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名师培养是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名师工作室模式是推进中职名师培养的主要路径。通过对2016-2018年上海中职名师培育工作室建设情况的调查发现,工作室模式实现了管理模式、培训模式和学习模式的转型,各方对名师培育工作室模式认同度较高,促进作用明显,但同时还存在着培育平台和制度设计缺乏延续性、主持人带教经验不足、双方时间和精力难以保障等问题。为此,亟须加强顶层设计,在培养目標上要更加关注职教性,寻找适合职业教育名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在培养内容上要更加注重系统性,形成支持和引领名师成长的长效机制;在操作实施上要更加关注实践性,保障名师培养政策的延续性和适度弹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名师培育;名师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2-0037-05
教学名师是教师中的精英,是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在职业院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从国家到各省市纷纷加大了对教学名师的培养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开展了多方位的教学名师培养培育工程,如上海市分别于2004 年、2008年、2012年、2018年开启了上海市普教系统(含中等职业教育)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和第四期“双名(名校长、名师)工程”,浙江省2007年启动了“浙派教育家发展共同体”,江苏省2009年启动了“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福建省2011年实施了以“教学主张”为引领的“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等。为进一步增强中职名师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5年底,上海市启动为期两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育工作室项目,面向全市公开招募、择优遴选了47位名师培育工作室主持人,并在自愿报名、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基础上招收学员180名,涵盖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医药卫生、农林牧渔、体育健身等13个专业大类[1]。在两年的工作室建设中,名师工作室培育模式形成了哪些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效?有没有发挥出名师培育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如何能够更好地组织和推进中职名师培育工作?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分别对第一期的47位主持人、174位学员、35位学校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10名主持人和40名学员进行了深度访谈,以期总结经验、探究问题,提出有效发展策略。
一、上海市中职“名师培育工作室”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改革管理模式,实现从“全面集中”到“精准定位”的转型
上海市对名师培育项目进行了整体规划,从制度建设和团队建设两方面入手,将管理工作进行分解细化,引导和推进培育工作由全面集中向精准定位、由整体提升向个性发展、由培训向培养、由共性向个性等方面转型。
第一,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育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和管理考核主体,从运行机制、运行状况、运行经费、运行绩效四个方面提出过程管理具体要求,确定考核方式,为活动的实施和考核提供依据。
第二,拟定带教方案和学员发展规划。要求工作室主持人在梳理学员需求、聚焦发展方向、整合社会资源、设计针对性活动的基础上,分别拟定《带教方案》《学员发展规划》《主持人带教手册》《学员手册》《协作组通讯录》,人手一份,便于相互学习交流借鉴。
第三,组建5个协作组相互沟通交流。47个工作室根据专业大类分类,组建成5个协作组,提高交流的针对性。各协作组分别明确了召集人,制订协作组活动计划,建立了相关工作室主持人QQ群、微信群,依托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网,开发了名师培育工作室移动端。
第四,组建工作团队和专家团队全程参与指导。工作团队由师资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名师培育工作室协作组长以及远程集团、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单位人员组成,分别负责活动策划、管理考核、成果展示、媒体宣传等工作。专家团队由中职名校长、华东师大教授、教科院研究员等一批具有相当知名度和丰富管理经验的职教专家组成,负责对协作组和工作室进行全程跟踪,提供理论支持和过程指导。
第五,注重过程管理和阶段评估。师资培训中心拟定评价指标体系,在两年中组织了两次大型阶段性学员评估和工作室评估,并坚持对工作室工作进行月度督导,做到了工作室工作的上通下达,为工作室取得成效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保障。
(二)优化培训模式,实现由“共性培养”到“个性培育”的转型
47个工作室专业特点不同,主持人教学风格各异,带教方式多样,但都关注到了学员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首先,在培育之初,主持人对学员进行全面分析和准确诊断,充分考虑到每个学员的自身基础、特点、专长和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了个性化、针对性的带教方案,以及学员发展规划和带教活动计划,并汇编成册,工作室主持人、学员人手一套,实施精准培养,促进学员个性化成长。其次,在实施培育过程中,名师培育工作室聚焦学员发展,扬优势,补短板,采取多种形式,或立足课堂、聚焦教学,或科研引领、课题驱动,或聚焦热点、创设主题,或跨界学习、开阔眼界,或专家把脉、个性诊断,设定“最近发展区”,通过为年轻教师提供名师引领、系统培养、专业发展的机会,增强其探索创新意识,激发其潜能,助推其更快成长为优秀教师。最后,在培育期结束时,以各工作室为主,邀请行业、教学、科研专家参与,组织开展学员考评,学员回顾学习历程,总结学习成效,并与预期学习目标进行对比,对每个学员今后发展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工作室以协作组为单位进行工作室考核汇报,主持人所在学校校长、协作组专家、行业专家全程参与,既宣传了主持人工作,又扩大了工作室影响,这种“个性化培育”模式成效非常显著。
(三)转变学习模式,实现从“单一被动”到“主动多元”的转型
名师培育工作室注重发挥现有职教名师的作用,在主持人引领下,以学员为主体,发挥专家指导作用,采取协作组的合作形式,打造师徒学习共同体,形成了“学员主体 导师引领 专家指导 平台协作”的多元学习模式。 第一,强化阅读,提升学员理论素养和精神境界。如有的工作室推荐并组织团队学员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专著,要求每位学员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管理与学科教学工作完成学习心得并进行组内交流,将理论学习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员进一步思考在中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第二,聚焦课堂,提升学员育人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全部工作室都开展了说课、磨课、公开课活动。每个工作室学员都经历了“同课异构,体验建构—诊断跟进,设计发展规划—连续干预,在改变自我中前行—在常态教学中研究真问题”的研修过程,每个人既是课堂展示老师,又是评课专家;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评判者。这种课例研修,引导教师在课例比较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将优秀教师的经验直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大大促进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研究能力。工作室学员通过同课异构不断探索智慧课堂的真谛,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收获,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由此促使学员实现从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名师的转变。
第三,关注教研,提升学员学术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有95%以上的工作室开展了教研提升活动,包括开展主题研讨、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合力开发教材和课程标准、开发微课等课程资源等。工作室主题研讨活动分四步:晾晒—碰撞—沉淀—构建,由名师专家定期开设讲座,引导学员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学员边教学边思考、边实践边研究,在教学中研究,以真正实现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改革的目的。
第四,开拓视野,潜心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突破创新能力。有95%以上的工作室开展了培训活动,包括邀请行业大师、教学名师举办讲座,参加行业主题研修班,参加全英文的相关专业职业资格培训班等。如有的名师培育工作室依托所在学校作为上海市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的优势,让学员参加英国IMI2级培训,获得IMI考评师资质;有的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学员参加在外省市举办的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关键点分析与优秀案例展示高级研修班培训,等等。
第五,走访交流,企业实践,提升行业认知和岗位操作能力。有95%以上的工作室开展了这类活动,如有的工作室通过赴教育电视台学习交流,对影视节目的录制系统、制作标准、作品流程有了全面了解,提升了信息化建设与视频课程开发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有的工作室依托主持人所在学校中心组组长单位资源优势,带学员到上汽通用进行调研,参加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研讨会,赴深圳参加“新能源汽车技能大赛”观摩活动,了解行业动态,开阔视野,助力学员个人专业发展。
第六,服务社会,提升专业示范和引领辐射能力。有80%以上的工作室开展了此类活动,如有的工作室学员利用暑假设计了8套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将模拟企业经营沙盘推演的理念运用于《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该工具可以将企业的职业情境融入会计教学,让学生能够鸟瞰企业经营全貌及各部门系统的经营要素,培养学生通观全局的系统思考能力。目前有4张沙盘已经获得了实用新型的专利号。
另外,还有很多工作室开展了特色鲜明的培育活动,如“联合医药中心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企业劳模工作室结对”“系统学习学前行业和职教法规文件,跨界学习”“带领学员开发精品课程、观摩创业项目评审和创业企业上门诊断”“高度聚焦课堂的系列化案例研究”“基于影视剧元素的课程实施”“组织和行业联合专业活动”等,丰富了工作室活动形式,形成了多元、立体的工作室学习模式。
二、上海市中职“名师培育工作室”模式实施的成效与问题
(一)主要成效
1.各方对工作室模式认同度高
工作室两年的工作,得到相关各方的好评。几乎所有受访的校长都表示,工作室模式不仅提升了学校和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了主持人和学员的教科研能力,还加强了同专业校际之间的交流,带动了学校其他青年教师的成长。如有的校长说:“名师培育工作室以共享、融合、跨界为理念,体现了高端引领,并且辐射了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辐射了行业、企业、专业的融合,提升了成员的眼界。”有的校长盛赞各工作室成果丰硕:“名师培育工作室打造了一个好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造就了一批模范人物,培育了一批未来名师。”调查也显示,主持人在两年时间里,在“促进个人成长”“提升个人社会影响力提升”“承担学校更多的岗位责任”“提升个人带赛能力”“对教育有更多思考,工作更有激情”“推动所在专业内涵建设水平提升”“组织领导力提升”等方面都有很大收获;学员表示进入工作室的目标都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其中有近40%的学员超额实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有90%以上的学员对工作室学习模式表示高度认同。
2.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成长迅速
两年的名师工作室活动,使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都收获颇丰。调研显示,主持人在带教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学员在开阔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拓展知识面、增强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激发自己不断提升和超越自我潜能、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成长等方面也表现非常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工作室成立后的1年半时间内,主持人与学员获区级及以上奖项(荣誉)共587项,其中获国家级及以上奖项(荣誉)152项,获市级奖项(荣誉)356项,获区级奖项(荣誉)118项,人均达到2.6项[2]。有的名师培育工作室主持人获得全国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还有主持人荣获首届上海市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扩大了自身在专业(学科)方面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同时,还有一批学员在2019年成为第二期名师培育工作室主持人,成长非常迅速。
在调研中,有名师培育工作室学员表示,主持人为他们提供了多种培育活动,有读书交流、听评课、开公开课、下企业调研与实践、专家讲座、国际高峰论坛等,这些活动切实提升了他们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專业技能操作能力及教科研能力等,使他们突破了职业倦怠期和工作瓶颈,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力和工作热情。如有的学员说:“在申报参加工作室时我已有13年教龄,但参加名师培育工作室的这两年就抵上了前面13年所有的培训。我在郊区,以前到市区参加活动不容易,但这两年我参加了30多次各类活动,如饥似渴地学习,成长在路上。”有的学员说:“我感觉自己变了,视野变了,心态变了,方法变了。工作中不再抱怨任务沉重,而是懂得去承担,会从专业的、学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开始敬畏课堂了。” 3.助推专业改革,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与辐射
研究发现,47个工作室在推进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工作室充分发挥专业建设与发展智囊团和课程改革实验室作用,以校企合作的形式,积极开展课程开发、教材开发及教学方法改革等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增强专业辐射能力。有的工作室学员在主持人带领下合力开发《互联网金融基础》教材,实现该领域教材“零”的突破,开发财经素养系列课程《财子修炼记》,用专业知识为更多的学生服务,让更多的群体受益;有的工作室团队根据教学需要,联合开发教学沙盘,发明多项教学沙盘实用新型专利,并组织学员和广东、江苏、安徽等省市职业院校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通过比较提升了教师教学设计水平,推进了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与辐射[3]。各个工作室纷纷聚焦课堂,多次联合上海学科中心组、各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以及其他省市专业教师开展联合教学研讨活动,进行跨地域同课异构、示范课交流等,在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存在问题
1.培育平台和制度设计尚缺乏延续性
不少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都提出,名师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一代代名师是需要传承的,两年的培育时间太短了,第一期名师培育工作室学员不足200人,占上海中职师资比例不高,名师培育应像滚雪球一样,受益面宽一些。希望能够在顶层制度设计中,形成名师培养的体系化和阶梯化,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选拔、学员选拔到名师培养的方式、方法等,都要有长远的规划和设计。
2.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教经验不足
作为首次以个人命名的中職名师培育工作室,很多主持人都是第一次担任这项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在第一年的工作方案和设计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盲目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对主持人进行培训,在视野、全局观念、带教方法、表达能力等不可或缺的方面给予引导和提升,是今后名师培育工作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
3.主持人和学员双方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障
主持人和学员都是各学校的骨干,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另外部分主持人和学员学校相距较远,这些都给主持人和学员培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如何更好地为主持人和学员提供支持,是今后名师培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4.名师及名师工作的宣传推广仍显不足
教育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名师培育工作室能激发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完善自我的队伍中来,目前宣传工作还不够,如何让名师培育工作成为上海中职教育的品牌,让这种默默耕耘、成果丰硕的育人形式产生品牌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职业教育战线优秀教师的光辉形象,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5.名师培养的理论研究尚待深化
名师培育工作是一个崭新的领域,需要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并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名师素养构成、名师培育路径,总结出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名师成长模式,为多出名师、出好名师服务。
三、加强中职名师培养的策略与建议
名师的培养绝不是仅仅依靠教育系统内的改革就可以实现,还必须依靠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合力。总体来看,就是要实现外部支持与内生发展并举、政策倾斜和提升待遇并重、理论支撑与宣传引导并存。
(一)培养目标要更加关注职教性,寻找适合职业教育名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职业教育名师的培养离不开整体师资队伍的发展,更离不开具体的职业教育情境。职业教育名师培养更应该关注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殊教学情境和独特发展轨迹,应该与行业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不仅仅作为教师,更应该在行业发展进步中发挥和凸显自己的作用[4]。同时,职业教育名师培养要更深刻挖掘行业企业资源和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系统的资源,除在教学、教法、教研、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教学领域加强交流研讨外,还要在专业发展、产教融合、社会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有新的探索和突破。上海名师培育工作室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把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中高等院校的大师级、专家级师资资源,把企业先进的前沿技术等都引进到工作室中,与学员分享、共享,注重项目驱动,多赢共生,深刻影响了教师理念,推进了教师行动,极大地提升了自身专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职业教育名师的使命,也决定了职业教育名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寻找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培养内容要更加注重系统性,形成支持和引领名师成长的长效机制
名师培养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直接影响了名师培养政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培养政策。一方面,名师培养的政策内容需要涵盖遴选、培养、评价、激励、流动等各个环节,从名师培养的申报到持续发展都要成为培养政策的明确内容。在政策和制度出台过程中要关注教师的声音,让更多专业教师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发声。如上海的名师培育工作室项目,在名师主持人申报、名师学员申报初期就开始强调培养目标和对应培养方式方法的规划,在遴选和培养过程中注重主持人和学员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举措,并且在培育过程中实现了各工作室间从竞争性到协作性的跨越,强调了主持人之间、主持人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与评价,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培育效果,但仍需进一步明确主持人的遴选标准和学员的入门标准,明确学校责权,为主持人和学员提供时间保障。同时,还要为主持人提供国际化、多元化的培训,形成支持主持人带教和学员学习工作的责任机制。另一方面,一项好的制度和政策的落实,不仅需要做好政策制定前期的调研和方案,更需要执行过程中的宣传、解读、内容分解、资源投入和监督协调。目前,上海中职名师培育工作室乃至全国其他地方的中职名师工作室在宣传和扩大影响力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亟待利用各种媒体平台,讲好职教名师故事,扩大社会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操作实施要更加关注实践性,保障名师培养政策的延续性和适度弹性 教育问题从来不是单纯地从教育内部解决的,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支持和协调,职业教育的名师培养亦是如此。从现实状况来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仍是整体师资队伍培养中的一小部分,虽然近年来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问题逐渐重视,但这种关注职教特色的政策倾斜还不够[5]。以上海为例,上海的中职师资培养从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名师培育工作室到“双名”工程、名师工作室,这种拾级而上的成长机制已初步建立,但职业教育名师培养的独特性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培养模式、考核评价方面往往与普通教育的名师培养相同,但在人事制度、经费使用等方面却有较大差距,还不能对职业教育师資、名师的培养产生显著效应。为此,就需要既关注教师政策的一般性,又关注职业教育名师培养的特殊性和适度弹性,更好地为中职名师成长提供阶梯和通道,需要进行更为科学的一体化顶层设计,深化中职名师培养的理论研究,研究名师专业成长路线,加长名师工作室培养周期,进一步完善中职名师成长的平台。
参 考 文 献
[1]罗阳佳.未来中职名师在这里成长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育工作室探路优秀教师培养[J].上海教育,2017(21):36-37.
[2][3]竺建伟,周齐佩.未来名师在这里成长——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育工作室纪实[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308-309.106-107.
[4]徐景双.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分析——基于教师培养培训视角[J].职业教育,2013(10):49-52.
[5]李栋学.成长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引擎[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87-90.
Analysis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Famous Teacher Training Studio
——A Case Study of“Famous Teacher Training Studio”of Shanghai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Hu Xiujin
Abstract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名师培育;名师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2-0037-05
教学名师是教师中的精英,是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在职业院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从国家到各省市纷纷加大了对教学名师的培养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开展了多方位的教学名师培养培育工程,如上海市分别于2004 年、2008年、2012年、2018年开启了上海市普教系统(含中等职业教育)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和第四期“双名(名校长、名师)工程”,浙江省2007年启动了“浙派教育家发展共同体”,江苏省2009年启动了“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福建省2011年实施了以“教学主张”为引领的“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等。为进一步增强中职名师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5年底,上海市启动为期两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育工作室项目,面向全市公开招募、择优遴选了47位名师培育工作室主持人,并在自愿报名、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基础上招收学员180名,涵盖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医药卫生、农林牧渔、体育健身等13个专业大类[1]。在两年的工作室建设中,名师工作室培育模式形成了哪些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效?有没有发挥出名师培育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如何能够更好地组织和推进中职名师培育工作?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分别对第一期的47位主持人、174位学员、35位学校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对10名主持人和40名学员进行了深度访谈,以期总结经验、探究问题,提出有效发展策略。
一、上海市中职“名师培育工作室”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改革管理模式,实现从“全面集中”到“精准定位”的转型
上海市对名师培育项目进行了整体规划,从制度建设和团队建设两方面入手,将管理工作进行分解细化,引导和推进培育工作由全面集中向精准定位、由整体提升向个性发展、由培训向培养、由共性向个性等方面转型。
第一,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育工作室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活动开展的指导思想和管理考核主体,从运行机制、运行状况、运行经费、运行绩效四个方面提出过程管理具体要求,确定考核方式,为活动的实施和考核提供依据。
第二,拟定带教方案和学员发展规划。要求工作室主持人在梳理学员需求、聚焦发展方向、整合社会资源、设计针对性活动的基础上,分别拟定《带教方案》《学员发展规划》《主持人带教手册》《学员手册》《协作组通讯录》,人手一份,便于相互学习交流借鉴。
第三,组建5个协作组相互沟通交流。47个工作室根据专业大类分类,组建成5个协作组,提高交流的针对性。各协作组分别明确了召集人,制订协作组活动计划,建立了相关工作室主持人QQ群、微信群,依托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网,开发了名师培育工作室移动端。
第四,组建工作团队和专家团队全程参与指导。工作团队由师资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名师培育工作室协作组长以及远程集团、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单位人员组成,分别负责活动策划、管理考核、成果展示、媒体宣传等工作。专家团队由中职名校长、华东师大教授、教科院研究员等一批具有相当知名度和丰富管理经验的职教专家组成,负责对协作组和工作室进行全程跟踪,提供理论支持和过程指导。
第五,注重过程管理和阶段评估。师资培训中心拟定评价指标体系,在两年中组织了两次大型阶段性学员评估和工作室评估,并坚持对工作室工作进行月度督导,做到了工作室工作的上通下达,为工作室取得成效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保障。
(二)优化培训模式,实现由“共性培养”到“个性培育”的转型
47个工作室专业特点不同,主持人教学风格各异,带教方式多样,但都关注到了学员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首先,在培育之初,主持人对学员进行全面分析和准确诊断,充分考虑到每个学员的自身基础、特点、专长和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了个性化、针对性的带教方案,以及学员发展规划和带教活动计划,并汇编成册,工作室主持人、学员人手一套,实施精准培养,促进学员个性化成长。其次,在实施培育过程中,名师培育工作室聚焦学员发展,扬优势,补短板,采取多种形式,或立足课堂、聚焦教学,或科研引领、课题驱动,或聚焦热点、创设主题,或跨界学习、开阔眼界,或专家把脉、个性诊断,设定“最近发展区”,通过为年轻教师提供名师引领、系统培养、专业发展的机会,增强其探索创新意识,激发其潜能,助推其更快成长为优秀教师。最后,在培育期结束时,以各工作室为主,邀请行业、教学、科研专家参与,组织开展学员考评,学员回顾学习历程,总结学习成效,并与预期学习目标进行对比,对每个学员今后发展都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工作室以协作组为单位进行工作室考核汇报,主持人所在学校校长、协作组专家、行业专家全程参与,既宣传了主持人工作,又扩大了工作室影响,这种“个性化培育”模式成效非常显著。
(三)转变学习模式,实现从“单一被动”到“主动多元”的转型
名师培育工作室注重发挥现有职教名师的作用,在主持人引领下,以学员为主体,发挥专家指导作用,采取协作组的合作形式,打造师徒学习共同体,形成了“学员主体 导师引领 专家指导 平台协作”的多元学习模式。 第一,强化阅读,提升学员理论素养和精神境界。如有的工作室推荐并组织团队学员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专著,要求每位学员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管理与学科教学工作完成学习心得并进行组内交流,将理论学习贯穿于日常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员进一步思考在中职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第二,聚焦课堂,提升学员育人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全部工作室都开展了说课、磨课、公开课活动。每个工作室学员都经历了“同课异构,体验建构—诊断跟进,设计发展规划—连续干预,在改变自我中前行—在常态教学中研究真问题”的研修过程,每个人既是课堂展示老师,又是评课专家;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评判者。这种课例研修,引导教师在课例比较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将优秀教师的经验直接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能大大促进教师的执教能力和研究能力。工作室学员通过同课异构不断探索智慧课堂的真谛,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收获,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由此促使学员实现从传授型教师向研究型名师的转变。
第三,关注教研,提升学员学术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有95%以上的工作室开展了教研提升活动,包括开展主题研讨、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合力开发教材和课程标准、开发微课等课程资源等。工作室主题研讨活动分四步:晾晒—碰撞—沉淀—构建,由名师专家定期开设讲座,引导学员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学员边教学边思考、边实践边研究,在教学中研究,以真正实现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改革的目的。
第四,开拓视野,潜心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突破创新能力。有95%以上的工作室开展了培训活动,包括邀请行业大师、教学名师举办讲座,参加行业主题研修班,参加全英文的相关专业职业资格培训班等。如有的名师培育工作室依托所在学校作为上海市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的优势,让学员参加英国IMI2级培训,获得IMI考评师资质;有的工作室主持人带领学员参加在外省市举办的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关键点分析与优秀案例展示高级研修班培训,等等。
第五,走访交流,企业实践,提升行业认知和岗位操作能力。有95%以上的工作室开展了这类活动,如有的工作室通过赴教育电视台学习交流,对影视节目的录制系统、制作标准、作品流程有了全面了解,提升了信息化建设与视频课程开发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有的工作室依托主持人所在学校中心组组长单位资源优势,带学员到上汽通用进行调研,参加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研讨会,赴深圳参加“新能源汽车技能大赛”观摩活动,了解行业动态,开阔视野,助力学员个人专业发展。
第六,服务社会,提升专业示范和引领辐射能力。有80%以上的工作室开展了此类活动,如有的工作室学员利用暑假设计了8套物理沙盘和电子沙盘,将模拟企业经营沙盘推演的理念运用于《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该工具可以将企业的职业情境融入会计教学,让学生能够鸟瞰企业经营全貌及各部门系统的经营要素,培养学生通观全局的系统思考能力。目前有4张沙盘已经获得了实用新型的专利号。
另外,还有很多工作室开展了特色鲜明的培育活动,如“联合医药中心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企业劳模工作室结对”“系统学习学前行业和职教法规文件,跨界学习”“带领学员开发精品课程、观摩创业项目评审和创业企业上门诊断”“高度聚焦课堂的系列化案例研究”“基于影视剧元素的课程实施”“组织和行业联合专业活动”等,丰富了工作室活动形式,形成了多元、立体的工作室学习模式。
二、上海市中职“名师培育工作室”模式实施的成效与问题
(一)主要成效
1.各方对工作室模式认同度高
工作室两年的工作,得到相关各方的好评。几乎所有受访的校长都表示,工作室模式不仅提升了学校和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了主持人和学员的教科研能力,还加强了同专业校际之间的交流,带动了学校其他青年教师的成长。如有的校长说:“名师培育工作室以共享、融合、跨界为理念,体现了高端引领,并且辐射了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辐射了行业、企业、专业的融合,提升了成员的眼界。”有的校长盛赞各工作室成果丰硕:“名师培育工作室打造了一个好平台,提供了一种新的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模式,造就了一批模范人物,培育了一批未来名师。”调查也显示,主持人在两年时间里,在“促进个人成长”“提升个人社会影响力提升”“承担学校更多的岗位责任”“提升个人带赛能力”“对教育有更多思考,工作更有激情”“推动所在专业内涵建设水平提升”“组织领导力提升”等方面都有很大收获;学员表示进入工作室的目标都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其中有近40%的学员超额实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有90%以上的学员对工作室学习模式表示高度认同。
2.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成长迅速
两年的名师工作室活动,使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都收获颇丰。调研显示,主持人在带教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学员在开阔视野、更新教育理念、拓展知识面、增强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激发自己不断提升和超越自我潜能、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成长等方面也表现非常突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工作室成立后的1年半时间内,主持人与学员获区级及以上奖项(荣誉)共587项,其中获国家级及以上奖项(荣誉)152项,获市级奖项(荣誉)356项,获区级奖项(荣誉)118项,人均达到2.6项[2]。有的名师培育工作室主持人获得全国第五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还有主持人荣获首届上海市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扩大了自身在专业(学科)方面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同时,还有一批学员在2019年成为第二期名师培育工作室主持人,成长非常迅速。
在调研中,有名师培育工作室学员表示,主持人为他们提供了多种培育活动,有读书交流、听评课、开公开课、下企业调研与实践、专家讲座、国际高峰论坛等,这些活动切实提升了他们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專业技能操作能力及教科研能力等,使他们突破了职业倦怠期和工作瓶颈,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力和工作热情。如有的学员说:“在申报参加工作室时我已有13年教龄,但参加名师培育工作室的这两年就抵上了前面13年所有的培训。我在郊区,以前到市区参加活动不容易,但这两年我参加了30多次各类活动,如饥似渴地学习,成长在路上。”有的学员说:“我感觉自己变了,视野变了,心态变了,方法变了。工作中不再抱怨任务沉重,而是懂得去承担,会从专业的、学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开始敬畏课堂了。” 3.助推专业改革,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与辐射
研究发现,47个工作室在推进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工作室充分发挥专业建设与发展智囊团和课程改革实验室作用,以校企合作的形式,积极开展课程开发、教材开发及教学方法改革等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增强专业辐射能力。有的工作室学员在主持人带领下合力开发《互联网金融基础》教材,实现该领域教材“零”的突破,开发财经素养系列课程《财子修炼记》,用专业知识为更多的学生服务,让更多的群体受益;有的工作室团队根据教学需要,联合开发教学沙盘,发明多项教学沙盘实用新型专利,并组织学员和广东、江苏、安徽等省市职业院校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通过比较提升了教师教学设计水平,推进了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与辐射[3]。各个工作室纷纷聚焦课堂,多次联合上海学科中心组、各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以及其他省市专业教师开展联合教学研讨活动,进行跨地域同课异构、示范课交流等,在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存在问题
1.培育平台和制度设计尚缺乏延续性
不少工作室主持人和学员都提出,名师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一代代名师是需要传承的,两年的培育时间太短了,第一期名师培育工作室学员不足200人,占上海中职师资比例不高,名师培育应像滚雪球一样,受益面宽一些。希望能够在顶层制度设计中,形成名师培养的体系化和阶梯化,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选拔、学员选拔到名师培养的方式、方法等,都要有长远的规划和设计。
2.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带教经验不足
作为首次以个人命名的中職名师培育工作室,很多主持人都是第一次担任这项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在第一年的工作方案和设计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盲目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何对主持人进行培训,在视野、全局观念、带教方法、表达能力等不可或缺的方面给予引导和提升,是今后名师培育工作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
3.主持人和学员双方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障
主持人和学员都是各学校的骨干,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另外部分主持人和学员学校相距较远,这些都给主持人和学员培育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如何更好地为主持人和学员提供支持,是今后名师培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4.名师及名师工作的宣传推广仍显不足
教育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名师培育工作室能激发更多的教师加入到完善自我的队伍中来,目前宣传工作还不够,如何让名师培育工作成为上海中职教育的品牌,让这种默默耕耘、成果丰硕的育人形式产生品牌效应,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职业教育战线优秀教师的光辉形象,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5.名师培养的理论研究尚待深化
名师培育工作是一个崭新的领域,需要在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并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名师素养构成、名师培育路径,总结出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名师成长模式,为多出名师、出好名师服务。
三、加强中职名师培养的策略与建议
名师的培养绝不是仅仅依靠教育系统内的改革就可以实现,还必须依靠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合力。总体来看,就是要实现外部支持与内生发展并举、政策倾斜和提升待遇并重、理论支撑与宣传引导并存。
(一)培养目标要更加关注职教性,寻找适合职业教育名师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职业教育名师的培养离不开整体师资队伍的发展,更离不开具体的职业教育情境。职业教育名师培养更应该关注职业教育教师的特殊教学情境和独特发展轨迹,应该与行业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不仅仅作为教师,更应该在行业发展进步中发挥和凸显自己的作用[4]。同时,职业教育名师培养要更深刻挖掘行业企业资源和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系统的资源,除在教学、教法、教研、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教学领域加强交流研讨外,还要在专业发展、产教融合、社会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有新的探索和突破。上海名师培育工作室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把行业企业、科研机构、中高等院校的大师级、专家级师资资源,把企业先进的前沿技术等都引进到工作室中,与学员分享、共享,注重项目驱动,多赢共生,深刻影响了教师理念,推进了教师行动,极大地提升了自身专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职业教育名师的使命,也决定了职业教育名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寻找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培养内容要更加注重系统性,形成支持和引领名师成长的长效机制
名师培养过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直接影响了名师培养政策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培养政策。一方面,名师培养的政策内容需要涵盖遴选、培养、评价、激励、流动等各个环节,从名师培养的申报到持续发展都要成为培养政策的明确内容。在政策和制度出台过程中要关注教师的声音,让更多专业教师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发声。如上海的名师培育工作室项目,在名师主持人申报、名师学员申报初期就开始强调培养目标和对应培养方式方法的规划,在遴选和培养过程中注重主持人和学员的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举措,并且在培育过程中实现了各工作室间从竞争性到协作性的跨越,强调了主持人之间、主持人和学员、学员和学员之间的交流与评价,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培育效果,但仍需进一步明确主持人的遴选标准和学员的入门标准,明确学校责权,为主持人和学员提供时间保障。同时,还要为主持人提供国际化、多元化的培训,形成支持主持人带教和学员学习工作的责任机制。另一方面,一项好的制度和政策的落实,不仅需要做好政策制定前期的调研和方案,更需要执行过程中的宣传、解读、内容分解、资源投入和监督协调。目前,上海中职名师培育工作室乃至全国其他地方的中职名师工作室在宣传和扩大影响力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亟待利用各种媒体平台,讲好职教名师故事,扩大社会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操作实施要更加关注实践性,保障名师培养政策的延续性和适度弹性 教育问题从来不是单纯地从教育内部解决的,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支持和协调,职业教育的名师培养亦是如此。从现实状况来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仍是整体师资队伍培养中的一小部分,虽然近年来对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问题逐渐重视,但这种关注职教特色的政策倾斜还不够[5]。以上海为例,上海的中职师资培养从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名师培育工作室到“双名”工程、名师工作室,这种拾级而上的成长机制已初步建立,但职业教育名师培养的独特性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培养模式、考核评价方面往往与普通教育的名师培养相同,但在人事制度、经费使用等方面却有较大差距,还不能对职业教育师資、名师的培养产生显著效应。为此,就需要既关注教师政策的一般性,又关注职业教育名师培养的特殊性和适度弹性,更好地为中职名师成长提供阶梯和通道,需要进行更为科学的一体化顶层设计,深化中职名师培养的理论研究,研究名师专业成长路线,加长名师工作室培养周期,进一步完善中职名师成长的平台。
参 考 文 献
[1]罗阳佳.未来中职名师在这里成长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育工作室探路优秀教师培养[J].上海教育,2017(21):36-37.
[2][3]竺建伟,周齐佩.未来名师在这里成长——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培育工作室纪实[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308-309.106-107.
[4]徐景双.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分析——基于教师培养培训视角[J].职业教育,2013(10):49-52.
[5]李栋学.成长机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引擎[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87-90.
Analysis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Famous Teacher Training Studio
——A Case Study of“Famous Teacher Training Studio”of Shanghai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Hu Xiujin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