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历史变迁和时代发展的进程中,艺术类高校汇集了学术、行政、社会和市场四类组织特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体制的转变,以及人民群众对高等艺术教育需求的提高,艺术类高校组织在内部治理,以及与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互动过程中都面临极大挑战。文章主要分析了美国、瑞士和韩国三个国家艺术类高校组织设计的国际经验以及其他有助于艺术类高校发展的做法,并由此得出对中国艺术类高校组织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组织设计;国际经验;启示
从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至今,中国艺术类高校组织针对校内外需求一直进行着变革。虽然在面对现有困惑时,艺术类高校已不断地开展自我优化和升级,但仍存在许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包括艺术类高校自身的历史遗留问题,还包括校内外的体制机制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瑞士、韩国的艺术类高校组织设计及其与政府、市场、地方、海外的关系,进一步思考中国艺术类高校的未来发展。
一、美国艺术类高校的组织设计
及其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特点
中美两国艺术类高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多数美国艺术类高校是私立学校,比如茱莉亚音乐学院、纽约电影学院、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美国第一所艺术类高校是成立于1805年的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19世纪后期,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开始设立音乐学院。20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授予舞蹈学学士和硕士学位,耶鲁大学成立了戏剧系,南加州大学开设了电影教育专业。和中国相比,美国类似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表演类高校不多,大多数和表演有关的专业设置于综合大学的戏剧或艺术学院,这一点与韩国相近。还有些高校的表演专业只招收硕士研究生,比如美国电影学院。有研究发现,美国高等艺术人才的培养规模在整个人才培养结构中相对稳定,美国社会对高等艺术人才具有刚性需求。[1]
美国在《高等教育法》(1965年)中明确了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确立了高等教育的投资机制,保证了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2]。美国高等教育实行分权管理制度,高校与政府、市场之间形成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力量均衡的局面。
由于历史传统和办学理念的差异,美国私立和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功能不同。前者以承担精英教育为主,后者以承担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为主[3]。经费来源是两者最大的区别。公立高校的开支由州政府提供,私立高校的预算由私人基金会支持。基金会主要从联邦、州政府和私人机构争取资助,校友会以毕业生捐助为主。[4]
美国艺术类高校与政府、市场的关系有三大特点。
第一,政府行政权和高校自治权互为边界。美国教育行政管理权不在联邦政府,而是通过各州的高等教育委员会开展管理工作。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主要从政策法规、信息服务和咨询方面介入高等教育发展;各州政府则主要通过立法、财政和评估等手段对公立大学施加影响。美国地方政府主要履行州政府赋予的权力,落实教育政策,为两年制社区学院和市立院校提供经费资助,并对其施加影响。各州设立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从宏观调控层面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不涉及学校具体办学事宜[5]。美国高校的自主权主要体现为董事会制度。美国高校董事会是高校的法定代表机构,由多样化的成员构成。私立高校以社会名流、行业成功人士为主,公立高校以政府官员、所在州或社区的民众和学校师生为主。高校董事会虽然拥有最高的治理权威,但是其职能仅限于学校的宏观治理,而且必须在董事会作为一个整体的时候才能依法行使权力。董事会和教师在各自分配的权力范围里为高校的整体利益服务。董事会也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既保护大学不受政府的完全控制,且不受内部共同体成员独自支配,还保证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当然,董事会制度也在高校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被完善和调整。[6]
第二,市场配置与政府投入并重。政府与市场则是美国高校发展的“两只翅膀”:政府给予基本的经费保障,市场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虽然美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较为成熟,国家没有指导大学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也没有实行中央集权制,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政府投入。市场机制在美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市场不断引导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按照市场和社会需求及时做出调整与变化。市场化的筹资模式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美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经费。
第三,市场和高校双向互动。市场主要通过艺术人才供需、教育产业竞争等方式对艺术类高校运行和管理加以影响。高校在学术自由、学校自治的治理理念上,根据需要成立了各类专项工作委员会,负责专项工作的实施,如行政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职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等。
二、瑞士艺术类高校的组织设计
及其与当地的关系
截至2015年,瑞士全国人口为829万人。作为人口小国,瑞士高等教育系统非常成熟。即便瑞士联邦政府没有设置教育部,教育治理仍然井井有条。联邦一级的教育事务由内政部的联邦高工系统委员会和联邦教科司负责,大学联席会议、大学校长联席会议等组织以及州教育局长联席会议、瑞士高教中心等国家级机构参与辅助治理;职业教育由国民经济部的联邦职业教育与技术部管理。
瑞士现有12所公立大学,其中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两所大学由联邦政府掌管,另外10所为州立大学。按大学所在语言区划分(瑞士分为三个语言区,分别是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德语区有6所,法语区有5所,意大利语区有1所。
从1993年开始,瑞士将全国60多所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按地区合并成9所高等专业学院,覆盖了各主要地区,其办学目标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教学活动突出实践性,尤其强调为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瑞士高等艺术教育机构主要安排在高等专业学院,包括伯尔尼高等专业学院(BFH)、瑞士西北高等专业学院(FHNW)、瑞士东部高等专业学院(FHO)、瑞士西部高等专业学院(HES-SO)、卢森恩高等专业学院(HSLU)、卡理多斯高等专业学院(FH KAL)、瑞士南部高等专业学院(SUSPI)、蘇黎世高等专业学院(ZFH)。为避免各个学院专业结构同质化,各学院之间保持相对独立,并且每所高等专业学院都拥有多所学院(保留原来的专业特色,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学院),每所学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7]。另外,瑞士并不是每个州都有大学或者高等专业学院,所有学校不仅要为所在的州服务,而且要为周边的州服务,因此,其他州也要为别州的学校提供经费。[8] 从高等戏剧教育看,三个语区可谓并驾齐驱,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笔者从2015年瑞士高等教育招生简章获悉,高等戏剧教育主要在BFH、HES-SO、SUSPI、ZFH四个专业学院开设,颁发学士和硕士学位。
2015年8月,笔者先后访问了瑞士法语区戏剧学院(位于法语区洛桑市)、伯尔尼音乐与戏剧学院(位于德语区伯尔尼市)和迪米特里戏剧学院(位于意大利语区洛迦诺市),深入了解了瑞士戏剧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国际合作情况。在与校方的交流中,我们获悉,这些戏剧学校表演专业的招生录取比大致为每年1:20,每年录取12人左右。单从学生数量来看,似乎远不及中国,但是按照瑞士的人口数量来说,这个数量足够满足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对于戏剧欣赏的需求。例如,迪米特里戏剧學院坐落在瑞士南部洛迦诺市的乡村。以洛迦诺市命名的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为国际A类电影节。据了解,洛迦诺市加上周边几个小镇一共约1万人,而迪米特里戏剧学院若按一周一场(高峰期一周两场)的演出频率,每次演出200余人的上座率来计算的话,一年下来,相当于有1万人次以上参与了戏剧的欣赏,这一观演比例非常高。
三、韩国高等艺术教育机构的组织设计
及其与海外的联动
韩国以艺术命名的艺术类高校代表有首尔艺术大学、韩国艺术综合大学。其中,首尔艺术大学成立于1962年,韩国艺术综合大学成立于1991年,在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传统艺术等学科领域引领韩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但是,艺术类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主要是综合类高校。以戏剧影视专业为例,韩国设有戏剧影视专业的高校约80所[9]。其中,首尔艺术大学、韩国艺术综合大学、汉阳大学、中央大学、庆熙大学、东国大学、建国大学、弘益大学在戏剧影视学科的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与中国不同的是,韩国大部分高校是私立学校,缺少职能部门的统一管理,存在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的随意性。
表1所标注的韩国大学综合排名主要参考2015年《中央日报》的评价统计结果,其评价对象是具有人文、社会、工学、自然、医学、艺体能中四个以上学科门类,实行四年制教育的80所韩国大学。
综合性大学高等艺术教育以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并重发展,艺术类高校则是以艺术实践为主。这种结合既发挥了艺术实践展现能力(艺术类高校),也提升了艺术理论研究实力(综合类高校的二级艺术学院)。但是,韩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区域分布不是很均衡,主要集中在首尔,这与中国高等艺术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的情况类似。
为进一步提升组织能级,韩国政府推出“留学韩国2020”(STUDY KOREA 2020)计划,旨在2020年之前吸引超过20万名学生赴韩留学。目前,韩国有8.6万名留学生,其中中国学生约为5万人,按照这个计划,中国留学生人数还将增加7万。韩国高校艺术类招生联合考试委员会(KCAEE)有望成为韩国政府实现“STUDY KOREA 2020”计划最重要的力量。KCAEE由韩国八大艺术名校汉阳大学、中央大学、庆熙大学、建国大学、国民大学等牵头,全国排行前30位的艺术类本科院校参与其中,目标是发挥韩国高校艺术类专业优势,面向全球招收具有艺术特长的优秀学生赴韩接受高等教育。亚洲青少年发展研究院(AYDRI)负责承担KCAEE的大中华区考试任务。KCAEE于2015年12月12-18日在中国举办了第一次考试,覆盖了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有近万名考生参加。
四、对中国艺术类高校未来发展的启示
(一)艺术类高校的管理理念与机制
美国高校高度自治的前提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美国高校的各类委员会非常注重教师参与管理。除了以上两个因素,中国艺术类高校还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理念,建立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国际化的艺术类高校管理体制。比如,通过成立学校董事会的方式来推动社会参与高校治理。
由于三个语言区的划分,瑞士自然形成了三个高等教育区,并结合新成立的新型应用科技大学,形成了以“语言层面和城市层面”双轨的方式进行高等艺术教育资源配置。中国也可以根据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分布,或者东部、中部、西部等地理分布,或者特大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等城市分布,对艺术类高校和高等艺术教育资源进行多元配置,体现地方特色与市场需求配套,同时,没有高等艺术教育相关资源的省份也可以提供办学资金给符合该省份艺术人才培养需求的艺术类高校,进行教育服务的购买,与艺术类高校和高等艺术教育相对先进的地区形成合力。
韩国专门艺术类高校较少,大多数艺术类专业设置在综合类高校中。艺术类专业较强的综合类高校,其综合排名、人文学科排名和社会学科排名多位于全国前列。这与中国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院校不同。中国较强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分布在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这三所学校都是艺术类高校;但是韩国最强的戏剧影视表演类专业分布在中央大学、汉阳大学和东国大学,这三所学校都是综合类高校,庆熙大学、建国大学也培养出了数量非常多的知名艺术表演者。我国非艺术类高校近几年也开始兴办表演学院或者开设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以上海为例,如同济大学表演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学院,但是办学效果不理想,这与师资、生源、办学理念等有关系。笔者不建议新办艺术学院,而是以原有艺术类高校为核心和基础,联合综合实力较强的综合类高校(同城优先)进行强强联手,在艺术学科和非艺术学科两方面并驾齐驱,实现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突破。这样不仅促进了高校之间的资源互补,还加强了同类型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
中国许多艺术类高校也同样有过院校合并的历史,但是如何保持原有的优势,迎接合并后的挑战,做到“由弱到强,强者更强”,需要艺术类高校领导者深谋远虑。另外,从排名结果看,在上榜的30所韩国高校中,私立大学占60%。中国艺术类高校的未来发展也可以借鉴这一特点,进一步鼓励民办艺术类高校的建设,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也可以在已有公办艺术类高校中选择一至两所进行“公转私”改革,与排名靠前的综合类高校形成良性竞争。 (二)艺术类人才的培养
中国要把握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机遇,重视推进高等艺术教育的变革,调整艺术学学科结构,规范艺术专业设置,扩大未来艺术紧缺领域的人才培养规模,做好人才储备,将艺术人才培养提升至文化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核心地位。
瑞士应用科技大學中的艺术类高校以本科和专业硕士的教育为主,学术型硕士生和博士生则交由州立大学负责。中国部分艺术类高校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明确办学定位,将学术型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交给条件成熟的艺术类高校或者综合类高校,而普通艺术类高校则重点发展好本科教育和专业硕士生教育。
艺术生源地选择方面,中国艺术类高校可以按艺术学科、高校类型、所在区域等,赴海外联合招收艺术特长生,进一步提高艺术类高校生源的国际化比例,建设跨文化交流的艺术学习生态系统。
虽然中国当前的艺术类招考大多由艺术类高校自主开展,但在艺术类高校招生过程中,还应适当提高对学生文化课成绩的要求,改善艺术生们的偏科现象。毕竟艺术生除了技巧训练之外,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支撑高水准的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3]李战国,缪晨洁. 美国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结构变迁的特点及启示[J]. 世界教育信息,2015(10):28-33.
[2]苗文利. 美国高等教育资源布局及其配置机制分析[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26.
[4]计宇. 美国的艺术院校与艺术教育[J]. 美术研究,2005(4):110-111.
[5]苗文利. 美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2-103.
[6]王绽蕊. 美国高校董事会制度研究[A].//袁振国.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2 [C].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30-141.
[7]杨刚要. 瑞士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16(5):89-90.
[8]马陆亭. 瑞士高等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特色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9(7):2.
[9]王磊,王宁. 韩国综合大学与专业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以东国大学和首尔艺术大学为例[J].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8):85.
编辑 李广平 校对 吕伊雯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组织设计;国际经验;启示
从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至今,中国艺术类高校组织针对校内外需求一直进行着变革。虽然在面对现有困惑时,艺术类高校已不断地开展自我优化和升级,但仍存在许多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包括艺术类高校自身的历史遗留问题,还包括校内外的体制机制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美国、瑞士、韩国的艺术类高校组织设计及其与政府、市场、地方、海外的关系,进一步思考中国艺术类高校的未来发展。
一、美国艺术类高校的组织设计
及其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特点
中美两国艺术类高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多数美国艺术类高校是私立学校,比如茱莉亚音乐学院、纽约电影学院、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美国第一所艺术类高校是成立于1805年的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19世纪后期,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开始设立音乐学院。20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授予舞蹈学学士和硕士学位,耶鲁大学成立了戏剧系,南加州大学开设了电影教育专业。和中国相比,美国类似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表演类高校不多,大多数和表演有关的专业设置于综合大学的戏剧或艺术学院,这一点与韩国相近。还有些高校的表演专业只招收硕士研究生,比如美国电影学院。有研究发现,美国高等艺术人才的培养规模在整个人才培养结构中相对稳定,美国社会对高等艺术人才具有刚性需求。[1]
美国在《高等教育法》(1965年)中明确了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确立了高等教育的投资机制,保证了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2]。美国高等教育实行分权管理制度,高校与政府、市场之间形成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力量均衡的局面。
由于历史传统和办学理念的差异,美国私立和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的功能不同。前者以承担精英教育为主,后者以承担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为主[3]。经费来源是两者最大的区别。公立高校的开支由州政府提供,私立高校的预算由私人基金会支持。基金会主要从联邦、州政府和私人机构争取资助,校友会以毕业生捐助为主。[4]
美国艺术类高校与政府、市场的关系有三大特点。
第一,政府行政权和高校自治权互为边界。美国教育行政管理权不在联邦政府,而是通过各州的高等教育委员会开展管理工作。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主要从政策法规、信息服务和咨询方面介入高等教育发展;各州政府则主要通过立法、财政和评估等手段对公立大学施加影响。美国地方政府主要履行州政府赋予的权力,落实教育政策,为两年制社区学院和市立院校提供经费资助,并对其施加影响。各州设立的高等教育委员会从宏观调控层面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不涉及学校具体办学事宜[5]。美国高校的自主权主要体现为董事会制度。美国高校董事会是高校的法定代表机构,由多样化的成员构成。私立高校以社会名流、行业成功人士为主,公立高校以政府官员、所在州或社区的民众和学校师生为主。高校董事会虽然拥有最高的治理权威,但是其职能仅限于学校的宏观治理,而且必须在董事会作为一个整体的时候才能依法行使权力。董事会和教师在各自分配的权力范围里为高校的整体利益服务。董事会也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纽带,既保护大学不受政府的完全控制,且不受内部共同体成员独自支配,还保证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当然,董事会制度也在高校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被完善和调整。[6]
第二,市场配置与政府投入并重。政府与市场则是美国高校发展的“两只翅膀”:政府给予基本的经费保障,市场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虽然美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较为成熟,国家没有指导大学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也没有实行中央集权制,但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政府投入。市场机制在美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市场不断引导着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按照市场和社会需求及时做出调整与变化。市场化的筹资模式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美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经费。
第三,市场和高校双向互动。市场主要通过艺术人才供需、教育产业竞争等方式对艺术类高校运行和管理加以影响。高校在学术自由、学校自治的治理理念上,根据需要成立了各类专项工作委员会,负责专项工作的实施,如行政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职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等。
二、瑞士艺术类高校的组织设计
及其与当地的关系
截至2015年,瑞士全国人口为829万人。作为人口小国,瑞士高等教育系统非常成熟。即便瑞士联邦政府没有设置教育部,教育治理仍然井井有条。联邦一级的教育事务由内政部的联邦高工系统委员会和联邦教科司负责,大学联席会议、大学校长联席会议等组织以及州教育局长联席会议、瑞士高教中心等国家级机构参与辅助治理;职业教育由国民经济部的联邦职业教育与技术部管理。
瑞士现有12所公立大学,其中苏黎士联邦理工学院和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两所大学由联邦政府掌管,另外10所为州立大学。按大学所在语言区划分(瑞士分为三个语言区,分别是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德语区有6所,法语区有5所,意大利语区有1所。
从1993年开始,瑞士将全国60多所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按地区合并成9所高等专业学院,覆盖了各主要地区,其办学目标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教学活动突出实践性,尤其强调为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瑞士高等艺术教育机构主要安排在高等专业学院,包括伯尔尼高等专业学院(BFH)、瑞士西北高等专业学院(FHNW)、瑞士东部高等专业学院(FHO)、瑞士西部高等专业学院(HES-SO)、卢森恩高等专业学院(HSLU)、卡理多斯高等专业学院(FH KAL)、瑞士南部高等专业学院(SUSPI)、蘇黎世高等专业学院(ZFH)。为避免各个学院专业结构同质化,各学院之间保持相对独立,并且每所高等专业学院都拥有多所学院(保留原来的专业特色,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学院),每所学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7]。另外,瑞士并不是每个州都有大学或者高等专业学院,所有学校不仅要为所在的州服务,而且要为周边的州服务,因此,其他州也要为别州的学校提供经费。[8] 从高等戏剧教育看,三个语区可谓并驾齐驱,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笔者从2015年瑞士高等教育招生简章获悉,高等戏剧教育主要在BFH、HES-SO、SUSPI、ZFH四个专业学院开设,颁发学士和硕士学位。
2015年8月,笔者先后访问了瑞士法语区戏剧学院(位于法语区洛桑市)、伯尔尼音乐与戏剧学院(位于德语区伯尔尼市)和迪米特里戏剧学院(位于意大利语区洛迦诺市),深入了解了瑞士戏剧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国际合作情况。在与校方的交流中,我们获悉,这些戏剧学校表演专业的招生录取比大致为每年1:20,每年录取12人左右。单从学生数量来看,似乎远不及中国,但是按照瑞士的人口数量来说,这个数量足够满足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对于戏剧欣赏的需求。例如,迪米特里戏剧學院坐落在瑞士南部洛迦诺市的乡村。以洛迦诺市命名的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为国际A类电影节。据了解,洛迦诺市加上周边几个小镇一共约1万人,而迪米特里戏剧学院若按一周一场(高峰期一周两场)的演出频率,每次演出200余人的上座率来计算的话,一年下来,相当于有1万人次以上参与了戏剧的欣赏,这一观演比例非常高。
三、韩国高等艺术教育机构的组织设计
及其与海外的联动
韩国以艺术命名的艺术类高校代表有首尔艺术大学、韩国艺术综合大学。其中,首尔艺术大学成立于1962年,韩国艺术综合大学成立于1991年,在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传统艺术等学科领域引领韩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但是,艺术类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主要是综合类高校。以戏剧影视专业为例,韩国设有戏剧影视专业的高校约80所[9]。其中,首尔艺术大学、韩国艺术综合大学、汉阳大学、中央大学、庆熙大学、东国大学、建国大学、弘益大学在戏剧影视学科的建设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与中国不同的是,韩国大部分高校是私立学校,缺少职能部门的统一管理,存在学科划分和专业设置的随意性。
表1所标注的韩国大学综合排名主要参考2015年《中央日报》的评价统计结果,其评价对象是具有人文、社会、工学、自然、医学、艺体能中四个以上学科门类,实行四年制教育的80所韩国大学。
综合性大学高等艺术教育以艺术理论研究和艺术实践并重发展,艺术类高校则是以艺术实践为主。这种结合既发挥了艺术实践展现能力(艺术类高校),也提升了艺术理论研究实力(综合类高校的二级艺术学院)。但是,韩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区域分布不是很均衡,主要集中在首尔,这与中国高等艺术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的情况类似。
为进一步提升组织能级,韩国政府推出“留学韩国2020”(STUDY KOREA 2020)计划,旨在2020年之前吸引超过20万名学生赴韩留学。目前,韩国有8.6万名留学生,其中中国学生约为5万人,按照这个计划,中国留学生人数还将增加7万。韩国高校艺术类招生联合考试委员会(KCAEE)有望成为韩国政府实现“STUDY KOREA 2020”计划最重要的力量。KCAEE由韩国八大艺术名校汉阳大学、中央大学、庆熙大学、建国大学、国民大学等牵头,全国排行前30位的艺术类本科院校参与其中,目标是发挥韩国高校艺术类专业优势,面向全球招收具有艺术特长的优秀学生赴韩接受高等教育。亚洲青少年发展研究院(AYDRI)负责承担KCAEE的大中华区考试任务。KCAEE于2015年12月12-18日在中国举办了第一次考试,覆盖了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有近万名考生参加。
四、对中国艺术类高校未来发展的启示
(一)艺术类高校的管理理念与机制
美国高校高度自治的前提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美国高校的各类委员会非常注重教师参与管理。除了以上两个因素,中国艺术类高校还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理念,建立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国际化的艺术类高校管理体制。比如,通过成立学校董事会的方式来推动社会参与高校治理。
由于三个语言区的划分,瑞士自然形成了三个高等教育区,并结合新成立的新型应用科技大学,形成了以“语言层面和城市层面”双轨的方式进行高等艺术教育资源配置。中国也可以根据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北、西南等区域分布,或者东部、中部、西部等地理分布,或者特大城市、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等城市分布,对艺术类高校和高等艺术教育资源进行多元配置,体现地方特色与市场需求配套,同时,没有高等艺术教育相关资源的省份也可以提供办学资金给符合该省份艺术人才培养需求的艺术类高校,进行教育服务的购买,与艺术类高校和高等艺术教育相对先进的地区形成合力。
韩国专门艺术类高校较少,大多数艺术类专业设置在综合类高校中。艺术类专业较强的综合类高校,其综合排名、人文学科排名和社会学科排名多位于全国前列。这与中国开设艺术类专业的院校不同。中国较强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分布在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这三所学校都是艺术类高校;但是韩国最强的戏剧影视表演类专业分布在中央大学、汉阳大学和东国大学,这三所学校都是综合类高校,庆熙大学、建国大学也培养出了数量非常多的知名艺术表演者。我国非艺术类高校近几年也开始兴办表演学院或者开设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以上海为例,如同济大学表演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学院,但是办学效果不理想,这与师资、生源、办学理念等有关系。笔者不建议新办艺术学院,而是以原有艺术类高校为核心和基础,联合综合实力较强的综合类高校(同城优先)进行强强联手,在艺术学科和非艺术学科两方面并驾齐驱,实现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突破。这样不仅促进了高校之间的资源互补,还加强了同类型高校之间的良性竞争。
中国许多艺术类高校也同样有过院校合并的历史,但是如何保持原有的优势,迎接合并后的挑战,做到“由弱到强,强者更强”,需要艺术类高校领导者深谋远虑。另外,从排名结果看,在上榜的30所韩国高校中,私立大学占60%。中国艺术类高校的未来发展也可以借鉴这一特点,进一步鼓励民办艺术类高校的建设,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也可以在已有公办艺术类高校中选择一至两所进行“公转私”改革,与排名靠前的综合类高校形成良性竞争。 (二)艺术类人才的培养
中国要把握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机遇,重视推进高等艺术教育的变革,调整艺术学学科结构,规范艺术专业设置,扩大未来艺术紧缺领域的人才培养规模,做好人才储备,将艺术人才培养提升至文化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核心地位。
瑞士应用科技大學中的艺术类高校以本科和专业硕士的教育为主,学术型硕士生和博士生则交由州立大学负责。中国部分艺术类高校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明确办学定位,将学术型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工作交给条件成熟的艺术类高校或者综合类高校,而普通艺术类高校则重点发展好本科教育和专业硕士生教育。
艺术生源地选择方面,中国艺术类高校可以按艺术学科、高校类型、所在区域等,赴海外联合招收艺术特长生,进一步提高艺术类高校生源的国际化比例,建设跨文化交流的艺术学习生态系统。
虽然中国当前的艺术类招考大多由艺术类高校自主开展,但在艺术类高校招生过程中,还应适当提高对学生文化课成绩的要求,改善艺术生们的偏科现象。毕竟艺术生除了技巧训练之外,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支撑高水准的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3]李战国,缪晨洁. 美国高等艺术人才培养结构变迁的特点及启示[J]. 世界教育信息,2015(10):28-33.
[2]苗文利. 美国高等教育资源布局及其配置机制分析[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6):26.
[4]计宇. 美国的艺术院校与艺术教育[J]. 美术研究,2005(4):110-111.
[5]苗文利. 美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2-103.
[6]王绽蕊. 美国高校董事会制度研究[A].//袁振国.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2 [C].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30-141.
[7]杨刚要. 瑞士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特色及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4,16(5):89-90.
[8]马陆亭. 瑞士高等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特色分析[J]. 比较教育研究,2009(7):2.
[9]王磊,王宁. 韩国综合大学与专业院校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培养模式比较:以东国大学和首尔艺术大学为例[J].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8):85.
编辑 李广平 校对 吕伊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