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及水平。在经济转轨、政治转制、文化转向、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仅以中国民航大学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以制度化的视角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体系的构建及制订有效的运行机制来实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力争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上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途径;运行机制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内涵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指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高校辅导员为主要教育主体,在二、三、四课堂中进行,依据教育规律,把握教育对象特点,制定规章制度、行为准则、运行机制,规范教育主体的教育行为、教育流程、教育内容,同时建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规则体系、保障体系、组织体系,将教育客体纳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反馈机制中,形成制度制定有依据、制度执行有程序、制度落实有保障的良性动态循环机制。主要依据学习成长、健康生活、素质提升三方面,在理想信念、爱国教育、公民道德、综合素质等四大部分构建规范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现状分析
1.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和理解不够
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平台较多依赖于共青团工作,盲目地将日常行为管理替代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将时间与精力投入研究并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体系化、制度化的少之又少。
2.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其主要表现在教育手段单一,方式简单教条,教育工作监督、反馈环节缺失,使得部分教育制度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
3.实际参与度不高
“90后”自我价值追求、自我肯定意识很强,但由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的制度化管理,思想更新不够,不适应教育客体需求的变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客体参与度不高。
4.时效性不长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按主题进行教育,但每一个主题都无法持续和深入进行的现象,有些教育内容沦为形式化、过场化的工具,无法真正满足学生需求。
三、理学院日常思政教育制度化途径探索
1.明确培养教育目标,制订教育模块
根据理学院学生的特点,我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为培养文理兼修的理学学子。
以学习成长、健康生活、素质提升为主线,着重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规范、综合素质四方面进行专题教育和拓展活动,分阶段、分类别地进行学生培养。
2.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
(1)规范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落地”为出发点,将教育模块投射到具体的教育专题中,从细处着眼,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效果。
第一部分:专题教育与服务——显性教育内容。包括:①以目标教育为主题,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线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大一到大四的时间维度上有重点地开展分层指导。②以责任教育为主题,以内在角色定位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家庭角色、学校角色、社会角色为主要依托,在空间维度上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社会责任感。③以人文素养为主题,以礼仪修身为主线的公民道德教育。从内涵发展和礼仪规范两个纬度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精神。④以自我价值实现为主题,以素质提升为主线的能力培养,从创新、实践、身心健康三个纬度上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素质训练活动。
第二部分:事务管理与服务——隐形教育内容。从制度建设、流程规范、激励约束三方面入手,寓服务于管理之中。以公平公开为原则,学生参与为基础,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日常管理规范、管理服务流程、德育量化细则等。以规范有序的管理彰显为人正直、做事严谨的隐性教育特色;以学生参 与、公平周到的服务展示管理中的人性化关怀;以清晰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将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多地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整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平台。以共青团工作、党支部建设、班级建设、宿舍建设、网络媒体为平台,将学生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中来,形成大平台、高视角,培养学生骨干,使学生骨干成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参与者、积极执行者、主动引领者,构建起以平台运行促进工作开展,工作推进促进学生分类培养的良性互动模式。
3.建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
(1)建立“阶段+多维”的活动设计机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遵循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因此,在以基本培养模块为主线的前提下,活动设计、专题教育要考虑学生所处的阶段及特点,将当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能力素质需求相融合。
(2)建立“民主化、互动式”服务保障机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做到精准服务。
在制度制定、活动策划、项目实施过程中视情况引入全体或部分学生代表的参与,进行建议采纳、信息搜集、意见反馈,通过项目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为学生提供发声的平台。同时,将开展的教育活动进行定期评价、总结、反馈。
(3)建立“即时跟踪、案例交流” 的督导机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典型案例的搜集整理,以增强案例教育的说服力,对特殊事件或人群做好跟踪关注,及时总结特殊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等的处理经验,在辅导员和学生骨干间进行交流分享,形成资源共享、协同共进的团队氛围。
(4)建立“事事有章可循”的约束机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做到有理有据,制度体系的构建要相互联系和制约,互为补充,同时,依据事实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的修订和完善,从而保障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和有序。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实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必须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将教育内容系统化、有目标地落实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将制度内化于内心,外化于行。
同时还需要有学校层面领导的重视、组织保障,凝聚各部门、各环节的力量,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以此形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增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2]王成平,任海涛,魏 巍.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收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9).
[3]王 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的构建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途径;运行机制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内涵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是指在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高校辅导员为主要教育主体,在二、三、四课堂中进行,依据教育规律,把握教育对象特点,制定规章制度、行为准则、运行机制,规范教育主体的教育行为、教育流程、教育内容,同时建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规则体系、保障体系、组织体系,将教育客体纳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反馈机制中,形成制度制定有依据、制度执行有程序、制度落实有保障的良性动态循环机制。主要依据学习成长、健康生活、素质提升三方面,在理想信念、爱国教育、公民道德、综合素质等四大部分构建规范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现状分析
1.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和理解不够
当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平台较多依赖于共青团工作,盲目地将日常行为管理替代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将时间与精力投入研究并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体系化、制度化的少之又少。
2.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其主要表现在教育手段单一,方式简单教条,教育工作监督、反馈环节缺失,使得部分教育制度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
3.实际参与度不高
“90后”自我价值追求、自我肯定意识很强,但由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的制度化管理,思想更新不够,不适应教育客体需求的变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客体参与度不高。
4.时效性不长
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按主题进行教育,但每一个主题都无法持续和深入进行的现象,有些教育内容沦为形式化、过场化的工具,无法真正满足学生需求。
三、理学院日常思政教育制度化途径探索
1.明确培养教育目标,制订教育模块
根据理学院学生的特点,我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为培养文理兼修的理学学子。
以学习成长、健康生活、素质提升为主线,着重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规范、综合素质四方面进行专题教育和拓展活动,分阶段、分类别地进行学生培养。
2.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
(1)规范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落地”为出发点,将教育模块投射到具体的教育专题中,从细处着眼,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教育效果。
第一部分:专题教育与服务——显性教育内容。包括:①以目标教育为主题,以职业生涯教育为主线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大一到大四的时间维度上有重点地开展分层指导。②以责任教育为主题,以内在角色定位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家庭角色、学校角色、社会角色为主要依托,在空间维度上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社会责任感。③以人文素养为主题,以礼仪修身为主线的公民道德教育。从内涵发展和礼仪规范两个纬度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精神。④以自我价值实现为主题,以素质提升为主线的能力培养,从创新、实践、身心健康三个纬度上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素质训练活动。
第二部分:事务管理与服务——隐形教育内容。从制度建设、流程规范、激励约束三方面入手,寓服务于管理之中。以公平公开为原则,学生参与为基础,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日常管理规范、管理服务流程、德育量化细则等。以规范有序的管理彰显为人正直、做事严谨的隐性教育特色;以学生参 与、公平周到的服务展示管理中的人性化关怀;以清晰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将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多地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整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平台。以共青团工作、党支部建设、班级建设、宿舍建设、网络媒体为平台,将学生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中来,形成大平台、高视角,培养学生骨干,使学生骨干成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参与者、积极执行者、主动引领者,构建起以平台运行促进工作开展,工作推进促进学生分类培养的良性互动模式。
3.建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
(1)建立“阶段+多维”的活动设计机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遵循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因此,在以基本培养模块为主线的前提下,活动设计、专题教育要考虑学生所处的阶段及特点,将当前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与能力素质需求相融合。
(2)建立“民主化、互动式”服务保障机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做到精准服务。
在制度制定、活动策划、项目实施过程中视情况引入全体或部分学生代表的参与,进行建议采纳、信息搜集、意见反馈,通过项目评价、过程评价、效果评价,为学生提供发声的平台。同时,将开展的教育活动进行定期评价、总结、反馈。
(3)建立“即时跟踪、案例交流” 的督导机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典型案例的搜集整理,以增强案例教育的说服力,对特殊事件或人群做好跟踪关注,及时总结特殊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等的处理经验,在辅导员和学生骨干间进行交流分享,形成资源共享、协同共进的团队氛围。
(4)建立“事事有章可循”的约束机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要做到有理有据,制度体系的构建要相互联系和制约,互为补充,同时,依据事实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的修订和完善,从而保障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和有序。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实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必须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将教育内容系统化、有目标地落实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将制度内化于内心,外化于行。
同时还需要有学校层面领导的重视、组织保障,凝聚各部门、各环节的力量,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以此形成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增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2]王成平,任海涛,魏 巍.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收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9).
[3]王 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的构建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