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课堂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保证每一个学生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利,必须关注课堂上的教育资源占有、学生的班级角色扮演、课堂主体地位以及学生成长评价等要素的分配是否公平。
关键词:课堂;学生;受教育权利;公平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1-0034-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指出的: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这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最朴素、最本质的诠释,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基本要求。
对义务教育来说,课堂是学生享有受教育公平权利的基本和首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所处的角色地位如何,获得的尊重和满足程度怎样,以及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状况等等,是学生是否公平地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直接体现,是衡量教育是否公平的第一标尺。
然而,目前一些学校的课堂却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由于学校、教师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权欲观念的渗透,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班级里的尖子生、学校中的关系户等少数学生垄断了优势的教育资源,获得特殊的发展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其他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具体地说,关注课堂上的教育公平状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眼:
1.分享教育资源的公平
教育资源是学生行使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条件,包括教室场地、学习资料、实验器材以及教师等。学生能够在何种程度上享用教育资源,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当前,课堂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首先表现在学生个体在学习空间分配上的不平等,如学生座位的安排。这是许多学生家长与班主任沟通时提及最多的话题。实际调查就能发现,很多班级教室的中心地带、靠近讲台的前沿阵地总是被关系户、优等生占有。而非亲非故之辈,成绩落后之流统统驻守在边远地区。他们和他们的的家长虽有不平之愤,却不敢言语。其二是使用实验器材的机会不平等,尤其是在一些条件薄弱的学校,当器材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时,总是让尖子生、关系户先过把瘾,其他同学只能落个看客的资格。其三是享有教师资源的不平等。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教师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因“财”施教,课堂、课后只关注一部分特殊学生,造成其他学生只能是陪公子读书。
2.扮演班级角色的公平
班集体是一种民主、和谐、简单的社会组织细胞,每个学生都在这个组织中扮演至少一种角色。如,班长、组长、课代表等等,不同的学生都可以从角色扮演中找到自尊、自信,培养起责任感、锻炼出工作能力。
一个好的班级,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头”的机会。然而,这种受锻炼、得发展的机会,却往往在“有经验”、“有能力”的理由下由少数学生长期垄断——班长成为终身制,课代表实行连任制,小组长也实行任命制。不民主、不合理的班级干部产生办法,使得一些性格内向、没有背景的学生多年来一直被排拆在“干部队伍”之外,抑制了他们管理潜能的发挥,不利于人格的健全成长。
3.担当课堂主体的公平
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都有平等的参与权。但是,在许多班级,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忽视,老师为了课堂的精彩或者其他原因,把课堂学习的主体固定在少数特殊学生身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是由班级的“首席发言人”回答,学习成果展示大多数由班级“形象代言人”包办,许多能够彰显学生主体能力的“担子”也“举贤不避亲”地落在了沾亲带故的学生或是权贵子女肩上。如此等等,导致那些表现平平、谦虚内敛、家无显贵的学生被边缘化。非主体的地位使得这部分学生人格长期被压抑,进取心受到挫折。久而久之,造成了班级同学间情感上的对立,阻碍了同学之间的平等合作,不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健康成长。
4.获得学习帮助的公平
学生在学习上获得帮助的权利,包括课堂上被老师关注的权利、作业被细改面批的权利、课后得到及时辅导的权利、被老师鼓励的权利等等。真正享有这些权利,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两种现象阻碍了教育的公平。一是如上所述的亲友关系、金钱诱惑等因素的干扰;二是学校以及上级部门片面的绩效评比思维所致。尤其是一些领导考评老师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只关注尖子生脱颖而出,促成了教师往往把功夫用在“刀刃”上——集中精力培养尖子生,忽视甚至放弃后进生、学困生。
5.成长评价的公平
对学生进行成长评价既是衡量学生成长的标尺,也应是促进学生进取的助推器。教师用什么样的态度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经常被老师肯定、赏识、鼓励的学生,其成就感就大,自信心就强,积极性就高。相反,长期得不到老师肯定、夸奖、鼓励,甚至经常被老师否定、批评、挖苦的学生对学习会产生厌烦、恐惧、逃避的心理,在行为目标上可能与老师要求的方向渐行渐远。
目前,在学校中普遍盛行的评价思维是:因为某某同学学习成绩好,就能推选为三好学生;因为是三好学生,就能加入共青团;以及随之而来的“校园十佳人物”、“希望之星”等荣誉都当然地戴在了他们的头上。而学习成绩不拔尖的学生,可能具有的特长、潜能统统被忽视,永远都沾不上荣誉的光芒。
片面的学生成长评价模式,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束缚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翅膀;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是对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损害。
在全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的今天,我们不能把教育公平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缩小地区差距,而且要消除课堂歧视;不应只关注少数学生,而应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Concern of Equity in Classroom Teaching
ZHANG Yu-xiang
(Huai'an Experimental Junior Secondary School, Huai'an 223002, China)
Abstract:Educational equity is the basic educational policy of a country. Classroom learning is the fundamental way for student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o enjoy such equity.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must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equal possess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students' roles in class, subjective position in classroom, and students' assessment of growth.
Key words: classroom; student; right for education; equity
关键词:课堂;学生;受教育权利;公平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1-0034-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指出的: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这是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最朴素、最本质的诠释,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基本要求。
对义务教育来说,课堂是学生享有受教育公平权利的基本和首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所处的角色地位如何,获得的尊重和满足程度怎样,以及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状况等等,是学生是否公平地享有受教育权利的直接体现,是衡量教育是否公平的第一标尺。
然而,目前一些学校的课堂却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由于学校、教师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权欲观念的渗透,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班级里的尖子生、学校中的关系户等少数学生垄断了优势的教育资源,获得特殊的发展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其他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具体地说,关注课堂上的教育公平状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眼:
1.分享教育资源的公平
教育资源是学生行使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条件,包括教室场地、学习资料、实验器材以及教师等。学生能够在何种程度上享用教育资源,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当前,课堂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首先表现在学生个体在学习空间分配上的不平等,如学生座位的安排。这是许多学生家长与班主任沟通时提及最多的话题。实际调查就能发现,很多班级教室的中心地带、靠近讲台的前沿阵地总是被关系户、优等生占有。而非亲非故之辈,成绩落后之流统统驻守在边远地区。他们和他们的的家长虽有不平之愤,却不敢言语。其二是使用实验器材的机会不平等,尤其是在一些条件薄弱的学校,当器材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时,总是让尖子生、关系户先过把瘾,其他同学只能落个看客的资格。其三是享有教师资源的不平等。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教师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因“财”施教,课堂、课后只关注一部分特殊学生,造成其他学生只能是陪公子读书。
2.扮演班级角色的公平
班集体是一种民主、和谐、简单的社会组织细胞,每个学生都在这个组织中扮演至少一种角色。如,班长、组长、课代表等等,不同的学生都可以从角色扮演中找到自尊、自信,培养起责任感、锻炼出工作能力。
一个好的班级,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头”的机会。然而,这种受锻炼、得发展的机会,却往往在“有经验”、“有能力”的理由下由少数学生长期垄断——班长成为终身制,课代表实行连任制,小组长也实行任命制。不民主、不合理的班级干部产生办法,使得一些性格内向、没有背景的学生多年来一直被排拆在“干部队伍”之外,抑制了他们管理潜能的发挥,不利于人格的健全成长。
3.担当课堂主体的公平
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都有平等的参与权。但是,在许多班级,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忽视,老师为了课堂的精彩或者其他原因,把课堂学习的主体固定在少数特殊学生身上。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是由班级的“首席发言人”回答,学习成果展示大多数由班级“形象代言人”包办,许多能够彰显学生主体能力的“担子”也“举贤不避亲”地落在了沾亲带故的学生或是权贵子女肩上。如此等等,导致那些表现平平、谦虚内敛、家无显贵的学生被边缘化。非主体的地位使得这部分学生人格长期被压抑,进取心受到挫折。久而久之,造成了班级同学间情感上的对立,阻碍了同学之间的平等合作,不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健康成长。
4.获得学习帮助的公平
学生在学习上获得帮助的权利,包括课堂上被老师关注的权利、作业被细改面批的权利、课后得到及时辅导的权利、被老师鼓励的权利等等。真正享有这些权利,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两种现象阻碍了教育的公平。一是如上所述的亲友关系、金钱诱惑等因素的干扰;二是学校以及上级部门片面的绩效评比思维所致。尤其是一些领导考评老师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只关注尖子生脱颖而出,促成了教师往往把功夫用在“刀刃”上——集中精力培养尖子生,忽视甚至放弃后进生、学困生。
5.成长评价的公平
对学生进行成长评价既是衡量学生成长的标尺,也应是促进学生进取的助推器。教师用什么样的态度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经常被老师肯定、赏识、鼓励的学生,其成就感就大,自信心就强,积极性就高。相反,长期得不到老师肯定、夸奖、鼓励,甚至经常被老师否定、批评、挖苦的学生对学习会产生厌烦、恐惧、逃避的心理,在行为目标上可能与老师要求的方向渐行渐远。
目前,在学校中普遍盛行的评价思维是:因为某某同学学习成绩好,就能推选为三好学生;因为是三好学生,就能加入共青团;以及随之而来的“校园十佳人物”、“希望之星”等荣誉都当然地戴在了他们的头上。而学习成绩不拔尖的学生,可能具有的特长、潜能统统被忽视,永远都沾不上荣誉的光芒。
片面的学生成长评价模式,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束缚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翅膀;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是对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损害。
在全国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的今天,我们不能把教育公平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缩小地区差距,而且要消除课堂歧视;不应只关注少数学生,而应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Concern of Equity in Classroom Teaching
ZHANG Yu-xiang
(Huai'an Experimental Junior Secondary School, Huai'an 223002, China)
Abstract:Educational equity is the basic educational policy of a country. Classroom learning is the fundamental way for student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o enjoy such equity.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must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equal possess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students' roles in class, subjective position in classroom, and students' assessment of growth.
Key words: classroom; student; right for education; equ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