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带着学生一味地读课文,不如教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让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课文,阅读能力的形成、阅读水平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学法指导和怎样进行学法指导。
小学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相应的小学阅读教学内容的指向也有所变化,第一学段为字词句,第二学段为句段,第三学段为段篇。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法指导上需要按照不同学段的阅读重点有所侧重,以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如第二学段的教学是以段为主,自然段学习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上承第一学段的句子综合学习,下启第三学段的篇章结构学习,因此,学会阅读段落(自然段、意义段),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来看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有“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安排学习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每篇课文中都有围绕关键语句写一段话的典型自然段。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典型自然段的学习上。
在学习这三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找出课文的关键句开始,这就需要学生提前学习“交流平台”中的相关内容,明白关键句在自然段中的位置;再体会关键句中关键指向了什么,从中学会怎样判断关键句;最后体会关键句与段落中其他句子的关系,学会运用关键句来组织自然段的写作方法。这样的学法指导,学生学会的不仅是读懂这一类自然段的普遍方法,而且能够初步掌握这类自然段的表达特点。
在学生学习了一些阅读自然段的基本方法之后,教师需要不断地利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主、迁移阅读。学生通过互相交流,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阅读技能,才算真正掌握了相应的阅读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阅读是阅读者的主体自觉行为,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阅读者的教学活动。正因为如此,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是理解课文的内容,而是学习阅读方法,掌握阅读规律。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需要从基本的方法学起,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示范,还需要教师及时引领学生进行巩固训练。
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2课),这是统编教材新推出的特殊单元(阅读策略)——预测策略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生需要从中学习的就是预测的阅读方法,而不是把童话故事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具体地说,就是在不经过预习的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从课文题目预测、从课文背景预测、从课文插图预测、从故事结构预测、从故事结尾预测等系列预测方法,通过系列预测活动,学生从中初步懂得预测不是随便乱猜,而是借助文本中已经出现的信息和生活中的经验进行预测。对故事结构的反复,教师需要先给出预测示范,注意每个小故事开始时人物的语言、情节的转折等相似的内容,从而使预测变得生动有趣。
在这样的阅读策略学习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扎扎实实地开展预测训练,不能放手让学生随便写写画画,还要引导学生及时从中总结预测方法,区别不同的阅读环节、内容使用的预测方法也不同,否则,学生的预测能力就无法真正形成,也就必然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和阅读能力的持续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关注文体意识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过去所有文章都一个教法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在阅读教学中,文体不同,学法自然也应该不一样。教师根据同一类文体的基本特点,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是学法指导的有效思路和措施。
如教学寓言,教师需要从寓言的特点入手,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先要读懂故事的内容,再体会故事的寓意,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对寓言的理解,最后还要关注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由此可以进一步推廣到故事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再进一步推广到叙事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再如说明性文章,这类文章通常是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师就需要从说明性文章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出发,指导学生掌握这一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先是在读懂内容中抓住知识点,课文讲了哪几点知识,这是阅读的基础性工作;再关注这些知识点是怎么呈现的,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和课文的个性化学习任务;然后需要进行拓展学习,对课文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化了解,可以适当开展群文阅读,也是触类旁通的有效途径。学生掌握说明性文章的一般学习方法之后,再遇到这一类课文,就能够举一反三地进行自主阅读,不断总结,独立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能力就能得到增强。此外,古诗、文言文等文体,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阅读方法,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逐一学习、掌握。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比学习文章内容更重要,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国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统编教材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方面的重要内容,需要训练落实,也需要教师针对不同文体区别教学。
一、学法指导要有目标意识
小学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相应的小学阅读教学内容的指向也有所变化,第一学段为字词句,第二学段为句段,第三学段为段篇。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法指导上需要按照不同学段的阅读重点有所侧重,以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如第二学段的教学是以段为主,自然段学习具有明显的过渡性,上承第一学段的句子综合学习,下启第三学段的篇章结构学习,因此,学会阅读段落(自然段、意义段),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来看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有“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安排学习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每篇课文中都有围绕关键语句写一段话的典型自然段。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典型自然段的学习上。
在学习这三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找出课文的关键句开始,这就需要学生提前学习“交流平台”中的相关内容,明白关键句在自然段中的位置;再体会关键句中关键指向了什么,从中学会怎样判断关键句;最后体会关键句与段落中其他句子的关系,学会运用关键句来组织自然段的写作方法。这样的学法指导,学生学会的不仅是读懂这一类自然段的普遍方法,而且能够初步掌握这类自然段的表达特点。
在学生学习了一些阅读自然段的基本方法之后,教师需要不断地利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自主、迁移阅读。学生通过互相交流,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阅读技能,才算真正掌握了相应的阅读方法。
二、学法指导要有引领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阅读是阅读者的主体自觉行为,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阅读者的教学活动。正因为如此,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不是理解课文的内容,而是学习阅读方法,掌握阅读规律。小学生学习阅读的过程,需要从基本的方法学起,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示范,还需要教师及时引领学生进行巩固训练。
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2课),这是统编教材新推出的特殊单元(阅读策略)——预测策略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生需要从中学习的就是预测的阅读方法,而不是把童话故事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具体地说,就是在不经过预习的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从课文题目预测、从课文背景预测、从课文插图预测、从故事结构预测、从故事结尾预测等系列预测方法,通过系列预测活动,学生从中初步懂得预测不是随便乱猜,而是借助文本中已经出现的信息和生活中的经验进行预测。对故事结构的反复,教师需要先给出预测示范,注意每个小故事开始时人物的语言、情节的转折等相似的内容,从而使预测变得生动有趣。
在这样的阅读策略学习中,教师要组织学生扎扎实实地开展预测训练,不能放手让学生随便写写画画,还要引导学生及时从中总结预测方法,区别不同的阅读环节、内容使用的预测方法也不同,否则,学生的预测能力就无法真正形成,也就必然影响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和阅读能力的持续发展。
三、学法指导要有文体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关注文体意识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过去所有文章都一个教法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在阅读教学中,文体不同,学法自然也应该不一样。教师根据同一类文体的基本特点,教给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是学法指导的有效思路和措施。
如教学寓言,教师需要从寓言的特点入手,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先要读懂故事的内容,再体会故事的寓意,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对寓言的理解,最后还要关注课文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由此可以进一步推廣到故事类文本的阅读方法,再进一步推广到叙事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再如说明性文章,这类文章通常是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师就需要从说明性文章的自身规律和特点出发,指导学生掌握这一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先是在读懂内容中抓住知识点,课文讲了哪几点知识,这是阅读的基础性工作;再关注这些知识点是怎么呈现的,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和课文的个性化学习任务;然后需要进行拓展学习,对课文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化了解,可以适当开展群文阅读,也是触类旁通的有效途径。学生掌握说明性文章的一般学习方法之后,再遇到这一类课文,就能够举一反三地进行自主阅读,不断总结,独立阅读说明性文章的能力就能得到增强。此外,古诗、文言文等文体,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阅读方法,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逐一学习、掌握。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比学习文章内容更重要,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国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统编教材安排学习的语文要素方面的重要内容,需要训练落实,也需要教师针对不同文体区别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