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新课程标准下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主要是以创设情景、贴近生活实际、注重教法研究、学会讨论交流、参加社会实践等使枯燥无味的思品课变得生动活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灵活多变的教育,尽量避免出现“老师满堂灌,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差”的现象,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怎样来提高课堂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新课程提倡教学跟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情景,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真实意义,让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让“厌学”变成“愿学”,进而转化为“乐学”,让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可以更有效地体会学习内容。要学生学好思品,就必须要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让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喜欢运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动画播放、课件演示、图片展示等形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贴近生活,注重体验。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思品教学课,基础知识本来就比较抽象,如果课堂教学一旦模式化或程序化,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教学也就无乐趣可言了。在上《保护环境》一课中,我首先是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让学生去发现环境污染对我们生活的严重性。我就以我们龙岩的龙津河为例展开教学,放手让他们去发现、去搜集,并且还成立了采访小组,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采访这条河的历史,并要求他们记录好,以前这条河的情况和现在这条河的情况有什么区别,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好处,还是坏处,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在上课之前让他们把搜集的资料整理好,这样就给这节课铺垫了很好基础。我记得这节课一开始,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收集的所有资料,都滔滔不绝地展示出来了,还谈了自己的感悟、看法、建议,为了改变这些现状他们还写了倡议书,回家告诉了所有亲戚朋友、邻居,让他们把所有的垃圾倒在垃圾桶里,不要乱倒,乱堆,在河沿上、河水中都看不见垃圾,让我们生活的河里不再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果皮等生活垃圾,再不会出现呈暗黑色河水,也不会在闻到河里散发出来的臭味……就这样简单而不费劲地让学生很轻松掌握了本次课,而且记忆犹新,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不但愿意学,课堂气氛也活跃,对知识的理解非常深刻,而且他们还觉得体现自己的能力,展示了自己获得知识的快乐。思品是来源于生活,也让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让他们感受真实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这节课也就成功地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的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了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
三,注重教法,提高实效。一位好的思品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教法研究。其实思品课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尽量避免出现“老师满堂灌,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差”的现象,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掌握好每位学生心理特征及他们的情绪特点,再根据不同课题及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切实的教学方式,精心构筑生活化、有稚趣、开放性的活动平台,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获取富有个性的真切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在教学中除了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讨论式”“探求式”“体验式”外,我认为还要充分利用、借助远教资源教学,它可以使教师更省心,学生思维更活跃,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把教师从繁琐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把课堂的宝贵空间和时间留给了学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在看、听的情境氛围中培养兴趣。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融入问题之中,让课文中的情境通过表演形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思想的重要性。在指导上一定上要冲破课堂约束,要大胆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要使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教育紧紧相连。
四、走进社会,学会实践。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
(责任编校:扬子)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新课程提倡教学跟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情景,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真实意义,让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让“厌学”变成“愿学”,进而转化为“乐学”,让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可以更有效地体会学习内容。要学生学好思品,就必须要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让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喜欢运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动画播放、课件演示、图片展示等形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贴近生活,注重体验。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思品教学课,基础知识本来就比较抽象,如果课堂教学一旦模式化或程序化,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教学也就无乐趣可言了。在上《保护环境》一课中,我首先是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让学生去发现环境污染对我们生活的严重性。我就以我们龙岩的龙津河为例展开教学,放手让他们去发现、去搜集,并且还成立了采访小组,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采访这条河的历史,并要求他们记录好,以前这条河的情况和现在这条河的情况有什么区别,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好处,还是坏处,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在上课之前让他们把搜集的资料整理好,这样就给这节课铺垫了很好基础。我记得这节课一开始,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收集的所有资料,都滔滔不绝地展示出来了,还谈了自己的感悟、看法、建议,为了改变这些现状他们还写了倡议书,回家告诉了所有亲戚朋友、邻居,让他们把所有的垃圾倒在垃圾桶里,不要乱倒,乱堆,在河沿上、河水中都看不见垃圾,让我们生活的河里不再看到塑料袋、泡沫浮子、果皮等生活垃圾,再不会出现呈暗黑色河水,也不会在闻到河里散发出来的臭味……就这样简单而不费劲地让学生很轻松掌握了本次课,而且记忆犹新,达到了教学目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不但愿意学,课堂气氛也活跃,对知识的理解非常深刻,而且他们还觉得体现自己的能力,展示了自己获得知识的快乐。思品是来源于生活,也让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让他们感受真实的生活,体验回归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实现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这节课也就成功地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的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了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
三,注重教法,提高实效。一位好的思品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教法研究。其实思品课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尽量避免出现“老师满堂灌,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差”的现象,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尽量掌握好每位学生心理特征及他们的情绪特点,再根据不同课题及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切实的教学方式,精心构筑生活化、有稚趣、开放性的活动平台,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获取富有个性的真切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形式多样化的教学,在教学中除了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讨论式”“探求式”“体验式”外,我认为还要充分利用、借助远教资源教学,它可以使教师更省心,学生思维更活跃,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把教师从繁琐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把课堂的宝贵空间和时间留给了学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在看、听的情境氛围中培养兴趣。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融入问题之中,让课文中的情境通过表演形式,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通过观察、倾听、评价,感悟到思想的重要性。在指导上一定上要冲破课堂约束,要大胆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打破课程局限,做到各科相互渗透,要使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教育紧紧相连。
四、走进社会,学会实践。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
(责任编校: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