,神话等角度论述了女性“他者”地位的历史渊源和根深蒂固。甚至于女性群体本身也认同自身地位的边缘化并以此为生活准则。随着以波伏娃为代表的女权运动者的活跃和世界各地民权运动的兴起,女性群体的权利和自由问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涉及到语言,生活,政治的方方面面。美国当代诗人艾德里安娜·里奇宣称,女权主义就是将女性主体和自然进行自然有机的结合。女性不再是蒂莉·奥尔森笔下沉默的少数人,而是开始从肉体到精神解放自己,寻求自我認同和社会认同的群体。
艾尔莎和安娜是从小就在一起的玩伴,两个人分享一切。即使艾尔莎把房门紧闭将安娜关在门外,其初衷也是对安娜的爱,不想让她受伤。而安娜从始至终表现出对艾尔莎强烈的关心和爱护。在艾尔莎因魔力暴露羞愧逃走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是或恐惧或质疑,只有安娜毫不犹豫的站出来支持和相信艾尔莎。在危险降临时,安娜挺身而出保护了艾尔莎。
电影的亮点在于首先给与了两个女性角色的身份确认。她们是公主,却不脆弱无助。社会发展至此,女性角色不再只是单纯的依赖男性过活,而是有自己的选择和自由。社会不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女性开始觉醒,意识到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员,理应享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女性开始追求包括政治上,生活中,事业上的权利平等与自由。艾尔莎和安娜从公主到女王的转变就是女性地位的提升,她们思想独立,从生活习惯到人生选择都可以脱离开男性而自主自立。用传统的眼光看,她们处在社会的上层阶级,但却没有受到身份的束缚。她们不是必须举止端庄,优雅脆弱。在遇到她们讨厌的猥琐国国王时,艾尔莎和安娜会聪明的愚弄他,她们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在女权主义者眼中,社会给与女性尊重是重要的权利。而在电影里,艾尔莎和安娜甚至完全掌握了主动权,能够自己赢得社会的认可。女性在电影里完全从“他者”成为了主体,甚至成为了社会的领袖。
2 男性形象的女性叙事
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女性群体除了继续争取男女平等的权利外,更深入细致的分析了男性女性的差异。所以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对于性别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艾德里安娜·里奇在她的《强制的异性恋和女同性恋存在》提出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强制的异性恋”。里奇提出,强制的异性恋是一种强迫女性群体和同性恋群体接受的父权文化概念和社会机制,而其背后的运行者就是男性和异性恋者。男性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和不可否认的男权地位,会阻止女性接受教育,开发创造,限制女性的活动,甚至即使在工作中也会普遍存在着女性被认为不够理智,需要男性领导的现象。即使极少数的女性能在职场做到领导者的位置,在日常工作中,也不得不靠自己的女性魅力和气质打动别人。在里奇的分析中,男性胆小又霸道,因为害怕女性的崛起所以会用蛮力和蛮横打压女性;男性自我禁锢却又独断专行,所以会让女性从事服务性等低薪水的行业而自己大权在握,发号施令。而女性因为父权社会的道德熏陶,会不自觉的默认男性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比如女性必须要有美丽的外表,温柔的态度。而这实质上只是男性为了满足的私欲设定的社会规范。在女性主义者的眼中,男性形象已经变得自私,软弱又强权。 《冰雪奇缘》一边创造了具有独立意识反叛精神的女性角色,一边贬低了自以为是,实际上虚弱无能的男性形象。比如汉斯王子和克里斯托弗。在电影里,男性要么就像汉斯王子一样道貌岸然,实则邪恶贪婪;要么就像克里斯托弗,懦弱无能,安于现状。在电影构建关于女性的新话语中心的过程中,父权社会中的男性形象也被一点点瓦解。
电影中的冲突除了安娜和艾尔莎之间的情感变化就是汉斯王子和克里斯托弗两个男性角色对情节的推动。然而这两个男性角色都不再是传统的英俊勇敢的形象。汉斯王子不再是高贵果敢的化身,而只是一个贪图权利,精于算计的小人。他伪装成优雅的王子接近安娜,其实是为了利用安娜的公主身份实现自己掌握权利的贪婪梦想。在安娜和艾尔莎双双陷入绝境时,他表现出了自己的凶残,准备将两个女性杀死以维持自己心中完整的父权制社会。克里斯托弗虽然心地善良,乐观积极,却不修边幅,懦弱保守。他衣服破旧,身上有着永远的麋鹿味道。在突如其来的冰雪毁掉了他的职业之后,他虽愤怒却也只能认命。在于安娜寻找艾尔莎的旅途中,安娜一直是领导者,而克里斯托弗只是一个帮手。
在女性叙事角度下,他们不再是女性心目中的完美王子,甚至成为了比女性都不如的形象。电影对传统父权社会的男性强权角色进行了颠覆和瓦解。从古至今的男性特权导致了男性的自我堕落,他们的贪婪粗鲁正好反映出女性的正直优雅。因而女性不会也不能再依靠他们。对男性的不足的表达也是对女同性恋的肯定,因为社会不再是稳固的父权制,男性角色的力量也日益衰败,所以女性不得不尝试跟自己的同性同胞联合起来为自己争取权利。在男性们日益萎靡的条件下,女性们却依然能坚定地站在一起,这样的女性团体当然会逐渐强大。
3 “双性同体”的性别叙事
双性同体在生物学上指一个个体身上同时存在雌雄两性的生理结构和特征;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个体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两者的性格行为特征;在女性主义者眼中,“双性同体”意味着性别平等,两性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而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发展,“双性同体”的范围也延伸到“超越性别的角色认同及两性精神和心理上的文化认同”。(陈静,“双性同体”与伍尔夫女性主义叙事)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性主义者中第一个提出“双性同体”概念的。在《一间自己的屋子》里,伍尔夫提到“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伍尔夫认为,人类的和谐,就是能达到每个人自身两种力量的自然结合。具体来说,女性化的男人,或者男性化的女人,才是完整的人格。伍尔夫对双性同体的解析表达了她对男女平等和男女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而双性同体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强调女性角色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冰雪奇缘》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两个女性角色的“双性同体”性别特征表达的细致唯美又能获得观众的同理心。
艾尔莎的魔力。艾尔莎与生俱来的魔力就是一种天生的男性气质。在传统的文化中,男性是掌控大局者,拥有扭转局势的力量,而在危难之际,能救世人于水火的角色也多是男性来承担。或者说,男性的生理结构上的力量强大和较于女性更为理性的性格特征使男性承担了力量占有者的角色。而在电影中,女主角艾尔莎拥有强大的力量。她的魔力既可以毁灭一切,也可以拯救世人。电影中的情节就是由艾尔莎从不能控制自己的力量到用自己的魔力造福社会为线索发展的。艾尔莎不再是传统的公主,而是拥有掌控大局力量的女王。
艾尔莎的父母。在艾尔莎的魔力伤害了安娜之后,她就被父母限制了自由。艾尔莎的父母象征了父权制社会的权威。在艾尔莎表现了自己的潜在力量时,以父母为首的权威选择的是否定和隐藏。他们以跟大众潮流(男权社会)相悖为耻,所以才会一再告诫艾尔莎,不要去感受,不要去表达,做一个传统生活中的好女孩。
安娜寻找艾尔莎的过程。安娜是电影中另一个具有男性特征的女性形象。在艾尔莎逃离皇宫之后,安娜毫不犹豫的选择去找到她。在过程中,虽然有克里斯托弗的帮助,但行动的主导者一直是安娜。从做决定到付诸行动,安娜扮演了一个精神领袖。这也正是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因为安娜不再是懦弱无主见的传统女性形象,而是有决断力,坚持正义的“英雄”。
艾尔莎和安娜的责任感。艾尔莎和安娜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艾伦戴尔被冰雪覆盖,安娜勇于承认是自己的冲动任性导致艾尔莎发怒继而牵连整个国家。在最初的震惊慌张之后,安娜迅速恢复理智,妥善安排国家事务,然后自己坚定地决定要找回艾尔莎。而艾尔莎因为对家人和社会的责任感把自己囚禁隔离,又是因为对国家的责任感鼓起勇气勇敢面对一切。电影打破传统王子或英雄拯救世界的模式,安排了兩个女性角色行使更多的社会权利和义务,使两个女主角内在的男性气质得到充分展现。
在雪宝畅想自己在夏季的舒服生活时,屈服于现实的克里斯托弗希望将雪宝从梦境中唤醒,而安娜却觉得应该尊重雪宝的梦想。克里斯托弗代表了社会的传统平民阶级,他们不敢逾越社会规则一步,他们唯一想做的就是顺从社会潮流,遵从父权制社会的安排。而安娜,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却觉得要敢于梦想和实践。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坚强和果敢。最终雪宝也真正实现了在太阳下的自由活动。这预示着女性群体的“双性同体”身份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敢想敢做,最终每个女性个体都能达到自身的和谐和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
《冰雪奇缘》就像一部浓缩的女性主义发展史,两个女主人公的成长,全面讲述了女性群体从意识到自己的独立身份,开始追求权力平等,到理性表达男性女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和合理的社会分工,其间包括女性角色可以超越男性的较为极端表达。这部电影超高的票房和高评价的口碑肯定了其女性主题的意义,也表现了现代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肯定和认同。然而《冰雪奇缘》作为一部受到广泛关注的动漫电影,只是女性群体作为主体进入大众视野的一个开端。女性主义发展至今多停留在学术范围内,成为学者交流的话题,却并未引起平民大众的反响。《冰雪奇缘》的正面回馈正好肯定了女性主义走下神坛,走向平民的可行性。它指引了一个新的方向,让大众娱乐的同时也反思社会现实,更容易引起大家对现代社会的不公平机制的注意,从而推动社会变革,真正达到男女合理分工,社会和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Rich,Adrienne.Blood,Bread,and Poetry:Selected Prose 1979-1985.New York:W.W.Norton,1986,pp.50-51.
[2]陈静.“双性同体”与伍尔夫女性主义叙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北京:三联书店,1989:77.
[4]刘岚.冰雪奇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现代交际,2014(07).
[5]王晓彤,王璁.从冰雪奇缘看迪斯尼公主题材动画片的传承与创新[J].电影评介,2014(03).
[6]王竹君.从冰雪奇缘谈近年迪士尼动画中女性角色设定的变化[J].大众文艺,2014(12).
[7]武静.影视动画片冰雪奇缘的艺术魅力[J].戏剧之家,2014(05).
[8]西蒙娜·德·波伏瓦,郑克鲁译.第二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9]许庆红.激进主义与乌托邦——艾德里安娜·里奇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思想评析[J].学术界,2013(02).
作者简介
康聪华(1992-),女,河北省保定市人。硕士学位。现供职于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州省广东市 510632
【关键词】《冰雪奇缘》;女性意识;女性主义;双性同体;性别叙事
《冰雪奇缘》作为迪士尼公司90周年的纪念作品,不仅收获了诸多的奖项,更是在上映期间获得全世界影迷的好评。故事的主线不再是传统的柔弱公主等待英勇的王子前来营救,而是两个艾尔莎和安娜两姐妹从小时候的亲密无间,到中间被迫疏远产生隔阂,再到最后凭借互相之间的关心和爱拯救彼此的感人故事。刘岚在《电影<冰雪奇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中提到,两位主人公性格上的明显差异,和雪宝,驯鹿等形象的出现,都蕴含了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王竹君在《从<冰雪奇缘>谈近年迪士尼动画中女性角色设定的变化》中就说,故事的结尾没有生硬的塞给女主角一个盛大的婚礼,故事的情节不再一味依赖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重点描写了艾尔莎与安娜之间的真爱,“她们开始追寻更真实的自己”。武静在《论影视动画片<冰雪奇缘>的艺术魅力》中表示,故事通过“人对自我的不断认识以及挣脱禁锢自我的枷锁”这样的客观规律来讲故事,解救公主的是“妹妹的自我奉献和姐姐的自我解放”。王晓彤在《从<冰雪奇缘>看迪斯尼公主题材动画片的传承和创新》一文中写到电影以姐妹情作为情节主线,“女性的落难通过女性的解救得以完成”。
鉴于此,本文将立足于女性主义的发展,从女性群体最开始的寻求身份认同,到从历史社会文化等不同角度解析男性群体对女性的压迫,再到最后意识到女性的“双性同体”身份为主要线索,着重分析《冰雪奇缘》对于女性群体的身份建构和认同,深入发掘电影中对于女性群体成长和发展的关注,从而对电影的解析提供新的思路,也希望提醒读者对于现实中的女性群体给与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1 “自我认同”的女性意识
法国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者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详细梳理了女性角色在历史中的变迁。无论是在神话传说或是真实的历史进程中,女性的地位都是低于男性。拥有万千信徒的《圣经》在人类的一开始出现就确立了男尊女卑的地位。夏娃是亚当身上的一小部分,一根肋骨所造。而在中世纪以前,女性和土地都是男人们争斗的“礼物”,甚至女性一旦丧夫就必须改嫁才能存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女性的职责就是服务丈夫,孩子,贤良淑德。社会和法律的种种局限使一个女人很少有自我表现的可能性。在平民百姓的劳动阶级,虽然或许经济压力取消了性别不平等,但也同时抹杀了个人发展的机会。而在贵族和资产阶级,女性同样受到侮辱。她们必须用尽自身特别是外在表现的魅力过上理想的寄生生活才能继续出现在上流社会。她们很少接受教育或者设想自己的未来。或者说,女性在过去没有未来。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用“他者”一词描述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从属地位。波伏娃从生物,历史,神话等角度论述了女性“他者”地位的历史渊源和根深蒂固。甚至于女性群体本身也认同自身地位的边缘化并以此为生活准则。随着以波伏娃为代表的女权运动者的活跃和世界各地民权运动的兴起,女性群体的权利和自由问题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涉及到语言,生活,政治的方方面面。美国当代诗人艾德里安娜·里奇宣称,女权主义就是将女性主体和自然进行自然有机的结合。女性不再是蒂莉·奥尔森笔下沉默的少数人,而是开始从肉体到精神解放自己,寻求自我認同和社会认同的群体。
艾尔莎和安娜是从小就在一起的玩伴,两个人分享一切。即使艾尔莎把房门紧闭将安娜关在门外,其初衷也是对安娜的爱,不想让她受伤。而安娜从始至终表现出对艾尔莎强烈的关心和爱护。在艾尔莎因魔力暴露羞愧逃走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是或恐惧或质疑,只有安娜毫不犹豫的站出来支持和相信艾尔莎。在危险降临时,安娜挺身而出保护了艾尔莎。
电影的亮点在于首先给与了两个女性角色的身份确认。她们是公主,却不脆弱无助。社会发展至此,女性角色不再只是单纯的依赖男性过活,而是有自己的选择和自由。社会不再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女性开始觉醒,意识到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员,理应享受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女性开始追求包括政治上,生活中,事业上的权利平等与自由。艾尔莎和安娜从公主到女王的转变就是女性地位的提升,她们思想独立,从生活习惯到人生选择都可以脱离开男性而自主自立。用传统的眼光看,她们处在社会的上层阶级,但却没有受到身份的束缚。她们不是必须举止端庄,优雅脆弱。在遇到她们讨厌的猥琐国国王时,艾尔莎和安娜会聪明的愚弄他,她们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在女权主义者眼中,社会给与女性尊重是重要的权利。而在电影里,艾尔莎和安娜甚至完全掌握了主动权,能够自己赢得社会的认可。女性在电影里完全从“他者”成为了主体,甚至成为了社会的领袖。
2 男性形象的女性叙事
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女性群体除了继续争取男女平等的权利外,更深入细致的分析了男性女性的差异。所以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对于性别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艾德里安娜·里奇在她的《强制的异性恋和女同性恋存在》提出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强制的异性恋”。里奇提出,强制的异性恋是一种强迫女性群体和同性恋群体接受的父权文化概念和社会机制,而其背后的运行者就是男性和异性恋者。男性为了满足自己的性欲和不可否认的男权地位,会阻止女性接受教育,开发创造,限制女性的活动,甚至即使在工作中也会普遍存在着女性被认为不够理智,需要男性领导的现象。即使极少数的女性能在职场做到领导者的位置,在日常工作中,也不得不靠自己的女性魅力和气质打动别人。在里奇的分析中,男性胆小又霸道,因为害怕女性的崛起所以会用蛮力和蛮横打压女性;男性自我禁锢却又独断专行,所以会让女性从事服务性等低薪水的行业而自己大权在握,发号施令。而女性因为父权社会的道德熏陶,会不自觉的默认男性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比如女性必须要有美丽的外表,温柔的态度。而这实质上只是男性为了满足的私欲设定的社会规范。在女性主义者的眼中,男性形象已经变得自私,软弱又强权。 《冰雪奇缘》一边创造了具有独立意识反叛精神的女性角色,一边贬低了自以为是,实际上虚弱无能的男性形象。比如汉斯王子和克里斯托弗。在电影里,男性要么就像汉斯王子一样道貌岸然,实则邪恶贪婪;要么就像克里斯托弗,懦弱无能,安于现状。在电影构建关于女性的新话语中心的过程中,父权社会中的男性形象也被一点点瓦解。
电影中的冲突除了安娜和艾尔莎之间的情感变化就是汉斯王子和克里斯托弗两个男性角色对情节的推动。然而这两个男性角色都不再是传统的英俊勇敢的形象。汉斯王子不再是高贵果敢的化身,而只是一个贪图权利,精于算计的小人。他伪装成优雅的王子接近安娜,其实是为了利用安娜的公主身份实现自己掌握权利的贪婪梦想。在安娜和艾尔莎双双陷入绝境时,他表现出了自己的凶残,准备将两个女性杀死以维持自己心中完整的父权制社会。克里斯托弗虽然心地善良,乐观积极,却不修边幅,懦弱保守。他衣服破旧,身上有着永远的麋鹿味道。在突如其来的冰雪毁掉了他的职业之后,他虽愤怒却也只能认命。在于安娜寻找艾尔莎的旅途中,安娜一直是领导者,而克里斯托弗只是一个帮手。
在女性叙事角度下,他们不再是女性心目中的完美王子,甚至成为了比女性都不如的形象。电影对传统父权社会的男性强权角色进行了颠覆和瓦解。从古至今的男性特权导致了男性的自我堕落,他们的贪婪粗鲁正好反映出女性的正直优雅。因而女性不会也不能再依靠他们。对男性的不足的表达也是对女同性恋的肯定,因为社会不再是稳固的父权制,男性角色的力量也日益衰败,所以女性不得不尝试跟自己的同性同胞联合起来为自己争取权利。在男性们日益萎靡的条件下,女性们却依然能坚定地站在一起,这样的女性团体当然会逐渐强大。
3 “双性同体”的性别叙事
双性同体在生物学上指一个个体身上同时存在雌雄两性的生理结构和特征;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个体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两者的性格行为特征;在女性主义者眼中,“双性同体”意味着性别平等,两性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而随着女性主义的不断发展,“双性同体”的范围也延伸到“超越性别的角色认同及两性精神和心理上的文化认同”。(陈静,“双性同体”与伍尔夫女性主义叙事)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性主义者中第一个提出“双性同体”概念的。在《一间自己的屋子》里,伍尔夫提到“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伍尔夫认为,人类的和谐,就是能达到每个人自身两种力量的自然结合。具体来说,女性化的男人,或者男性化的女人,才是完整的人格。伍尔夫对双性同体的解析表达了她对男女平等和男女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而双性同体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强调女性角色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冰雪奇缘》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两个女性角色的“双性同体”性别特征表达的细致唯美又能获得观众的同理心。
艾尔莎的魔力。艾尔莎与生俱来的魔力就是一种天生的男性气质。在传统的文化中,男性是掌控大局者,拥有扭转局势的力量,而在危难之际,能救世人于水火的角色也多是男性来承担。或者说,男性的生理结构上的力量强大和较于女性更为理性的性格特征使男性承担了力量占有者的角色。而在电影中,女主角艾尔莎拥有强大的力量。她的魔力既可以毁灭一切,也可以拯救世人。电影中的情节就是由艾尔莎从不能控制自己的力量到用自己的魔力造福社会为线索发展的。艾尔莎不再是传统的公主,而是拥有掌控大局力量的女王。
艾尔莎的父母。在艾尔莎的魔力伤害了安娜之后,她就被父母限制了自由。艾尔莎的父母象征了父权制社会的权威。在艾尔莎表现了自己的潜在力量时,以父母为首的权威选择的是否定和隐藏。他们以跟大众潮流(男权社会)相悖为耻,所以才会一再告诫艾尔莎,不要去感受,不要去表达,做一个传统生活中的好女孩。
安娜寻找艾尔莎的过程。安娜是电影中另一个具有男性特征的女性形象。在艾尔莎逃离皇宫之后,安娜毫不犹豫的选择去找到她。在过程中,虽然有克里斯托弗的帮助,但行动的主导者一直是安娜。从做决定到付诸行动,安娜扮演了一个精神领袖。这也正是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因为安娜不再是懦弱无主见的传统女性形象,而是有决断力,坚持正义的“英雄”。
艾尔莎和安娜的责任感。艾尔莎和安娜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艾伦戴尔被冰雪覆盖,安娜勇于承认是自己的冲动任性导致艾尔莎发怒继而牵连整个国家。在最初的震惊慌张之后,安娜迅速恢复理智,妥善安排国家事务,然后自己坚定地决定要找回艾尔莎。而艾尔莎因为对家人和社会的责任感把自己囚禁隔离,又是因为对国家的责任感鼓起勇气勇敢面对一切。电影打破传统王子或英雄拯救世界的模式,安排了兩个女性角色行使更多的社会权利和义务,使两个女主角内在的男性气质得到充分展现。
在雪宝畅想自己在夏季的舒服生活时,屈服于现实的克里斯托弗希望将雪宝从梦境中唤醒,而安娜却觉得应该尊重雪宝的梦想。克里斯托弗代表了社会的传统平民阶级,他们不敢逾越社会规则一步,他们唯一想做的就是顺从社会潮流,遵从父权制社会的安排。而安娜,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却觉得要敢于梦想和实践。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坚强和果敢。最终雪宝也真正实现了在太阳下的自由活动。这预示着女性群体的“双性同体”身份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敢想敢做,最终每个女性个体都能达到自身的和谐和与男性平等的社会地位。
《冰雪奇缘》就像一部浓缩的女性主义发展史,两个女主人公的成长,全面讲述了女性群体从意识到自己的独立身份,开始追求权力平等,到理性表达男性女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和合理的社会分工,其间包括女性角色可以超越男性的较为极端表达。这部电影超高的票房和高评价的口碑肯定了其女性主题的意义,也表现了现代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肯定和认同。然而《冰雪奇缘》作为一部受到广泛关注的动漫电影,只是女性群体作为主体进入大众视野的一个开端。女性主义发展至今多停留在学术范围内,成为学者交流的话题,却并未引起平民大众的反响。《冰雪奇缘》的正面回馈正好肯定了女性主义走下神坛,走向平民的可行性。它指引了一个新的方向,让大众娱乐的同时也反思社会现实,更容易引起大家对现代社会的不公平机制的注意,从而推动社会变革,真正达到男女合理分工,社会和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Rich,Adrienne.Blood,Bread,and Poetry:Selected Prose 1979-1985.New York:W.W.Norton,1986,pp.50-51.
[2]陈静.“双性同体”与伍尔夫女性主义叙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M].北京:三联书店,1989:77.
[4]刘岚.冰雪奇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J].现代交际,2014(07).
[5]王晓彤,王璁.从冰雪奇缘看迪斯尼公主题材动画片的传承与创新[J].电影评介,2014(03).
[6]王竹君.从冰雪奇缘谈近年迪士尼动画中女性角色设定的变化[J].大众文艺,2014(12).
[7]武静.影视动画片冰雪奇缘的艺术魅力[J].戏剧之家,2014(05).
[8]西蒙娜·德·波伏瓦,郑克鲁译.第二性[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9]许庆红.激进主义与乌托邦——艾德里安娜·里奇的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思想评析[J].学术界,2013(02).
作者简介
康聪华(1992-),女,河北省保定市人。硕士学位。现供职于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州省广东市 51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