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的增强现实地下管线可视化技术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af_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移动终端基于增强现实的地下管线可视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移动端传感器和摄像头获取位置、姿态及影像信息,然后结合空间数据库中的数据对管线的虚拟位置进行计算,对三维场景进行渲染并与现实实景进行融合,实现了地下管线的动态实时可视化展示.最终开发了基于Android移动端的郑州大学地下管线增强现实系统.
其他文献
采用高温固相碳热还原法(CTR,Carbothermal Reduction)合成了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采用XRD,SEM以及BET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LiFeP04/C材料有着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
针对传统口令的安全性问题,以生物特征技术作为更安全的替代方案,将基于RGB-D的生物特征技术用于身份的安全认证.采用熵和显著性对RGB图和深度图做图像预处理,用卷积神经网络代替了方向梯度直方图进行特征提取,并与几何特征属性相融合.该研究改进了RISE算法,并采用EURECOM数据集做实验,为复杂条件下的人脸识别的生物特征认证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SPEA-Ⅱ算法的SDN多控制器优化部署机制.首先,以时延为衡量指标进行控制器的初步部署;其次,以最小化交换机到控制器的时延、最小化控制器之间的时延、最小化控制
基于物理的可变形物体的模拟与仿真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模拟的真实度与灵活性,向用户呈现具有良好观赏性的动画结果始终是个挑战性问题.本构模型作为材料物理特性的数学表达,决定了物体变形的本质属性,在模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近年基于物理的变形模拟中所采用的本构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根据模拟材料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详细展开,然后结合相应的数值离散方法,总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