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居家、出外如何防意外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ces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月4日清晨,笔者所在的宿舍大院传来一阵阵哀乐声——原来是前晚老王头半夜中风晕倒,家人毫不知情,等早晨家人喊他吃饭,才发现他躺在地上早已冻僵了。“120”急救医生说,初次中风发病是不会死的,顶多落下个瘫痪残疾;如果当时有人相助,他是不会冻死的。无独有偶,2012年6月4日上午,心脏病患者老胡在公园锻炼的时候,突然发病倒地,旁边的好心人连忙拨打求救电话,“120”急救车在第一时间赶到,医生看到老胡身体很胖,就以为是中风;等确诊是心脏病发作的时候,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救治时间……
  老年人体弱多病,常会突发急症,猝死的现象也不少。因此,最好能自己动手自制一些简单、实用、经济的防护设施,为老人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下面就介绍两种老人居家、出外自制装备防意外的方法。
  居家:床头挂铃铛
  据临床资料显示,很多致命性的老年急症,如心肌梗死、脑溢血等,往往在午夜至清晨这段时间发病,这类病人如能得到及时救治,大多能转危为安。而如果发病时无人知晓,便可能会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如果老两口均健在,笔者建议不要分室而眠。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同室而卧,相互有个照应,可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避免意外的发生。如果是丧偶的老人,与其居住在一起的晚辈可以考虑安装一些呼叫设备。简便的方法就是将门铃装在子女的房间里,门铃的按钮装在老人的床头柜上(就像医院病床上那种呼叫装置)。也可以用一根长绳系上铃铛,将绳的一头系在老人的床头,系有铃的另一头放置子女的房间;老人一拉长绳铃铛就会响,子女便会知道。
  出外:胸别救生卡
  有病的老人不可能常年呆在家里,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到外面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这些老人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身份病史卡”,俗称“救生卡”。用一块身份证大小的硬纸壳,一面写上姓名、年龄、家庭详细地址、住宅电话、子女家或单位电话等资料;另一面写上本人的病史,如正患何种疾病(或患过何种疾病),正服哪些药物,对哪些药物过敏等。有了此卡,万一发生意外又无力自救时,人们会在患者的口袋里找到卡片,从而及时通知患者的家人或送医院。医生看了卡片,就能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抢救。
  自制装备保安康,总之一句话:采取了这些预防措施,即使意外突然降临,也能及时有效地自救、抢救,从而将危险降至最低程度。
其他文献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麻辣可口的川味,清淡适宜的湘味,酸辣并重的晋陕味,十分讲究的御膳味,都是使人口味大开的饮食。唯有药膳这支饮食文化中的奇葩,展示给人们的是治病与保健的佳肴。  相传在我国元代,朝廷中就有专门给皇宫贵族的御膳房,御膳师们对那些体态臃肿的皇家贵族们,设法使他们对体态满意些,就在御膳中加入中药来改善体质,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就曾记述了许多能利水、消肿、减肥、润五脏的饮食方,至
黄精鸡汤  原料:黄精、党参、山药各30克,母鸡1只(重约1000克),生姜、川椒、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剁成1寸见方的块,放入沸水锅烫3分钟捞出,洗净血沫,装入气锅内,加入葱、姜、食盐、川椒、味精,再加入黄精、党参、山药,盖好汽锅盖,上笼蒸3个小时即成。空腹分顿食用,吃鸡喝汤。  功用:益气补虚。适宜于体倦无力、精神疲惫、体力及智力下降者服食。  宜忌:湿热内盛
一提起口哨,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一个人自得其乐地边干活边吹着不成调的歌,还是男孩子在女朋友面前展示自己刚学会的曲子?  在日本,吹口哨可不仅仅是年轻人的“玩意”了,有大批的老老少少都加入了这个行列,甚至出现了一间间口哨教室。据日本老人看护学会平林先生介绍,吹口哨是一种只需带上自己的身体就可以做的运动。鉴于此,目前日本各地都不乏口哨教室,达到锻炼、音乐的双重效果。很多老人受到启发,专门设定了口哨时间
有人曾对我国历史上571位高僧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其中活到百岁以上者有12位,占总数的2.1%;90岁以上者42位(含百岁以上者,下同),占总数的7.3%;80岁以上者142位,占总数的28.4%;70岁以上者361位,占总数的63.2%。  上述统计结果说明了什么呢?佛教典籍里或许有答案。请看《大毗婆娑论》中的一段话:“若有于寿,恒作、恒转,受作、受转;时行、处行;修梵行;食所宜、食应量,生者应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