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时,有意地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容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 对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时,有意地,创造性地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是新课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课程历史教材在设计编排上选入了许多让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与建议”、“学习与发现”等内容。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发现问题留有较大的空间。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巧用课堂教学,培育创新意识
  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秘密,自己的一块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趣味的小天地,在这个天地里倾注着自己的热情和精力。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封闭的、禁锢的、狭窄的、高压的学习牢笼。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己的个性被抹平了,创造力就不易被激发出来。缺少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也就不可能有诸多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没有人才,在经济的大潮中,我们就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要想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要有一种宽松、自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教育氛围。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冒险和主动拼搏的精神,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永恒追求。创造性只能在这种氛围中才能涌现出来,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里学习历史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对特别的问题进行鼓励,时间一长,学生就慢慢形成一种寻找疑点和进行答疑的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创新的意识,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二、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创新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历史课程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历史教师要承担起教育创新这一神圣使命,就必须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感受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文历史。充分利用“教学探究”、“课外发现”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去发现自然,认识历史。在组织学生“教学探究”、“课外发现”活动时,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在活动设计上应注意如下方面。
  1、活动要具有实践性。
  “探究”与“发现”就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如“访谈”、“调查”、“搜集材料”等。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理解和巩固知识。如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参照汉代造纸工序,尝试制作一张纸,原材料不限。同学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实践中,他们懂得了最初的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认识了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这样就把远离学生时空的书面知识放到眼前,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巩固了知识。
  2、活动要具有主体性。
  “探究”和“活动课”面向全体学生,可以自由分组或个人单独活动,也可通过“采访”、“讨论”等多种形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运动体系。鼓励每一个学生尽可能有自己的观点,各述己见,互相争论,最后达成共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的提高,形成敢想、敢说、敢争、敢做的精神,自然会萌发创新的欲望和激情,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3、活动要具有开放性。
  “探究”与“活动课”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殊需要。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探讨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利用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通过历史教育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促进创新精神的发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上为国家、民族生存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英雄伟人的事迹来感染学生,让他们知道,这些英雄和伟人都具有生活简朴,刻苦学习的优点,具有团结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具有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为国家捐躯的高贵品质,具有克已奉公,刚正不阿,无私无畏,见义勇为,宁死不屈的高风亮节。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懂得做人的优秀品质和革命传统,懂得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无数革命先烈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历尽艰辛,浴血奋战建立的,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通过历史教育激发学生在思想上有更高的认识,在改革开放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拼搏进取,为振兴中华,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四、培养学生的时代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时代感是指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及发展趋势。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现实中并向未来发展的,但只有具有时代感的人才能正确地把握现实走向未来。
  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具有形象性,真实性,说理性的特点。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都在寻求和实践摆脱困境走向自由的道路。地主阶级改革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实行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过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进行变法维新的改良运动和辛亥革命都失败了。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枷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利用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事实,教育学生懂得为什么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资历本主义,中国却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近3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努力,中国现在已成为世人所瞩目的发展中国家。培养学生的时代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又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它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会自觉地提高自身的素养进而服务于社会,造福于社会。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说到底还是教师教法的转变,只有采用新活动、新探究、新教学,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摘要】采取相应措施,使自主互动学习型课堂,成为真正促进学生成长的主阵地。  【关键词】新课程合作交流自主学习    新课程改革,主阵地在课堂。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中心,教师的满堂灌,只能解决共性的问题,难以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更不用说解决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问题,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很难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这种形势就势必使绝大多数学生处于消极
[摘要]听力一直是中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难点,也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文旨在探讨听力教学中,影响学生提高听力水平的因素,教师如何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测试时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听力效果。  [关键词]英语听力 影响因素 提高策略  听力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往由于中学英语教学对听力教学不是很重视,只是一味强调语法的学
[摘要]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形成正确的体育学习价值。观的前提。在现今的体育教学中,不少体育教师仍然存在过分关注学生认知和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而忽视兴趣目标达成的现象。因此,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引领下,体育教学中加强教学策略就十分必要。  [关键词]体育教学 提升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生当时的具体需要不一致是十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结果。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高效的课堂效果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任课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成绩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教师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必须切
21世纪的语文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在地位。面对新世纪的挑战,语文教学创新已成为基础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从基础抓起。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较其他学科有着更为特殊的优势。概括地讲,在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正是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摄取,对文章内容、艺术形象的感悟与创造等引发并表现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善于培养学生
高中学生经过初中英语的系统训练,已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和具备了初步运用的能力。他们有兴趣,也有一定的能力在英语阅读和交际能力上达到更高 的水平。本文将结合本校高二年级阅读选修课的开设,就本门 课程的选材及教 学方法作些探讨。  一、阅读选修课的材料选择  阅读选修课的传统做法往往是选用一本现有的阅读教材。课堂练习的主要方法是,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量,然后完成文章后面的判断正误 题或多项
【摘要】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语言工具。对小学生而言,学好语文尤其重要;而他们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场所就在课堂,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是我们需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了优化课程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思维训练等方法来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学实践    一、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一天中,学生的心理节律呈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只有识了字并且牢固地掌握字的音形义,才能理解词句的意思,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运用所识的字词叙述事情,表情达意。  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必须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学生掌握字形的心理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进行字形教学,使学生能清楚地辨别所学的字,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里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与主体地位。因此作为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丰富学生学习方法、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往常的语文教学体现在教学中把学生当作容器。课堂上只听老师讲课文,而少有
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潜能的教育,师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聪明才智”。那么在大力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优化教学结构,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