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在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管理等方面给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学习新课程、树立新观念、实践新课程,才能适应职业中专体育新课改的实践需要,才能促进职业中专体育教师专业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职业中专;体育教师;新课程;“四勤”;策略
自从2002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学在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管理等方面给体育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作为我们职业中专学校的体育同仁,学习新课程、树立新观念、实践新课程,需要我们“勤学习、勤探索、勤革新、勤合作”,才能适应职业中专体育新课改的实践需要,才能促进职业中专体育教师专业的不断提升。
一、勤学闻
新课程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教师多勤学苦读,深入钻研,准确把握,来不得半点浮浅,一知半解。
1.悟学标准。通过勤学苦研正确理解标准所涉及的“一个决定、二个重点、三维健康、四个目标、五个领域、六个水平”等内容。精确解读“必修、选修、学分、模块”等内涵,减少浮浅认识与理解。
2.参学杂志。通过学习《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师友》等对一线教师指导性高、针对性强的杂志,不断充实、深化自己的课程知识及课改专业知识。
3.鼓学先进。通过网络、QQ群等形式学习、借鉴江苏、浙江等普通高中在开展模块教学、选项教学、学分制等方面的独到之处,并结合职业中专学校实际,思索新课程教学的整体思路、构思模块、选项教学。
4.师学教师。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师要勤于观看他人上课,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实现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二、勤探求
观望等不来经验。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一定要把各模块教学的进行一次系统化的梳理、验证,要敢于通过模仿、尝试、修正、提炼等积极主动地投入新课程实践。
1.精模细仿。江苏、浙江的新课程改革硕果累累,许多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可以通过结合职业中专学校的实际情况,模仿他们的教改方案、教学操作等,在模仿中获得新课程实践的感性认识。
2.勇尝敢试。把课改的成功方案与结合本校实际整合,通过一课多备、同课异构等形式,尝试进行教学试验,在尝试中体验新课程,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
3.反思参悟。通过尝试、对比、反思等参悟新课程的内涵,同时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教法,学法、评价等修正、渗透、融合到新的设计方案中。进行二度设计、教学,进一步感知、验证新课改。
4.自炼攻成。在二次教学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自我剖析、质疑、评判、进行诊断性的反思、反省、提炼,形成相对成功的教改思路、教学策略,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新课程教学风格。
三、勤革新
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师要勇于突破框框套套,要多创新,少固守、勇于接受新知识、新观观念,掌握新教法。
1.角色定新。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服务者、合作者、建构者,师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机会,努力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法呈新。新课改的实践既要高度重视田径、健康模块教学的系统化、系列化;又要注重精选课型,实施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竞赛与对抗课、体育欣赏课等多样化的课型;既要注意精研教法,采用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分类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又要注重精细分组,通过自由组合、互帮互学、分层次教学等分组形式的整合,不断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篮球活动课中的师授内容、生选内容。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可任由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活动来练习,可自行改造或利用提供的器材自行设计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充分运动、充分学习、充分交流、充分参与的快乐。
3.学法融新。新课改应注重必修、选修、选项并重,高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力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选、自评、自管的能力,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既要易位互动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又要提倡小组合作;既要处方学练,又要尝试小组创编。如在运球接力游戏时,要求学生一次搬运三个球,形式不限,给了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并且让学生分小组研究,发挥小干部的组织带头作用和集体的力量去探索。活动后教师对活动新颖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活动缺乏新意的小组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评价举新。新课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进步幅度,注重师评(期初、期末)、自评(学前、学后)、互评(练前、练后);家评(年初、年未)、组评(组内、组外)、选评(人员、项目);综评(身、心)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教的评价和学的评价相结合;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地评价学习成效。
5.资源整新。应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组合与创新各种课程资源,是新课程的物质保证。
(1)内容拓发。善于从已有的内容中进行筛选、改造、选取、组合;引进新兴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如跑的教材可采用用游戏跑、接力跑、合作跑、定向跑、障碍跑等。
(2)器材研发。既可用调和油瓶、饮料瓶装入黄沙、水泥、水的混合物自制“土杠铃”、“土壶铃”、“土哑铃”、“土手榴弹”、“土标志瓶”;用废弃的桌椅板凳上的铁管和角钢自制简易栏架;用废旧木桌面自制抵趾板;自制号码布;等等。又可用尚未破裂的废旧篮球、足球改造成实心球;用自行车或摩托车的轮胎改造成投掷圈、线填埋在地里。更要着力通过器材的多用性、可变性实现一物多用、物尽其用,组合成如橡皮类、瓶子类、轮胎类、实心球类、杠铃类、哑铃类系列化、多样化的新课程活动乐园。
(3)场地开发。改造、规划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如三角形场地、三个球门的小足球场。根据场地实际规划出小型软式排球场、板羽球场、毽球场、轮滑场、羽毛球场地、健身房等,还可根据学校的园林、树林等规范定向等活动的多功能活动区。
四、勤共建
模块教学、选项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少单干,多构建“学习共同体”,共同解决新课改出现的问题。
1.新授多请教。模块教学虽然很多时候是个体在进行操作,但教师有困惑的地方,可以通过杂志、QQ群、面对面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通过相互观摩、交流对方的模块教学,提出改进意见。
2.模块小合作。在新课改中寻找一个“搭挡”,通过一课多构、同课异构,彼此互相帮助、提醒、促进、评价,互相听课,实现共同成长与共同进步,确保体育教师之间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3.选项大攻关。对选项教学等集体性、整体性的新课改,需要全体教师紧扣新课程的模块教学、选项教学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以集体攻关为突破口,依托群体智慧进行释疑解惑。如本学期着重解决“跳”、“投”相关教材的集体攻关研究,每个人根据自己年级的情况进行个性挖掘;然后进行交流,要大胆评论他人的设计,评论本身既是“阐述自己的观念,也是彼此思想的一次碰撞,更是一次提高的好机会;有效调整各自的预案,认真在课堂上实施,及时反馈信息。这样,教师同时掌握了不同年级的要求,可以借鉴他人的做法,还有利于教师把握每个层次教材的能力,提高课课程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本照 把握新大纲的实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J].中国学校体育.2002.(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任长松.关于课程标准的研究[J].课程与教材.2003(06)
[4]胥永华.“课程标准”内涵的变化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J].教育科学.2001(08)
[5]仇建生.体育与健康标准实施难点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财经学校)
【关键词】职业中专;体育教师;新课程;“四勤”;策略
自从2002年新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学在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管理等方面给体育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作为我们职业中专学校的体育同仁,学习新课程、树立新观念、实践新课程,需要我们“勤学习、勤探索、勤革新、勤合作”,才能适应职业中专体育新课改的实践需要,才能促进职业中专体育教师专业的不断提升。
一、勤学闻
新课程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教师多勤学苦读,深入钻研,准确把握,来不得半点浮浅,一知半解。
1.悟学标准。通过勤学苦研正确理解标准所涉及的“一个决定、二个重点、三维健康、四个目标、五个领域、六个水平”等内容。精确解读“必修、选修、学分、模块”等内涵,减少浮浅认识与理解。
2.参学杂志。通过学习《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体育师友》等对一线教师指导性高、针对性强的杂志,不断充实、深化自己的课程知识及课改专业知识。
3.鼓学先进。通过网络、QQ群等形式学习、借鉴江苏、浙江等普通高中在开展模块教学、选项教学、学分制等方面的独到之处,并结合职业中专学校实际,思索新课程教学的整体思路、构思模块、选项教学。
4.师学教师。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师要勤于观看他人上课,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实现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二、勤探求
观望等不来经验。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一定要把各模块教学的进行一次系统化的梳理、验证,要敢于通过模仿、尝试、修正、提炼等积极主动地投入新课程实践。
1.精模细仿。江苏、浙江的新课程改革硕果累累,许多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可以通过结合职业中专学校的实际情况,模仿他们的教改方案、教学操作等,在模仿中获得新课程实践的感性认识。
2.勇尝敢试。把课改的成功方案与结合本校实际整合,通过一课多备、同课异构等形式,尝试进行教学试验,在尝试中体验新课程,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
3.反思参悟。通过尝试、对比、反思等参悟新课程的内涵,同时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教法,学法、评价等修正、渗透、融合到新的设计方案中。进行二度设计、教学,进一步感知、验证新课改。
4.自炼攻成。在二次教学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自我剖析、质疑、评判、进行诊断性的反思、反省、提炼,形成相对成功的教改思路、教学策略,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新课程教学风格。
三、勤革新
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师要勇于突破框框套套,要多创新,少固守、勇于接受新知识、新观观念,掌握新教法。
1.角色定新。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服务者、合作者、建构者,师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机会,努力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教法呈新。新课改的实践既要高度重视田径、健康模块教学的系统化、系列化;又要注重精选课型,实施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体育课、竞赛与对抗课、体育欣赏课等多样化的课型;既要注意精研教法,采用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分类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又要注重精细分组,通过自由组合、互帮互学、分层次教学等分组形式的整合,不断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篮球活动课中的师授内容、生选内容。学生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可任由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活动来练习,可自行改造或利用提供的器材自行设计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充分运动、充分学习、充分交流、充分参与的快乐。
3.学法融新。新课改应注重必修、选修、选项并重,高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力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选、自评、自管的能力,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既要易位互动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又要提倡小组合作;既要处方学练,又要尝试小组创编。如在运球接力游戏时,要求学生一次搬运三个球,形式不限,给了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并且让学生分小组研究,发挥小干部的组织带头作用和集体的力量去探索。活动后教师对活动新颖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活动缺乏新意的小组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评价举新。新课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进步幅度,注重师评(期初、期末)、自评(学前、学后)、互评(练前、练后);家评(年初、年未)、组评(组内、组外)、选评(人员、项目);综评(身、心)相结合;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教的评价和学的评价相结合;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地评价学习成效。
5.资源整新。应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组合与创新各种课程资源,是新课程的物质保证。
(1)内容拓发。善于从已有的内容中进行筛选、改造、选取、组合;引进新兴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如跑的教材可采用用游戏跑、接力跑、合作跑、定向跑、障碍跑等。
(2)器材研发。既可用调和油瓶、饮料瓶装入黄沙、水泥、水的混合物自制“土杠铃”、“土壶铃”、“土哑铃”、“土手榴弹”、“土标志瓶”;用废弃的桌椅板凳上的铁管和角钢自制简易栏架;用废旧木桌面自制抵趾板;自制号码布;等等。又可用尚未破裂的废旧篮球、足球改造成实心球;用自行车或摩托车的轮胎改造成投掷圈、线填埋在地里。更要着力通过器材的多用性、可变性实现一物多用、物尽其用,组合成如橡皮类、瓶子类、轮胎类、实心球类、杠铃类、哑铃类系列化、多样化的新课程活动乐园。
(3)场地开发。改造、规划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如三角形场地、三个球门的小足球场。根据场地实际规划出小型软式排球场、板羽球场、毽球场、轮滑场、羽毛球场地、健身房等,还可根据学校的园林、树林等规范定向等活动的多功能活动区。
四、勤共建
模块教学、选项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少单干,多构建“学习共同体”,共同解决新课改出现的问题。
1.新授多请教。模块教学虽然很多时候是个体在进行操作,但教师有困惑的地方,可以通过杂志、QQ群、面对面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通过相互观摩、交流对方的模块教学,提出改进意见。
2.模块小合作。在新课改中寻找一个“搭挡”,通过一课多构、同课异构,彼此互相帮助、提醒、促进、评价,互相听课,实现共同成长与共同进步,确保体育教师之间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3.选项大攻关。对选项教学等集体性、整体性的新课改,需要全体教师紧扣新课程的模块教学、选项教学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以集体攻关为突破口,依托群体智慧进行释疑解惑。如本学期着重解决“跳”、“投”相关教材的集体攻关研究,每个人根据自己年级的情况进行个性挖掘;然后进行交流,要大胆评论他人的设计,评论本身既是“阐述自己的观念,也是彼此思想的一次碰撞,更是一次提高的好机会;有效调整各自的预案,认真在课堂上实施,及时反馈信息。这样,教师同时掌握了不同年级的要求,可以借鉴他人的做法,还有利于教师把握每个层次教材的能力,提高课课程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本照 把握新大纲的实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J].中国学校体育.2002.(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任长松.关于课程标准的研究[J].课程与教材.2003(06)
[4]胥永华.“课程标准”内涵的变化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J].教育科学.2001(08)
[5]仇建生.体育与健康标准实施难点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财经学校)