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反恐盟友”巴基斯坦与美国闹起了别扭。两国政要之间隔空喊话、唇枪舌剑,据报道,关系已经紧张到奥巴马政府可能推迟扎尔达里总统原计划3月份访问华盛顿的地步!说起来或许让人不太相信,这一切竟都起因于1月27日发生在巴基斯坦城市拉合尔繁华街道上的一起离奇涉外枪击案件。
说离奇,是因为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枪战剧”事后有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主角都是一个美国人和两个巴基斯坦人,主要情节却成了各说各话的“罗生门”:据美国人雷蒙德·戴维斯回忆,当天他在拉合尔一处大街上找自动取款机取钱,发现两名巴基斯坦人骑着摩托车一路跟踪,并在红绿灯前拔枪指着他,于是他“开枪自卫”,打死了这两个人。而当地的目击者指称,当时看到戴维斯持枪从一辆轿车上下来,冲向两名摩托车手并接连射击。
结果是,杀了两个人的戴维斯被拉合尔警方拘押,而此后,捉放戴维斯成为美巴间外交“角力”的关键,也让这个小人物名噪一时。角力的焦点是:戴维斯是不是美国外交官?是否享有外交豁免权?1月29日,首次出庭接受问讯的戴维斯自称是美国驻拉合尔领事馆的“技术顾问”,第二天美国驻巴使馆也承认他是“美国外交官”。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强硬地表态:“巴政府必须立即无条件释放美国外交官。”但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针锋相对地回应:“美国得先搞清楚涉案者的身份,否则就是无端向巴施压。”巴方的强硬自然有其道理,因为调查人员发现,戴维斯的签证只是普通访问签证,并不属于美国驻巴使团,而拉合尔市警察局长更是指称:“戴维斯只是美驻拉合尔总领事馆的一名普通保安,而且很可能是一名黑保安。”
而“黑保安”一词,触动的恰好是广大巴基斯坦民众最敏感的神经!近年来,巴基斯坦民间一直盛传像“黑水”这样的美国非法保安公司在境内“胡作非为”的消息。2010年4月,拉合尔市就发生过一起自称“外交官”的美国公民非法持枪、驾车撞击巴交警的事件,事后查实,车上的四人其实是一家美国非法保安公司的职员。而此次戴维斯在大街上杀人,如此无法无天;更有巴媒体认定他根本就是一名美国“秘密特工”。因此事件发生后激起了巴基斯坦民众一轮又一轮的抗议浪潮。而2月6日,被戴维斯枪杀的巴基斯坦青年穆罕默德·法希姆之妻谢迈利以自杀抗争,要求“血债血偿” ,更让巴国内“惩凶”的呼声高涨。
一方面是民众的民族情绪,另一方面是美国的强大压力,扎尔达里政府左右为难。2月11日,巴方决定,将戴维斯再拘留14天,到2月25日再次举行听证会。不过,这种拖延战术并不能解决问题。不管枪击案的真相是什么,甚至戴维斯本人也不会想到,风暴中心的他卷入的正是美巴关系的漩涡。事实上,近期美巴这对反恐盟友间的关系本已扑朔迷离,戴维斯事件折射出的是两者既合作又斗争的微妙局面。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巴民众普遍感受到的是美国在巴事务中时常“指手画脚”,“吩咐”巴政府和军方清剿塔利班。就像巴政府一名高官所说:扎尔达里既要考虑自己承担的国际义务,更要顾及被认为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而引起反弹的风险。
而更加吊诡的是,事件还正好发生在巴国内局势微妙的时刻。1月2日,巴执政联盟中的统一民族运动党以巴政府提高汽油价格为由,宣布退出执政联盟。此举使第一大执政党人民党在议会下院中处于少数地位,总统扎尔达里面临一场新的政治危机,所有目光都投向了最大的反对党、前总理谢里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而在谢派看来,让扎尔达里政府头痛的戴维斯事件,正是在政治上讨价还价的绝好时机。媒体指出,巴国内此起彼伏的民众抗议浪潮,背后多少都有反对党的影子。不过,美国和扎尔达里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彼此都在降低调子。
可以说,戴维斯的离奇枪案阴差阳错地让他卷入了巴美外交迷局与巴国内政治的漩涡。如今,事件仍没有结束,不过也还有以一种同样离奇的方式收局的可能性。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月15日报道,巴基斯坦议会法律部长巴巴尔·阿万透露,扎尔达里政府正考虑与美国“换俘”,准备用戴维斯交换的人叫阿菲亚·西迪基,是巴基斯坦女神经学家。2008年,西迪基在阿富汗朝美国士兵及FBI特工人员开枪,被美方判处86年监禁。两年多前西迪基被捕判刑也曾激起巴民众反对浪潮,要是能够“换俘”,倒也不失为双方都能下台阶的办法。
说离奇,是因为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枪战剧”事后有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主角都是一个美国人和两个巴基斯坦人,主要情节却成了各说各话的“罗生门”:据美国人雷蒙德·戴维斯回忆,当天他在拉合尔一处大街上找自动取款机取钱,发现两名巴基斯坦人骑着摩托车一路跟踪,并在红绿灯前拔枪指着他,于是他“开枪自卫”,打死了这两个人。而当地的目击者指称,当时看到戴维斯持枪从一辆轿车上下来,冲向两名摩托车手并接连射击。
结果是,杀了两个人的戴维斯被拉合尔警方拘押,而此后,捉放戴维斯成为美巴间外交“角力”的关键,也让这个小人物名噪一时。角力的焦点是:戴维斯是不是美国外交官?是否享有外交豁免权?1月29日,首次出庭接受问讯的戴维斯自称是美国驻拉合尔领事馆的“技术顾问”,第二天美国驻巴使馆也承认他是“美国外交官”。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强硬地表态:“巴政府必须立即无条件释放美国外交官。”但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针锋相对地回应:“美国得先搞清楚涉案者的身份,否则就是无端向巴施压。”巴方的强硬自然有其道理,因为调查人员发现,戴维斯的签证只是普通访问签证,并不属于美国驻巴使团,而拉合尔市警察局长更是指称:“戴维斯只是美驻拉合尔总领事馆的一名普通保安,而且很可能是一名黑保安。”
而“黑保安”一词,触动的恰好是广大巴基斯坦民众最敏感的神经!近年来,巴基斯坦民间一直盛传像“黑水”这样的美国非法保安公司在境内“胡作非为”的消息。2010年4月,拉合尔市就发生过一起自称“外交官”的美国公民非法持枪、驾车撞击巴交警的事件,事后查实,车上的四人其实是一家美国非法保安公司的职员。而此次戴维斯在大街上杀人,如此无法无天;更有巴媒体认定他根本就是一名美国“秘密特工”。因此事件发生后激起了巴基斯坦民众一轮又一轮的抗议浪潮。而2月6日,被戴维斯枪杀的巴基斯坦青年穆罕默德·法希姆之妻谢迈利以自杀抗争,要求“血债血偿” ,更让巴国内“惩凶”的呼声高涨。
一方面是民众的民族情绪,另一方面是美国的强大压力,扎尔达里政府左右为难。2月11日,巴方决定,将戴维斯再拘留14天,到2月25日再次举行听证会。不过,这种拖延战术并不能解决问题。不管枪击案的真相是什么,甚至戴维斯本人也不会想到,风暴中心的他卷入的正是美巴关系的漩涡。事实上,近期美巴这对反恐盟友间的关系本已扑朔迷离,戴维斯事件折射出的是两者既合作又斗争的微妙局面。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巴民众普遍感受到的是美国在巴事务中时常“指手画脚”,“吩咐”巴政府和军方清剿塔利班。就像巴政府一名高官所说:扎尔达里既要考虑自己承担的国际义务,更要顾及被认为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而引起反弹的风险。
而更加吊诡的是,事件还正好发生在巴国内局势微妙的时刻。1月2日,巴执政联盟中的统一民族运动党以巴政府提高汽油价格为由,宣布退出执政联盟。此举使第一大执政党人民党在议会下院中处于少数地位,总统扎尔达里面临一场新的政治危机,所有目光都投向了最大的反对党、前总理谢里夫领导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而在谢派看来,让扎尔达里政府头痛的戴维斯事件,正是在政治上讨价还价的绝好时机。媒体指出,巴国内此起彼伏的民众抗议浪潮,背后多少都有反对党的影子。不过,美国和扎尔达里政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彼此都在降低调子。
可以说,戴维斯的离奇枪案阴差阳错地让他卷入了巴美外交迷局与巴国内政治的漩涡。如今,事件仍没有结束,不过也还有以一种同样离奇的方式收局的可能性。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月15日报道,巴基斯坦议会法律部长巴巴尔·阿万透露,扎尔达里政府正考虑与美国“换俘”,准备用戴维斯交换的人叫阿菲亚·西迪基,是巴基斯坦女神经学家。2008年,西迪基在阿富汗朝美国士兵及FBI特工人员开枪,被美方判处86年监禁。两年多前西迪基被捕判刑也曾激起巴民众反对浪潮,要是能够“换俘”,倒也不失为双方都能下台阶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