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患者脑梗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患者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9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在确诊后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n=380)或氯吡格雷(75mg,1次/d,n=110),观察2组脑梗死发生率和安全性。结果:氯吡格雷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9.43%比27.5%,P〈0.05),出血和严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总体安全性至少与后者相当。

其他文献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褪黑激素的分泌和松果体功能与头痛病有关,在丛集性头痛、有先兆型和无先兆型偏头痛、月经性头痛以及慢性偏头痛患者中均已发现褪黑激素水平的改变。据Neurology报道,一项开放剂量的试验表明,褪黑激素能减少慢性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内源性和外源性胱冬酶介导的细胞死亡途径的激活有关,但也可能与不依赖胱冬酶的凋亡诱导因子介导的凋亡有关。亚低温(33~35℃)可能是迄今惟一有效的神经保护措施,可以通过抑制胱冬酶活性、促进Bcl-2表达、影响神经元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机制,减少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继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文章系统回顾了近10年来对血管性抑郁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学、神经影像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认识和研究,探讨了血管性抑郁诊断标准的建立.
PAC-1和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物,流式细胞仪能快速敏感检测PAC-1和CD62P.血栓性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活化,PAC-1和CD62P表达增加.心源性脑栓塞急性期的血小板活化状态有待进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轻微缺血性卒中患者有发生严重血管性疾病(所有血管原因引起的死亡、非致死性卒中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每年发生血管性疾病的危险性为4%~11%。单纯应用80 mg/d或更大剂量的阿司匹林仅能对这类患者提供轻微的保护作用:使严重血管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13%。在一项试验中,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联合应用双嘧达莫可使严重血管性疾病的危险性降低22%。然而,由抗血栓试验协作组(
尽管缺乏颅内压增高的证据,临床上常规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头部抬高30°。据最近出版的Neurology报道,使头部与身体处于同一水平线能够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血流速度。
[目的]对原有通脉降脂咀嚼片质量标准进行提高。[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处方中三七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结果]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从19世纪早期就已被认识,但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等原因,一直未受到重视。近30年,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展,静脉闭塞在脑血管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脑静脉和静脉窦循环在保障脑血液流通、血供稳定上的重要作用正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就近年来的有关实验研究作了综述。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血管性Parkinson综合征已经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客观仔在。文章对血管性Parkinson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电生理学、影像学、临床表现和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