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渝北区全面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和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精神,对标重庆建设“两中心两地”,围绕提升产业能级、创新能级、开放能级、服务能级,谋划提出了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协同创新引领区、内陆开放先行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四区”发展定位,全力打造“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实施农村“双十万工程”,做大自己、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大担当、实现新作为。
围绕补链强链,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
紧扣主城都市区建设“产业升級引领区”,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持续发力,推动固本开新求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一是做强智能制造业。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继续坚持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亿元资金,争取市级支持,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围绕OPPO、传音、深科技等龙头企业,抓好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招商,加速形成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与清华紫光合作建设“建筑云”,加快打造集创新研发、生产制造、智慧管理于一体的3.7平方公里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合作建设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区,深化与广元、资阳等城市及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的产业合作,联合广安打造高滩—茨竹川渝合作示范园。
二是做大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千亿级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和千亿级现代消费走廊,大力发展总部贸易、服务贸易、创新金融,积极培育以“三线”为导向的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大健康、夜经济、会展经济等领域形成新增长点。加快机场南端临空消费中心建设,盘活近百万平方米低效闲置工业厂房,转型发展康养、文创等新消费。建好中粮大悦城、新城吾悦广场、洲际国际会议中心等商业综合体,提速推进重庆基金小镇建设,提质打造御临河大峡谷、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5A级景区和白俄罗斯风情小镇、石头房子等文旅融合项目,培育一批新的消费“打卡地”。
三是做优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深化“三变”改革,促进“三社”融合发展,通过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信息化、品牌化、景观化“七化”驱动,创新实施农村“双十万工程”,新栽种10万亩生态林、10万亩经果林,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让农民增收,力争到2022年实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粮经结构比达到2:8。积极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支持渝邻两地打通农产品双向流动“快速绿色通道”。
注重科创策源,打造协同创新引领区
紧扣主城都市区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深度融入两江协同创新区和重庆科学城等重大科创平台,发挥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创新生态圈优势,着力在应用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先行先试,成为大数据智能化创新策源地。
一是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抓好中新(重庆)示范项目合作通信领域示范点建设,推动长安全球软件中心、中关村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亿达中国(仙桃)软件产业园落地,联合重报集团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力引进知名软件企业,发展壮大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全力打造千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抓紧实施一批5G基站及配套信息设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打造智能化应用场景。
二是着力集聚创新要素。抢抓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西部)工程建设机遇,推进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共享平台向成渝两地企业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券共通共用,促进供需对接、创新要素流动。用好渝北“种子、风险、天使、担保”四大科技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新加坡(重庆)青年人才成长驿站和仙桃大数据学院,深化科技人才合作,让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流向渝北、留在渝北。
三是着力促进成果转化。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等平台,打造创新孵化“联合体”,推动一批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支持再升科技、金山科技等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作,健全技术转移和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吸引优质科技成果在渝北落地,促进渝北科技成果异地转化、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
发挥临空优势,打造内陆开放先行区
紧扣主城都市区建设“改革开放试验田”,抢抓“扩大开放、拓展空间”新机遇,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大胆探索,加快空港、水港、铁路港“三港”联动,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优进优出,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一方面,持续提升开放水平。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南向国际经济走廊,加强与机场集团、保税港区、悦来国博中心、龙兴工业开发区等主体开放联动,不断提升港口、平台、机场口岸的开放能级。立足国际航空港功能发挥,全力支持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设,引资建设洛碛码头,加快“外联”通道、“内畅”路网建设,构建“空铁公水”高效联运新优势。着力建设国际航空物流分拨中心,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冷链物流、智能物流,加快中远海运、中通速递、复兴国药等10个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做优做强“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打造千亿级航空物流园。
另一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世行标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成渝两地审批许可一体化协作事项,探索创建无差别受理服务异地件示范窗口。加快自贸区制度创新联动,深化“一本报告管全域”等改革,推动成渝自由贸易港政策试点覆盖。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用好临空政策法律服务国际中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突出生态宜居,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
紧扣主城都市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区”,统筹推进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织密民生保障网,筑牢以“两山”基地建设为示范的重要生态屏障,力争早日建成“近者悦、远者来”的国际临空大都市、宜居宜游美丽地。
在城区,突出“公园城市、智慧城市、机场城市”,统筹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入实施“增绿添园”“清水绿岸”工程,精细化经营“三龙”片区,推动136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和两路、回兴等两大片区有机更新,着力推进以空港新城板块为重点的产城景融合发展,实现城市经济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人文品质大幅提升。
在农村,抓好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任务,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加快推进“十纵十横”骨架路网和社社通“四好农村路”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用好山水资源,打造40公里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巴渝乡愁”等田园综合体,联合广安打造华蓥山宝鼎风景区。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
围绕补链强链,打造现代产业集聚区
紧扣主城都市区建设“产业升級引领区”,聚焦高质量、供给侧、智能化持续发力,推动固本开新求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一是做强智能制造业。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两条腿”走路,继续坚持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亿元资金,争取市级支持,推动传统制造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围绕OPPO、传音、深科技等龙头企业,抓好核心零部件全产业链招商,加速形成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与清华紫光合作建设“建筑云”,加快打造集创新研发、生产制造、智慧管理于一体的3.7平方公里现代建筑智慧产业园。合作建设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区,深化与广元、资阳等城市及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的产业合作,联合广安打造高滩—茨竹川渝合作示范园。
二是做大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千亿级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和千亿级现代消费走廊,大力发展总部贸易、服务贸易、创新金融,积极培育以“三线”为导向的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大健康、夜经济、会展经济等领域形成新增长点。加快机场南端临空消费中心建设,盘活近百万平方米低效闲置工业厂房,转型发展康养、文创等新消费。建好中粮大悦城、新城吾悦广场、洲际国际会议中心等商业综合体,提速推进重庆基金小镇建设,提质打造御临河大峡谷、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5A级景区和白俄罗斯风情小镇、石头房子等文旅融合项目,培育一批新的消费“打卡地”。
三是做优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深化“三变”改革,促进“三社”融合发展,通过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信息化、品牌化、景观化“七化”驱动,创新实施农村“双十万工程”,新栽种10万亩生态林、10万亩经果林,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让农民增收,力争到2022年实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粮经结构比达到2:8。积极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支持渝邻两地打通农产品双向流动“快速绿色通道”。
注重科创策源,打造协同创新引领区
紧扣主城都市区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深度融入两江协同创新区和重庆科学城等重大科创平台,发挥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创新生态圈优势,着力在应用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先行先试,成为大数据智能化创新策源地。
一是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抓好中新(重庆)示范项目合作通信领域示范点建设,推动长安全球软件中心、中关村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和亿达中国(仙桃)软件产业园落地,联合重报集团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大力引进知名软件企业,发展壮大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全力打造千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抓紧实施一批5G基站及配套信息设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打造智能化应用场景。
二是着力集聚创新要素。抢抓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西部)工程建设机遇,推进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共享平台向成渝两地企业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券共通共用,促进供需对接、创新要素流动。用好渝北“种子、风险、天使、担保”四大科技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新加坡(重庆)青年人才成长驿站和仙桃大数据学院,深化科技人才合作,让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流向渝北、留在渝北。
三是着力促进成果转化。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等平台,打造创新孵化“联合体”,推动一批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支持再升科技、金山科技等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作,健全技术转移和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吸引优质科技成果在渝北落地,促进渝北科技成果异地转化、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
发挥临空优势,打造内陆开放先行区
紧扣主城都市区建设“改革开放试验田”,抢抓“扩大开放、拓展空间”新机遇,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大胆探索,加快空港、水港、铁路港“三港”联动,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优进优出,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一方面,持续提升开放水平。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南向国际经济走廊,加强与机场集团、保税港区、悦来国博中心、龙兴工业开发区等主体开放联动,不断提升港口、平台、机场口岸的开放能级。立足国际航空港功能发挥,全力支持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设,引资建设洛碛码头,加快“外联”通道、“内畅”路网建设,构建“空铁公水”高效联运新优势。着力建设国际航空物流分拨中心,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冷链物流、智能物流,加快中远海运、中通速递、复兴国药等10个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做优做强“一带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打造千亿级航空物流园。
另一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世行标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成渝两地审批许可一体化协作事项,探索创建无差别受理服务异地件示范窗口。加快自贸区制度创新联动,深化“一本报告管全域”等改革,推动成渝自由贸易港政策试点覆盖。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用好临空政策法律服务国际中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突出生态宜居,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区
紧扣主城都市区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区”,统筹推进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织密民生保障网,筑牢以“两山”基地建设为示范的重要生态屏障,力争早日建成“近者悦、远者来”的国际临空大都市、宜居宜游美丽地。
在城区,突出“公园城市、智慧城市、机场城市”,统筹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深入实施“增绿添园”“清水绿岸”工程,精细化经营“三龙”片区,推动136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和两路、回兴等两大片区有机更新,着力推进以空港新城板块为重点的产城景融合发展,实现城市经济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人文品质大幅提升。
在农村,抓好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任务,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加快推进“十纵十横”骨架路网和社社通“四好农村路”建设,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用好山水资源,打造40公里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巴渝乡愁”等田园综合体,联合广安打造华蓥山宝鼎风景区。
(作者系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