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插图;应用;记忆;审美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111—01
一、巧用插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问题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好奇,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时,教师可以利用“狮身人面像”插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在哪个国家?它是干什么用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导言,使学生在惊叹之余不由得对古埃及文明产生探究的兴趣,由此引导学生投入到本课的学习当中。
二、巧用插图,梳理知识,帮助记忆
由于历史课史实头绪复杂,学生不易牢固记忆,教学中若能利用历史插图对某些知识点及时进行教学,则可以让学生积极思维,起到强化记忆、深化主题的功效。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时,“贯通南北的动脉”中有关于大运河的若干知识点,如“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等。想让学生迅速掌握这些知识并不容易,但教师如果能够利用“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引导学生以“三点”、“四段”、“五水系”的口诀指导学生读图来找到上述地标,则可以帮助学生很轻松地记忆这些知识点。
三、巧用插图,挖掘隐性知识,丰富课堂内容
历史插图中有很多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点不但是考试考察的内容,而且还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挖掘插图中的隐性知识,丰富课堂内容。
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时,教材为了突出重点,只在正文部分介绍了哥伦布探寻新航路的事迹,其他三位航海家的事迹都放在小字内叙述,可是历史课标却要求学生对于新航路的开辟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对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及航海路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开辟新航路示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这幅地图,让学生不但对于哥伦布向西航行到达美洲这个重点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而且还能够清晰地找到其他三人的航线,对于“好望角”、 “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西印度群岛”等隐性知识也能获得很好的认知和挖掘。
四、巧用插图,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
历史课本上的每一幅插图都包含有丰富的信息,教师可以利用插图,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这种围绕插图开展的教学活动,活动虽小益处却大,可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尝试应用。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可以这样设计活动:请学生观察“山顶洞遗址出土的装饰品” 图,让学生了解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的情况并说一说。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分析,学生从装饰品材料的来源上可以分析判断出山顶洞人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是打猎、捕鱼、采集;从装饰品的工艺水平上,能够知道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打磨和钻孔技术;从装饰品的用途上,能够知道山顶洞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情趣。
五、巧用插图,鉴赏品味,帮助学生学会审美
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审美能力和美的情操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能够承担此类功效的插图非常多。精湛绝伦的商朝青铜器、声势浩大的秦俑军阵、潇洒写意的“兰亭序”、神形兼备的“洛神赋图”等,无一不是进行美育的良好素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插图的美育功效,利用好插图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1课“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时,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欣赏品味插图“蒙娜丽莎”,从作品的色彩调和、光线变化、表情刻画上,领略达芬奇精湛的艺术造诣;引导学生与作品中人物的眼睛“对话”,欣赏她那一丝神秘的微笑,体味生命的活力;还可将“蒙娜丽莎”放在宗教神学思想笼罩的中世纪的历史情境中,让学生体会作品传递的反宗教反神学的进步思想。这样开展课堂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
编辑:王金梅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111—01
一、巧用插图,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问题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好奇,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时,教师可以利用“狮身人面像”插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在哪个国家?它是干什么用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导言,使学生在惊叹之余不由得对古埃及文明产生探究的兴趣,由此引导学生投入到本课的学习当中。
二、巧用插图,梳理知识,帮助记忆
由于历史课史实头绪复杂,学生不易牢固记忆,教学中若能利用历史插图对某些知识点及时进行教学,则可以让学生积极思维,起到强化记忆、深化主题的功效。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时,“贯通南北的动脉”中有关于大运河的若干知识点,如“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等。想让学生迅速掌握这些知识并不容易,但教师如果能够利用“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引导学生以“三点”、“四段”、“五水系”的口诀指导学生读图来找到上述地标,则可以帮助学生很轻松地记忆这些知识点。
三、巧用插图,挖掘隐性知识,丰富课堂内容
历史插图中有很多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点不但是考试考察的内容,而且还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挖掘插图中的隐性知识,丰富课堂内容。
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时,教材为了突出重点,只在正文部分介绍了哥伦布探寻新航路的事迹,其他三位航海家的事迹都放在小字内叙述,可是历史课标却要求学生对于新航路的开辟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为了帮助学生对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及航海路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开辟新航路示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这幅地图,让学生不但对于哥伦布向西航行到达美洲这个重点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而且还能够清晰地找到其他三人的航线,对于“好望角”、 “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西印度群岛”等隐性知识也能获得很好的认知和挖掘。
四、巧用插图,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
历史课本上的每一幅插图都包含有丰富的信息,教师可以利用插图,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这种围绕插图开展的教学活动,活动虽小益处却大,可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尝试应用。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可以这样设计活动:请学生观察“山顶洞遗址出土的装饰品” 图,让学生了解山顶洞人生产生活的情况并说一说。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分析,学生从装饰品材料的来源上可以分析判断出山顶洞人从事的主要生产活动是打猎、捕鱼、采集;从装饰品的工艺水平上,能够知道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打磨和钻孔技术;从装饰品的用途上,能够知道山顶洞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情趣。
五、巧用插图,鉴赏品味,帮助学生学会审美
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审美能力和美的情操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能够承担此类功效的插图非常多。精湛绝伦的商朝青铜器、声势浩大的秦俑军阵、潇洒写意的“兰亭序”、神形兼备的“洛神赋图”等,无一不是进行美育的良好素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插图的美育功效,利用好插图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1课“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时,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欣赏品味插图“蒙娜丽莎”,从作品的色彩调和、光线变化、表情刻画上,领略达芬奇精湛的艺术造诣;引导学生与作品中人物的眼睛“对话”,欣赏她那一丝神秘的微笑,体味生命的活力;还可将“蒙娜丽莎”放在宗教神学思想笼罩的中世纪的历史情境中,让学生体会作品传递的反宗教反神学的进步思想。这样开展课堂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精神。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