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要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课程建设
幼儿园课程建设需要一些在务实基础上的务虚的研讨,但从根本上说,需要务实。什么是务实? 务实就是关注课程整体,关注整个的课程,关注课程形成和产生成效的过程。务实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理念,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一个根本导向。只有务实,才能真正感受到作为过程的课程, 真正参与到作为过程的课程之中。因此, 课程建设不是埋头写作的过程,不是高谈阔论的过程,课程建设是在具体的一日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 课程建设是做的过程, 是思考的过程,是在做和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总结的过程。只有这样,课程建设才能最终与课程的成效结合起来,课程建设才能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专业发展
有关教师发展概念的界定,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结合课程建设的需要以及幼儿园现有的师资队伍情况,我们提出了以提高教师专业自主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师发展:是指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其学习、反省、质疑、判断、选择、组织、实践、决策以及评价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实践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听课—评课”活动
“听课—评课”活动作为教师主要的日常专业活动之一,根植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并且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直接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一般说来,完整的“听课—评课”活动包括听课、说课、评课三个环节,但在不同情况下其实施会有多种形式。
在课程建設过程中,幼儿园的“听课—评课”活动有了很大改观:幼儿园内部班级之间的“看课—评课”活动日渐增多。教师对待“评课”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愿意让别人来看自己是怎么做的,并且期望能够得到指导。园长、教研组长在“看课—评课”过程中,不再过分关注教师上课的结果,而是关注整个活动的过程,并将“赏识教育”法用于“评课”过程中,使教师感觉“开课”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个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
以前开课我可能更多的比较关注“上课上得好不好,失败了,很难为情的”,这种结果总是很注重的,但是现在我们领导更注重就是这种过程,只要你参与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就会学到很多东西,关于结果的话,她倒不是很重视的。这样以来,我们老师心态就放得很平和了,更愿意去面对这种活动,要不就觉得我心里面很有压力。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使用新教材,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种情况促使幼儿园的“听课—评课”活动也发生了变化。园长不仅注重幼儿园内部的“看课”活动,而且也给教师提供外出“看课”的机会,让她们“走出去”看看其他课改园是如何做的,教师也感觉这是很有必要的。
幼儿园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其“听课—评课”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渐趋完善,由教研员、骨干教师等园外人员以及园长、教研组长、教师等园内人员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是常有的,并且教师也敢于挑战自己,参加有关新课程、新教材的展示活动。
(二)教研组活动
在幼儿园,教研组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组织”,一直被认为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教养能力的基地,并且教研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使其既能够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又能使教师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情况、新教材的使用情况有个全然的了解,幼儿园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专题式教研、问题式教研、竞争式教研。可以看出,幼儿园教研组活动随着课程建设的进行,其内容、形式、策略在不断变化。教师在参与活动时要有问题意识,明确自己参与教研活动的目的,真正做到“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带着新的方案走”,并且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三)专题学习与研究
幼儿园作为课程建设实验基地,从各方面而言,具备课题研究的能力,并且也需要以科研来带动幼儿园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发展过程中,围绕着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进行了多次专题培训、课题研究,并且其培训、研究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培训;专题研讨;课题研究。
三、幼儿园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构建“伙伴共生”的群体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之所以强调要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构建一个“伙伴共生”的群体,是因为从幼儿园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来看,教师个体的发展并不是最终的理想与目标。构建“伙伴共生”的群体,在幼儿园成立专业社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专业群体的形成和群体内部的变革,都须依赖于教师间长期而深入的社会互动,制度上的建设往往对真正的社群群体的形成功能有限。为此,建议幼儿园在进行课程建设过程中,根据园所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优势,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物力、智力上的支持和帮助;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之间形成协作的课程改革小组,营造一种合作的“伙伴共生”的群体文化,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集中动用教师的智慧,以促成幼儿园内部教师之间围绕着专业问题进行有效交流,确保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成长。
(二)确保教师的“课程话语权”
教师的“课程话语权”即教师的课程权力,指教师在课程研究、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具有的权力。在此所关注的主要是确保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确保教师的“课程话语权”。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确保教师的“话语权”,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转变教师的课程角色,让教师从课程的传授者转变为反思的实践者。教师作为反思的实践者,实施课程的过程就是对课程内容重写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其教育设计意图重新理解课程后,以课堂为基础,通过反思、实践等手段重新把握课程、实现课程重构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是一劳永逸的, 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过程、需要相协调、相配合。
(一)幼儿园课程建设
幼儿园课程建设需要一些在务实基础上的务虚的研讨,但从根本上说,需要务实。什么是务实? 务实就是关注课程整体,关注整个的课程,关注课程形成和产生成效的过程。务实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理念,也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一个根本导向。只有务实,才能真正感受到作为过程的课程, 真正参与到作为过程的课程之中。因此, 课程建设不是埋头写作的过程,不是高谈阔论的过程,课程建设是在具体的一日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 课程建设是做的过程, 是思考的过程,是在做和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总结的过程。只有这样,课程建设才能最终与课程的成效结合起来,课程建设才能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专业发展
有关教师发展概念的界定,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结合课程建设的需要以及幼儿园现有的师资队伍情况,我们提出了以提高教师专业自主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教师发展:是指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其学习、反省、质疑、判断、选择、组织、实践、决策以及评价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实践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听课—评课”活动
“听课—评课”活动作为教师主要的日常专业活动之一,根植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并且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直接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一般说来,完整的“听课—评课”活动包括听课、说课、评课三个环节,但在不同情况下其实施会有多种形式。
在课程建設过程中,幼儿园的“听课—评课”活动有了很大改观:幼儿园内部班级之间的“看课—评课”活动日渐增多。教师对待“评课”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愿意让别人来看自己是怎么做的,并且期望能够得到指导。园长、教研组长在“看课—评课”过程中,不再过分关注教师上课的结果,而是关注整个活动的过程,并将“赏识教育”法用于“评课”过程中,使教师感觉“开课”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个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
以前开课我可能更多的比较关注“上课上得好不好,失败了,很难为情的”,这种结果总是很注重的,但是现在我们领导更注重就是这种过程,只要你参与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就会学到很多东西,关于结果的话,她倒不是很重视的。这样以来,我们老师心态就放得很平和了,更愿意去面对这种活动,要不就觉得我心里面很有压力。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使用新教材,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种情况促使幼儿园的“听课—评课”活动也发生了变化。园长不仅注重幼儿园内部的“看课”活动,而且也给教师提供外出“看课”的机会,让她们“走出去”看看其他课改园是如何做的,教师也感觉这是很有必要的。
幼儿园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其“听课—评课”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渐趋完善,由教研员、骨干教师等园外人员以及园长、教研组长、教师等园内人员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是常有的,并且教师也敢于挑战自己,参加有关新课程、新教材的展示活动。
(二)教研组活动
在幼儿园,教研组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组织”,一直被认为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教养能力的基地,并且教研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使其既能够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又能使教师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情况、新教材的使用情况有个全然的了解,幼儿园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专题式教研、问题式教研、竞争式教研。可以看出,幼儿园教研组活动随着课程建设的进行,其内容、形式、策略在不断变化。教师在参与活动时要有问题意识,明确自己参与教研活动的目的,真正做到“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带着行动的结果来,带着新的方案走”,并且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三)专题学习与研究
幼儿园作为课程建设实验基地,从各方面而言,具备课题研究的能力,并且也需要以科研来带动幼儿园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课程发展过程中,围绕着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进行了多次专题培训、课题研究,并且其培训、研究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培训;专题研讨;课题研究。
三、幼儿园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构建“伙伴共生”的群体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之所以强调要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构建一个“伙伴共生”的群体,是因为从幼儿园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来看,教师个体的发展并不是最终的理想与目标。构建“伙伴共生”的群体,在幼儿园成立专业社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专业群体的形成和群体内部的变革,都须依赖于教师间长期而深入的社会互动,制度上的建设往往对真正的社群群体的形成功能有限。为此,建议幼儿园在进行课程建设过程中,根据园所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优势,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物力、智力上的支持和帮助;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之间形成协作的课程改革小组,营造一种合作的“伙伴共生”的群体文化,通过“头脑风暴”的方法集中动用教师的智慧,以促成幼儿园内部教师之间围绕着专业问题进行有效交流,确保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成长。
(二)确保教师的“课程话语权”
教师的“课程话语权”即教师的课程权力,指教师在课程研究、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具有的权力。在此所关注的主要是确保教师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确保教师的“课程话语权”。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确保教师的“话语权”,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转变教师的课程角色,让教师从课程的传授者转变为反思的实践者。教师作为反思的实践者,实施课程的过程就是对课程内容重写的过程,是教师根据其教育设计意图重新理解课程后,以课堂为基础,通过反思、实践等手段重新把握课程、实现课程重构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是一劳永逸的, 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过程、需要相协调、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