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年61岁的高自强收藏紫砂壶已经有二十多年,论资历、眼力、藏品数量在无锡当地也算有实力的资深藏家了口谈起自己的藏品,他再三谦虚地说都是一般的东西,比起很多大藏家来说不值一提。“即使是一些制壶师或经营紫砂几十年的人也未必能把紫砂不同时期的泥料和工艺特点讲得很清楚,现在紫砂市场上鱼龙混杂,除非有深入专业的研究,否则很难辨别真伪优劣。”高自强谈到收藏应有治学的态度时讲道。
高自强家不大,向阳的一间用作书房兼卧室,布置陈设古雅,靠墙放着两个陈列柜,里面陈设各式紫砂壶。“房间太小,没钱买房,所有的钱都用在收藏上了。”高自强笑笑说。高自强这几十把藏品中包括了清代民国的古壶和现当代名家的作品,清代程寿珍的仿鼓壶,民国名家吴云根的觚楞壶,现代紫砂工艺大师蒋蓉的荸荠壶,这些都是在收藏书里才能看到的名字。紫砂壶产自无锡宜兴,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深受文八喜爱、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托物寓意。据不完全统计,依据实物可考,明清时期众多著名学者、诗人、艺术家参与紫砂陶瓷设计、创作。这种情况,各代相延,因此,紫砂陶从形、质、色、神、气方面都显示出一种儒雅风韵。
随着近年国内收藏拍卖热的兴起,紫砂壶投资收藏群体正逐渐扩大,因而紫砂壶拍卖价格在继上世纪八九_十年代升温、回落动荡的情况下又逐步走高。备大拍卖行陆续推出紫砂专场,成交额一路飙升,2010年近代制壶大师顾景舟的石瓢壶成交价已经突破千万。
而在上世纪80年代紫砂收藏作为杂项收藏中的一项还没有被大陆藏家认识,来自台湾的收藏家逢低在大陆大量收购紫砂壶,造成紫砂壶价格大幅上涨,高自强也是从那时开始接触紫砂壶。
这起源于一次偶然的家庭谈话,老父亲说起家里也有一把祖传下来的紫砂壶,款式为仿鼓,底款为“冰心道人”,是经历了“文革”抄家的劫难后被归还的唯一物品。当时高自强对此也是一无所知,所以他把壶拿到宜兴,专家看后认为是一把不错的壶。“冰心道入”即程寿珍,是清成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是一位多产的紫砂壶名家,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长制形体简练的壶式。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所制的“掇球壶”最负盛名,其造型以优美弧线构成主体,线条流畅,视觉感也极为舒适,整把壶稳健丰润。“掇球壶”于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获得金奖,名重一时。高自强得知后十分欣喜,对这把壶视若珍宝、此壶—直保存在家中,不轻易示人。
从这以后高自强就开始关注和研究紫砂壶,由于缺少资料,高自强托朋友从台湾带回香港出版的《宜兴紫砂》,他对紫砂的历史、历代名家、制壶工艺的知识都得益于此书,由于比别人领先一步掌握了知识,他能从市场上买到极有价值、而别人看不懂的宝贝,这就是所谓拣漏了。
高自强的藏品中有一把底款为民国名家唐凤芝的传炉壶,就是一次拣漏的经历。唐凤芝(1900-19761是宜兴著名艺人,擅创新制,屡以新品风靡上海名流圈,并经租界销往欧美市场。他上世纪SO年代中期进入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丁艺厂前身,惜因所谓的“早年政治问题”未能再展长才当时达官显贵都以拥有一把他的壶为荣,传世量极少,市场更是难得一见,即使有也为残器。唐凤芝晚年生活窘迫,声名不显。90年代收藏类图书很少,唐凤芝的名字还不为人所知,看过壶的买家都以为此壶是不知名女艺人所作。传炉壶在无锡南禅寺一家古玩店放了两个多月一直无人问津。高自强得知后经讨价还价,以较低价把壶买到,事后他将壶的价值告诉古玩店老板,老板懊悔之余也只能怪自己学识有限,眼力不够,因为古玩收藏拼的就是学识,谁的学识过人,才能沙里淘金。
高自强对自己的每一把壶都十分爱惜,经常拿出来擦拭,紫砂壶经过长时间泡茶,擦拭会在壶表面形成玉石一般的迷人光泽。品茗之余在手中把玩,这其中的乐趣恐怕只有高自强这样的壶迷才能体会。
高自强家不大,向阳的一间用作书房兼卧室,布置陈设古雅,靠墙放着两个陈列柜,里面陈设各式紫砂壶。“房间太小,没钱买房,所有的钱都用在收藏上了。”高自强笑笑说。高自强这几十把藏品中包括了清代民国的古壶和现当代名家的作品,清代程寿珍的仿鼓壶,民国名家吴云根的觚楞壶,现代紫砂工艺大师蒋蓉的荸荠壶,这些都是在收藏书里才能看到的名字。紫砂壶产自无锡宜兴,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深受文八喜爱、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托物寓意。据不完全统计,依据实物可考,明清时期众多著名学者、诗人、艺术家参与紫砂陶瓷设计、创作。这种情况,各代相延,因此,紫砂陶从形、质、色、神、气方面都显示出一种儒雅风韵。
随着近年国内收藏拍卖热的兴起,紫砂壶投资收藏群体正逐渐扩大,因而紫砂壶拍卖价格在继上世纪八九_十年代升温、回落动荡的情况下又逐步走高。备大拍卖行陆续推出紫砂专场,成交额一路飙升,2010年近代制壶大师顾景舟的石瓢壶成交价已经突破千万。
而在上世纪80年代紫砂收藏作为杂项收藏中的一项还没有被大陆藏家认识,来自台湾的收藏家逢低在大陆大量收购紫砂壶,造成紫砂壶价格大幅上涨,高自强也是从那时开始接触紫砂壶。
这起源于一次偶然的家庭谈话,老父亲说起家里也有一把祖传下来的紫砂壶,款式为仿鼓,底款为“冰心道人”,是经历了“文革”抄家的劫难后被归还的唯一物品。当时高自强对此也是一无所知,所以他把壶拿到宜兴,专家看后认为是一把不错的壶。“冰心道入”即程寿珍,是清成丰至民国初期的宜兴人,是一位多产的紫砂壶名家,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长制形体简练的壶式。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所制的“掇球壶”最负盛名,其造型以优美弧线构成主体,线条流畅,视觉感也极为舒适,整把壶稳健丰润。“掇球壶”于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赛会和芝加哥博览会获得金奖,名重一时。高自强得知后十分欣喜,对这把壶视若珍宝、此壶—直保存在家中,不轻易示人。
从这以后高自强就开始关注和研究紫砂壶,由于缺少资料,高自强托朋友从台湾带回香港出版的《宜兴紫砂》,他对紫砂的历史、历代名家、制壶工艺的知识都得益于此书,由于比别人领先一步掌握了知识,他能从市场上买到极有价值、而别人看不懂的宝贝,这就是所谓拣漏了。
高自强的藏品中有一把底款为民国名家唐凤芝的传炉壶,就是一次拣漏的经历。唐凤芝(1900-19761是宜兴著名艺人,擅创新制,屡以新品风靡上海名流圈,并经租界销往欧美市场。他上世纪SO年代中期进入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丁艺厂前身,惜因所谓的“早年政治问题”未能再展长才当时达官显贵都以拥有一把他的壶为荣,传世量极少,市场更是难得一见,即使有也为残器。唐凤芝晚年生活窘迫,声名不显。90年代收藏类图书很少,唐凤芝的名字还不为人所知,看过壶的买家都以为此壶是不知名女艺人所作。传炉壶在无锡南禅寺一家古玩店放了两个多月一直无人问津。高自强得知后经讨价还价,以较低价把壶买到,事后他将壶的价值告诉古玩店老板,老板懊悔之余也只能怪自己学识有限,眼力不够,因为古玩收藏拼的就是学识,谁的学识过人,才能沙里淘金。
高自强对自己的每一把壶都十分爱惜,经常拿出来擦拭,紫砂壶经过长时间泡茶,擦拭会在壶表面形成玉石一般的迷人光泽。品茗之余在手中把玩,这其中的乐趣恐怕只有高自强这样的壶迷才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