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郭沫若与侯外庐墨学研究的异同及成因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wi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侯外庐在1940年代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墨学,却分别以“天志”“尚贤”作为其核心思想进行诠释。郭沫若认为,墨子代表“王公大人”的立场,是反动、反人类和不科学的;侯外庐则认为,墨子代表觉醒的“国民人类”利益,侧重从知识论、人类观、民主观、天道观发掘其合理成分。两人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社会史视角进行研究,结果却得出迥异结论,可谓“同途殊归”。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解和运用不同。
其他文献
贸易援助有效性是国际发展援助政策评价体系中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从贸易援助的OECD主导倾向与传统有效性分析框架的局限性入手,引入"耐心资本"和"狭窄框定"概念,提出揭示贸易援助有效性的"动因—模式—效果"理论逻辑框架,探索"互补与融合"新思路下提升贸易援助有效性的实现路径,并对主导发展援助的西方伦理体系和经济学理念进行彻底反思,进而在新的理论框架下,探索提升贸易援助有效性的"三结合一改革"路径思路.
自1919年出现北洋军阀研究专著至今,北洋军阀史研究已经历了100年时间。梳理百年研究历程,概括总结百年北洋军阀史研究尤其是近70年研究的特点,反思百年研究之不足,以百年研究之视野展望百年后北洋军阀史研究的新趋势,有利于北洋军阀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
制造业的合理布局和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及关键支撑.研究发现,近年来京津冀在全国经济地位明显下降,主要与区域制造业发展缓慢有关.京津冀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和区域中心城市北京制造业规模偏低,缺乏对周边腹地的辐射带动有关.从制造业区域转移特征来看,2013—2018年,京津冀大多数制造业行业体现出向北京转移集中的特征,北京制造业专业化优势明显增强.京津冀制造业转移并未遵循三地比较优势,致使三地间原本差异化的分工格局正在丧失.总体而言,京津冀制造业转移并未使三地间分工增强、梯度缩小,三地间制造业发展
1627—1636年,朝鲜半岛两次遭后金侵犯,朝鲜王朝战败投降。数年后,明清更迭,满清政权入主中原。由于明王朝与朝鲜王朝特殊的宗藩关系,朝鲜士子无法接受朝鲜降胡、皇明亡国的历史事实,普遍认为,朝鲜王朝的“负义”行为直接导致明王朝的灭亡。为此,朝鲜士子心态复杂,深深陷入政治道德危机之中。朝鲜王朝为了摆脱这一政治文化困境,尊明宗周,强调春秋大义,重构儒家文化秩序。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朝鲜小说家创作了《姜虏传》《林庆业传》《金英哲传》等“胡乱”小说,突出表现了“胡乱”期间士子文人的英勇形象,弘扬忠义观念,对于朝鲜
会议
美国汉学家海陶玮对中国文学的兴趣,是在1930年代浓厚的意象派文学氛围影响下,阅读了庞德的中国古诗译本引发的;因华裔学者方志彤的缘故,他与庞德建立了实际的联系。这种相互引发和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东方因素,即东方对西方、东方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