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免疫力好 手足口病少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的4~7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这一向是家长们的心头大患,但是今年,由于流感爆发,手足口病不像以往那么受到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手足口病的危险性下降了,事实上,多个城市的幼儿园已经出现手足口病疫情。
  手足口病又叫发疹性口腔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手足部位疱疹为特点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在1~5岁儿童,尤其3岁以下的婴幼儿身上。
  
  表现
  高烧、皮疹

  本病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是病人或隐性感染者或健康带毒者。患儿感染手足口病后,多以发热起病,部分孩子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轻症的手足口病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危害
  危险大,传染厉害

  手足口病病原体大约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和EV71型肠道病毒。 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重症感染的比例较大,病死率也较高,重症病例病死率可达10%~25%。对于发热的患儿,家长要及时送各大正规医院求诊。对于发热伴皮疹的孩子,更要警惕手足口病。若家长发现孩子高烧不退、嗜睡不安、严重呕吐、意识不清或抽搐、严重咳嗽、呼吸急促等现象,应立即到专科医院就诊。
  在患儿患病期间,其口鼻分泌物、粪便及其皮肤疱疹都具有传染性。人与人接触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且传染性较强,该病还通过接触污染过的手部、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传染,孩子易感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重点
  增强肠道免疫力

  从免疫角度来讲,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肠道。而肠道的天职在于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为身体发育提供需要的能量,排除废物。研究表明,0~3岁是宝宝各器官发育最重要的黄金期。宝宝健康成长,离不开肠道帮助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素。反之,如果肠道不够健康,孩子就会处在免疫力低下的非正常状态。
  正常人的肠道里有“好菌”也有“坏菌”,二者平衡才构成了健康的肠道。当菌群遭到破坏,肠道失常,大便就会出现异常情况,出现腹泻或便秘。因此,家长要观察孩子排便情况,如果孩子的大便软硬度刚刚好且排便规律,就说明他的肠道是健康的。
  春夏之交,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气温上升、湿度高、雨量增多助长了肠道病菌的生长繁殖。此时更需注意肠道健康,益生菌可以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双歧杆菌是人肠道内重要的微生物种群之一,它直接参与身体的消化营养、代谢、吸收、免疫和抗感染过程,可有效抑制EV71病毒的活性,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在春夏交际之时,孩子可适当喝些含有益生菌的酸奶,帮助提高肠道的免疫能力,在挑选产品的时候,应注意了解各产品的菌种和功效。
  
  预防
  日常生活多注意

  由于儿童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采取以下对因措施,维持宝宝正常的肠道功能,本病是完全是可以预防的。
  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玩耍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外出回来最好用有消毒功能的洗手液洗手;同时给孩子勤洗澡,勤换洗衣物;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
  规律进食。周岁以后,孩子的胃肠功能进一步强大。谷类、鱼肉、酸奶、苹果以及各种蔬菜都可以尝试吃,关键是应逐渐培养规律进食、按顿吃饭的习惯,使胃肠道得到规律进食“信号”形成自身的“生物钟”。
  吃熟食。对于孩子来说,因为肠胃发育还不够完善,因此不要给他们吃生食,也不要吃他人吃过的食物,更不要给孩子喂食家长自己嚼过的食物。
  不吃撑。饮食贵在平衡。如果摄入食物过多,必然造成消化系统的超负荷运转,久而久之就会食积成滞热,留阻体内,防碍正常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抵抗力,引发疾病。
  重视消毒。家里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孩子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煮沸消毒;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毫克/升消毒液拖地一次。
  少出门。手足口病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若孩子的幼儿园有了手足口病案例,家长应每天观察孩子的口腔和手脚,以便及时发现病症。
  预防针(药)。对有接触史的婴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3~6毫升以预防感染,在托幼机构中出现流行时,亦宜用此种被动免疫措施,对控制该病流行有一定效果。中医药对于该病的防治具有显著优势,在本病流行期间,可给孩子服用金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等中药。另外,也可用板蓝根或金银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给小孩服用预防感染。
其他文献
带娃累,带娃外出更累,作为对此深有体会的旅行控妈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出行途中省点心,也让宝宝玩得更愉快。  苏宝两岁半,长短途旅行也已经不下几十次。一岁前出去旅行,她基本是上车就睡,实在闹腾的话喂个奶就睡着了(想当年,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奶解决不了的)。但随着年龄增长,车上飞机上必须有小游戏给苏宝消磨时间,不然还没到目的地,大人就累瘫了。    正好苏宝是两岁的高需求宝宝,旅途中游戏不能重样
大人们很难理解,一个孩子又哭又闹,跳脚,躺在地上耍赖打滚,仅仅只是因为他在等滑滑梯的时候必须排队。  是的,任何的耽搁,就算只有区区5分钟,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无法忍受的事。  “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这就意味着一旦他们的要求得不到及时满足,他们的脾气可能瞬间就会爆发出来。”纽约Sarah Lawrence大学的临床和发展心理学家Jan Drucker博士这样解释。对于
好不容易盼来了周末,可这一整天的时间怎么打发呢?孩子最想的当然是在家看一整天动画片,我同意动画片这个主题,可我得想点儿另类的玩法。  静悄悄的动画片  吃过早餐后,Aaron要开始看电视了。好吧,看就看,但我突发奇想地冒出了一个新的观看方式——把电视的声音关掉,一起观看10分钟之后,猜一猜电视里播放的是什么情节。  恰巧《功夫熊猫》的影碟Aaron还没看过,对里面的故事情节一概不知,所以我们一下就
朋友带小孩包包来家玩。很快,儿子和包包被插片吸引了。儿子想用插片做个球,但他要用的颜色在包包手里。儿子向包包要,包包不肯给。儿子很气恼,开始启动武力。  见情势紧张,我跟包包妈赶紧出面干涉。  儿子说:“这是我的玩具,应该由我来决定。”包包说:“玩具是我先拿到的,谁先拿到就谁先玩。”两个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规则,两个规则似乎也都没错。责任不在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好先分开他俩,分别进行安抚。  
给孩子用内服药时,家长一般都比较谨慎,因为一旦吃错后果可能很严重;但如果是外用药,就比较随意了,认为用在体外相对安全。事实上,孩子表皮角质层发育差,且血管丰富,皮肤的自我保护能力远不如成人,使用外用药时也不能疏忽大意。外用药和内服药一样,有严格的使用方法,若使用不当,不仅疗效不佳,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不同部位,吸收性不同  人体的不同部位,其皮肤的通透性也不同,皮肤通透性越高,同等分量的药物吸
笑声被誉为“无可替代的神经营养剂”。  是的,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完全避免孩子在入园适应过程中的焦虑和情绪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没有办法为孩子提供帮助。  游戏就是一种有效的工具,能够以孩子最容易理解和接纳的方式,与他重建亲密关系,为他补充“心理营养”。  那么,在入园适应的过程中,孩子最需要补充的两大“营养”是什么呢?亲密感  也就是心理原理中的“联结”。在分离一整天后,孩子首先需要确认:爸爸妈
过年有压岁钱,可以买玩具;有时长辈为了表示对小辈的关心,也常常给他们买些小玩具。而危险,往往就藏在这些玩具中。加上一群并不熟识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又会使危险程度进一步增大。  整蛊玩具:最好严令禁止  有些淘气的孩子喜欢捉弄别人,整蛊玩具也就应运而生。简单的就是假老鼠、假蜈蚣、假蛇等,复杂的有臭屁炸弹之类的烟雾弹。  对于前者,如果家长事先发现了,可以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孩子这些都是什么做的、有没
当我们再次站到画前回忆的时候,她也会时不时地告诉我:“妈妈,嫣嫣看到过sea,坐过motorbike!”  我们都知道英语启蒙越早越好,但似乎很多家长都混淆了启蒙与教学的概念:启蒙重在玩中学,是双向互动的,非一味地单向输出。所以,在日常中,我除了给女儿创造一个听觉氛围(听英语儿歌),还有一种更好玩、更默契的方式——就是画画。而这些绘画都是基于她的认知展开的,这样她才不会有陌生感,易于接受。场景1
很怪,是不是?但是这种怪在孩子的眼里却是酷!    宝宝大都喜欢画画、涂鸦,对他们来说,绘画是一种游戏,也是他们表达快乐的一种方式,更是非常好的艺术启蒙。  从幼儿园阶段起,我们就可以开始教孩子认识颜色,了解冷色调、暖色调,并拿一些世界名画给孩子欣赏,鼓励他们根据这个主题进行创作,也许,孩子的作品并不比大师们差呢!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世界名画都有适合孩子借鉴并进行二次创作的元素。对于幼童,更适合
填色可寄至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898号《孩子》杂志编辑部(邮编:510300),或发至邮箱326490992@qq.com,如果你的填色特别出色的话,作品将被刊登在下期大刊的《孩子的画》栏目。  在里斯本的动物园里,欢欢和乐乐还遇到了会喷水的大象。小朋友们猜猜,这是一只什么颜色的大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