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使得住宅设计更为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以某工程为实例,并介绍了该项目的难点,从设计阶段、构件生产阶段等方面分析了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以期使得图纸更为精准,提高该类型住宅设计工作质量,从而确保住宅质量。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住宅;BIM技术;应用方式
BIM技术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该技术是将三维数字技术作为基础技术,将建筑整体生命周期视为主线,为建筑产业链所有环节之间建立联系,同时综合有关信息所建立的数据模型。如今,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颇为广泛,逐渐受到企业关注。而预制装配式住宅在现今建筑行业当中的应用颇为频繁。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而如何应用也对成为大部分企业关注的焦点。
1、工程实例以及项目难点
某建筑物座落于上海市浦江基地05-02,是政府投资建立的保障房,该工程项目占地总面积为20564m2,建筑总面积为51459.82m2。按照施工单位的设计且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该地块将建设以预制装配式住宅作为主要住宅体系,构成住宅建筑整体的部分是14层至18层住宅,属于框剪结构,预制率处于50%至70%之间。
该项目属于保障房工程项目,所以其工作的主要难点便是设计时间、施工工期相对较少,但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施工单位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进行施工,若要于短时间内完成施工设计工作,建筑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次项目设计的主要难点。
2、预制装配式住宅中BIM技术的应用
2.1设计阶段
该工程BlM建模工作主要通过软件Revit系列三维建模软件完成,通过不同设计人员建立符合该项目要求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系统等三维信息化模型,形成BIM模型。而建模过程是处于Autodesk协同环境下进行的,保证了建模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精准度。
Revit系列软件应用不仅支持用户提取与收集关于建筑的信心数据,同时还可以提供挖掘功能,可高效精确地传输各类型工程量统计表,使得投资控制以及设计优化工作更为便捷。
若处于2D环境当中,所有图纸均可以视为独立的微项目,设计人员先绘制平面图纸,随后绘制立体图、剖面图,并根据项目当前进展程度对所有图纸进行调整与修改。对建筑工程师而言,图纸的再修改工作属于工程量极大的工作,花费了工程师大量时间以及经历。BIM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变了这一工作模式,工程司在虚拟环境下完成建筑的设计工作,设计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不再是图纸,而是模型,施工中所使用的图纸全部从模型当中直接获取,图纸已然成为模型的副产品。所有视图均是从不同方面对数据库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表现。通过虚拟建筑模型,设计师能够按照自身实际需求形成任何类型的视图,如平面图、立体图、3D视图(如图1所示)等。不仅如此,设计人员还可通过软件直接获取关于建筑物的数据,如建筑施工所用各类材料的总数、建筑总面积等。
设计人员通过BIM技术建立的虚拟建筑模型内包含有大量不属于图形数据的数据,设计人员从模型提取其所需的模型数据,并将相关数据导入至各个分析模拟软件内,便能完成对结构性能、当地日照条件以及风流体的分析工作(如图2所示)。
2.2构件生产阶段
BIM模型不仅有利于设计工作的开展与完成,同时也为设计至制造阶段中信息的传递工作提供了便利,设计阶段所形成的BIM模型可直接供生产阶段进行提取以及更新。BlM于构件生产阶段内的应用优势在于传输信息的精准性以及时效性。这也使得构件各项参数及其规格更为符合施工方案的实际需求。通过BIM技术,施工单位可确保项目整体生命周期的精准、及时的信息流,达到经济生产的目标。
构件生产过程中,BIM技术实现了模具设计的自动化以及构件质量控制,改变了传统构件的生产模式,使得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利用RFlD芯片,能够将呈虚拟状态的BIM模型同现实当中的构件相互联系,形成了构件生产的集约化管理,同时也令构建拥有独属于自身的标记,对控制生产质量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2.3构件施工吊装阶段
设计人员在对3D BIM模型数据技术进行设计时,需建立关于施工进度的数据同模型对象之间联系,以此形成具备时间属性的4D模型。通过Navisworks的API,完成以WEB为基础的3D环境工程进度管控工作。使用BIM现金质量施工康技术以及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避免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逐渐衰减的现象,使得施工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强化。工作人员通过手持平板电脑以及RFID芯片(如图3所示),对施工管理系统进行开发,能够对施工人員施工吊装工作进行指导,保证施工吊装工作的质量。此外,施工人员还可以通过该技术对构件相关参数以及属性进行检测,提醒施工人员施工质量指标,并将已经竣工的信息传输至数据库并存储,为工作人员提供追溯记录的功能。
结语:
施工单位通过应用BIM技术对装配式住宅进行设计以及生产控制,能够有效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图纸的精确度,也对施工过程形成良好的控制以及管理。作为施工单位,应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并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以保证项目整体施工质量。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住宅;BIM技术;应用方式
BIM技术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该技术是将三维数字技术作为基础技术,将建筑整体生命周期视为主线,为建筑产业链所有环节之间建立联系,同时综合有关信息所建立的数据模型。如今,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颇为广泛,逐渐受到企业关注。而预制装配式住宅在现今建筑行业当中的应用颇为频繁。BIM技术在预制装配式住宅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而如何应用也对成为大部分企业关注的焦点。
1、工程实例以及项目难点
某建筑物座落于上海市浦江基地05-02,是政府投资建立的保障房,该工程项目占地总面积为20564m2,建筑总面积为51459.82m2。按照施工单位的设计且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该地块将建设以预制装配式住宅作为主要住宅体系,构成住宅建筑整体的部分是14层至18层住宅,属于框剪结构,预制率处于50%至70%之间。
该项目属于保障房工程项目,所以其工作的主要难点便是设计时间、施工工期相对较少,但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施工单位采用预制装配式技术进行施工,若要于短时间内完成施工设计工作,建筑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次项目设计的主要难点。
2、预制装配式住宅中BIM技术的应用
2.1设计阶段
该工程BlM建模工作主要通过软件Revit系列三维建模软件完成,通过不同设计人员建立符合该项目要求的建筑结构、给排水系统等三维信息化模型,形成BIM模型。而建模过程是处于Autodesk协同环境下进行的,保证了建模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精准度。
Revit系列软件应用不仅支持用户提取与收集关于建筑的信心数据,同时还可以提供挖掘功能,可高效精确地传输各类型工程量统计表,使得投资控制以及设计优化工作更为便捷。
若处于2D环境当中,所有图纸均可以视为独立的微项目,设计人员先绘制平面图纸,随后绘制立体图、剖面图,并根据项目当前进展程度对所有图纸进行调整与修改。对建筑工程师而言,图纸的再修改工作属于工程量极大的工作,花费了工程师大量时间以及经历。BIM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变了这一工作模式,工程司在虚拟环境下完成建筑的设计工作,设计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不再是图纸,而是模型,施工中所使用的图纸全部从模型当中直接获取,图纸已然成为模型的副产品。所有视图均是从不同方面对数据库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表现。通过虚拟建筑模型,设计师能够按照自身实际需求形成任何类型的视图,如平面图、立体图、3D视图(如图1所示)等。不仅如此,设计人员还可通过软件直接获取关于建筑物的数据,如建筑施工所用各类材料的总数、建筑总面积等。
设计人员通过BIM技术建立的虚拟建筑模型内包含有大量不属于图形数据的数据,设计人员从模型提取其所需的模型数据,并将相关数据导入至各个分析模拟软件内,便能完成对结构性能、当地日照条件以及风流体的分析工作(如图2所示)。
2.2构件生产阶段
BIM模型不仅有利于设计工作的开展与完成,同时也为设计至制造阶段中信息的传递工作提供了便利,设计阶段所形成的BIM模型可直接供生产阶段进行提取以及更新。BlM于构件生产阶段内的应用优势在于传输信息的精准性以及时效性。这也使得构件各项参数及其规格更为符合施工方案的实际需求。通过BIM技术,施工单位可确保项目整体生命周期的精准、及时的信息流,达到经济生产的目标。
构件生产过程中,BIM技术实现了模具设计的自动化以及构件质量控制,改变了传统构件的生产模式,使得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利用RFlD芯片,能够将呈虚拟状态的BIM模型同现实当中的构件相互联系,形成了构件生产的集约化管理,同时也令构建拥有独属于自身的标记,对控制生产质量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2.3构件施工吊装阶段
设计人员在对3D BIM模型数据技术进行设计时,需建立关于施工进度的数据同模型对象之间联系,以此形成具备时间属性的4D模型。通过Navisworks的API,完成以WEB为基础的3D环境工程进度管控工作。使用BIM现金质量施工康技术以及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避免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逐渐衰减的现象,使得施工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得到强化。工作人员通过手持平板电脑以及RFID芯片(如图3所示),对施工管理系统进行开发,能够对施工人員施工吊装工作进行指导,保证施工吊装工作的质量。此外,施工人员还可以通过该技术对构件相关参数以及属性进行检测,提醒施工人员施工质量指标,并将已经竣工的信息传输至数据库并存储,为工作人员提供追溯记录的功能。
结语:
施工单位通过应用BIM技术对装配式住宅进行设计以及生产控制,能够有效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图纸的精确度,也对施工过程形成良好的控制以及管理。作为施工单位,应熟练掌握这一技术,并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以保证项目整体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