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旗袍是中国女子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她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加上可欣赏性高,不仅保持了民族服装的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
关键词:旗袍 廓形 韵味
真正被旗袍所打动是在看了《花样年华》之后,剧中人苏丽珍(张曼玉饰),身着旗袍,匀称的身材被勾勒的玲珑有致,韵味无穷,闲庭信步,娉娉婷婷,摇曳多姿。光滑冰亮的绸缎与白皙的肌肤和谐一体,散发那一份气定神闲,散发着成熟女人特有的风采,散发着令人不可止及的典雅,端庄。颔首低眉间,一笑一娉中,却又透露着淡淡的伤感和隐约的忧郁和无奈的焦躁,有点矜持,有点神秘,有点颓废,但是并不过分,恰如其分的将东方女性那种凄婉,优雅,玲瓏有致的美态展现的伶俐尽致,给人以震动。
1.源
指旗袍之渊源。说旗袍是“旗女之袍”虽是依字而解,却又难免有些牵强。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之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袍服的式样历代有所变化,汉代深衣之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袍,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象征。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长至脚踝,“元宝领”比较用的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长纹,领,袖,襟,裾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烦琐,以至登峰造极的境地。辛亥革命后,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装扮中开始酿成。三十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响,衣长缩短,袖口袖口相应缩小,比以前更称身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盛行,衣长加长,两边开高叉,腰身紧绷,显示女性的曲线美。四十年代,旗袍式样趋向于缩短衣长,减低领高,袖长至肩下2-3寸,甚至于没有袖子,外形如流线型,堪称旗袍的黄金时期。到了六七十年代,受文革的影响,在不爱红装爱军装的口号下,也把旗袍的蓬勃的活力给革灭了,灰飞烟灭了。到了八九十年代,辉煌难再,旗袍的鼎盛年代似乎已经过去,人们似乎更愿意接受由国外流行起的套装,身着旗袍的女子被人觉得有些落伍了。近十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台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就连外国人也被迷得如痴如醉。于是就出现了“旗袍晚礼服”(介于中式旗袍于欧式晚装之间)。
2.韵
旗袍的神韵莫过于旗袍的要素。
要素首先当属廓形。衣裳连属、适体收腰,廓形所表现出的柔美曲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变,沉淀下来,成为旗袍最稳定的元素。领、襟、开衩等细部也是很有特色的旗袍元素。这些细部特征虽不算是旗袍的专利,但只有作为旗袍的组成元素才被看作是美的、和谐的,进而成为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领子是个变化微妙却又事半功倍的细部。旗袍的领,经历了从高到低再到无的全过程。领不仅有高低之分,还按角度分为倾斜式和圆筒式,领角也有圆有方,两截领片或分或合,都是小中见大、画龙点睛之笔。
旗袍的襟开在右边,早期是一条方直的折线,后期逐渐圆顺,变成弧线。襟的形态与旗袍的其他元素相辅相成。比如清式旗袍,宽袍大袖,严冷方正,衣襟有棱角、有转折,这样有利于整体和谐。民国旗袍曲线玲珑,襟的形态也相应柔顺起来,变成一条弧线。这些都可以给设计师一些启发。
传统的民族民间服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案非常讲究,常常不惜工本,将大量的精力花在这上面,清式旗袍的图案装饰曾达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程度。图案是旗袍灵感中最直观、最易辨认的,因此运用起来相对简单些。清式旗袍繁褥的装饰图案与那时缓慢的生活节奏有关,穿衣服的人和看衣服的人都有足够的工夫去领略这些细节的妙处。现代社会的人却做不到这一点。这是一个讲求效率的年代,什么东西都最好是一目了然,服装的图案越细密,视觉冲击力越差,这不是现代人欣赏的装饰方法。所以,借鉴旗袍的装饰图案时,应该提取少量元素放大使用,或者将原有图案加以简化。譬如一朵精美的“云头”,可以扩大在整个前胸或后背,繁多的镶滚中可以挑选一道作为领。袖、襟、摆等处的主题纹样重复使用。
3.蕴
旗袍不光有独特的韵味,其中还蕴藏很多可共借鉴的设计元素。当代国内外时装设计师的许多作品中有旗袍的影子。这些作品有的很明显地借用了旗袍的某一组成元素,有的则抽象地揉和进“旗袍精神”,同样具有很强的识别性。旗袍含蓄的曲线造型和东方格调也深深影响了西方的设计大师们,激发出他们许多创作灵感来。巴黎高级女装设计师巴伦西亚加(Ba1enciaga)就将旗袍的要素用于夜礼服的设计中。他的直身夜礼裙,裙长曳地,曲线流畅,短袖袖型颇似30年代的旗袍袖,加之中式领,使该礼服上半身有如旗袍的翻版。唯一不同的是裙摆并不开衩,沿用西欧古典款式,并附有塔形裙据。皮尔·卡丹(Prerre Cardin),也是一位崇尚旗袍的 世界级服装设计大 师。他曾说:“在我的晚装设计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的灵感来自中国的旗袍。”此外,日本的三宅一生,意大利的瓦伦蒂诺(Va1entino),也都尝试过旗袍的造型。旗袍领、旗袍开衩的方式更是在时装秀和设计大赛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旗袍能够恰到好处地显现女性的曲线美,这也就是时装设计中所谓的“高贵的单纯”,这种单纯的式样虽然不如西方裙服那么复杂多装饰,但却尤能反映人自身的美,这种美来自于身材和气质,使人感到愉快。正因为如此,旗袍独特的审美趣味才突破了国界,被全世界所接受和赞赏。旗袍是一个经典的宝库,从中汲取灵感见仁见智。着眼点不同,设计意图不同,借鉴和发挥的手段也不同。“旗袍精神”只有一个,旗袍时装却 千姿百态。
一名冷香端凝的女子,从头到尾被二十三件花团锦簇的旗袍密密实实地包围着,张曼玉的二十三件旗袍是《花样年华》的满园春色,尽情演绎了五六十年代的职业妇女的动人姿态,正因为旗袍的密实,才使得内在暗蕴情感。随着柳腰款摆,步履轻移,一点一点地撩拨着人心。
参考文献:《中外服装史》黄能馥,李当岐 湖北美术出版社
《旗袍的历史演变及社会价值初探》盛羽 宁波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关键词:旗袍 廓形 韵味
真正被旗袍所打动是在看了《花样年华》之后,剧中人苏丽珍(张曼玉饰),身着旗袍,匀称的身材被勾勒的玲珑有致,韵味无穷,闲庭信步,娉娉婷婷,摇曳多姿。光滑冰亮的绸缎与白皙的肌肤和谐一体,散发那一份气定神闲,散发着成熟女人特有的风采,散发着令人不可止及的典雅,端庄。颔首低眉间,一笑一娉中,却又透露着淡淡的伤感和隐约的忧郁和无奈的焦躁,有点矜持,有点神秘,有点颓废,但是并不过分,恰如其分的将东方女性那种凄婉,优雅,玲瓏有致的美态展现的伶俐尽致,给人以震动。
1.源
指旗袍之渊源。说旗袍是“旗女之袍”虽是依字而解,却又难免有些牵强。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之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袍服的式样历代有所变化,汉代深衣之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袍,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象征。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长至脚踝,“元宝领”比较用的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长纹,领,袖,襟,裾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烦琐,以至登峰造极的境地。辛亥革命后,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装扮中开始酿成。三十年代,旗袍受西方短裙的影响,衣长缩短,袖口袖口相应缩小,比以前更称身了。到了三十年代中期,旗袍盛行,衣长加长,两边开高叉,腰身紧绷,显示女性的曲线美。四十年代,旗袍式样趋向于缩短衣长,减低领高,袖长至肩下2-3寸,甚至于没有袖子,外形如流线型,堪称旗袍的黄金时期。到了六七十年代,受文革的影响,在不爱红装爱军装的口号下,也把旗袍的蓬勃的活力给革灭了,灰飞烟灭了。到了八九十年代,辉煌难再,旗袍的鼎盛年代似乎已经过去,人们似乎更愿意接受由国外流行起的套装,身着旗袍的女子被人觉得有些落伍了。近十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台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就连外国人也被迷得如痴如醉。于是就出现了“旗袍晚礼服”(介于中式旗袍于欧式晚装之间)。
2.韵
旗袍的神韵莫过于旗袍的要素。
要素首先当属廓形。衣裳连属、适体收腰,廓形所表现出的柔美曲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变,沉淀下来,成为旗袍最稳定的元素。领、襟、开衩等细部也是很有特色的旗袍元素。这些细部特征虽不算是旗袍的专利,但只有作为旗袍的组成元素才被看作是美的、和谐的,进而成为设计师的灵感来源。
领子是个变化微妙却又事半功倍的细部。旗袍的领,经历了从高到低再到无的全过程。领不仅有高低之分,还按角度分为倾斜式和圆筒式,领角也有圆有方,两截领片或分或合,都是小中见大、画龙点睛之笔。
旗袍的襟开在右边,早期是一条方直的折线,后期逐渐圆顺,变成弧线。襟的形态与旗袍的其他元素相辅相成。比如清式旗袍,宽袍大袖,严冷方正,衣襟有棱角、有转折,这样有利于整体和谐。民国旗袍曲线玲珑,襟的形态也相应柔顺起来,变成一条弧线。这些都可以给设计师一些启发。
传统的民族民间服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案非常讲究,常常不惜工本,将大量的精力花在这上面,清式旗袍的图案装饰曾达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程度。图案是旗袍灵感中最直观、最易辨认的,因此运用起来相对简单些。清式旗袍繁褥的装饰图案与那时缓慢的生活节奏有关,穿衣服的人和看衣服的人都有足够的工夫去领略这些细节的妙处。现代社会的人却做不到这一点。这是一个讲求效率的年代,什么东西都最好是一目了然,服装的图案越细密,视觉冲击力越差,这不是现代人欣赏的装饰方法。所以,借鉴旗袍的装饰图案时,应该提取少量元素放大使用,或者将原有图案加以简化。譬如一朵精美的“云头”,可以扩大在整个前胸或后背,繁多的镶滚中可以挑选一道作为领。袖、襟、摆等处的主题纹样重复使用。
3.蕴
旗袍不光有独特的韵味,其中还蕴藏很多可共借鉴的设计元素。当代国内外时装设计师的许多作品中有旗袍的影子。这些作品有的很明显地借用了旗袍的某一组成元素,有的则抽象地揉和进“旗袍精神”,同样具有很强的识别性。旗袍含蓄的曲线造型和东方格调也深深影响了西方的设计大师们,激发出他们许多创作灵感来。巴黎高级女装设计师巴伦西亚加(Ba1enciaga)就将旗袍的要素用于夜礼服的设计中。他的直身夜礼裙,裙长曳地,曲线流畅,短袖袖型颇似30年代的旗袍袖,加之中式领,使该礼服上半身有如旗袍的翻版。唯一不同的是裙摆并不开衩,沿用西欧古典款式,并附有塔形裙据。皮尔·卡丹(Prerre Cardin),也是一位崇尚旗袍的 世界级服装设计大 师。他曾说:“在我的晚装设计中,有很大一部分作品的灵感来自中国的旗袍。”此外,日本的三宅一生,意大利的瓦伦蒂诺(Va1entino),也都尝试过旗袍的造型。旗袍领、旗袍开衩的方式更是在时装秀和设计大赛中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旗袍能够恰到好处地显现女性的曲线美,这也就是时装设计中所谓的“高贵的单纯”,这种单纯的式样虽然不如西方裙服那么复杂多装饰,但却尤能反映人自身的美,这种美来自于身材和气质,使人感到愉快。正因为如此,旗袍独特的审美趣味才突破了国界,被全世界所接受和赞赏。旗袍是一个经典的宝库,从中汲取灵感见仁见智。着眼点不同,设计意图不同,借鉴和发挥的手段也不同。“旗袍精神”只有一个,旗袍时装却 千姿百态。
一名冷香端凝的女子,从头到尾被二十三件花团锦簇的旗袍密密实实地包围着,张曼玉的二十三件旗袍是《花样年华》的满园春色,尽情演绎了五六十年代的职业妇女的动人姿态,正因为旗袍的密实,才使得内在暗蕴情感。随着柳腰款摆,步履轻移,一点一点地撩拨着人心。
参考文献:《中外服装史》黄能馥,李当岐 湖北美术出版社
《旗袍的历史演变及社会价值初探》盛羽 宁波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