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这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新时代的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统编教材的进入,从文字上确定了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念,内容既保留了历史的优点,又与新时代、新思维紧密结合,每一册书的使用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魅力。但由于其推行时间较短,在课堂教学中,新版本会有一些暂时的不足和有待商榷的地方。
关键词:统编教材;使用;课堂教学 ;特点 ;不足
一、統编教材的特点分析及创新设计
近两年使用的新教材,其显著的特点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易教乐学、立德树人、阅读体系完备。
(一)易教乐学
1.新教材中的课文篇数极大减少,减小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
新教材的使用给教师和学生的带来了莫大的方便。首先在教师方面,以前的教材每本30篇,内容多且知识复杂,同一类型的课文可能有四到五篇,知识结构单一,教师教学麻烦。新教材每本只有24篇,结构合理,内容贴近生活,且增加了多篇古代文学经典,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每个单元渗透不同主题,教师以一到两篇为范文,其余两篇学生则在前面学习了教学方法之下进行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对于自读课文想读且容易理解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改变在自读课文中的阅读提示和旁批。前者精要指导以及延伸阅读。后者准确有用语言简明,指导关键以及导向性得语言让学生产生深度思考。如八年级下的《登勃朗峰》: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内容紧扣单元主题“游记也是一种阅读”,但由于文章为国外的人和事,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距离感。但课后的阅读提示和课文的旁批从课题、内容、写作手法、以及语言特色和作者情感等方面极大的帮助了学生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篇课文。
(二)立德树人
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挥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看,紧密的结合了语文的学科特点来渗透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最根本是以人为本,语文教材选择了大量的文章,设计不同的主题单元,从不同的方面来诠释和渗透这一价值内涵。如七下《纪念白求恩》,课文塑造了一个具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医者形象。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后,思想受到震撼,行为受到影响。以白求恩为学习榜样,做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中学生。
又如《植树的牧羊人》,这是新教材的编写的一篇,与当下的社会现状紧密结合,内容涉及“利己与利人、执着与坚持、环保与破坏” 等方面,表现主题“奉献和环保理念”,思想与时俱进,总而言之,统编教材多方面、全方位表现立德树人的思想。
2.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是语文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勿忘历史,才能砥砺前行。如八上朱德的《我的母亲》,让学生感受到了在那个一贫如洗、硝烟纷飞的革命年代,作为一个生活在农村的普通妇女的勤劳朴实、忠于革命、善良伟大的精神品质。八下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生命为代价,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的控诉了国民反动派暗杀民主战士的无耻行为。饱含激情地表达了对革命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心。这些革命文章把学生拉回遥远的战争年代,深切的 感受那个时代的正义和邪恶。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和美好。
(三)阅读体系完备
教材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和正本阅读的结合。具体的课文安排为教读为一至二课,自读课文1-2课,每个单元推荐3-5篇,同时每册推荐6部名著。
此阅读体系改变了以下三种情况,从精读、略读不分,教师主导到现在的学生的自主阅读。从单篇文章的阅读延伸到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从课内阅读为主向课外延伸拓展,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力求实现新课标倡导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也逐步走向群文阅读。
二、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不足之处
此版本教材虽在之前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有一些或大或小的争议。
(一)存在争议的文言文特殊字词读音没有标准答案
语文教育是“忍着见山,智者见水”,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古文单元,由于里面的人和事距离我们比较遥远,学生和文本之间必然存在一些距离感,而且古文中的很多字词都存在很多的争议,但始终没有一个标答案。如“萧关逢候骑”中“骑”到底读“jì”还是读“jí”?《小石潭记》中“卷石底以出”中“卷”到底读“quan还是读“juan”,以前解释为“弯曲”,而现在教材不再出示读音,教师在讲解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困惑,学生也不能得到一个有效的答案。又如《诗经》中“钟鼓乐之”的“乐”到底是读“le”,还是读“yao”,此读音争议很大,各有各的理解。新教材应该确定一个标准读音,以便于教师为学生讲解,让学生也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通假字的称呼发生了变化
在以前的版本中,通假字有明确地叫法和清楚地解释。而在统编教材中,没有通假字的叫法,全部换成某字“同”某字,那么这样改变的用意在哪里?教师应怎样为学生阐释,是通假字还是同异字?
(三)课后读读写写字体的更换
以前的课文课后字体为标准的楷体,每一笔顺笔画学生都清晰可见。但现在课后字词的字体变为了行楷,文体流畅,虽让学生认识到了不一样的中国文字,感受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但这种字体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个别字形模糊不清,尤其是偏旁部首不能看清。如“瞬”的“目”,行楷中“目”变成了练笔,个别学生书写时就变成了一个“日”,又比如“襟和禅”,两字的偏旁只有一点之别,学生很容易忽略那一点,写成错别字,不利于学生的书写。
总之统编教材继承了原来人教版的比较成熟可行的部分,包括选文和内容设计,又要吸收其他版本养分,超越人教版。有新的格局、新的气象。与新时代紧密相连,贴近生活,学生和教师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3].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4].方庭《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
[5].翁开燕《部编教材初中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和体系结构》
关键词:统编教材;使用;课堂教学 ;特点 ;不足
一、統编教材的特点分析及创新设计
近两年使用的新教材,其显著的特点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易教乐学、立德树人、阅读体系完备。
(一)易教乐学
1.新教材中的课文篇数极大减少,减小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
新教材的使用给教师和学生的带来了莫大的方便。首先在教师方面,以前的教材每本30篇,内容多且知识复杂,同一类型的课文可能有四到五篇,知识结构单一,教师教学麻烦。新教材每本只有24篇,结构合理,内容贴近生活,且增加了多篇古代文学经典,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每个单元渗透不同主题,教师以一到两篇为范文,其余两篇学生则在前面学习了教学方法之下进行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对于自读课文想读且容易理解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改变在自读课文中的阅读提示和旁批。前者精要指导以及延伸阅读。后者准确有用语言简明,指导关键以及导向性得语言让学生产生深度思考。如八年级下的《登勃朗峰》: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内容紧扣单元主题“游记也是一种阅读”,但由于文章为国外的人和事,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距离感。但课后的阅读提示和课文的旁批从课题、内容、写作手法、以及语言特色和作者情感等方面极大的帮助了学生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篇课文。
(二)立德树人
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挥立德树人的独特价值。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看,紧密的结合了语文的学科特点来渗透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最根本是以人为本,语文教材选择了大量的文章,设计不同的主题单元,从不同的方面来诠释和渗透这一价值内涵。如七下《纪念白求恩》,课文塑造了一个具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医者形象。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后,思想受到震撼,行为受到影响。以白求恩为学习榜样,做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中学生。
又如《植树的牧羊人》,这是新教材的编写的一篇,与当下的社会现状紧密结合,内容涉及“利己与利人、执着与坚持、环保与破坏” 等方面,表现主题“奉献和环保理念”,思想与时俱进,总而言之,统编教材多方面、全方位表现立德树人的思想。
2.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是语文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勿忘历史,才能砥砺前行。如八上朱德的《我的母亲》,让学生感受到了在那个一贫如洗、硝烟纷飞的革命年代,作为一个生活在农村的普通妇女的勤劳朴实、忠于革命、善良伟大的精神品质。八下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生命为代价,慷慨激昂、义愤填膺的控诉了国民反动派暗杀民主战士的无耻行为。饱含激情地表达了对革命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心。这些革命文章把学生拉回遥远的战争年代,深切的 感受那个时代的正义和邪恶。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和美好。
(三)阅读体系完备
教材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和正本阅读的结合。具体的课文安排为教读为一至二课,自读课文1-2课,每个单元推荐3-5篇,同时每册推荐6部名著。
此阅读体系改变了以下三种情况,从精读、略读不分,教师主导到现在的学生的自主阅读。从单篇文章的阅读延伸到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从课内阅读为主向课外延伸拓展,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力求实现新课标倡导的“独立阅读、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也逐步走向群文阅读。
二、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不足之处
此版本教材虽在之前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有一些或大或小的争议。
(一)存在争议的文言文特殊字词读音没有标准答案
语文教育是“忍着见山,智者见水”,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古文单元,由于里面的人和事距离我们比较遥远,学生和文本之间必然存在一些距离感,而且古文中的很多字词都存在很多的争议,但始终没有一个标答案。如“萧关逢候骑”中“骑”到底读“jì”还是读“jí”?《小石潭记》中“卷石底以出”中“卷”到底读“quan还是读“juan”,以前解释为“弯曲”,而现在教材不再出示读音,教师在讲解的过程存在一定的困惑,学生也不能得到一个有效的答案。又如《诗经》中“钟鼓乐之”的“乐”到底是读“le”,还是读“yao”,此读音争议很大,各有各的理解。新教材应该确定一个标准读音,以便于教师为学生讲解,让学生也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通假字的称呼发生了变化
在以前的版本中,通假字有明确地叫法和清楚地解释。而在统编教材中,没有通假字的叫法,全部换成某字“同”某字,那么这样改变的用意在哪里?教师应怎样为学生阐释,是通假字还是同异字?
(三)课后读读写写字体的更换
以前的课文课后字体为标准的楷体,每一笔顺笔画学生都清晰可见。但现在课后字词的字体变为了行楷,文体流畅,虽让学生认识到了不一样的中国文字,感受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但这种字体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个别字形模糊不清,尤其是偏旁部首不能看清。如“瞬”的“目”,行楷中“目”变成了练笔,个别学生书写时就变成了一个“日”,又比如“襟和禅”,两字的偏旁只有一点之别,学生很容易忽略那一点,写成错别字,不利于学生的书写。
总之统编教材继承了原来人教版的比较成熟可行的部分,包括选文和内容设计,又要吸收其他版本养分,超越人教版。有新的格局、新的气象。与新时代紧密相连,贴近生活,学生和教师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2].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3].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4].方庭《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
[5].翁开燕《部编教材初中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和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