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中国有句俗语“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念口生”,刘劲苓老师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零散的知识如同散落的珍珠,需找到一条线把它穿成串。”复习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们化零为整,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贯穿起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内容庞杂,头绪繁多,复习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复习是对过去知识的回顾、梳理、强化,甚至是补救;是巩固、深化知识,培养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复习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为了避免复习时的枯燥乏味,作为教师无论是在复习内容还是复习形式,结构体系上都应该呈现出新的势态,让复习课呈现出不亚于新授课的精彩纷呈。有效的复习,应努力避免以下几点:
一、复习忌“长”
一般来说,复习时间两个星期最佳,并非越长越好。复习时间过长,学生容易疲劳、厌倦、遗忘,缺乏激情;复习时间太短,又容易遗漏,导致复习不全面,巩固不到位,知识点混淆。
二、复习忌“泛”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有好多老师认为练的多,见的多,学生就会的多,认为“熟能生巧”“见多识广”。于是,复习期间,试卷满天飞,只要是试卷就不放过,生怕错过一个考题,本着“宁可错练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原则,大搞题海战术、满山扑蚂蚱。其实,物极必反。首先,练的太多,学生容易疲惫,最后导致越简单的题越不会做;其次,练的太多,学生会缺乏激情,容易麻木。就比如第一次测验,学生会很期待自己的分数,有学生会因只扣了一分,就感到遗憾、伤心。如果测验的次数太频繁,学生就慢慢淡化了,也许扣了十分、二十分,他都觉得无所谓,因为“习以为常”了;再次,练的太多,容易忽略了重点。复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就难免顾此失彼,甚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练的太多,容易造成蜻蜓点水式。量多就很难做到精,同样因时间有限,老师在课堂上只能粗枝大叶地讲,学生也就只听得一个大概,课下也没花时间巩固。考试时即使原模原样的练过,学生也只是“似曾相识”,不能准确地作答。期末考试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试卷上的题明明我们都做过、讲过,但学生依然不是这里错就是那里错,这就是复习时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有效的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有的放矢,题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关键是要把每一项练习落到实处,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成绩。
复习忌“死”
过去,大家都认为语文难教、难学,因为语文太灵活,不像数学是死的,那时候语文成绩普遍不如数学。现在,大家都认为语文比数学简单,因为语文太灵活,没有标准答案。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答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故一般情况下语文只要写了字或多或少都有分。但好多老师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把“活语文教死”。背组词、背造句、背阅读、背作文……我们会发现试卷上学生组的词一样,造的句一样,写的作文一样,硬是把精彩纷呈的答案变成千篇一律。结果,一个平时识字量少、不善表达、反应稍微欠缺的学生都有可能超过平时优秀的学生。原因很简单,前者是一字不漏地背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取得了暂时的成功,后者是因自由发挥而略输一筹。这种追求短期效应、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复习不完全是为了应考,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忌“齐”
这里的“齐”是指一刀切。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对各块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不同,故老师在复习时应分梯度进行,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效的复习,应是“人人进步”。我们可以私下把学生分成学优生和学困生,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优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让学困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就比如最简单的“看拼音写词语”,就不能让优生也一遍又一遍地读,一遍又一遍地抄;同理而言,较难的阅读题就不能要求学困生也能准确无误地回答出来。分层复习,既降低了学困生的學习难度,又满足了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但要注意,分层复习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复习忌“旧”
这里的旧是指方法老套。复习不是“炒冷饭”,机械重复学过的知识。要重在开拓,赋予新意。复习的手段、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每节课都要给学生新的形式、新的认识、新的高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要有新的开拓,使学生上复习课觉得“学而不厌”,达到温故而知新,激励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如识记词语时,不能让学生把一个词语机械地抄三遍、五遍,也不能反复地听写,我最常用的方法是“看拼音写词语式”的听写,有的学生抄了不会读,有的学生会写不会拼,通过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学生就能达到会拼、会写、会读。此外,还有“填空式”听写、“陷阱式”听写、“举一反三式”听写。如听写“知道”一词,写完后就让学生写“来到”,因为“道”“到”是同音字,不理解意思的学生特别容易写错;再如听写“晴空”一词,我们还可以将“清白”“请问”“心情”“眼睛”这些词也一起来听写,学生就能举一反三,不仅会写词,还能理解意思。
总之,复习是一个查缺补漏、巩固提高的过程;复习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学这场马拉松最后的冲刺阶段。在短暂的语文复习中,教师轻松、愉快,学生愿学、乐学,复习效率便会稳步提高。所以,在语文复习中,我们教师应摒弃传统,运用技巧,使教学质量再上新的台阶。但一切的一切都要建立在平时认真、扎实开展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所以我们还是要重平时,重积累!只有合理、有效的复习,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内容庞杂,头绪繁多,复习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复习是对过去知识的回顾、梳理、强化,甚至是补救;是巩固、深化知识,培养能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复习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为了避免复习时的枯燥乏味,作为教师无论是在复习内容还是复习形式,结构体系上都应该呈现出新的势态,让复习课呈现出不亚于新授课的精彩纷呈。有效的复习,应努力避免以下几点:
一、复习忌“长”
一般来说,复习时间两个星期最佳,并非越长越好。复习时间过长,学生容易疲劳、厌倦、遗忘,缺乏激情;复习时间太短,又容易遗漏,导致复习不全面,巩固不到位,知识点混淆。
二、复习忌“泛”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有好多老师认为练的多,见的多,学生就会的多,认为“熟能生巧”“见多识广”。于是,复习期间,试卷满天飞,只要是试卷就不放过,生怕错过一个考题,本着“宁可错练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原则,大搞题海战术、满山扑蚂蚱。其实,物极必反。首先,练的太多,学生容易疲惫,最后导致越简单的题越不会做;其次,练的太多,学生会缺乏激情,容易麻木。就比如第一次测验,学生会很期待自己的分数,有学生会因只扣了一分,就感到遗憾、伤心。如果测验的次数太频繁,学生就慢慢淡化了,也许扣了十分、二十分,他都觉得无所谓,因为“习以为常”了;再次,练的太多,容易忽略了重点。复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就难免顾此失彼,甚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练的太多,容易造成蜻蜓点水式。量多就很难做到精,同样因时间有限,老师在课堂上只能粗枝大叶地讲,学生也就只听得一个大概,课下也没花时间巩固。考试时即使原模原样的练过,学生也只是“似曾相识”,不能准确地作答。期末考试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试卷上的题明明我们都做过、讲过,但学生依然不是这里错就是那里错,这就是复习时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有效的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有的放矢,题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关键是要把每一项练习落到实处,才能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成绩。
复习忌“死”
过去,大家都认为语文难教、难学,因为语文太灵活,不像数学是死的,那时候语文成绩普遍不如数学。现在,大家都认为语文比数学简单,因为语文太灵活,没有标准答案。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答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故一般情况下语文只要写了字或多或少都有分。但好多老师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把“活语文教死”。背组词、背造句、背阅读、背作文……我们会发现试卷上学生组的词一样,造的句一样,写的作文一样,硬是把精彩纷呈的答案变成千篇一律。结果,一个平时识字量少、不善表达、反应稍微欠缺的学生都有可能超过平时优秀的学生。原因很简单,前者是一字不漏地背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取得了暂时的成功,后者是因自由发挥而略输一筹。这种追求短期效应、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复习不完全是为了应考,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灵活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复习忌“齐”
这里的“齐”是指一刀切。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对各块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不同,故老师在复习时应分梯度进行,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效的复习,应是“人人进步”。我们可以私下把学生分成学优生和学困生,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让优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让学困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就比如最简单的“看拼音写词语”,就不能让优生也一遍又一遍地读,一遍又一遍地抄;同理而言,较难的阅读题就不能要求学困生也能准确无误地回答出来。分层复习,既降低了学困生的學习难度,又满足了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但要注意,分层复习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复习忌“旧”
这里的旧是指方法老套。复习不是“炒冷饭”,机械重复学过的知识。要重在开拓,赋予新意。复习的手段、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每节课都要给学生新的形式、新的认识、新的高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要有新的开拓,使学生上复习课觉得“学而不厌”,达到温故而知新,激励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如识记词语时,不能让学生把一个词语机械地抄三遍、五遍,也不能反复地听写,我最常用的方法是“看拼音写词语式”的听写,有的学生抄了不会读,有的学生会写不会拼,通过看拼音写词语的练习,学生就能达到会拼、会写、会读。此外,还有“填空式”听写、“陷阱式”听写、“举一反三式”听写。如听写“知道”一词,写完后就让学生写“来到”,因为“道”“到”是同音字,不理解意思的学生特别容易写错;再如听写“晴空”一词,我们还可以将“清白”“请问”“心情”“眼睛”这些词也一起来听写,学生就能举一反三,不仅会写词,还能理解意思。
总之,复习是一个查缺补漏、巩固提高的过程;复习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学这场马拉松最后的冲刺阶段。在短暂的语文复习中,教师轻松、愉快,学生愿学、乐学,复习效率便会稳步提高。所以,在语文复习中,我们教师应摒弃传统,运用技巧,使教学质量再上新的台阶。但一切的一切都要建立在平时认真、扎实开展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所以我们还是要重平时,重积累!只有合理、有效的复习,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