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目标下,教师习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由于观察力和想象力长期得不到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在无形中被扼杀,最终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当首推探究性学习方式。因为数学课堂上探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初探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 探究 教学改革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总是要寻求认知的新的平衡,从而产生了探索、研究的欲望。在实践中,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厌恶数学到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欲望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化进行探究和延伸。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表面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
五、思考与体会
实施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并非是全盘否定传统的,而是应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如学生对知识的必要模仿、记忆、听讲和练习,教师的启发诱导等都不能丢。
2.在教学活动中,应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如教师应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和表扬学生的积极表现,从而使师生感情融洽形成共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4.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锁,打开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愿意自我表现。如教师要善于利用章头图和“读一读”等引导、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数学课堂上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人的个性、独立性、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探究活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缺少独到的见解,依赖性很强,不去突破常规障碍,只知道做一个“跟随者”,就不可能成为创造力很强的人。我们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式学习必须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王其柏.对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05(8).
[2]袁立新.基于任务驱动的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1).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 探究 教学改革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在众多教学改革的原则中,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总是要寻求认知的新的平衡,从而产生了探索、研究的欲望。在实践中,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厌恶数学到喜欢数学、爱学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激发学习欲望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就要解决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合作交流,提高数学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它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自我反思,深化知识结构
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化进行探究和延伸。元认知理论认为: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表面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
五、思考与体会
实施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并非是全盘否定传统的,而是应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如学生对知识的必要模仿、记忆、听讲和练习,教师的启发诱导等都不能丢。
2.在教学活动中,应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如教师应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和表扬学生的积极表现,从而使师生感情融洽形成共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4.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锁,打开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愿意自我表现。如教师要善于利用章头图和“读一读”等引导、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数学课堂上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人的个性、独立性、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探究活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缺少独到的见解,依赖性很强,不去突破常规障碍,只知道做一个“跟随者”,就不可能成为创造力很强的人。我们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式学习必须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
参考文献
[1]王其柏.对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05(8).
[2]袁立新.基于任务驱动的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