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起的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师生平等互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有效,优质高效;方法多样,激发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高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设计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对每位地理教师的严峻挑战。
如何实现有效的地理教学?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环节:学案目标定位、教学过程编制、教学评价机制。
一、学案目标定位——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 教师形成教学的目标:教师形成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在探究中逐步深入,以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产生成功的愉悦与持续进取的动力。教师形成学案目标后,要进行学案编写,包括学习流程顺序、活动的设计、信息的呈现方式、图表数据的使用、探究问题的抛出及针对性练习的数量与质量等。这些怎么编制,为什么这样编制,必须经过反复考虑,明确编写的目的性。如在“天气系统的锋面”的导人中引用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由于学生有切身感受。因此很能调动学生的探讨积极性。而在“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一课学案的导人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看起来该问题直接切入主题,其实难以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2 学生学习的目标:学案中明确给出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要让学生以“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学。学生学习的目标必须“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能达成”;学习目标的用词应注重浅显易懂、准确到位,如使用“了解”、“理解”、“知道”、“学会”,等等。
二、教学过程编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觉得地理知识点“又难又多”,而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编制教学过程。
1 针对“难”,首先可以把生活经验应用到地理教学中。让地理知识形象化。例如“地球上的经纬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切苹果来实现,纵向切可以表现地球上的经线、经线圈、东西半球等,横向切可以模拟地球上的纬线、纬线圈、南北半球等。
其次可以把游戏活动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使抽象规律具体化。例如“大气污染型企业的布局”教学中,可以让一个学生点上一支烟代表大气污染型企业,让另一个学生从一侧扇扇子代表最大风频,从而根据烟的飘向得出企业该如何布局,再以此为依据得出最小风频处和盛行季风处又该如何布局。
再次可以把小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探究兴趣。例如“太阳的视运动”教学中,可以把碗覆在桌上代表天空,让学生选择几个时间观测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并转绘在碗上,然后再把几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发现太阳的视运动规律了。
2 针对“多”,在地理学习中学生总觉得要记的知识太多,这就要求对知识进行系统重建,所谓系统重建通俗地讲就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概括和抽象,以一定组织关系和秩序进行结构性的定义和构建。我们这里讲的系统重建是指学生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和特定的逻辑关系,实现对某一问题的认知、组织和解决,其中最主要的特征体现在一定的结构化。例如:在气候这一知识体系中,首先是气候的形成因子和气候的类型、分布、特点、成因等直接知识体系,然后是拓展和延伸,包括自然带、气候资源的应用以及天气现象和气象灾害等。通过这样的重建,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也就不觉得知识点多了。
3 在教学过程编制中当然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趣才能乐学,乐学才会高效。
三、教学评价机制——实现有效教学的持久动力
1 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每次学习完新知识,解决完新问题后,都要给学生一个学习评价表,作为自我评价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标准。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小组评价可激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而促进全班的进步。
2 教师终端评价。课堂匕依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价,结合教师的观察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综合性的定性评价,往往是一句或几句肯定、鼓励的话语。课后教师还要对学生完成的练习进行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希望通过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其幽闭的心智,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光辉使命。
如何实现有效的地理教学?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环节:学案目标定位、教学过程编制、教学评价机制。
一、学案目标定位——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 教师形成教学的目标:教师形成教学目标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在探究中逐步深入,以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产生成功的愉悦与持续进取的动力。教师形成学案目标后,要进行学案编写,包括学习流程顺序、活动的设计、信息的呈现方式、图表数据的使用、探究问题的抛出及针对性练习的数量与质量等。这些怎么编制,为什么这样编制,必须经过反复考虑,明确编写的目的性。如在“天气系统的锋面”的导人中引用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由于学生有切身感受。因此很能调动学生的探讨积极性。而在“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一课学案的导人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看起来该问题直接切入主题,其实难以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2 学生学习的目标:学案中明确给出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要让学生以“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学。学生学习的目标必须“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能达成”;学习目标的用词应注重浅显易懂、准确到位,如使用“了解”、“理解”、“知道”、“学会”,等等。
二、教学过程编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觉得地理知识点“又难又多”,而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编制教学过程。
1 针对“难”,首先可以把生活经验应用到地理教学中。让地理知识形象化。例如“地球上的经纬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切苹果来实现,纵向切可以表现地球上的经线、经线圈、东西半球等,横向切可以模拟地球上的纬线、纬线圈、南北半球等。
其次可以把游戏活动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使抽象规律具体化。例如“大气污染型企业的布局”教学中,可以让一个学生点上一支烟代表大气污染型企业,让另一个学生从一侧扇扇子代表最大风频,从而根据烟的飘向得出企业该如何布局,再以此为依据得出最小风频处和盛行季风处又该如何布局。
再次可以把小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探究兴趣。例如“太阳的视运动”教学中,可以把碗覆在桌上代表天空,让学生选择几个时间观测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并转绘在碗上,然后再把几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发现太阳的视运动规律了。
2 针对“多”,在地理学习中学生总觉得要记的知识太多,这就要求对知识进行系统重建,所谓系统重建通俗地讲就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概括和抽象,以一定组织关系和秩序进行结构性的定义和构建。我们这里讲的系统重建是指学生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和特定的逻辑关系,实现对某一问题的认知、组织和解决,其中最主要的特征体现在一定的结构化。例如:在气候这一知识体系中,首先是气候的形成因子和气候的类型、分布、特点、成因等直接知识体系,然后是拓展和延伸,包括自然带、气候资源的应用以及天气现象和气象灾害等。通过这样的重建,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知识,也就不觉得知识点多了。
3 在教学过程编制中当然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趣才能乐学,乐学才会高效。
三、教学评价机制——实现有效教学的持久动力
1 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每次学习完新知识,解决完新问题后,都要给学生一个学习评价表,作为自我评价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标准。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实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小组评价可激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而促进全班的进步。
2 教师终端评价。课堂匕依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价,结合教师的观察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综合性的定性评价,往往是一句或几句肯定、鼓励的话语。课后教师还要对学生完成的练习进行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希望通过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其幽闭的心智,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光辉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