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革命文化的总源头,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上海要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突出党的诞生地、革命文化总源头标识,使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秉持初心本真,增强文化自信,汲取前行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拼搏。
[关键词]
革命文化;基因;传承;上海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11-0029-03
作为党的诞生地、革命文化的总源头,上海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资源。这座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英雄城市,彰显初心追求和精神力量,传递史册激励和砥砺前行,在朝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凯歌行进的征途辉映之下,红色基因越发宏阔、革命底色越发鲜明、精神标识越发卓著。
一、上海是革命文化的诞生地,
标志着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开端
近代以降,中华民族最为卓越、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就是革命文化。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上海不仅作为中国革命运动演进的党的诞生地,更以其独具禀赋的先进力量集聚之地、先进思想交汇之地、先进生产力角力之地,成为党领导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思想阵地和革命圣地。
实际上,革命文化作为不同于传统样态的新文化形态,孕育于五四运动后,誕生于建党初期,勃兴于从大革命到新中国建立前的苦难辉煌中,这个被毛泽东称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完整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伟大斗争历程,相继培育出彪炳史册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伟大精神,既根植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源头,滋养了自豪自信的民族气质,培育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断助推着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作为党的诞生地、革命文化总源头,上海的精神标识、城市地标,无不鲜明标志着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开端。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异于历史上任何政党或政治力量的根本性创举,创举的关键在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与工农大众相结合、共同的理想信念与严格纪律等三大创新。中国共产党甫一登上历史舞台,即以红色风暴席卷全国、激荡神州,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上海这座英雄的城市,拥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比如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左联”成立会址,等等。
其次,党的领导机构长期设立在上海,红色基因在这座城市深深扎根、枝繁叶茂。党的诞生地不仅指地点选择,更在于诞生地城市的革命文化禀赋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品性魂魄铸造具有的决定性意义。从1921年7月成立到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往江西,12年间中央领导机关除3次短暂迁离外,一直设在上海。上海是党诞生后领导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中枢组织。
再次,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革命文化总源头,除了组织构建、开展革命活动之外,更具有令人敬仰的精神内涵,以其独特的开篇之作、精神领航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开启了无比壮丽的革命史诗。上海处处可见共产党人初心和本真的烙印:出版了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制定了第一份政治宣言——《中国共产党宣言》,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创办第一所干部培训学校,成立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组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连串的“第一”,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孕育到诞生、发展、壮大的历程。上海更有近代追求进步活动的仁人志士留下的精神资源: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等在上海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由陈望道翻译,陈独秀、李汉俊校译的《共产党宣言》在沪首版……据统计,上海有革命遗址遗迹600多处,现存下来的有遗迹可考的440处。其中,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以及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遗址遗迹最丰富,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黄浦区125处,静安区101处,虹口区92处,杨浦区83处,这些既是时代出卷、人民阅卷的伟大创造,又是共产党人答卷的红色基因与精神血脉所系。
二、上海的红色基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提供了源头活水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困局中坚定地选择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指导中国实践运动,不仅有效地化解了民族危机,而且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走向和文化样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展示并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和实践力量,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革命文化的总源头,其独具的先天优势、红色基因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源头活水。
首先,在革命运动初期,人民群众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注意同实际结合,群众结合,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的一个特点和优点。”1921年8月2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确定对工人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创办第一所工人学校、出版第一份工人刊物和书籍,到工人中去演讲、发动党团员散发传单等。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上海工人运动如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大罢工产生很大影响,上海及时成立“香港海员后援会”,支持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罢工斗争。
其次,在连接传统与现代之间确立革命文化发展的历史坐标。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历史传统和现代社会的认识,不断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演进逻辑的把握能力和对革命文化不同时期主题的把握能力,融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彰显出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精神追求和中国气派、中国特点的时代追求。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肌理,一流的产业工人队伍,既对接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理念落地生根的政治空间,也对接了传统文化转型发展、接纳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文化空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让群众、特别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工农群众接受科学理论、接受经过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并卓有成效的实践运动。中共中央成立党报委员会,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布尔什维克》《红旗》《斗争》《党的建设》等报刊。在建党初期,几乎所有有关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在上海讨论和研究,许多指导革命实践的重大决策都从上海发出。这一股股源头活水,就是革命时代的价值灯塔,他们所观照的,就是人类命运之路;他们所照亮的,就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的崛起之路。 三、对新时代上海弘扬革命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的思考
作为革命文化的总源头地位,应包含哪些内容?所谓文化源头即是各类精神的原发之始,是事物的本来出处。上海作为革命文化的总源头,就是说建党初期的上海曾经发生过对以后革命进程、革命文化、革命思想具有重大影响、启示、启发的活动和事件。奋斗28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饱含革命文化自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海作为党的最初活动和指挥系统所在地,党开展工作的中心区域赋予了上海革命文化总源头的神圣地位,使上海成为共产党人最为尊崇的精神家园。
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革命文化作为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展示着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传承与发展,深刻揭示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原因,黨团结凝聚、纯洁先进、成功发展的秘诀,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引领作用。弘扬革命文化、汲取文化自信力量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尊崇先烈先辈、守护呵护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31日带领政治局常委瞻仰一大会址、嘉兴南湖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瞻仰党的遗址遗迹、秉持初心砥砺前行的热潮。2018年1月1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向媒体介绍,2017年全年纪念馆参观人次达83.5万,刷新了参观人次历史新高。这个热潮承载了呵护精神家园的时代诉求和思想自觉,在更高层面上传承和升华了革命文化的精神凝练与时代特质。可以说在全党范围内来了一次集中的思想教育活动,经过瞻仰精神家园、心灵洗礼,让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更加体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顽强道路、更加理解中华民族所走过的独特道路、更加领悟中国共产党人所尊崇的精神价值。
其次,守护呵护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应该具备一种精神凝聚。精神家园是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与实践认同的高度统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情感、精神的统一,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凝练、创造和形成的文化形态,无疑是我们党一笔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上海城市地下斗争中涌现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人物原型李白烈士先进事迹,就体现出“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甘当人梯”的隐蔽战线革命精神。
伟大事业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助推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革命文化蕴藏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这正是我们阔步前行、走向未来需要汲取的正能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庆典即将到来之际,进一步弘扬建党精神、进一步标识党的诞生地、革命文化的总源头,对于上海维系党的红色基因和秉持党的革命血脉,打造凸显上海优势、珍视上海记忆的红色经典,全过程、全方位、全视角地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文化渐次铺陈的精神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站在百年回望的门槛上,突出上海党的诞生地、革命文化总源头标识,展示独特而又璀璨的革命文化丰姿,就是要使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秉持初心本真,面对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面对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增强文化自信,铸就新的时代精神菁华,汲取前行的磅礴伟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拼搏。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晏蔚青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革命文化的总源头,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上海要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突出党的诞生地、革命文化总源头标识,使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秉持初心本真,增强文化自信,汲取前行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拼搏。
[关键词]
革命文化;基因;传承;上海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11-0029-03
作为党的诞生地、革命文化的总源头,上海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资源。这座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英雄城市,彰显初心追求和精神力量,传递史册激励和砥砺前行,在朝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凯歌行进的征途辉映之下,红色基因越发宏阔、革命底色越发鲜明、精神标识越发卓著。
一、上海是革命文化的诞生地,
标志着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开端
近代以降,中华民族最为卓越、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就是革命文化。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上海不仅作为中国革命运动演进的党的诞生地,更以其独具禀赋的先进力量集聚之地、先进思想交汇之地、先进生产力角力之地,成为党领导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思想阵地和革命圣地。
实际上,革命文化作为不同于传统样态的新文化形态,孕育于五四运动后,誕生于建党初期,勃兴于从大革命到新中国建立前的苦难辉煌中,这个被毛泽东称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完整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伟大斗争历程,相继培育出彪炳史册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这些伟大精神,既根植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直接源头,滋养了自豪自信的民族气质,培育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断助推着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作为党的诞生地、革命文化总源头,上海的精神标识、城市地标,无不鲜明标志着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开端。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异于历史上任何政党或政治力量的根本性创举,创举的关键在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与工农大众相结合、共同的理想信念与严格纪律等三大创新。中国共产党甫一登上历史舞台,即以红色风暴席卷全国、激荡神州,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上海这座英雄的城市,拥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时所形成的人文景观,比如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左联”成立会址,等等。
其次,党的领导机构长期设立在上海,红色基因在这座城市深深扎根、枝繁叶茂。党的诞生地不仅指地点选择,更在于诞生地城市的革命文化禀赋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品性魂魄铸造具有的决定性意义。从1921年7月成立到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往江西,12年间中央领导机关除3次短暂迁离外,一直设在上海。上海是党诞生后领导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中枢组织。
再次,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革命文化总源头,除了组织构建、开展革命活动之外,更具有令人敬仰的精神内涵,以其独特的开篇之作、精神领航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开启了无比壮丽的革命史诗。上海处处可见共产党人初心和本真的烙印:出版了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制定了第一份政治宣言——《中国共产党宣言》,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创办第一所干部培训学校,成立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组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一连串的“第一”,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孕育到诞生、发展、壮大的历程。上海更有近代追求进步活动的仁人志士留下的精神资源: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施存统等在上海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由陈望道翻译,陈独秀、李汉俊校译的《共产党宣言》在沪首版……据统计,上海有革命遗址遗迹600多处,现存下来的有遗迹可考的440处。其中,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以及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遗址遗迹最丰富,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黄浦区125处,静安区101处,虹口区92处,杨浦区83处,这些既是时代出卷、人民阅卷的伟大创造,又是共产党人答卷的红色基因与精神血脉所系。
二、上海的红色基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提供了源头活水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困局中坚定地选择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来指导中国实践运动,不仅有效地化解了民族危机,而且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走向和文化样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展示并见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和实践力量,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革命文化的总源头,其独具的先天优势、红色基因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源头活水。
首先,在革命运动初期,人民群众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注意同实际结合,群众结合,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具有的一个特点和优点。”1921年8月2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确定对工人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创办第一所工人学校、出版第一份工人刊物和书籍,到工人中去演讲、发动党团员散发传单等。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上海工人运动如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大罢工产生很大影响,上海及时成立“香港海员后援会”,支持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罢工斗争。
其次,在连接传统与现代之间确立革命文化发展的历史坐标。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历史传统和现代社会的认识,不断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演进逻辑的把握能力和对革命文化不同时期主题的把握能力,融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彰显出一以贯之、与时俱进的精神追求和中国气派、中国特点的时代追求。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肌理,一流的产业工人队伍,既对接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理念落地生根的政治空间,也对接了传统文化转型发展、接纳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文化空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让群众、特别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工农群众接受科学理论、接受经过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索并卓有成效的实践运动。中共中央成立党报委员会,在上海先后创办了《布尔什维克》《红旗》《斗争》《党的建设》等报刊。在建党初期,几乎所有有关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在上海讨论和研究,许多指导革命实践的重大决策都从上海发出。这一股股源头活水,就是革命时代的价值灯塔,他们所观照的,就是人类命运之路;他们所照亮的,就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的崛起之路。 三、对新时代上海弘扬革命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的思考
作为革命文化的总源头地位,应包含哪些内容?所谓文化源头即是各类精神的原发之始,是事物的本来出处。上海作为革命文化的总源头,就是说建党初期的上海曾经发生过对以后革命进程、革命文化、革命思想具有重大影响、启示、启发的活动和事件。奋斗28载,共产党人探索出一条饱含革命文化自信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海作为党的最初活动和指挥系统所在地,党开展工作的中心区域赋予了上海革命文化总源头的神圣地位,使上海成为共产党人最为尊崇的精神家园。
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首先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革命文化作为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展示着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传承与发展,深刻揭示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原因,黨团结凝聚、纯洁先进、成功发展的秘诀,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引领作用。弘扬革命文化、汲取文化自信力量应该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尊崇先烈先辈、守护呵护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31日带领政治局常委瞻仰一大会址、嘉兴南湖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瞻仰党的遗址遗迹、秉持初心砥砺前行的热潮。2018年1月1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向媒体介绍,2017年全年纪念馆参观人次达83.5万,刷新了参观人次历史新高。这个热潮承载了呵护精神家园的时代诉求和思想自觉,在更高层面上传承和升华了革命文化的精神凝练与时代特质。可以说在全党范围内来了一次集中的思想教育活动,经过瞻仰精神家园、心灵洗礼,让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更加体悟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顽强道路、更加理解中华民族所走过的独特道路、更加领悟中国共产党人所尊崇的精神价值。
其次,守护呵护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应该具备一种精神凝聚。精神家园是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与实践认同的高度统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心理、情感、精神的统一,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凝练、创造和形成的文化形态,无疑是我们党一笔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如,上海城市地下斗争中涌现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人物原型李白烈士先进事迹,就体现出“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甘当人梯”的隐蔽战线革命精神。
伟大事业呼唤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助推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革命文化蕴藏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这正是我们阔步前行、走向未来需要汲取的正能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庆典即将到来之际,进一步弘扬建党精神、进一步标识党的诞生地、革命文化的总源头,对于上海维系党的红色基因和秉持党的革命血脉,打造凸显上海优势、珍视上海记忆的红色经典,全过程、全方位、全视角地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文化渐次铺陈的精神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站在百年回望的门槛上,突出上海党的诞生地、革命文化总源头标识,展示独特而又璀璨的革命文化丰姿,就是要使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秉持初心本真,面对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面对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增强文化自信,铸就新的时代精神菁华,汲取前行的磅礴伟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拼搏。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晏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