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改革步伐的推进,改革举措的落地,关键还是靠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的总体要求,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本区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规律,对于构建银川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银川市文化软实力、推进 “文化强市”战略,按照“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更好地适应银川市经济社会快发展、大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银川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文化工作重心下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培养为龙头,以城乡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为动力,加大人才培养投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营造良好人才环境,着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较大的文化人才队伍。目前,银川市辖区内有县级以上专业文艺院团企业7个、行业艺术团队7个、专业文化艺术科研机构5个、高中等文化艺术院校(系)5个、社会民办文化艺术培训机构50余所,社会艺术学会(协会、联合会)9个。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650余个,其中县级以上文化馆5个、图书馆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27个、街道综合文化中心23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4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14个、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174个、社会民间文艺团队1000余支、文艺骨干13500余人,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多级公共文化机构与队伍服务网络。
二、银川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文化专干不专,村(社区)队伍力量薄弱。近年来,由于撤乡并镇、乡镇体制改革等原因,普遍存在文化专干不专的现象。在银川市,23名在编文化站干部中,仅有5名专职从事文化工作,其他18名文化站干部都有兼职,有的专干既是文化专干又是信访、计划生育、法律服务专干,身兼多项工作。由于职称待遇等实际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导致基层群众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动性较大。
2、文化人才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有些文化单位缺乏资格准入制度,许多文化事业单位缺乏进入机制,使大量的非文艺类人员进入了文化队伍,而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却招收不了,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引进的计划性不够,引进数量受到人员编制的限制而十分有限,难以满足文化工作发展的需要。文化人才选用机制不够灵活,部分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空间。
3、农村文化队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扶持力度不大。虽然目前各级政府对农村文艺团队有部分资金支持,如银川市也开展了星级化社会民间团队的评选,通过奖励、以奖代补等,但资金支持的力度很小,对于团队的发展来说可谓杯水车薪。目前还没有规范、扶持群众自发性文艺团队的制度、政策。
三、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着眼统筹,建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政领导班子落实文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考核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调动各有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形成全市文化人才的工作网络和整体合力。建立文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健全各类文化人才信息库。建立门类齐全、业务精湛、德艺兼备的文化人才评价专家评委库。
2、建立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全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对本市相关文化人才引进补贴、培训培养、承担重大课题以及人才奖励等工作的专项投入。各区县设立本级政府文化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建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制度,逐步健全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与社会力量多方资助体系,为文化人才在宁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3、完善培养体系。市级相关部门做好年度文化人才引进与培养规划,建立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文化人才分类培训。建立与完善文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机制,科学有效地组织文化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文化中介组织作用,大力培育符合现代文化人才成长、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需求的文化人才专业培养机构,为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效平台。
(二)着眼创新,探索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新模式
1、加强文化人才素质提升。大力提高文化工作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通过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和具有相当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等综合途径重点培养各单位急需的大型活动策划、产业经营、艺术创作、文化市场管理、文物保护等各类人才。形成专业带头人、后备专业带头人、优秀青年业务骨干的梯次结构。
2、加快社会文艺团队发展。开展银川市星级社会文艺团队评选工作。按照《银川市社会文艺团体协会星级团队评选细则》,从团队建设和管理、团队演出、团队创排节目等方面对团队进行星级化管理,分5个级别动态管理。每年开展银川市星级社会民间文艺团队命名表彰活动,通过以奖代补、配置设备的形式对获得不同星级的团队分别给予奖励。
3、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各县市区要尽快配齐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按照“突出重点、分级负责、整体推进、分类实施”的原则,按照市、县两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全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全年不少于5天的规定,统筹安排培训班次和培训人员。
(三)着眼需求,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发展
1、实施优秀文化人才引进工程。畅通优秀文化人才引进“特殊通道”,通过选调、招考、交流转岗、聘用等形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充实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引进的优秀文化人才,可享受《关于建设银川“人才特区”若干意见》中的优惠政策。市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70%,县(市)区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80%。
2、强化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功能。按照配备3名以上编制的标准,健全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机构;按照至少配备1名政府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的要求,加强行政村和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彻底解决公共文化机构缺编制,文化专干不专现象。根据工作需要和队伍建设实际适当充实力量。加强基层文化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分级分类、分工负责的培训体制,文化干部集中培训时间全年不少于5天。继续大力推进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力争全市文化志愿者总人数达到本市常住人口的千分之一以上。
3、依托各级党校、干校、高校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立群众文化队伍、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实施业务干部培训计划。2015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00个班(次)以上、培训各类骨干5000人(次)以上,确保县(市)区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解决公共文化队伍人才匮乏、人员老化、业务力量薄弱等问题,提高公共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对长期从事公共文化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给予奖励,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作者简介:季妍,银川市文化艺术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一、银川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文化工作重心下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培养为龙头,以城乡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以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为动力,加大人才培养投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营造良好人才环境,着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较大的文化人才队伍。目前,银川市辖区内有县级以上专业文艺院团企业7个、行业艺术团队7个、专业文化艺术科研机构5个、高中等文化艺术院校(系)5个、社会民办文化艺术培训机构50余所,社会艺术学会(协会、联合会)9个。有各类公共文化机构650余个,其中县级以上文化馆5个、图书馆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27个、街道综合文化中心23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41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14个、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174个、社会民间文艺团队1000余支、文艺骨干13500余人,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多级公共文化机构与队伍服务网络。
二、银川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文化专干不专,村(社区)队伍力量薄弱。近年来,由于撤乡并镇、乡镇体制改革等原因,普遍存在文化专干不专的现象。在银川市,23名在编文化站干部中,仅有5名专职从事文化工作,其他18名文化站干部都有兼职,有的专干既是文化专干又是信访、计划生育、法律服务专干,身兼多项工作。由于职称待遇等实际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导致基层群众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流动性较大。
2、文化人才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有些文化单位缺乏资格准入制度,许多文化事业单位缺乏进入机制,使大量的非文艺类人员进入了文化队伍,而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却招收不了,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引进的计划性不够,引进数量受到人员编制的限制而十分有限,难以满足文化工作发展的需要。文化人才选用机制不够灵活,部分限制了人才的发展空间。
3、农村文化队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扶持力度不大。虽然目前各级政府对农村文艺团队有部分资金支持,如银川市也开展了星级化社会民间团队的评选,通过奖励、以奖代补等,但资金支持的力度很小,对于团队的发展来说可谓杯水车薪。目前还没有规范、扶持群众自发性文艺团队的制度、政策。
三、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着眼统筹,建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政领导班子落实文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考核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调动各有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形成全市文化人才的工作网络和整体合力。建立文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健全各类文化人才信息库。建立门类齐全、业务精湛、德艺兼备的文化人才评价专家评委库。
2、建立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全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对本市相关文化人才引进补贴、培训培养、承担重大课题以及人才奖励等工作的专项投入。各区县设立本级政府文化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建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经费使用绩效评估制度,逐步健全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与社会力量多方资助体系,为文化人才在宁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3、完善培养体系。市级相关部门做好年度文化人才引进与培养规划,建立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开展文化人才分类培训。建立与完善文化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机制,科学有效地组织文化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社会文化中介组织作用,大力培育符合现代文化人才成长、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需求的文化人才专业培养机构,为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效平台。
(二)着眼创新,探索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新模式
1、加强文化人才素质提升。大力提高文化工作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通过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和具有相当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等综合途径重点培养各单位急需的大型活动策划、产业经营、艺术创作、文化市场管理、文物保护等各类人才。形成专业带头人、后备专业带头人、优秀青年业务骨干的梯次结构。
2、加快社会文艺团队发展。开展银川市星级社会文艺团队评选工作。按照《银川市社会文艺团体协会星级团队评选细则》,从团队建设和管理、团队演出、团队创排节目等方面对团队进行星级化管理,分5个级别动态管理。每年开展银川市星级社会民间文艺团队命名表彰活动,通过以奖代补、配置设备的形式对获得不同星级的团队分别给予奖励。
3、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各县市区要尽快配齐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按照“突出重点、分级负责、整体推进、分类实施”的原则,按照市、县两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全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全年不少于5天的规定,统筹安排培训班次和培训人员。
(三)着眼需求,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发展
1、实施优秀文化人才引进工程。畅通优秀文化人才引进“特殊通道”,通过选调、招考、交流转岗、聘用等形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发展,充实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引进的优秀文化人才,可享受《关于建设银川“人才特区”若干意见》中的优惠政策。市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70%,县(市)区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80%。
2、强化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功能。按照配备3名以上编制的标准,健全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机构;按照至少配备1名政府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的要求,加强行政村和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彻底解决公共文化机构缺编制,文化专干不专现象。根据工作需要和队伍建设实际适当充实力量。加强基层文化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分级分类、分工负责的培训体制,文化干部集中培训时间全年不少于5天。继续大力推进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力争全市文化志愿者总人数达到本市常住人口的千分之一以上。
3、依托各级党校、干校、高校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立群众文化队伍、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实施业务干部培训计划。2015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00个班(次)以上、培训各类骨干5000人(次)以上,确保县(市)区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解决公共文化队伍人才匮乏、人员老化、业务力量薄弱等问题,提高公共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对长期从事公共文化工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员给予奖励,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
(作者简介:季妍,银川市文化艺术馆馆长,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