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大容量電动机重新组装时易出现装配质量问题,例如轴电压对电动机会产生损坏。本文就高压电动机轴电压的产生及故障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轴电流;轴电压;电腐蚀
中图分类号 TD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111-01
容量超过100kw的大、中型电动机和采用变频器供电的电动机,其特殊点在于转子需要定期抽出,进行保养,再组装起来继续使用。然而,有时会因此而发生装配质量问题,例如发生气隙不均匀等问题,使电动机运行时,在转子轴向产生数伏的电动势。在轴电动势的作用下,两侧轴承和大地等形成电流回路,这就是所谓轴电流。轴电流将对轴承造成损伤,从最初出现异常噪声和震动,直至发展到完全损坏。
有的电动机在制造时就设置了轴电流防止装置,设置时,应对轴电压进行测量,有利于设备的保全。
1 状况
有两台电动机相对安装,并带动负载机械做功,运行2年来一切正常,按规定,将转子1年两次抽出,进行保养后再组装起来继续运行。
该三相感应电动机额定电压3.3kw、额定功率600kw、额定频率60Hz、级数6,开启型、自空冷式,使用滑动轴承,轴承的润滑油用油泵来循环。
保养后2个多月,感到其中一台电动机的声音有异常,测定其噪声达90方。对现场的调查情况如下。
1)混杂在电动机旋转声音中,还能听到一种很尖厉的异常噪声。再一次测量噪声时,在距离电动机1m处,噪声值增加到95方。
2)在这种状态下,电动机的温度、负载电流、轴承温度等均未发现异常。电动机就这样又继续运行了1个月,在此期间只是感觉到电动机本体开始发出的异常振动,仍未发现其他问题。
3)为了调查电动机产生噪声和振动的原因,人为地提高负载和降低负载,但电动机的异常声音没有变化。为此,让这台异常的电动机在空载的情况下单独运行。可以确认,电动机非负载侧的轴承是异常噪声的发生源。无论是电动机空载运行还是负载运行,这种异常噪声基本上没有变化。
电动机在上述状态下又继续运行了6个月后,在例行的定期保养时,将轴承拆下检查发现,非负载侧推力轴承的滚子全部出现茶褐色的不规则筋道,用手触摸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些筋道。
轴承的注油状态没有问题。轴承在这种伤痕下运行时,轴承油膜往往不能正常形成。那么,轴承伤痕是如何形成的呢?难道是点腐蚀引起的?
为了进一步调查轴承损伤的原因,将轴承和电动机重新组装好,令其空载运行并测量其各部分电压,轴电流出现了。
2 原因
轴电压产生的原因是有磁通在旋转轴上通过,与轴金属交链并在其中感应电动势。旋转轴上的交变磁通主要是因电动机磁场的不平衡而产生的,这种磁场的不平衡早在电动机制作时就已经形成了。
感应电动机定、转子之间的气隙很小,容易受到磁路不对称的影响。由于铁心和气隙磁阻的变化,旋转磁场的磁通产生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磁通与转子轴相交链,并在轴上感生电动势,在轴的两端之间产生电压。电动机的转速越高,轴电压也越大。
下面,就引起磁通不平衡的原因之一的定子铁心分割问题加以分析。
极对数为p,定子铁心的接缝数为N。将N/P约分后,若分子为偶数,则并不产生轴电压;若分子为奇数,则产生轴电压。所产生轴电压的频率是旋转磁场频率的分子数倍。例如,一台电动机,4极、50Hz,铁心接缝数为6,则N/P=6/4=3/2,由于分子为奇数3,因此产生了轴电压,轴电压的频率为50×3=150Hz。
一般说来,采用分割式铁心的电动机容量可以做到几百千瓦以上。这里以本电动机为例来进行分析。利用示波器观察出的轴电压的频率为1600Hz。本电动机的极数为p=6、额定频率为f=60Hz,设定子铁心的接缝数为N,则N/P=N/6,根据轴电压频率与额定频率的关系,有60×N=1600,N=26.55。
取N为整数,则N=27。电动机的非负载侧产生了1V的轴电压,油膜绝缘遭到破坏,轴电流引起了轴承滚子的电腐蚀。
上述情况在相同型号的另一台电动机中没有发生,而轴承出问题的这台电动机在过去2年里也未出现过异常。自从这次抽出转子保养完毕并重新组装运行后,才发生了轴承损伤的情况。可见,这次电动机的装配件质量欠佳,造成气隙偏心,才是发生轴承损伤的直接原因。这种电动机在加工和装配上有些特殊要求,电动机的找正和气隙均匀度的调整往往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装配经验。
3 对策
最好的情况是:即使产生了轴电压,轴承中也不会流过电流。为此,可以在轴承部分将电流的电路分断;或者在旋转轴的两侧,利用滑环和电刷将轴电压通过机壳接地。
由于后者的改造比较麻烦,今后的维护也困难,因此常采用前者。
在非负载侧的轴与底座之间加一块1mm后的绝缘板,所有螺栓改用绝缘螺栓,以便分断电流回路。轴承的注油管也从金属管改为树脂材料的绝缘管。经过上述绝缘措施后,轴承与底座之间的绝缘电阻达100MΩ以上。电动机装配结束后,进行了气隙的调整和找正,然后重新投入运行。
轴绝缘施工大约8个月后,再次发生了与上次相同的异常噪声。将轴承再次分解开检查,发现以下异常情况。
1)非负载侧的径向轴承发生了电腐蚀现象,负载侧的径向轴承也因振动而出现缺陷,因此,两者都进行了更换。
2)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板的绝缘电阻发现,已经下降到0.6MΩ。
绝缘电阻下降的原因,在固定轴承盖的绝缘帽螺栓的头部周围,积满了灰尘和水分,使轴绝缘的绝缘电阻大幅度下降。将这部分清理干燥后用绝缘混合物填充,上述防潮处理确保了绝缘电阻恢复到100MMΩ以上,这个位置以后就可以放心了。
过去,没有深入考虑过轴电压的问题,现在看来,放任不管也可能导致大事故。今后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实施了以下内容。
1)为了确保轴绝缘部分的绝缘强度,除要求仔细清扫外,绝缘板的绝缘电阻应确保经常在1MΩ以上。
2)电动机1年保养两次,保养后应测量各部分的轴电压,并对多年来轴电压的变化数据进行分析。测量时,最好选用内阻高的仪器,或者使用数字式万用表。
3)不同生产厂对轴电压允许值的规定可能是不同德,一般规定为0.3V以下或0.7V以下。轴承是否发生电腐蚀取决于轴承油膜是否已经发生了绝缘破坏。
一般情况下,超过1000kw的电动机均需要设置轴电流防止装置。大容量电动机以及变频器驱动的大型电动机设置轴电流防止装置时,需要进行轴电压测量。
4)当上述电动机发生轴电压时,一般说来,是因为电动机气隙的不均匀所至。因此,如果轴电压为最小值,则说明电动机的转子处于正确的中心位置。
5)对于大容量电动机以及变频器驱动的大型电动机,往往担心发生轴电压。因此,当电动机分解检修和保养时,必须检查轴承滑动面是否存在轴电流的电腐蚀痕迹。
就本节介绍的电动机而言,转子装配好之后,应对定、转子之间的气隙是否均匀进行测量和调整。当气隙均匀时,气隙磁场是平衡的,所生成的与转轴相交链的磁通就很少,因此而产生的轴电压和轴电流对轴承的电腐蚀现象就会降到最低。
关键词 轴电流;轴电压;电腐蚀
中图分类号 TD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3)012-0111-01
容量超过100kw的大、中型电动机和采用变频器供电的电动机,其特殊点在于转子需要定期抽出,进行保养,再组装起来继续使用。然而,有时会因此而发生装配质量问题,例如发生气隙不均匀等问题,使电动机运行时,在转子轴向产生数伏的电动势。在轴电动势的作用下,两侧轴承和大地等形成电流回路,这就是所谓轴电流。轴电流将对轴承造成损伤,从最初出现异常噪声和震动,直至发展到完全损坏。
有的电动机在制造时就设置了轴电流防止装置,设置时,应对轴电压进行测量,有利于设备的保全。
1 状况
有两台电动机相对安装,并带动负载机械做功,运行2年来一切正常,按规定,将转子1年两次抽出,进行保养后再组装起来继续运行。
该三相感应电动机额定电压3.3kw、额定功率600kw、额定频率60Hz、级数6,开启型、自空冷式,使用滑动轴承,轴承的润滑油用油泵来循环。
保养后2个多月,感到其中一台电动机的声音有异常,测定其噪声达90方。对现场的调查情况如下。
1)混杂在电动机旋转声音中,还能听到一种很尖厉的异常噪声。再一次测量噪声时,在距离电动机1m处,噪声值增加到95方。
2)在这种状态下,电动机的温度、负载电流、轴承温度等均未发现异常。电动机就这样又继续运行了1个月,在此期间只是感觉到电动机本体开始发出的异常振动,仍未发现其他问题。
3)为了调查电动机产生噪声和振动的原因,人为地提高负载和降低负载,但电动机的异常声音没有变化。为此,让这台异常的电动机在空载的情况下单独运行。可以确认,电动机非负载侧的轴承是异常噪声的发生源。无论是电动机空载运行还是负载运行,这种异常噪声基本上没有变化。
电动机在上述状态下又继续运行了6个月后,在例行的定期保养时,将轴承拆下检查发现,非负载侧推力轴承的滚子全部出现茶褐色的不规则筋道,用手触摸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些筋道。
轴承的注油状态没有问题。轴承在这种伤痕下运行时,轴承油膜往往不能正常形成。那么,轴承伤痕是如何形成的呢?难道是点腐蚀引起的?
为了进一步调查轴承损伤的原因,将轴承和电动机重新组装好,令其空载运行并测量其各部分电压,轴电流出现了。
2 原因
轴电压产生的原因是有磁通在旋转轴上通过,与轴金属交链并在其中感应电动势。旋转轴上的交变磁通主要是因电动机磁场的不平衡而产生的,这种磁场的不平衡早在电动机制作时就已经形成了。
感应电动机定、转子之间的气隙很小,容易受到磁路不对称的影响。由于铁心和气隙磁阻的变化,旋转磁场的磁通产生了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磁通与转子轴相交链,并在轴上感生电动势,在轴的两端之间产生电压。电动机的转速越高,轴电压也越大。
下面,就引起磁通不平衡的原因之一的定子铁心分割问题加以分析。
极对数为p,定子铁心的接缝数为N。将N/P约分后,若分子为偶数,则并不产生轴电压;若分子为奇数,则产生轴电压。所产生轴电压的频率是旋转磁场频率的分子数倍。例如,一台电动机,4极、50Hz,铁心接缝数为6,则N/P=6/4=3/2,由于分子为奇数3,因此产生了轴电压,轴电压的频率为50×3=150Hz。
一般说来,采用分割式铁心的电动机容量可以做到几百千瓦以上。这里以本电动机为例来进行分析。利用示波器观察出的轴电压的频率为1600Hz。本电动机的极数为p=6、额定频率为f=60Hz,设定子铁心的接缝数为N,则N/P=N/6,根据轴电压频率与额定频率的关系,有60×N=1600,N=26.55。
取N为整数,则N=27。电动机的非负载侧产生了1V的轴电压,油膜绝缘遭到破坏,轴电流引起了轴承滚子的电腐蚀。
上述情况在相同型号的另一台电动机中没有发生,而轴承出问题的这台电动机在过去2年里也未出现过异常。自从这次抽出转子保养完毕并重新组装运行后,才发生了轴承损伤的情况。可见,这次电动机的装配件质量欠佳,造成气隙偏心,才是发生轴承损伤的直接原因。这种电动机在加工和装配上有些特殊要求,电动机的找正和气隙均匀度的调整往往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装配经验。
3 对策
最好的情况是:即使产生了轴电压,轴承中也不会流过电流。为此,可以在轴承部分将电流的电路分断;或者在旋转轴的两侧,利用滑环和电刷将轴电压通过机壳接地。
由于后者的改造比较麻烦,今后的维护也困难,因此常采用前者。
在非负载侧的轴与底座之间加一块1mm后的绝缘板,所有螺栓改用绝缘螺栓,以便分断电流回路。轴承的注油管也从金属管改为树脂材料的绝缘管。经过上述绝缘措施后,轴承与底座之间的绝缘电阻达100MΩ以上。电动机装配结束后,进行了气隙的调整和找正,然后重新投入运行。
轴绝缘施工大约8个月后,再次发生了与上次相同的异常噪声。将轴承再次分解开检查,发现以下异常情况。
1)非负载侧的径向轴承发生了电腐蚀现象,负载侧的径向轴承也因振动而出现缺陷,因此,两者都进行了更换。
2)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板的绝缘电阻发现,已经下降到0.6MΩ。
绝缘电阻下降的原因,在固定轴承盖的绝缘帽螺栓的头部周围,积满了灰尘和水分,使轴绝缘的绝缘电阻大幅度下降。将这部分清理干燥后用绝缘混合物填充,上述防潮处理确保了绝缘电阻恢复到100MMΩ以上,这个位置以后就可以放心了。
过去,没有深入考虑过轴电压的问题,现在看来,放任不管也可能导致大事故。今后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实施了以下内容。
1)为了确保轴绝缘部分的绝缘强度,除要求仔细清扫外,绝缘板的绝缘电阻应确保经常在1MΩ以上。
2)电动机1年保养两次,保养后应测量各部分的轴电压,并对多年来轴电压的变化数据进行分析。测量时,最好选用内阻高的仪器,或者使用数字式万用表。
3)不同生产厂对轴电压允许值的规定可能是不同德,一般规定为0.3V以下或0.7V以下。轴承是否发生电腐蚀取决于轴承油膜是否已经发生了绝缘破坏。
一般情况下,超过1000kw的电动机均需要设置轴电流防止装置。大容量电动机以及变频器驱动的大型电动机设置轴电流防止装置时,需要进行轴电压测量。
4)当上述电动机发生轴电压时,一般说来,是因为电动机气隙的不均匀所至。因此,如果轴电压为最小值,则说明电动机的转子处于正确的中心位置。
5)对于大容量电动机以及变频器驱动的大型电动机,往往担心发生轴电压。因此,当电动机分解检修和保养时,必须检查轴承滑动面是否存在轴电流的电腐蚀痕迹。
就本节介绍的电动机而言,转子装配好之后,应对定、转子之间的气隙是否均匀进行测量和调整。当气隙均匀时,气隙磁场是平衡的,所生成的与转轴相交链的磁通就很少,因此而产生的轴电压和轴电流对轴承的电腐蚀现象就会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