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业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这里所谈的后进生是由于教师的不正确的学生观和不正当的教学行为造成的。由于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对犯错误的学生粗暴没有耐性,对学生不公平,不信任,批评多鼓励少,形成师源性后进生。如果老师能针对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应用NLP基本原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就能引导学生改变,从而转化后进生,使班级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一、理解学生的行为
教育是是人对人的工作,老师只有对学生理解,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NLP基本原理有一条说:每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每个学生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求。每个学生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学生行为的背后,必定有正面的动机,接受了学生的动机,学生就会觉得你接受了他。
有一次,在学校开设个性化课程中,有一个非常令老师“头痛”的学生,没有告诉老师就自己由“乐在棋中”班转到“今天我做‘煮’”班。可烹饪班的老师害怕他捣乱,不同意接受。他闹着不肯回去。后来,笔者只好让他在办公室先冷静下来。可是一跟他交流,他的情绪非常激动,紧握拳头,在办公室狂叫,笔者安抚他的情绪后,让他先回家。过后,笔者与他交流沟通,才知道,他觉得象棋班只是让同学自己下棋,没有意思。看到同学上烹饪班,星期五可以自己带东西回来煮,觉得有意思,好玩,所以想转班。事先跟家长说过,以为家长已经跟班主任交流,就直接带东西回来了。而他紧握拳头狂叫是因为对他母亲生气。原来如此,笔者终于把事情了解清楚,告诉他“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教他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让他要怎样与老师沟通。他感觉到老师的接受,就乐于去改变了。同时笔者也跟烹饪班的老师沟通,希望她给孩子一次机会,可以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让孩子有所改变。最后事情终于解决,他转班成功。听烹饪班的老师说,每次课程结束,他都能组织同学搞好卫生,“头痛”学生不再让老师“头痛”。
其实是因为老师体谅孩子的情绪和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理解孩子,最終孩子就能接受你的引导,从而改变自己。
二、引导学生改变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与不同的学生相处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说话的方式和行动的方式要灵活,不能指望用同一种方式教育所有的学生。人与人是有差异的。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让不同的学生感觉成功的希望,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NLP基本原理提到: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上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作为班主任,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是好孩子,都能听自己的话。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不能控制学生。孩子是在不断犯错误中长大,我们如果能够引导他们学习,他们就会成长得更加快乐。
班上有一名同学,由于长期被同学嘲笑,瞧不起,老师又经常放任他,所以,他在班上很随意,上课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看课外书和搞别的同学,经常与同学打架,多次打伤老师与同学。有一次他咬伤了门卫。领导和家长要他道歉,他死活不肯。笔者想到“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就对他说:“不说也行,就用行动表示吧,鞠个躬,叔叔就知道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原谅你的。”在这样的引导下,他终于行动起来,鞠躬向门卫道歉。这件事让笔者认识到:老师应该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失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老师的原则应该是:不停留在是非对错上,如何应对和解决问题才是方向,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成为好事情。从这件事后,他更加乐于接受笔者的帮助。他一天天在进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攻击同学和老师了。校长说他:“阳光了,眼神都不一样了!”从一个上课随意在课室走动,不听课的学生变成了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后来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考取了花都的黄冈中学。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理解学生的行为
教育是是人对人的工作,老师只有对学生理解,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NLP基本原理有一条说:每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每个学生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一些需求。每个学生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学生行为的背后,必定有正面的动机,接受了学生的动机,学生就会觉得你接受了他。
有一次,在学校开设个性化课程中,有一个非常令老师“头痛”的学生,没有告诉老师就自己由“乐在棋中”班转到“今天我做‘煮’”班。可烹饪班的老师害怕他捣乱,不同意接受。他闹着不肯回去。后来,笔者只好让他在办公室先冷静下来。可是一跟他交流,他的情绪非常激动,紧握拳头,在办公室狂叫,笔者安抚他的情绪后,让他先回家。过后,笔者与他交流沟通,才知道,他觉得象棋班只是让同学自己下棋,没有意思。看到同学上烹饪班,星期五可以自己带东西回来煮,觉得有意思,好玩,所以想转班。事先跟家长说过,以为家长已经跟班主任交流,就直接带东西回来了。而他紧握拳头狂叫是因为对他母亲生气。原来如此,笔者终于把事情了解清楚,告诉他“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教他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让他要怎样与老师沟通。他感觉到老师的接受,就乐于去改变了。同时笔者也跟烹饪班的老师沟通,希望她给孩子一次机会,可以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让孩子有所改变。最后事情终于解决,他转班成功。听烹饪班的老师说,每次课程结束,他都能组织同学搞好卫生,“头痛”学生不再让老师“头痛”。
其实是因为老师体谅孩子的情绪和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理解孩子,最終孩子就能接受你的引导,从而改变自己。
二、引导学生改变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与不同的学生相处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说话的方式和行动的方式要灵活,不能指望用同一种方式教育所有的学生。人与人是有差异的。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让不同的学生感觉成功的希望,品尝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 NLP基本原理提到:一个人不能控制另外一个人。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上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只对本人有效,不应强迫别人接受。作为班主任,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是好孩子,都能听自己的话。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不能控制学生。孩子是在不断犯错误中长大,我们如果能够引导他们学习,他们就会成长得更加快乐。
班上有一名同学,由于长期被同学嘲笑,瞧不起,老师又经常放任他,所以,他在班上很随意,上课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看课外书和搞别的同学,经常与同学打架,多次打伤老师与同学。有一次他咬伤了门卫。领导和家长要他道歉,他死活不肯。笔者想到“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就对他说:“不说也行,就用行动表示吧,鞠个躬,叔叔就知道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原谅你的。”在这样的引导下,他终于行动起来,鞠躬向门卫道歉。这件事让笔者认识到:老师应该心平气和地直面学生的不足和失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帮其改正错误,促其不断进步。老师的原则应该是:不停留在是非对错上,如何应对和解决问题才是方向,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成为好事情。从这件事后,他更加乐于接受笔者的帮助。他一天天在进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攻击同学和老师了。校长说他:“阳光了,眼神都不一样了!”从一个上课随意在课室走动,不听课的学生变成了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后来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考取了花都的黄冈中学。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