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加气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acafa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加气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相关阐述,并对改进其施工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对策,希冀对加气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带来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加气混凝土;抹灰技术;低碳环保;施工监理
  引言
  随着建筑节能工作不断深入发展,国家要求墙体建筑材料进行全面的革新,实心粘土砖逐渐被禁止使用,这就为加气混凝土材料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作为新型墙体建筑材料的加气混凝土已成为推广节能建筑和加快墙体革新的主力军,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气混凝土技术对我国建筑也的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气混凝土技术在降低能源消耗和减轻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施工质量并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
  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原始施工方法与加气混凝土技术不相适应,有的施工单位用对待传统材料的方式来使用加气混凝土,导致墙体开裂、饰面掉皮等质量问题在建筑使用过程中时有发生,对建筑的使用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1.实施加气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意义
  1.1 节省建筑资源
  混凝土的使用贯穿在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中,需要的用量非常巨大,是工程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施工材料。混凝土建筑从地基到楼体构造再到最后的墙面施工都离不开混凝土的使用,而在加气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混凝土砖块中间是中空的,这样节省了大量的建筑用料。据实际测算表明,采用加气混凝土技术施工能够比普通混凝土施工节省约百分之三十的建筑材料,对于节约建筑资源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1.2 推动低碳环保事业发展
  在建筑构造方面,加气混凝土技术施工使建筑材料使用量明显减少的同时,也降低了混凝土的施工用量,有利于建筑工程的低碳化发展;在保温方面,加气混凝土技术由于在混凝土砖块中间使用了中空构造,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保温性能,减少了取暖制冷能源的使用;同时,中空的构造还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降低了噪音污染对人的影响,有效推动了低碳环保事业的发展。
  1.3 增加建筑物使用寿命
  采用加气混凝土技术施工的建筑具有抗渗防震的优势,其使用寿命能够极大提高。墙体中的中空构造可以使墙体的吸水导湿速度有效延缓,实现中空墙体建筑材料的抗渗特性,而且同体积的中空墙体建筑材料的吸水至饱和状态所需时间使普通粘土砖的5倍。此外,加气混凝土技术构筑的空隙结构大幅度减轻了建筑物的自重,使得在地震发生晃动时整个建筑物的结构更为牢固,达到良好的抗震效果。
  1.4 提高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
  采用加气混凝土技术建造的墙体与传统的实心砖墙体相比,其综合造价比要低5%左右,这就使得建筑面积的利用率在相同的造价下可以明显提高,能够实现投资利益的最大化,提高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加气混凝土施工的墙体建筑材料内部存在较大的空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这种材料既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工,也可以使用合适的粘结材料进行粘结,有利于为建筑施工创造更为灵活的设计空间。
  2.加气混凝土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2.1 墙体建筑材料的生产存在问题
  生产厂家对多孔墙体建筑材料表面的渣屑和粉尘等小细节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从事多孔墙体建筑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往往只是在经过浇注、切割以及很短时间的蒸压处理后就将其交付给承建施工单位,造成后期的抹灰层粘结不牢问题,使墙体空鼓的现象时有发生。
  2.2 加气混凝土施工工序不够完善
  建筑施工单位对所施工的建筑缺乏责任心,或者专业的加气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短缺,造成承建施工单位在加气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出现遗漏,导致施工工序不够完善。比如:在进行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抹灰粘结时,由于墙体浇水未达到相关标准,或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建筑材料强度与抹灰层材料强度存在较大差别造成的墙体空鼓问题;墙体砌筑时采用的水泥砂浆质量不达标,强度不够,在施工时加气混凝土墙体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层不符合热工要求也会导致墙面裂缝问题。
  3.对加气混凝土建筑施工问题的改进
  3.1 加强加气混凝土材料质量检测,制定完善的质检制度
  加气混凝土墙体建筑材料生产厂家应加强生产过程中各阶段、各工序的质量把关,制定完善的质检制度,保证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生产部门还要进行粉尘和表面渣屑的检测,确保已切削成形、蒸压处理的即将送往建筑承建施工单位的墙体建筑材料质量达标,避免加气混凝土墙体建筑材料出现抹灰层粘结不牢、墙体空鼓问题。
  3.2 坚强技术培训,建立专业的加气混凝土技术人员队伍
  建筑施工单位不能只看重眼前的施工项目,还要把目光放长远,拿出相应资金,组建技术培训班,进行加气混凝土技术施工人员培训。同时各级管理人员和技术施工人员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自觉进行加气混凝土技术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工作责任心。从施工人员层面完善施工工序,防止施工中的出现遗漏,使墙体空鼓、裂缝等问题得以解决。
  3.3 控制抹灰施工技术,从技术层面提高加气混凝土施工质量
  作为加气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步骤之一,抹灰技术的施工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筑的施工质量,对此需要对抹灰施工进行相关的技术控制。
  3.3.1 控制抹灰时间
  砌筑完成28天后是墙体抹灰最适宜的时间,施工部门应将干燥时间适当延长。这样能够为砌体的干缩变形和砌筑砂浆的塑性变形提供足够的时间,有利于防止抹灰开裂。抹灰前让那些不可避免的砌体变形充分完成,这些变形所引起的裂纹在砌体砌筑的灰缝中分散开来之后,再进行抹灰作业,从而防止抹灰层破裂的发生。
  3.3.2 控制抹灰层厚度
  过厚的抹灰层会产生较大的总干缩变形,容易导致墙面在施工前期的塑化变形和使用后期的干湿变形,产生墙体开裂问题。所以在满足墙体隔声、防火等要求和保证墙体厚度、结构尺寸之外,应尽量控制抹灰层厚度。对于较厚的抹灰层,必须分层抹灰,不能一次成灰。专用的干粉砂浆抹面也不宜过厚,防止因一次抹灰过厚,造成砂浆塑性变形向下坠落,引起墙面开裂。
  3.4 建立完善的加气混凝土建筑施工监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加气混凝土建筑施工监理制度,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施工监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并且密切各个单位、部门之间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完善的建筑施工监理制度是实现高质量的加气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成立专门的监理部门,确保加气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高效实施。监理部门应在施工前对墙体原材料的质量参数进行精密测算,施工过程中对各工序的进展情况实施有效监督,施工结束后对各项质量指标和防护措施进行严格审查。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于建筑工程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建筑材料的使用量也逐年提高,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大力推广加气混凝土技术,实现节能低碳的发展目标。加气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作为一项很有前景的节能型施工技术,具有许多原始砖砌建筑技术所不具备的发展优势。同时,加气混凝土施工技术由于涉及面广、工程技术复杂,依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在应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确保加气混凝土技术的先进性,积极开展各单位部门技术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合理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推动加气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低碳环保的建筑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广振,李出钦.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
  [2] 罗伟强.浅谈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J].科学之友.2011(14).
  [3] 王文英.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1:201~202.
其他文献
为顺应教育改革的新潮流,高中英语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创新,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弊端进行研究,希望以创新的教育模式,为
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1915~1991),1915年1月23日出生于原英属西印度群岛圣卢西亚岛(现为圣卢西亚共和国)一个黑人移民家庭。1932年,刘易斯到英国伦敦经
现在有很多家庭,由于夫妻之间的知识、经历的不同,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产生种种分歧,而正是因为家长在管教孩子态度上的不一致,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失败,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
一、学术界的争论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台湾曾铸行过数种银币:一曰“寿星”银饼,台湾俗称“老公饼”。此种银币有两种版式和重量:一种是正面主图为持拐寿星像,两侧铸有
期刊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祐康食品集团董事长戴天荣已递交的议案多数直接或间接与食品安全有关,从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仓储销售、质量安全追溯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形成了完整
21世纪以来,能源的安全保障以及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已成为全球共同的焦点问题.为此,日、美、欧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应的针对性政策.这些政策可分为抑制石油消费量,
《国有经济评论》(Review of Public Sector Economics)是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和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协办,经济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的国有经济
期刊
吃透三个字:名、利、义我国自古就把不计名利、淡泊明志作为一种美德。其中,诸葛亮在《戒子书》中说过的一段话是具有代表性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为进一步发挥出语文主题学习中整合式教学模式在现代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本文将以该模式下教学工作所需注意的问题及其相关含义为核心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并制定出可靠的教学操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导致了观察、理解上的困难,因而在数学解题教学过程中,审题这个环节上教师应有意识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其强的观察能力,优化学生的观察品质,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