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初步研究

来源 :台湾海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xiang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南海深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有孔虫样品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样品的总DNA片段,利用特异性DNA探针,进行有孔虫的SSU rDNA扩增,对获得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及分析,证实确为潜在的有孔虫DNA.进化树分析揭示了研究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孔虫种类,该方法的建立为有孔虫壳体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三唑磷对小球藻、卤虫、南美白对虾、泥蚶四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三唑磷对小球藻的48h的EC50为24μg/dm3,72h的EC50为15 μg/dm3;对卤虫的24h LC50
见习生,是指体育教学时,因伤、病(或女生例假)不能进行正常体育活动而一旁随班听课学习的学生。然而,教学中却有一些学生被教师批准见习生,有的在一旁休息闲聊,有的读书看报,
根据2000年11月和2001年2、5、8月对厦门海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得数据,以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34-P)和叶绿素a(Chl-a)作为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指标.
本文研究了 1 997年 8月、1 998年 2~ 3月、8月和 1 999年 8月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组成、各粒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变动 (包括年际变动 )及其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台湾海峡微型 (简称NANO)和微微型浮游植物 (简称PICO)占优势 ,贡献率分别达 3 4 %~ 48%、3 4 %~ 40 %,小型浮游植物 (简称MI CRO)仅占 1 2 %~ 2 7
四川西部山区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行人行车的安全。为了研究道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基于ArcGIS平台对四川省道S216木里段沿线带状区域内的滑坡、崩塌的发育规律作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85.38%的地质灾害发育在20°~50°的坡体中;断层、河流以及道路均会影响地质灾害的发育;研究区内70%的滑坡灾害分布在2 000~2 500 m的高程内;崩塌在正北、北东、北西向的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