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 个故事是朱余讲给我的,那时我们住图 书馆旁的老宿舍,寝室在一楼潮湿的西北角,对门就是厕所。我记得那是一个雨夜,雨打窗户的声音遮盖了厕所里的滴水声。半明半暗中,我看不清朱余的表情,只听到他干涩的声音。朱余说故事是他父亲讲给他的——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很淘气,常常平白无故地搞点儿恶作剧,比如他用土黄色的包装纸包一个包儿——那种一斤饼干或者槽子糕或者桃酥的包装包儿——放在马路边儿。点心包放下没一会儿,准有人捡起来,四下张望,或者寻找丢失者,或者察看目击者,然后鬼鬼崇祟地放到自己的背包里或者撩开衣襟藏到里面,匆匆忙忙或者慌慌张张地离开。很显然,那里面没有点心,是父亲放的泥皮儿,那些泥皮儿是泥塘干涸后干裂的一层,很像饼干。拾到点心包的人回家(有性急的也许半路)打开一看,自是空欢喜了一场。父亲想象着那个场景就肚子一抖一抖地发笑,甚至笑得岔气儿。父亲的恶作剧之所以屡试不爽,主要是因为点心是那个年代的稀罕物,要钱要粮票,绝对的奢侈品。
我父亲最高级的恶作剧是在1974年7月的第一个礼拜天搞的,那天阳光灿烂,父亲去供销社买了一瓶红烧肉罐头和两棵大头菜。那个时候我父母结婚不久,母亲是护士,新婚第三天就随医疗队去支援牧区,一走就是三个月。父亲接到母亲的电报,知道她下午到家,准备晚上包饺子迎接母亲。父亲哼着小曲走出供销社的大门,来到街边,随意地手搭凉棚,看了看热辣辣的太阳,望的时间并不长,等他放下手时,发现身边有两个人也跟着望向天空。
一个龇着黄板牙的矮个子问父亲:“你看见什么了?”父亲狡黠地笑了,又开始郑重其事地看着天空。“到底看到什么了?”另一个满脸青春痘的瘦高个儿问。父亲不说话,只管抬头看天。
不一会儿,凑过来十多个人,人们都仰望天空,一边望还一边议论着。“看见了,看见了!”有人说。“在哪儿?”有人问。“在那儿,你没看见吗?你真笨!”“哎呀,可真是的,我看见了,看见了!”“哪儿呢,哪儿呢?”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还有老人、小孩和妇女。一個人在父亲身后拍了一下,说:“闪个空儿,你挡住我了。”我父亲挪了两步,又听到一个老人喊:“别挤!挤什么呀!”一个女人喊:“你踩我脚后跟儿啦!”“我踩了吗?别瞎赖呀!”男人的声音。“缺德!”女人嘟哝。
“别碰我啊!”小伙子的声音。“我碰你怎么啦?”另一个小伙子的声音。“你再碰我一下试试!”“我就碰了怎么的!……”两人吵了几句,就找地方武力解决去了。
我父亲已经悄悄挤出了人群。走出大约一百米后,他回头望了望,发现人们还在仰望天空。
父亲向家走去,笑了一路。
朱余说:“自那天算起,10个月后我来到这个世界,我父亲给我起的名叫朱鱼。我觉得这个名字太土,上大学之前给改成了朱余。”
毕业后我和朱余天南海北的,联系也少了,可他讲的故事我久久不忘。一个雨夜我给朱余挂了电话,问他:“你讲的故事和你的名字‘朱鱼’有什么关系吗?”他一时没反应过来,我复述了他父亲仰望天空的事儿,朱余笑了,他说那天傍晚,母亲回家对父亲讲,供销社门口一群人在看天空的鱼。父亲问母亲:“你也看了?”母亲说:“是啊,我不仅看了,而且我还隐隐约约看到了鱼。”
朱余问我:“这么晚了给我打电话就这事?”
我说:“嗯!”
(获第十六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三等奖)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很淘气,常常平白无故地搞点儿恶作剧,比如他用土黄色的包装纸包一个包儿——那种一斤饼干或者槽子糕或者桃酥的包装包儿——放在马路边儿。点心包放下没一会儿,准有人捡起来,四下张望,或者寻找丢失者,或者察看目击者,然后鬼鬼崇祟地放到自己的背包里或者撩开衣襟藏到里面,匆匆忙忙或者慌慌张张地离开。很显然,那里面没有点心,是父亲放的泥皮儿,那些泥皮儿是泥塘干涸后干裂的一层,很像饼干。拾到点心包的人回家(有性急的也许半路)打开一看,自是空欢喜了一场。父亲想象着那个场景就肚子一抖一抖地发笑,甚至笑得岔气儿。父亲的恶作剧之所以屡试不爽,主要是因为点心是那个年代的稀罕物,要钱要粮票,绝对的奢侈品。
我父亲最高级的恶作剧是在1974年7月的第一个礼拜天搞的,那天阳光灿烂,父亲去供销社买了一瓶红烧肉罐头和两棵大头菜。那个时候我父母结婚不久,母亲是护士,新婚第三天就随医疗队去支援牧区,一走就是三个月。父亲接到母亲的电报,知道她下午到家,准备晚上包饺子迎接母亲。父亲哼着小曲走出供销社的大门,来到街边,随意地手搭凉棚,看了看热辣辣的太阳,望的时间并不长,等他放下手时,发现身边有两个人也跟着望向天空。
一个龇着黄板牙的矮个子问父亲:“你看见什么了?”父亲狡黠地笑了,又开始郑重其事地看着天空。“到底看到什么了?”另一个满脸青春痘的瘦高个儿问。父亲不说话,只管抬头看天。
不一会儿,凑过来十多个人,人们都仰望天空,一边望还一边议论着。“看见了,看见了!”有人说。“在哪儿?”有人问。“在那儿,你没看见吗?你真笨!”“哎呀,可真是的,我看见了,看见了!”“哪儿呢,哪儿呢?”
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还有老人、小孩和妇女。一個人在父亲身后拍了一下,说:“闪个空儿,你挡住我了。”我父亲挪了两步,又听到一个老人喊:“别挤!挤什么呀!”一个女人喊:“你踩我脚后跟儿啦!”“我踩了吗?别瞎赖呀!”男人的声音。“缺德!”女人嘟哝。
“别碰我啊!”小伙子的声音。“我碰你怎么啦?”另一个小伙子的声音。“你再碰我一下试试!”“我就碰了怎么的!……”两人吵了几句,就找地方武力解决去了。
我父亲已经悄悄挤出了人群。走出大约一百米后,他回头望了望,发现人们还在仰望天空。
父亲向家走去,笑了一路。
朱余说:“自那天算起,10个月后我来到这个世界,我父亲给我起的名叫朱鱼。我觉得这个名字太土,上大学之前给改成了朱余。”
毕业后我和朱余天南海北的,联系也少了,可他讲的故事我久久不忘。一个雨夜我给朱余挂了电话,问他:“你讲的故事和你的名字‘朱鱼’有什么关系吗?”他一时没反应过来,我复述了他父亲仰望天空的事儿,朱余笑了,他说那天傍晚,母亲回家对父亲讲,供销社门口一群人在看天空的鱼。父亲问母亲:“你也看了?”母亲说:“是啊,我不仅看了,而且我还隐隐约约看到了鱼。”
朱余问我:“这么晚了给我打电话就这事?”
我说:“嗯!”
(获第十六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