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许立豪(1970年-)男,本科,研究方向:农村初级中学素质教育。
摘要:当前农村素质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欠缺完善的理论指导和成熟的实践经验,对农村初级中学的师资现状:比如理念转变不够,素质良莠不齐,行动迟缓,收效甚微,在响应上级号召下的教学改革换汤不换药,教育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束缚等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机制,大力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素质;二是进一步减轻农村教师负担,解决农村教师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有利于农村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
大家都知道,当前农村初级中学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经过两年的对本校以及兄弟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研究,笔者认为,要确保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实施,首先还要解决农村教师自身的以下问题:
(1)认识问题。
“素质教育”其意在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应试”教育观念,在搞好学科教学同时,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将来更适应社会,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而大部分农村中学的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一是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大量减少学生课外作业,认为领着学生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就是抓素质教育;二是有些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缩手缩脚,顾虑重重,怕搞素质教育荒废学生学业、影响学生的升学。
(2)素质问题。
我们应该承认,农村中学教师中还存在着不少的民师转公办的老教师,他们的知识老化,观念陈旧,信息闭塞,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许多教师知识面狭窄,专业技能不强,甚至有的教师不会计算机的简单操作与应用。尽管行政主管部门也不停地进行着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教师培训仅限于应付,流于形式,一轮培训结束,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技能并没有得到多少转变。
(3)师资问题。
素质教育从整体来讲,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是由于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这就促使许多教师不安于农村的教育事业,为自身发展,通过拉关系、找门路到条件好的城里学校,造成城里教师拥挤,农村教师紧张。这使本来就缺少教师的农村中学,在一些新知识领域,教师严重缺乏,所以,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课往往是由非“专业”老师担任的。语文老师兼任音乐、科学等这种“跨学科教学”仍普遍存在。在笔者问卷调查的教师中,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教师是跨学科教学的,有百分之三十几的教师是跨年级教学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4)教学理念问题。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代的育人精神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份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工作中打不破用分来衡量一个学生好差的思想和做法、确立不起新型的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挣扎于“题海”。通过笔者问卷调查,仍然有百分之五的教师认为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开展“题海战术”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很有效,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教师认为不好说。这样的情况下,忽视了学生个体特长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等各方面的教育培养,还封闭了学生思维方式和思路的拓展,致使学生缺乏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尖子生”也就是“高分低能”,不能充分体现行发掘人才素质的全面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5)领导层的教育观念问题。
领导层的教育观念快定着教师的教育观念,领导层的落后教育观念,陈旧的管理方法不仅确立不起教师新型的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反而会把教师中仅有的一点进步思想扼杀得淋漓尽致。
(6)工作负担问题。
农村教师普遍是负担过重。当前由于农村村落分散,学生离学校远,每天都上下学是不现实的,因此这就涉及到学生的住宿管理问题,既要组织学生自习,又要抓好学生的安全,加班加点是必然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普遍是城里教师所不可相比的。
(7)对教师评价问题。
目前,虽然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有所改进,但是,教学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就必然促使教师们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单纯提高教师的教学成绩上。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初步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机制,大力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素质 首先,要完善培训机制,改革培训模式,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整合县级教师教育相关资源,实现本区域教师培训、教研、教科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整合,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成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其次,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培训应把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相结合,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教哪个年级培训哪个年级,教哪科培训哪科,培训材料发到每位教师,让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年终进行考试,纳入教师考核之中。
第三,改革培训模式,积极推进现代远程培训。
第四,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积极推进城乡,甚至国内外教育教学的交流,帮助农村在职教师较快地掌握国内外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最新成果。
另外,还要加强农村教师的业务培训的时效性。
(2)进一步减轻农村教师负担,解决农村教师后顾之忧。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农村小学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减负。还可以采取城乡中学教师定期交流,实行轮岗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学任教。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工资,加大对农村中学教师岗位的补贴,同等条件下,农村中学教师评先选优晋级等优先,等等,吸引优秀教育工作者扎根于农村基础教育。
(3)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不单纯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
坚持内容全面、主体多元原则,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科学评价教师工作。不以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次,在客观分析学生情况下,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查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程度和所用时间两个基本因素。
最后,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教育问题,注重学校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切实为农村中学的校长们减负。只有农村教育发展好了,中国大部分公民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中国也才能真正科学发展,社会也才能和谐进步。
摘要:当前农村素质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还欠缺完善的理论指导和成熟的实践经验,对农村初级中学的师资现状:比如理念转变不够,素质良莠不齐,行动迟缓,收效甚微,在响应上级号召下的教学改革换汤不换药,教育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束缚等等,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机制,大力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素质;二是进一步减轻农村教师负担,解决农村教师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有利于农村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农村初级中学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
大家都知道,当前农村初级中学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经过两年的对本校以及兄弟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研究,笔者认为,要确保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实施,首先还要解决农村教师自身的以下问题:
(1)认识问题。
“素质教育”其意在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应试”教育观念,在搞好学科教学同时,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将来更适应社会,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而大部分农村中学的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一是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大量减少学生课外作业,认为领着学生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就是抓素质教育;二是有些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缩手缩脚,顾虑重重,怕搞素质教育荒废学生学业、影响学生的升学。
(2)素质问题。
我们应该承认,农村中学教师中还存在着不少的民师转公办的老教师,他们的知识老化,观念陈旧,信息闭塞,缺乏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许多教师知识面狭窄,专业技能不强,甚至有的教师不会计算机的简单操作与应用。尽管行政主管部门也不停地进行着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教师培训仅限于应付,流于形式,一轮培训结束,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技能并没有得到多少转变。
(3)师资问题。
素质教育从整体来讲,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是由于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这就促使许多教师不安于农村的教育事业,为自身发展,通过拉关系、找门路到条件好的城里学校,造成城里教师拥挤,农村教师紧张。这使本来就缺少教师的农村中学,在一些新知识领域,教师严重缺乏,所以,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课往往是由非“专业”老师担任的。语文老师兼任音乐、科学等这种“跨学科教学”仍普遍存在。在笔者问卷调查的教师中,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教师是跨学科教学的,有百分之三十几的教师是跨年级教学的。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4)教学理念问题。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代的育人精神存在一定的差距。大部份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工作中打不破用分来衡量一个学生好差的思想和做法、确立不起新型的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然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挣扎于“题海”。通过笔者问卷调查,仍然有百分之五的教师认为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开展“题海战术”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很有效,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教师认为不好说。这样的情况下,忽视了学生个体特长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等各方面的教育培养,还封闭了学生思维方式和思路的拓展,致使学生缺乏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人才培养的局限性。“尖子生”也就是“高分低能”,不能充分体现行发掘人才素质的全面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5)领导层的教育观念问题。
领导层的教育观念快定着教师的教育观念,领导层的落后教育观念,陈旧的管理方法不仅确立不起教师新型的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反而会把教师中仅有的一点进步思想扼杀得淋漓尽致。
(6)工作负担问题。
农村教师普遍是负担过重。当前由于农村村落分散,学生离学校远,每天都上下学是不现实的,因此这就涉及到学生的住宿管理问题,既要组织学生自习,又要抓好学生的安全,加班加点是必然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普遍是城里教师所不可相比的。
(7)对教师评价问题。
目前,虽然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有所改进,但是,教学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就必然促使教师们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单纯提高教师的教学成绩上。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初步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建立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机制,大力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素质 首先,要完善培训机制,改革培训模式,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整合县级教师教育相关资源,实现本区域教师培训、教研、教科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整合,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成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其次,对农村中学教师的培训应把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相结合,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教哪个年级培训哪个年级,教哪科培训哪科,培训材料发到每位教师,让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年终进行考试,纳入教师考核之中。
第三,改革培训模式,积极推进现代远程培训。
第四,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积极推进城乡,甚至国内外教育教学的交流,帮助农村在职教师较快地掌握国内外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最新成果。
另外,还要加强农村教师的业务培训的时效性。
(2)进一步减轻农村教师负担,解决农村教师后顾之忧。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农村小学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减负。还可以采取城乡中学教师定期交流,实行轮岗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学任教。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工资,加大对农村中学教师岗位的补贴,同等条件下,农村中学教师评先选优晋级等优先,等等,吸引优秀教育工作者扎根于农村基础教育。
(3)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不单纯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
坚持内容全面、主体多元原则,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工作态度、专业发展、工作量、工作难度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科学评价教师工作。不以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次,在客观分析学生情况下,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考查学生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程度和所用时间两个基本因素。
最后,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教育问题,注重学校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切实为农村中学的校长们减负。只有农村教育发展好了,中国大部分公民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中国也才能真正科学发展,社会也才能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