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问侦探”受人委托办案,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福尔摩斯自称是这种行业的世上第一人;他的委托案件有时候来自私人请托(客户中不乏帝王公卿之类的大户),或者有时候也来自摸不着头绪的警方。
但警方好像不是顾问侦探真正的衣食父母,因为那都是办案警探自己私下的请教求助,不是正式的业务委托,既不付钱(可能是无法报账的缘故),也从不曾对外承认福尔摩斯的贡献。福尔摩斯对于来自警方的不公开请求,大部分也愿意挺身而出,看起来原因也有两个,一方面是可以借此彰显公家警探的方法落伍与思考愚蠢,一方面则是对特殊案件有一种接受智力挑战的乐趣。
这样的小说设计好像也仅适合某种时代背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士绅也许还享有相当程度的社会阶级尊崇,警方对于来到犯罪现场的士绅神探表示尊重,也还容易理解。时间来到20世纪之后,士绅与贵族的地位愈来愈没落,民主国家依照法律权利来对待人与事,侦察办案逐渐成为国家机器独占的公权力,再没有一介平民如福尔摩斯者,可以在犯罪现场指指点点。福尔摩斯要协助警方办案,除了以证人(专家)身份应讯,再没有别的方式了。
小说家对这个处境也是敏感的,在柯南。道尔与福尔摩斯之后,有一些作者开始转换方式来创造神探的职业身份,譬如把神探的职业变成新闻记者(用新闻记者的身份到处走动,打听调查,看起来也是合情人理的),或者就直接把他们放在有权力办案的警察机关,成了检察官或警察,进入体制,有名的例子像法国小说家乔治·奚默农笔下的“马格雷探长”。或者再不然,作家笔下的侦探至少就得“融入”某一个职业,像在多萝西,L·塞耶斯的《谋杀也得做广告》里,小说家就把神探“温西爵爷”送进广告公司担任文案写手,而这份工作本来是小说家自己的现身说法。
温西爵爷的“职业身份”其实是假的,彼得·温西假扮文案写手的目的是混进一家发生命案的广告公司,用一个不启人疑窦的身份明察暗访。那么,我们也许可以追问,温西的正式职业是什么?呃,他没有“正式职业”,彼得,温西只有“正式身份”,他的身份就是“爵爷”。温西爵爷是位贵族,他不从事职业,和福尔摩斯一样,他只从事办案破案的“癖好”。他的癖好是协助警方办案,警方也只好“乐意”让他协助,但这也是贵族势力的强弩之末了,在塞耶斯的温西爵爷之后,再也没有贵族或士绅能让警方让出办案的主导地位,业余神探的黄昏就悄悄来临了。
从温西爵爷办案时必须假扮文案写手一事,其实已经预告了贵族神探的式微;虽然贵族的影响力还在,能够让警方配合,但民间社会反倒已经不配合了。如果一个没有警方身份的人士来到广告公司问案,要求每个人轮流接受讯问,并要求公司交出各种资料供侦探审阅,就像福尔摩斯或神探白罗经常干的那样,拥有公民权的企业家或老百姓一定倒过来问你有没有证件、搜索令或拘提令,否则没有人要理你。塞耶斯深知这个处境,尽管她笔下的侦探仍是一位夕阳无限好的“贵族侦探”(贵族血统的侦探仍是读者粉丝倾心的对象),但办案时,他不得不化身平凡的“职业上班族”(一种有辱贵族身份的行动),更不得不弃明查而就暗访,那也是不得已的事。
我们什么时候才真正承认“顾问侦探”本身是个职业?不,也许我应该修正一下问题,当福尔摩斯第一次承认自己是个顾问侦探时,我们这些读者们基于对他的喜爱和崇拜,立刻就接受了世上确有这种工作内容的“职业”。我在这里斤斤计较、不愿轻易接受的,是福尔摩斯宣称“他靠这项工作吃饭”这回事。后来的士绅侦探处境以及作家创作倾向,使得仰赖“顾问侦探”吃饭的工作也愈来愈缺乏可信度和合法性。那后来,又是谁“拯救”,了顾问侦探这个行业?他又是如何拯救的?
以我的想法,也许来自没有贵族阶级的民主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的推理作家们,才是拯救资本主义制度下“侦探就业机会”的重要关键。让我拿雷克斯·史陶特笔下的“安乐椅神探”尼罗·沃尔夫来说吧,这位热爱美食、收费昂贵的肥佬私家“顾问侦探”不再是把侦探当“志业”或“癖好”,而是彻头彻尾把侦探工作当作一门“买卖”或“生意”,侦探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才重新找到一个虽不高尚却实际可信的“生存之理”。
尼罗·沃尔夫是美国作家雷克斯,史陶特创造的一个极受欢迎的角色,他心宽体胖,体重超过140公斤,一般椅子承受不住,他必须坐在特制的椅子上。他热爱阅读、兰花和美食(嗜好还留有一点贵族气息),他在纽约市开张执业,办公室坐落曼哈顿西35街一间棕石公寓。沃尔夫恐惧出门,他愿意离开座位的唯一理由,是到公寓屋顶去看他养的一万多株兰花;他有一位街头小混混的助手阿奇,这个小混混行动敏捷、个性急燥、出言不逊,但却是沃尔夫侦探的“臂膀”兼“眼线”,负责为他在外问案、搜集资料。两人一胖一瘦、一动一静,成为推理小说史上令人一读难忘的“办案两人组”。
沃尔夫完全把侦探的“顾问”工作看成一种“银货两讫”的生意,不带社会正义与人道同情,这件事是值得注意的。在史陶特的经典之作《吓破胆联盟》里,一开场客户上门时,就说自己是别的朋友介绍而来,而且朋友还告诉他这位顾问侦探颇为“贪财”,我们这位肥佬神探就镇定地回答说:“我随时都需要钱,不过那是我的私事。……你的案子的费用总共是一万美元。”
这个价码当然是天价,当事人不是对价格有意见,毕竟来求助于沃尔夫的顾客都是有困难又有财富的人,但这位客户对侦探建议的工作方向却有不同意见,这时候你就发现沃尔夫坚持的不只是“价格”,他说:“不,希伯德先生!我虽然缺钱,但如果你坚持这种堂吉诃德式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我认为你应该做两件事:第一,如果你有受抚养人,赶快去买一大笔人寿保险;第二,认命,接受你迟早难逃一死的事实!”
没多久,这位求助不成的当事人果然失踪了(他倒是真的买了一大笔保险);他的继承人再度跑来求助,表示愿意支付那“一万美元”的价格。但,我们这位没有“同情心”的神探再度拒绝了她。沃尔夫转而向其他受到威胁的受害人兜售他的服务,索价一共是56915元,受害人哗然,激烈表示抗议,沃尔夫说了一段福尔摩斯绝不可能说出的“厚脸皮”的话,这句话也就是“正义侦探”与“职业侦探”的历史分水岭。他究竟说了什么,我们要等到下一期再说了……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王克峰)
但警方好像不是顾问侦探真正的衣食父母,因为那都是办案警探自己私下的请教求助,不是正式的业务委托,既不付钱(可能是无法报账的缘故),也从不曾对外承认福尔摩斯的贡献。福尔摩斯对于来自警方的不公开请求,大部分也愿意挺身而出,看起来原因也有两个,一方面是可以借此彰显公家警探的方法落伍与思考愚蠢,一方面则是对特殊案件有一种接受智力挑战的乐趣。
这样的小说设计好像也仅适合某种时代背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士绅也许还享有相当程度的社会阶级尊崇,警方对于来到犯罪现场的士绅神探表示尊重,也还容易理解。时间来到20世纪之后,士绅与贵族的地位愈来愈没落,民主国家依照法律权利来对待人与事,侦察办案逐渐成为国家机器独占的公权力,再没有一介平民如福尔摩斯者,可以在犯罪现场指指点点。福尔摩斯要协助警方办案,除了以证人(专家)身份应讯,再没有别的方式了。
小说家对这个处境也是敏感的,在柯南。道尔与福尔摩斯之后,有一些作者开始转换方式来创造神探的职业身份,譬如把神探的职业变成新闻记者(用新闻记者的身份到处走动,打听调查,看起来也是合情人理的),或者就直接把他们放在有权力办案的警察机关,成了检察官或警察,进入体制,有名的例子像法国小说家乔治·奚默农笔下的“马格雷探长”。或者再不然,作家笔下的侦探至少就得“融入”某一个职业,像在多萝西,L·塞耶斯的《谋杀也得做广告》里,小说家就把神探“温西爵爷”送进广告公司担任文案写手,而这份工作本来是小说家自己的现身说法。
温西爵爷的“职业身份”其实是假的,彼得·温西假扮文案写手的目的是混进一家发生命案的广告公司,用一个不启人疑窦的身份明察暗访。那么,我们也许可以追问,温西的正式职业是什么?呃,他没有“正式职业”,彼得,温西只有“正式身份”,他的身份就是“爵爷”。温西爵爷是位贵族,他不从事职业,和福尔摩斯一样,他只从事办案破案的“癖好”。他的癖好是协助警方办案,警方也只好“乐意”让他协助,但这也是贵族势力的强弩之末了,在塞耶斯的温西爵爷之后,再也没有贵族或士绅能让警方让出办案的主导地位,业余神探的黄昏就悄悄来临了。
从温西爵爷办案时必须假扮文案写手一事,其实已经预告了贵族神探的式微;虽然贵族的影响力还在,能够让警方配合,但民间社会反倒已经不配合了。如果一个没有警方身份的人士来到广告公司问案,要求每个人轮流接受讯问,并要求公司交出各种资料供侦探审阅,就像福尔摩斯或神探白罗经常干的那样,拥有公民权的企业家或老百姓一定倒过来问你有没有证件、搜索令或拘提令,否则没有人要理你。塞耶斯深知这个处境,尽管她笔下的侦探仍是一位夕阳无限好的“贵族侦探”(贵族血统的侦探仍是读者粉丝倾心的对象),但办案时,他不得不化身平凡的“职业上班族”(一种有辱贵族身份的行动),更不得不弃明查而就暗访,那也是不得已的事。
我们什么时候才真正承认“顾问侦探”本身是个职业?不,也许我应该修正一下问题,当福尔摩斯第一次承认自己是个顾问侦探时,我们这些读者们基于对他的喜爱和崇拜,立刻就接受了世上确有这种工作内容的“职业”。我在这里斤斤计较、不愿轻易接受的,是福尔摩斯宣称“他靠这项工作吃饭”这回事。后来的士绅侦探处境以及作家创作倾向,使得仰赖“顾问侦探”吃饭的工作也愈来愈缺乏可信度和合法性。那后来,又是谁“拯救”,了顾问侦探这个行业?他又是如何拯救的?
以我的想法,也许来自没有贵族阶级的民主国家美利坚合众国的推理作家们,才是拯救资本主义制度下“侦探就业机会”的重要关键。让我拿雷克斯·史陶特笔下的“安乐椅神探”尼罗·沃尔夫来说吧,这位热爱美食、收费昂贵的肥佬私家“顾问侦探”不再是把侦探当“志业”或“癖好”,而是彻头彻尾把侦探工作当作一门“买卖”或“生意”,侦探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才重新找到一个虽不高尚却实际可信的“生存之理”。
尼罗·沃尔夫是美国作家雷克斯,史陶特创造的一个极受欢迎的角色,他心宽体胖,体重超过140公斤,一般椅子承受不住,他必须坐在特制的椅子上。他热爱阅读、兰花和美食(嗜好还留有一点贵族气息),他在纽约市开张执业,办公室坐落曼哈顿西35街一间棕石公寓。沃尔夫恐惧出门,他愿意离开座位的唯一理由,是到公寓屋顶去看他养的一万多株兰花;他有一位街头小混混的助手阿奇,这个小混混行动敏捷、个性急燥、出言不逊,但却是沃尔夫侦探的“臂膀”兼“眼线”,负责为他在外问案、搜集资料。两人一胖一瘦、一动一静,成为推理小说史上令人一读难忘的“办案两人组”。
沃尔夫完全把侦探的“顾问”工作看成一种“银货两讫”的生意,不带社会正义与人道同情,这件事是值得注意的。在史陶特的经典之作《吓破胆联盟》里,一开场客户上门时,就说自己是别的朋友介绍而来,而且朋友还告诉他这位顾问侦探颇为“贪财”,我们这位肥佬神探就镇定地回答说:“我随时都需要钱,不过那是我的私事。……你的案子的费用总共是一万美元。”
这个价码当然是天价,当事人不是对价格有意见,毕竟来求助于沃尔夫的顾客都是有困难又有财富的人,但这位客户对侦探建议的工作方向却有不同意见,这时候你就发现沃尔夫坚持的不只是“价格”,他说:“不,希伯德先生!我虽然缺钱,但如果你坚持这种堂吉诃德式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我认为你应该做两件事:第一,如果你有受抚养人,赶快去买一大笔人寿保险;第二,认命,接受你迟早难逃一死的事实!”
没多久,这位求助不成的当事人果然失踪了(他倒是真的买了一大笔保险);他的继承人再度跑来求助,表示愿意支付那“一万美元”的价格。但,我们这位没有“同情心”的神探再度拒绝了她。沃尔夫转而向其他受到威胁的受害人兜售他的服务,索价一共是56915元,受害人哗然,激烈表示抗议,沃尔夫说了一段福尔摩斯绝不可能说出的“厚脸皮”的话,这句话也就是“正义侦探”与“职业侦探”的历史分水岭。他究竟说了什么,我们要等到下一期再说了……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