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是符合新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的理念。笔者以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第7章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为例,尝试运用“生本课堂”理念指导教学,达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本课堂;活动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46-1
一、分析教材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第7章第1节“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作用”是第1课时内容。能量是生物圈中一切生命活动的命脉,通过光合作用贮存在生物体有机物内的能量必须释放出来,才能被生物圈中的生物所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何能释放出来?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作用又有什么关系?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说出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如何获取的,建构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等。
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表现在:一是已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里贮存有能量,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能量;二是从人体自身经验已知人呼吸会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实验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初一的学生缺少一定的化学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做好知识链接。
教学目标:通过亲身体验说出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概述呼吸作用含义;区别呼吸和呼吸作用。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并分析、比较、归纳,推导出能量释放与呼吸有关的结论。通过亲身体验、探究实验、理性思维等过程,认同生物学结论来自于实验和探究
教学重点:体验并分析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难点:呼吸作用概念内涵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的前期准备
实验活动的前期准备中,教师应促使学生对课堂实验活动的实施充满期待,应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实验活动教学的前期准备比较繁杂:需澄清石灰水、吸管、锥形瓶、橡皮管、弹簧夹和植物器官等:如果按4人一小组来准备实验,那么,实验分组的器材准备,新鲜的或煮沸处理的植物材料装袋或装瓶处理等要配备10组,实验材料的一次性使用给准备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需花费大量的精力。笔者认为,實验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如果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乐于动手的特点,不仅有助于缓解实验准备时间紧、准备量大的压力,而且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角度来看,让学生参与准备比直接验证实验结果、分析结果更具有探究过程的完整性,能更好地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于是,每小组组员按照老师安排的实验器材准备要求,分工准备:密封的塑料袋2只、洁净无水的矿泉水瓶2只、费弃的一次性筷子2枝以及不同种类的新鲜或沸水处理过的植物,分别按实验要求装袋或装瓶。人多力量大,如此复杂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三、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
本节内容主要设置2个实验活动:活动一:体验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活动二:验证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变化等。活动一简便易行,贴合学生爱运动的特性,利用课余活动时间统一进行,记录汇总数据,课堂进行分析。这样,不仅突出了活动的目的性,而且给活动二的引导、实施与分析留有了一定的时间。对于活动二的处理,笔者在教学中将教材的两个验证性实验,改为局部探究性实验,将全班同学小组实验的植物材料分为6类,分别针对植物的六种器官,采用分组实验再综合讨论得出结论的方式。通过实验让学生不仅知道植物呼吸时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且通过比较,得出植物任何一部分的活细胞都进行呼吸,而且呼吸的旺盛程度不一样。最后,通过与人体呼吸气体变化的比较,得出植物的呼吸与人体呼吸气体变化是一样的。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1.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教学让学生体验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验证气体变换实验现象明显,并自然构建出呼吸作用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
2.教学反思
(1)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本节教学中,教师采用图片资料、活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表达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2)尊重教材,勇于创新。实验器具的改进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活动二把广口瓶改作洁净无水的矿泉水瓶,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广口瓶打开后,气体很容易进入,影响实验效果;二是广口瓶不易携带,而矿泉水瓶容易获取,携带方便。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大家耳目一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也引发了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由此可见,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应对教材作革新性和批判性地使用。这样,才可能有效地实施课程,达到预期的目标。
对于“生本课堂”的研究,笔者感到,活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斟酌商榷的地方,还需要学习教育理论,让理论引领实践,然后再让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充实理论,努力探索实践,才能不断完善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常华锋,朱莉.生本教学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本课堂;活动教学;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46-1
一、分析教材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苏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第7章第1节“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作用”是第1课时内容。能量是生物圈中一切生命活动的命脉,通过光合作用贮存在生物体有机物内的能量必须释放出来,才能被生物圈中的生物所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何能释放出来?能量的释放与呼吸作用又有什么关系?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说出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如何获取的,建构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等。
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表现在:一是已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里贮存有能量,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能量;二是从人体自身经验已知人呼吸会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实验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初一的学生缺少一定的化学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要做好知识链接。
教学目标:通过亲身体验说出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概述呼吸作用含义;区别呼吸和呼吸作用。学会测定呼吸频率的简单方法并分析、比较、归纳,推导出能量释放与呼吸有关的结论。通过亲身体验、探究实验、理性思维等过程,认同生物学结论来自于实验和探究
教学重点:体验并分析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难点:呼吸作用概念内涵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的前期准备
实验活动的前期准备中,教师应促使学生对课堂实验活动的实施充满期待,应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实验活动教学的前期准备比较繁杂:需澄清石灰水、吸管、锥形瓶、橡皮管、弹簧夹和植物器官等:如果按4人一小组来准备实验,那么,实验分组的器材准备,新鲜的或煮沸处理的植物材料装袋或装瓶处理等要配备10组,实验材料的一次性使用给准备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需花费大量的精力。笔者认为,實验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如果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乐于动手的特点,不仅有助于缓解实验准备时间紧、准备量大的压力,而且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角度来看,让学生参与准备比直接验证实验结果、分析结果更具有探究过程的完整性,能更好地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于是,每小组组员按照老师安排的实验器材准备要求,分工准备:密封的塑料袋2只、洁净无水的矿泉水瓶2只、费弃的一次性筷子2枝以及不同种类的新鲜或沸水处理过的植物,分别按实验要求装袋或装瓶。人多力量大,如此复杂的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三、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
本节内容主要设置2个实验活动:活动一:体验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活动二:验证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变化等。活动一简便易行,贴合学生爱运动的特性,利用课余活动时间统一进行,记录汇总数据,课堂进行分析。这样,不仅突出了活动的目的性,而且给活动二的引导、实施与分析留有了一定的时间。对于活动二的处理,笔者在教学中将教材的两个验证性实验,改为局部探究性实验,将全班同学小组实验的植物材料分为6类,分别针对植物的六种器官,采用分组实验再综合讨论得出结论的方式。通过实验让学生不仅知道植物呼吸时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且通过比较,得出植物任何一部分的活细胞都进行呼吸,而且呼吸的旺盛程度不一样。最后,通过与人体呼吸气体变化的比较,得出植物的呼吸与人体呼吸气体变化是一样的。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
1.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教学让学生体验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验证气体变换实验现象明显,并自然构建出呼吸作用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
2.教学反思
(1)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本节教学中,教师采用图片资料、活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表达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2)尊重教材,勇于创新。实验器具的改进和实验材料的丰富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活动二把广口瓶改作洁净无水的矿泉水瓶,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广口瓶打开后,气体很容易进入,影响实验效果;二是广口瓶不易携带,而矿泉水瓶容易获取,携带方便。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大家耳目一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也引发了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由此可见,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应对教材作革新性和批判性地使用。这样,才可能有效地实施课程,达到预期的目标。
对于“生本课堂”的研究,笔者感到,活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斟酌商榷的地方,还需要学习教育理论,让理论引领实践,然后再让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充实理论,努力探索实践,才能不断完善生本课堂。
[参考文献]
[1]常华锋,朱莉.生本教学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